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察·史都華·林克雷特(英語:Richard Stuart Linklater,1960年7月30日—[2])是一名美國獨立電影導演和編劇。知名作品包括 Slacker, Dazed and Confused, Waking Life, A Scanner Darkly, 《搖滾教室》和《愛在黎明破曉時》及其續集《愛在日落巴黎時》、《愛在午夜希臘時》。1995年、2014年分別以《愛在黎明破曉時》和《年少時代》兩度獲得柏林影展最佳導演銀熊獎。《年少時代》為其贏得第72屆金球獎最佳導演和第68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導演。
生平
李察·林克雷特生於德克薩斯州休斯頓,入讀於薩姆休斯頓州立大學,沒畢業就在墨西哥灣從事離岸的鑽機工作。之後讀了很多小說,並對戲劇和電影製作產生興趣。後來用積蓄購買了一台超8毫米膠片攝影機、投影儀和剪輯設備,並移居奧斯丁。他深受羅伯特·布列松、小津安二郎、寧那·華納·法斯賓德、約瑟夫·馮·史坦伯格和卡爾·西奧多·德萊葉的影響。1984年秋進入 奧斯丁社區學院(Austin Community College)學習電影[3]。
1985年他與李·丹尼爾(Lee Daniel)共同創建了奧斯汀電影協會,丹尼爾後來成為與林克萊特多次合作的攝影師。在導演了一些短片後,1988年執導了第一部電影長片《死讀書是沒用的》。
林克雷特的作品大多在德州的奧斯汀和休斯頓拍攝製作,與他經常合作的演員有伊森·霍克、傑克·布萊克、馬修·麥康納、茱莉·蝶兒和派翠西亞·艾奎特。珊卓·艾戴兒(Sandra Adair)自1993年以來一直與林克雷特合作擔任剪接師。
電影作品
年份 | 中文片名 | 英文片名 | 導演 | 編劇 | 製片 | 演員 |
---|---|---|---|---|---|---|
1988 | 《死讀書是沒用的》 | It's Impossible to Learn to Plow by Reading Books | 是 | 是 | 是 | 是 |
1991 | 《都市浪人》 | Slacker | 是 | 是 | 是 | 是 |
1993 | 《年少輕狂》 | Dazed and Confused | 是 | 是 | 是 | |
1995 | 《愛在黎明破曉時》 | Before Sunrise | 是 | 是 | ||
1996 | 《愛在黎明前》 | SubUrbia | 是 | |||
1998 | 《牛頓小子》 | The Newton Boys | 是 | 是 | ||
2001 | 《夢醒人生》 | Waking Life | 是 | 是 | 是 | |
2001 | 《甜蜜的強暴我》 | Tape | 是 | |||
2003 | 《搖滾教室》 | School of Rock | 是 | |||
2004 | 《愛在日落巴黎時》 | Before Sunset | 是 | 是 | 是 | |
2005 | 《新少棒闖天下》 | Bad News Bears | 是 | 是 | ||
2006 | 《心機掃描》 | A Scanner Darkly | 是 | 是 | ||
2006 | 《快餐王國》 | Fast Food Nation | 是 | 是 | ||
2008 | 《星夢傳奇:奧森威爾斯與我》 | Me and Orson Welles | 是 | 是 | ||
2011 | 《胖尼殺很大》 | Bernie | 是 | 是 | 是 | |
2013 | 《愛在午夜希臘時》 | Before Midnight | 是 | 是 | 是 | |
2014 | 《年少時代》 | Boyhood | 是 | 是 | 是 | |
2016 | 《各有少年時》 | Everybody Wants Some | 是 | 是 | 是 | |
2017 | 《老爸出任務》 | Last Flag Flying | 是 | 是 | ||
2018 | 《留住醉後一首歌》 | Blaze | 是 | |||
2019 | 《囧媽的極地任務》 | Where'd You Go, Bernadette | 是 | 是 | ||
2022 | 《阿波羅10號半:我要上太空》 | Apollo 10 1⁄2: A Space Age Childhood | 是 | 是 | 是 | |
2023 | 《職業殺手》[5] | Hit Man | 是 | 是 | 是 | |
2025 | 《新浪潮》 | Nouvelle Vague | 是 | 是 | ||
2025 | 《藍月亮》 | Blue Moon | 是 | 是 | ||
TBA | 《友情歲月》[6] | Merrily We Roll Along | 是 | 是 | 是 |
作品專業口碑
電影 | 爛番茄 | Metacritic |
---|---|---|
Slacker | 85%[7] | 69[8] |
Dazed and Confused | 94%[9] | 78[10] |
Before Sunrise | 100%[11] | 77[12] |
SubUrbia | 64%[13] | 62[14] |
The Newton Boys | 62%[15] | 57[16] |
Waking Life | 80%[17] | 82[18] |
Tape | 78%[19] | 71[20] |
School of Rock | 92%[21] | 82[22] |
Before Sunset | 95%[23] | 90[24] |
Bad News Bears | 48%[25] | 65[26] |
Fast Food Nation | 50%[27] | 64[28] |
A Scanner Darkly | 69%[29] | 73[30] |
Me and Orson Welles | 85%[31] | 73[32] |
Bernie | 90%[33] | 75[34] |
Before Midnight | 98%[35] | 94[36] |
Boyhood | 99%[37] | 100[38] |
平均分 | 80.56% | 75.75 |
獎項與提名
- Slacker (1991) 提名獨立精神獎最佳導演
- 愛在黎明破曉時/Before Sunrise (1995) 贏得柏林影展最佳導演獎
- Waking Life (2001) 提名獨立精神獎最佳導演和最佳編劇
- Before Sunset (2004) 提名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提名獨立精神獎最佳編劇
- A Scanner Darkly (2006) - 奧斯汀影評人協會最佳奧斯汀電影
- Me and Orson Welles (2008) - 奧斯汀影評人協會最佳奧斯汀電影
- Bernie (2011) - 奧斯汀影評人協會最佳奧斯汀電影
- Before Midnight (2013) 提名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提名獨立精神獎最佳編劇
- 少年時代/Boyhood[39](2014) 贏得第64屆柏林影展最佳導演獎[40]、第72屆金球獎最佳導演、第68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導演、獨立精神獎最佳導演、第19屆衛星獎最佳導演、洛杉磯影評人協會最佳導演、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導演、波士頓影評人協會最佳導演、華盛頓特區影評人協會最佳導演、紐約在線影評人協會最佳導演、倫敦影評人協會最佳導演[41]等等;提名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