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蹟武器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宣传的高效武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奇蹟武器(德語:Wunderwaffe)是一個德國用語,用來指納粹德國的國民教育與宣傳部在二戰中致力吹捧的一系列高性能兵器,其中大部分仍停留在圖紙構想上,一部分雖然成功地實用化並投入實戰,但因投入時間過晚而無法挽回戰局。[1]比如著名的V系武器,由於其較早研發而得以大量投入戰場,特別是針對倫敦與安特衛普的戰鬥中。





在1942年後,感受到戰況膠著的納粹德國,開始宣傳這些強大的武器或可扭轉戰局之說法,試圖穩定民心。[2]事實上研製這些先進武器,一般需要長時間的設計、測試,德軍想在戰爭結束前就將其投入戰場的設想就顯得不太現實,一些匆忙投入戰場的先進武器(如豹式戰車與XXI級潛艦)也因生產前的測試不足或建造過程規劃不當,使其表現令德國軍方與領導層皆感到失望。[3]歷史學家麥克·J·紐菲爾德對此指出,「所有無論未投入或已投入戰場的武器,其最終結果皆乃:帝國浪費了大量資金與技術(並為此殺害了許多強迫性勞工、奴工),藉以開發、生產出幾乎無戰術、戰略優勢的奇特武器」。[4]儘管如此,仍有少數武器被證實成效甚豐,並對戰後的設計生產產生巨大影響。
至今德語仍然保留這個詞彙,但意義卻是指那些浮誇不實,試圖解決所有問題的萬靈丹。 [5]
陸軍
- 斯圖爾·埃米爾自走砲:一種試驗版「裝甲獵人」型開放式驅逐戰車,其裝備一門萊茵金屬公司生產的12.8公釐KL/61火砲。目前只有一輛模型倖存並展於庫賓卡戰車博物館。
- 象式重驅逐戰車:重型驅逐戰車,安裝了8.8公釐Pak 43/2 L/71砲,共生產了91輛。
- 七號獅式戰車:停留在設計階段的超重戰車,重90噸,備有一門105公釐大砲。於1942年被取消生產,並由鼠式取代。
- 八號戰車鼠式:為超重戰車,重180噸,備有兩門分別為128公釐與75公釐的大砲。原計劃生產五輛,然最終只有兩輛可駕駛原型車。唯一的倖存車輛目前展於庫賓卡戰車博物館。
- 陸地巡航者P. 1000老鼠:停留在設計階段的超重戰車,重一千噸,備有兩門280公釐加農砲、一門128公釐反戰車砲、8門20公釐高射砲與兩挺15公釐重機槍。於1943年被取消生產。
- E-100超重戰車:計劃中的超重戰車(為E系戰車中最重的),重140噸,備有128公釐或150公釐大砲。只有一輛原型車的底盤完工,後來英國人繳獲之並進行評估後,於1950年代被報廢。
- 球狀戰車:一種原形球狀偵查/電纜維修戰車,有著一段未知的歷史。其在1945年被運往日本期間被蘇聯繳獲,目前展於庫賓卡戰車博物館。
- VK 1602豹式戰車:計劃中的偵查戰車,只生產了一輛「武裝運輸車」之模型。
- 卡爾臼砲:擁有最大口徑(600公釐)的自走砲,共生產了7門,並有6門在1941-45年活躍於戰場。
- 古斯塔夫超重型鐵道砲:一門800公釐列車砲,此乃二戰使用過的最大火砲。
- V-3砲:一種「高壓汞」模式的大口徑火砲。
- 陸地巡航者P. 1500怪物:停留在設計階段的超重型自走砲,重1500噸,備有800公釐古斯塔夫/朵拉火砲。
海軍
- 齊柏林伯爵級航空母艦:一艘建於1936年的33550噸級航空母艦,但從未完工。
- B航艦:原計畫為齊柏林航空母艦的姊妹艦,但未曾下水就隨即報廢。
- C航艦與D航艦:另外兩艘未曾生產的齊柏林伯爵級航空母艦
- 一號航空母艦:計劃中的5.65萬噸級航空母艦,以運輸艦改造。然在開工前就被取消。
- XI級潛艦:裝備兩門127公釐SK C/34艦砲、兩門37公釐SK C/30型速射砲、一門2厘米 30/38年式高射砲並可運載AR 231水上飛機,1939年開始建造四艘但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就全取消了。
空軍
- BV 141戰鬥機:一種採用非同尋常的不對稱設計之戰術偵察機。
- BV 238飛行艇:一款重型轟炸機兼運輸飛行艇,完工之時成為史上最重飛機。
- Do 335戰鬥機:一款推拉式重型戰鬥機。
- 福克「黃鯛魚」飛機:為垂直起降實驗專案之飛機。
- Fa 269戰鬥機:計劃中的可傾轉旋翼之垂直起降戰鬥機。
- Ta 152戰鬥機:一款高空攔截機。
- Ta 400轟炸機:美國轟炸機計劃中的其中一款侯選型號,備有六個活塞發動機與兩個噴氣發動機,航程可達13000公里。
- He 111轟炸機Z型:由兩架He 111組合而成的五引擎雙機身飛機,用於牽引大型滑翔機。
- He 274轟炸機:一款高空重型轟炸機,裝有四個活塞引擎,航程3440千米,戰後由法國完成了兩架。
- He 277轟炸機:一款計畫中的先進遠程轟炸機。其發展過程中參考了許多He 219原型機的設計特徵,但從未製造出一整台飛機過。
- Ju 390轟炸機:美國轟炸機計劃中的侯選型號之一,備有六個活塞引擎,航程9700公里,有兩架適航原型機。
- Ju 488轟炸機:一款重型轟炸機,備有四個活塞引擎,航程3395公里。
- Me 264轟炸機:美國轟炸機計劃中的侯選型號之一,備有四個活塞引擎,航程15000公里,有三架適航原型機。
- Me 323運輸機:一款六引擎重型運輸機,由Me 321滑翔機改裝而成。
- Ar 234轟炸機:第一款投入戰場的渦輪噴氣式轟炸機和偵察機。
- E-555轟炸機:停留在設計階段的美國轟炸機計劃之噴氣式型號。
- E-560轟炸機:一系列戰術轟炸機之一。
- Ba 349攔截機:一款由火箭推進的垂直起降攔截機。
- P 178轟炸機:一款渦輪噴氣式俯衝轟炸機。
- DFS 194實驗機:一款火箭動力實驗機。
- DFS 228偵察機:一款火箭動力高空偵察機。
- DFS 346科研機:一款火箭動力科研機。
- Fi 103R載人飛彈:V-1飛彈的載人版本。
- FW Triebflügel戰鬥機:計劃中的噴氣旋翼航空器兼尾座式截擊機。
- Ta 183戰鬥機:計劃中的後掠翼渦輪噴氣戰鬥機。
- Ta 283戰鬥機:計劃中的後掠翼衝壓噴射和火箭動力設計之戰鬥機。
- He 162戰鬥機:「國民戰鬥機」之單引擎渦輪噴射發動機戰鬥機設計競賽中得標。
- He 280戰鬥機:第一款渦輪噴射戰鬥機,然僅有原型機而已。
- He 343轟炸機:計劃中的四引擎噴射轟炸機,以Ar 234轟炸機為基礎並稍作改進。
- Hs 132轟炸機:計劃中的渦輪噴射俯衝轟炸機與攔截機。
- Ho 229戰鬥機:一款渦輪噴射飛翼戰鬥機/轟炸機。
- 霍頓 H.XVIII轟炸機:計劃中的渦輪噴射飛翼轟炸機,以Ho 229戰鬥機為基礎。
- EF 128戰鬥機:計劃中的渦輪噴射戰鬥機。
- EF 132轟炸機:計劃中的渦輪噴射轟炸機。
- Ju 287轟炸機:一款前掠翼渦輪噴射轟炸機。
- 利皮施P.13a攔截機:計劃中的超音速衝壓噴射三角翼攔截機。
- Lippisch P.13b:計劃中的衝壓噴射三角翼攔截機,從利皮施P.13a發展而來。
- Bf 109TL戰鬥機:一款渦輪噴射戰鬥機,被設計成Me 262戰鬥機的替代/後備機型。
- Me 163戰鬥機:第一架也是唯一一架之火箭動力戰鬥機。
- Me 262戰鬥機:第一架投入實戰的渦輪噴射戰鬥機/轟炸機。
- Me 263戰鬥機:一款由Me 163戰鬥機發展而來的火箭動力戰鬥機。
- Me P.1101戰鬥機:一款可變後掠翼渦輪噴氣戰鬥機。
- Me P.1106戰鬥機:一款以Me P.1101戰鬥機為基礎的噴射戰鬥機。
- SK P14戰鬥機:衝壓噴氣式緊急戰鬥機。
- So 344戰鬥機:一款備有可拆卸爆炸物機頭的火箭動力飛機。
- 齊柏林飛行鐵拳攔截機:一款火箭動力超短程攔截機。
- 齊柏林衝壓機:一款衝壓引擎「衝撞式」攔截機。
- Fl 184旋翼機:一款夜間偵查與反潛自轉旋翼機。
- Fl 185直升機:一款實驗性直升機
- Fl 265直升機:一款實驗性直升機,同時為世界已知最早的交差反轉式旋翼直昇機
- Fl 282直昇機:一款交差反轉式偵查直升機。
- Fa 223 龍式軍用直升機:一款反潛、搜救、偵查與運輸直升機,以戰前的Fw 61直升機為基礎。
- 聚合飛彈系列
- A1火箭:德國第一枚液態推進劑實驗火箭。
- A2火箭:擁有陀螺儀的實驗火箭。
- A3火箭:擁有慣性導航系統的實驗火箭。
- A4火箭/V-2火箭:第一枚彈道飛彈與第一款實現次軌道太空飛行的人造物體。
- A4-SLBM:計劃中的潛射彈道飛彈
- A4b/A9:有翼遠程版A4,也是第一款突破音障的有翼火箭。
- A5火箭:一款實驗性可重複使用之火箭。
- A6火箭:A5的延伸計劃版本,並採用了不同的推進劑;也可能是A4b/A9的載人偵查版本。
- A7火箭:一枚有翼火箭,從未完工。
- A8火箭:為使用了可儲存推進劑的A4火箭加長版。
- A9/A10對美火箭:計劃用來打擊美國東岸的遠程彈道飛彈。
- A11對日火箭:計劃中的三級火箭。
- A12火箭:計劃中的四級火箭,能夠將十公噸的火箭送到低軌道。
- Fi 103R載人飛彈:V-1飛彈的載人版本。
- 恩齊安防空飛彈:計劃中的紅外線導引面對空飛彈。
- F-25防空飛彈:一款地對空飛彈。
- F-55防空飛彈:一款兩極超音速地對空飛彈。
- V-1飛彈:第一枚巡弋飛彈。
- 防空鐵拳:第一款人員攜行式防空飛彈防空武器系統。
- 弗里茨 X:一款無動力手動瞄準線指令導引反艦飛彈,其使用了凱爾-斯特拉斯堡無線電控制網路系統,為戰期間精確導引武器的先驅,使用時間為1943年9月至1944年。
- Hs 117防空飛彈:一款手動導引地對空飛彈。
- Hs 117 H型飛彈:一款手動導引空對空飛彈。
- Hs 293滑翔炸彈:首創手動瞄準線指令導引、發射助推的空對艦飛彈,與弗里茨 X一樣使用了凱爾-斯特拉斯堡無線電控制網路,使用時間為1943年到1944年。
- Hs 294飛彈:一款手動瞄準線指令導引之空對艦飛彈/魚雷。
- Hs 298飛彈:一款空對空飛彈。
- R4M火箭砲:一款無導引空對空火箭。
- 萊茵使者:第一款短程彈道飛彈。
- 萊茵托克特:手動導引地對空飛彈。
- X-4飛彈:一款線導液體燃料空對空飛彈,原打算與Ta 183一起使用。
- 颱風火箭:計劃中的非導引地對空飛彈。
- 瀑布防空火箭:一款超音速地對空飛彈。
- Werfer-Granate21火箭發射器:一款大口徑無導引空對空火箭,於1943年夏季投入戰場。
- G7es魚雷:U艇專用的聲導魚雷。
- 銀鳥:次軌道火箭轟炸機,類似於火箭飛船。
- 太陽光束:位於軌道上的拋物面反射鏡,旨在將陽光聚集在地球表面上的特定位置。
裝備
據稱
軸心國類似發展
- 44M塔斯戰車:該國試圖仿造黑豹、虎二戰車之嘗試,共生產了兩台不完整原型車,其中一台擁有完整的車體。[9]
另見
- 納粹德國政治宣傳
- 二戰期間的德國軍事技術
- 緊急戰鬥機計劃
- 八號戰車鼠式
- 《優越》:亞瑟·查理斯·克拉克所寫的科幻小說,靈感來自於德國對奇蹟武器的追求。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