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萊馬來人(馬來語:Orang Melayu Brunei, 爪夷文: اورڠ ملايو بروني),是指生活在汶萊、納閩、沙巴西岸和砂拉越北部的馬來人。他們雖然他們在種族上和其他馬來人彼此相關,並遵循伊斯蘭教的教義,但語言和文化不同於在廣義馬來世界的馬來人。
詞源
根據官方統計,汶萊馬來人這一術語只在1921年汶萊進行種族人口普查之後才開始使用。這與1906年和1911年的人口普查不同,後者只使用汶萊人一字,這可能表明了汶萊人對他們的馬來身份的自我認知的轉變。
西方關於汶萊的最早的記錄由義大利旅行家Ludovico di Varthema報導,他說汶萊人比他在馬魯古群島遇到的人膚色更淺,更矮,人民是異教徒但是善良的人。
歷史
人們普遍認為,汶萊王國由第一個蘇丹阿拉克·巴塔塔爾在14世紀成立。然而,從中國的記錄來看,較早的汶萊早在汶萊王國成立前800年就已經存在。儘管一些說法指出,汶萊馬來人來自中南半島和臺灣,然後南下菲律賓,最後定居在婆羅洲沿海。但研究人員仍然無法追溯到老汶萊王國的起源。
文化
音樂
汶萊馬來人的主要歌曲和舞蹈是阿達-阿達,傳統上由汶萊漁民傳唱。
參見
- 汶萊馬來語
- 基達耶人
參考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