盔姥鱸學名Enoplosus armatus)為姥鱸科Enoplosidae姥鱸屬唯一一種,屬條鰭魚綱日鱸目日鱸亞目[1]。分布於澳洲半鹹水、海域,深度可達90公尺,為特有種。[2]

Thumb
盔姥鱸通常成對或成群出現[3]
Quick Facts 保護狀況, 科學分類 ...
盔姥鱸
化石時期:始新世至現代
Thumb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條鰭魚綱 Actinopteri
目: 日鱸目 Centrarchiformes
亞目: 日鱸亞目 Centrarchoidei
科: 姥鱸科 Enoplosidae
Gill, 1893
屬: 姥鱸屬 Enoplosus
Lacepède, 1802
種:
盔姥鱸 E. armatus
二名法
Enoplosus armatus
(J. White, 1790)
異名
  • Chaetodon armatus, J. White, 1790
Close

特徵

盔姥鱸體略呈菱形,壓縮而側扁,額頭凹陷,吻突出,背鰭2個,背鰭與臀鰭呈鐮刀狀,尾鰭截形,體色為銀灰色,全身相間黑色寬橫紋,猶如斑馬花紋,背鰭硬棘9枚;背鰭軟條14-15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14- 15枚;脊椎骨26個,體長可達50公分。[4]當被捕獲時會發出「Old wife」的聲音,這也是牠英文名字的由來,這是由於它磨牙造成的。

分類

Thumb
一尾5千萬年前的 Enoplosus pygopterus化石呈現斑馬條紋的印記[5]
Thumb
約翰懷特(John White)於1790年在他的新南威爾斯航行期刊中登載的盔姥鱸圖像畫

盔姥鱸最初被歸類在蝴蝶魚屬Chaetodon),但它現在被獨立歸類為一科,其一些化石的同類也被添加到該屬中。

本魚最早紀錄於1790年由約翰懷特(John White)在他的新南威爾斯航行期刊中登載,為澳大利亞最早的魚類紀錄。

該魚種被拉塞佩德重新分類為獨立的屬(在希臘語中以「武器」命名,再次反映其背鰭上的長棘),並由居維葉蝴蝶魚科移動到鱸亞目內的獨立一科。[6]1836年,阿加西在Monte Bolca(歐洲一個重要的化石遺址)發現了與灰姥鱸相似的化石,稱為Enoplosus pygopterus,化石顯示其在形態甚至斑馬條紋在過去的5千萬年中也沒有顯著變化。[7][5]

種系發生學

姥鱸科與其它日鱸亞目魚類的演化關係如下[1]

日鱸亞目

太陽魚科 Centrarchidae Thumb

倭太陽魚科 Elassomatidae Thumb

鱖科 Sinipercidae Thumb

姥鱸科 Enoplosidae Thumb

Centrarchoidei

生態及經濟利用

稚魚在河口區活動,成魚則活動於河口或近海岩礁區或海草床上,通常成對或成群活動,屬肉食性,可食用但多做為觀賞魚。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