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美國電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年少時代》(英語:Boyhood,中國大陸譯《少年時代》,香港譯《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是一部2014年李察·林克雷特編劇並執導的美國電影,艾拉·柯川、派翠西亞·艾奎特和伊森·霍克主演。2002年夏季在休士頓開拍,2013年10月殺青,本片斷斷續續花費達12年拍攝時間。在2014年日舞影展首映[1],併入圍第64屆柏林影展主競賽單元[3],導演林克萊特贏得最佳導演銀熊獎[4]。美國於2014年7月11日上映[2]。
影片被許多影評人譽為影史上的里程碑之作,導演、表演和視野等多方面深受好評[5][6][7][8][9]。被《時代雜誌》和《衛報》評為2014年度十大佳片第二名。[10][11]並獲得第72屆金球獎最佳劇情片和最佳導演[12],第68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女演員派翠西亞·艾奎特也收穫奧斯卡、金球獎、英國電影學院獎和美國演員工會獎等許多最佳女配角獎。
影片以全新電影手法,跨越十二年的時間來拍攝,而這十二年來都用同一批演員,共同展開一段絕無僅有的旅程。本片圍繞著主角梅森,他有一個姐姐,從童年六歲到成年十八歲的歲月,歷經不少情感起伏和心靈成長。
故事一開始, 天真爛漫的小學生梅森,遭遇了各式各樣的意外:單親媽媽奧莉薇亞(派翠西亞艾奎克 飾)全心全意照顧他,但生活過得水深火熱,於是決定帶著他和姐姐莎曼珊(羅蕾萊林克雷特 飾)搬到休士頓,因為他們長期不見人影的父親大梅森(伊森霍克 飾),總算從阿拉斯加回來,重新加入他們的家庭生活,就此生活風波不斷。但梅森面對父母、女孩、老師、老闆、風險、夢想、熱情等過客,走出自己的路。
這是史詩鉅片,也是感人小品,捕捉了童年的天真爛漫、一個現代家庭的風波、時光的流逝。結果總是難以預料,不同時刻的交錯,糾結出個人對無數意外事件的體驗,讓我們成長茁壯,也譜出百變人生。
此條目目前正依照其他維基百科上的內容進行翻譯。 (2018年10月24日) |
2002年5月,導演理察準備拍攝一部講述在兒子成長過程中與父母互動關係的作品,每年會花費幾周的時間拍攝。由於年齡和時間跨度很大,所以劇本一開始並沒有完全確定,只是後來根據成長的變化不斷做出調整。來自於奧斯丁的童星 Ellar Coltrane 飾演男孩梅森。李察林克雷特捨棄傳統的劇本,以類似建築藍圖的方式,爭取IFC電影公司的長期支持。他邊寫邊拍邊剪。他們以外的人,根本不知道144個月創造出什麼東西,唯有拍完最後一場戲,才會產生對這部電影的整體看法。
如導演李察·林克雷特之前的代表作《日出·日落·午夜》三部曲一樣,拍攝《年少時代》的靈感和主題依然是「時間的流逝」,表達了小少年長大成人的煩惱與驚喜、悲歡和感動,同時從梅森的獨特視角,也展示了一個家庭在12年裡的變遷與成人世界的無奈[13]。
在影片中,林克萊特以更多微小細碎的瞬間代替了戲劇化的情節。他說:「我認為,這更加接近於我們感知的世界,在這世上生活以及看待世界的方式。而劇情是吸引觀眾、敘述故事的一個工具,《年少時代》可能無關生死,但它同樣會讓你產生共鳴。」「我一直認為,電影呈現的正是一個經歷了上千次挫折而被終結掉的童年。他的旅程就是隨著世界變得更加寬廣而產生一系列的覺醒。事情是如何的發生發展,很多事情都是不可避免的,在某種程度上甚至是悲傷的。但是,那也僅僅是他成熟過程中必經的一部分--你必須習慣眼前這個更廣闊的世界。然後當你有了一個成年人的責任感,你還要努力不讓它們泯滅掉你的年少激情,因為年少時所具有的激情,會被成人世界無情的消磨掉。」[14]
影片獲得各方盛讚,爛番茄上依據313個專業影評新鮮度高達97%,平均分數9.2/10[15],Metacritic上49家媒體綜評高達滿分100分[16],其中40家媒體都給出了滿分,為迄今為止該網站評分最高之電影[17]。許多影評人將其視為影史最偉大的作品之一[18][19][20][21]。
《紐約時報》:創意顛覆,但又聚焦於日常細節,《年少時代》游離於經典電影和當代藝術電影之間,又不落入任何傳統窠臼。它是當代電影現實主義的典範,它給人帶來的愉悅顯而易見又神秘。《時代雜誌》:《年少時代》是平凡生活的動人史詩。其實,我們忽略的往往是我們所愛的。這就是生活,我們大多數人都在體驗它,很少有像這樣的影片來記錄平淡中的洶湧。《滾石》:這是一部獨一無二的電影,在影院裡創造了一幅成長風景畫。它讓我們體會電影帶來的欣歡、神秘和力量。它讓我們哭了又笑了。這是一部謙虛的大師之作![13]《Total Film》:影片形式上超凡脫俗,內容上又是講述普通人。它充滿野心、親切而且令人難忘,這可能是林克萊特導演職業生涯的頂峰。《村之聲》:影片非常令人好奇地使我在無可阻擋的行進中感到迷失、心神不寧和輕微的孤獨,但是總得來說,感覺到了重生。《帝國雜誌》:林克萊特的這部美妙的電影取得了超凡的成就,溫柔而又有趣、充滿智慧而且引人沉思,特別溫暖又極其人性化。[22]
2014年年底,美國總統巴拉克·歐巴馬在接受採訪時稱:「《年少時代》是部了不起的影片,我覺得它是我心中的年度最佳。」[23]
影片被以下媒體和影評人評為年度十佳電影:
名次 | 影評人 | 所載媒體 |
---|---|---|
1 | David Edelstein | New York[24] |
1 | Stephen Holden | 紐約時報[25] |
1 | Ann Hornaday | 華盛頓郵報[26] |
1 | Eric Kohn | Indiewire[27] |
1 | Joshua Rothkopf | Time Out New York[28] |
1 | A.O. Scott | 紐約時報[29] |
1 | Sight & Sound contributors | 英國電影協會[30] |
1 | Peter Travers | 滾石[31] |
1 | Pertti Avola | Helsingin Sanomat[32] |
1 | Simon Crook | 帝國雜誌[33] |
2 | Richard Corliss | 時代雜誌[34] |
2 | Chris Nashawaty | 娛樂周刊[35] |
2 | Kyle Smith | 紐約郵報[36] |
5 | Richard Lawson | 名利場[37] |
9 | Lou Lumenick | 紐約郵報[38] |
美國國內收穫2507萬美元,其他地區收1914萬,全球累計4421萬。
獎項 | 類別 | 獲提名者 | 結果 |
---|---|---|---|
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39] | 最佳影片 | Richard Linklater and Cathleen Sutherland | 提名 |
最佳導演 | Richard Linklater | 提名 | |
最佳原創劇本 | Richard Linklater | 提名 | |
最佳男配角 | Ethan Hawke | 提名 | |
最佳女配角 | Patricia Arquette | 獲獎 | |
最佳剪輯 | Sandra Adair | 提名 | |
第72屆金球獎[40] | 最佳劇情片 | Boyhood | 獲獎 |
最佳導演 | Richard Linklater | 獲獎 | |
最佳編劇 | Richard Linklater | 提名 | |
最佳女配角 | Patricia Arquette | 獲獎 | |
最佳男配角 | Ethan Hawke | 提名 | |
第68屆英國電影學院獎[41] | 最佳影片 | Boyhood | 獲獎 |
最佳導演 | Richard Linklater | 獲獎 | |
最佳原創劇本 | Richard Linklater | 提名 | |
最佳男配角 | Ethan Hawke | 提名 | |
最佳女配角 | Patricia Arquette | 獲獎 | |
第64屆柏林影展[42] | 最佳導演銀熊獎 | Richard Linklater | 獲獎 |
Prize of the Guild of German Art House Cinemas | Boyhood | 獲獎 | |
Reader Jury of the Berliner Morgenpost | Boyhood | 獲獎 | |
金熊獎 | Boyhood | 提名 | |
奧斯丁影評人協會[43] | 最佳電影 | Boyhood | 獲獎 |
最佳導演 | Richard Linklater | 獲獎 | |
最佳女配角 | Patricia Arquette | 獲獎 | |
最佳奧斯丁電影 | Boyhood | 獲獎 | |
十佳影片 | Boyhood | 第一名 | |
2014 SXSW Film Festival[44] | Louis Black Lone Star Award | Boyhood | 獲獎 |
評審團獎 | Boyhood | 獲獎 | |
舊金山國際影展[45] | Founder’s Directing Award | Richard Linklater | 獲獎 |
西雅圖國際影展[46] | 最佳影片 | Boyhood | 獲獎 |
最佳導演 | Richard Linklater | 獲獎 | |
最佳女演員 | Patricia Arquette | 獲獎 | |
雪梨電影節[47][48] | 電影大獎 | Boyhood | 提名 |
挪威國際電影節[49] | 電影評論獎 | Boyhood | 獲獎 |
哥譚獎[50] | 最佳影片 | Boyhood | 提名 |
最佳男演員 | Ethan Hawke | 提名 | |
最佳女演員 | Patricia Arquette | 提名 | |
最具突破男演員 | Ellar Coltrane | 提名 | |
觀眾獎 | Boyhood | 獲獎 | |
2014美國電影學會獎[51] | 年度十佳影片 | Boyhood | 獲獎 |
波士頓影評人協會[52] | 最佳電影 | Boyhood | 獲獎 |
最佳導演 | Richard Linklater | 獲獎 | |
最佳編劇 | Richard Linklater (tie) | 獲獎 | |
最佳剪輯 | Sandra Adair | 獲獎 | |
最佳整體演出 | Boyhood | 獲獎 | |
舊金山影評人協會[53] | 最佳影片 | Boyhood | 獲獎 |
最佳導演 | Richard Linklater | 獲獎 | |
最佳女配角 | Patricia Arquette | 獲獎 | |
最佳剪輯 | Sandra Adair | 獲獎 | |
最佳男配角 | Ethan Hawke | 提名 | |
最佳原創劇本 | Richard Linklater | 提名 | |
英國獨立電影獎[54] | 最佳國際獨立電影 | Boyhood | 獲獎 |
第30屆獨立精神獎[55] | 最佳電影 | Boyhood | 提名 |
最佳導演 | Richard Linklater | 獲獎 | |
最佳女配角 | Patricia Arquette | 獲獎 | |
最佳男配角 | Ethan Hawke | 提名 | |
最佳剪輯 | Sandra Adair | 提名 | |
洛杉磯影評人協會[56] | 最佳影片 | Boyhood | 獲獎 |
最佳女演員 | Patricia Arquette | 獲獎 | |
最佳導演 | Richard Linklater | 獲獎 | |
最佳剪輯 | Sandra Adair | 獲獎 | |
第86屆國家評論協會獎[57][58] | 十佳電影 | Boyhood | 獲獎 |
2014年紐約影評人協會獎[59][60] | 最佳電影 | Boyhood | 獲獎 |
最佳導演 | Richard Linklater | 獲獎 | |
最佳女配角 | Patricia Arquette | 獲獎 | |
紐約在線影評人協會[61] | 十佳電影 | Boyhood | 獲獎 |
最佳電影 | Boyhood | 獲獎 | |
最佳導演 | Richard Linklater | 獲獎 | |
最佳女配角 | Patricia Arquette | 獲獎 | |
鳳凰城影評人協會[62] | 十佳電影 | Boyhood | 獲獎 |
最佳影片 | Boyhood | 提名 | |
最佳導演 | Richard Linklater | 獲獎 | |
最佳男配角 | Ethan Hawke | 提名 | |
最佳女配角 | Patricia Arquette | 提名 | |
最佳原創劇本 | Richard Linklater | 提名 | |
最佳剪輯 | Sandra Adair | 提名 | |
突破性演出 | Ellar Coltrane | 提名 | |
最佳青少年表演-男性 | Ellar Coltrane | 提名 | |
第19屆衛星獎[63] | 最佳電影 | Boyhood | 提名 |
最佳導演 | Richard Linklater | 獲獎 | |
最佳男配角 | Ethan Hawke | 提名 | |
最佳女配角 | Patricia Arquette | 獲獎 | |
最佳原創劇本 | Richard Linklater | 提名 | |
最佳剪輯 | Sandra Adair | 提名 | |
最佳原創歌曲 | Split the Difference | 提名 | |
美國製片人工會獎 | 最佳影片 | 提名 | |
美國導演工會獎 | 最佳影片導演 | Richard Linklater | 提名 |
第21屆美國演員工會獎[64] | 最佳整體演出 | Patricia Arquette, Ellar Coltrane, Ethan Hawke, Lorelei Linklater | 提名 |
最佳男配角 | Ethan Hawke | 提名 | |
最佳女配角 | Patricia Arquette | 獲獎 | |
美國編劇工會獎[65] | 最佳原創劇本 | Richard Linklater | 提名 |
華盛頓特區影評人協會[66][67] | 最佳電影 | Boyhood | 獲獎 |
最佳導演 | Richard Linklater | 獲獎 | |
最佳男配角 | Ethan Hawke | 提名 | |
最佳女配角 | Patricia Arquette | 獲獎 | |
最佳整體演出 | 提名 | ||
最佳青少年演出 | Ellar Coltrane | 獲獎 | |
最佳原創劇本 | Richard Linklater | 提名 | |
最佳剪輯 | Sandra Adair | 提名 | |
丹佛影評人協會[68][69] | 最佳影片 | Boyhood | 提名 |
最佳導演 | Richard Linklater | 獲獎 | |
最佳男配角 | Ethan Hawke | 提名 | |
最佳女配角 | Patricia Arquette | 獲獎 | |
最佳原創劇本 | Richard Linklater | 提名 | |
休士頓影評人協會[70][71] | 最佳影片 | Boyhood | 獲獎 |
最佳導演 | Richard Linklater | 獲獎 | |
最佳男配角 | Ethan Hawke | 提名 | |
最佳女配角 | Patricia Arquette | 獲獎 | |
最佳劇本 | Richard Linklater | 獲獎 | |
德克薩斯獨立電影獎 | Boyhood | 獲獎 | |
技術成就 | Boyhood | 獲獎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