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式重戰車(德語:Panzerkampfwagen VIII Maus),又稱之為八號戰車鼠式,是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設計的超級重戰車[3]。
鼠式重戰車 Panzerkampfwagen VIII Maus | |
---|---|
類型 | 超重戰車 |
原產地 | 納粹德國 |
生產歷史 | |
研發者 | 保時捷 |
生產商 | 保時捷 |
製造數量 | 2(原型車,其中只有一台完工) |
基本規格 | |
重量 | 188噸 |
長度 | 10.085m |
寬度 | 3.7公尺 |
高度 | 3.63公尺 |
載員 | 6 |
裝甲 | 砲塔正面240公釐(9.4英寸)[1] 車體正面200公釐(7.9英寸)[1]或205mm[2] |
主武器 | 128公釐 KwK 44 L/55戰車砲(備彈68發) |
副武器 | 75公釐KwK 37 L/36.5同軸戰車砲(備彈100發) MG34通用機槍1挺(備彈1,000發) |
發動機 | MB 509/12汽缸汽油引擎(發電用,V1原型車)、出力1,080匹馬力 MB 517 12汽缸柴油引擎(發電用,V2原型車)、出力1,200匹馬力 5,000馬力(V1)8,000馬力(V2) |
作戰範圍 | 越野:68公里 平地:186公里 |
速度 | 20公里/小時(公路) 13公里/小時(越野) |
研發歷史與概要
德國開發超重戰車的歷史可追溯到戰前的NbFz重戰車,1941年11月29日,因蘇軍重戰車投入實戰的威脅,阿道夫·希特勒在元首官邸向保時捷博士詢問了超級重戰車開發的可能[3]。1942年克魯勃公司提出「虎鼠式」(Tiger-Maus, VK7001)重戰車以及七號獅式戰車(PzKpfw VII Löwe, VK7201)。不過相關計劃在同年3月初取消,然而研發的經驗與技術卻為後來的重戰車做好準備。
1942年3月中旬後,保時捷車廠收到一份合約,要求製造新款100噸重的205型VK100.01保時捷戰車(Panzer - VK100.01 / Porsche Type 205)。4月的時候希特勒無視戰車設計的常識,親自要求新戰車必須超過100噸,達到120噸[3]。 5月時斐迪南·保時捷教授(Professor Ferdinand Porsche)與克魯伯公司的穆勒博士(Dr. Muller)合作展開整個計畫;希特勒還要求戰車應堅不可摧,並且無堅不摧,搭配高性能的戰車砲。保時捷教授向希特勒保證到了1943年3月12日能完成205型的原型車,至少是全尺寸模型[4]。研發的結果造就八號戰車鼠式(Panzerkampfwagen VIII Maus)成為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所設計的最重戰車,也是全世界到目前為止最重戰車記錄保持者。鼠式戰車不僅僅是完成設計,並且到達產制完成的階段,一共有兩輛原型車問世。
經過設計後的八號戰車原型車的車身為10.085公尺長,3.67公尺寬和3.66公尺高,重達188噸(最初設想重達100噸),可以容納5至6個乘員。它的主要武器為1門128公釐KwK 44 L/55大砲、75公釐KwK 44 L/36.5同軸副砲,並且以60-260公釐的裝甲護身。保時捷答應在1943年5月時會先生產出原型車輛,並且在交付原型車後每月生產五輛。德國原本預計生產約200至350輛八號戰車,但直至二戰結束時一共只生產了9輛,其中只有2輛竣工。
1942年4月時原型車最初被稱為「猛獁象」(Mammut),不過1942年底又更名為「Mäuschen」(小老鼠),1943年2月時確定命名為「Maus」(老鼠)。八號戰車的底盤、火砲和砲塔由克魯伯公司負責製造,而組裝則由埃克特公司負責,1943年12月完成了V1的車體裝備具真實砲塔重量的假砲塔測試,第一個砲塔到次年6月才完成。 [1]
武裝
鼠式戰車裝備的128公釐 KwK 44 L/55主砲可以在三公里外擊穿盟軍M4雪曼、克倫威爾戰車、邱吉爾戰車、T-34/85和IS-2、兩公里外擊穿M26潘興、一公里外擊穿IS-3的前、側、後部所有裝甲[5],克虜伯公司方面的專家指出這是戰車能用的最大火砲,再加大勢必須要重新設計砲塔甚至整個車體,[6]但是德國元首希特勒仍然認為即使128mm主砲對鼠式來說也像一門「玩具砲」[4]。此外還有一門與主砲同軸的75公釐 KwK 44 L/36.5副砲。近距離防禦武器是1挺MG34機槍,另外在砲塔兩側和後部還各有一個乘員射擊孔,另曾有改裝計劃在砲塔頂部安裝一至兩門用於對空防禦的MG151/20mm機砲[7]。
傳動系統
V1號「鼠」式戰車的履帶由汽油-電動原理驅動,保時捷教授在早期項目中(VK3001、VK4501、VK4502)已經使用過這種他首創的驅動方式。一台1080馬力的戴姆勒-賓士汽油發動機通過一個間接變速箱向發電機提供能量,發動機產生的電力再用於驅動兩個電動機,電動機帶動行動齒輪使車輛動起來。儘管推重比低的嚇人,但是V1卻達到25公里的時速。而V2號「鼠」式是採用了柴油以及電動的驅動方式。1台1200馬力的邁巴赫MB 517型柴油發動機通過一個間接變速箱向發電機提供能量,但由於自重太高所以最高速度只有13公里的時速,只有V1的二分之一。
鼠式的履帶概與虎II戰車相同,採用全金屬履帶,不過兩者最大的差別在於鼠式戰車的履帶寬達110公釐。驅動輪為於車體後方,由電動馬達帶動。
裝甲
能夠重達188噸,表示鼠式戰車的裝甲相當厚實,車體前方35°傾斜裝甲就厚大220公釐(加上傾斜角度後相當於380公釐厚),至於其他部位參見以下數據:
鼠式戰車各部位裝甲厚度(公釐/裝甲角度):
- 砲塔頂部:120/0°
- 砲盾:280/圓弧型
- 砲塔正面:240/圓弧型(與砲盾疊加後為520mm)
- 砲塔兩側:210/60°
- 砲塔後方:210/75°
- 車體正上斜板:220/35°
- 車體正下斜板:220/55°
- 車體正下方:120/0°
- 車體兩側:185/90°(除本身的185mm外,還附帶105mm裙甲)
- 車體後部:160/55°
結局
1944年1月中旬到10月初左右,八號戰車都是在靠近柏林南方25公里的庫默斯多夫裝甲車輛測試場以及在柏布林根(Böblingen)的保時捷測試場進行測驗,本來測驗不用拖這麼久,盟軍空中轟炸減慢了所有生產,包括八號戰車需要的零件。1號車在12月23日進行了運行試驗。[8]
之後看見八號戰車變成廢車後的蘇聯裝甲摩托化部隊指揮官在評估之後,不死心地決定把1號原型車的車體與2號原型車的砲塔湊在一起帶回蘇聯。不過此事不容易,尤其用了6輛18噸的半履帶車才把55噸重的砲塔從燒成廢鐵的車體上拉走。之後砲塔與車體就在德國境內進行重組,再於1946年5月4日與1號原型車的車體一起被送回蘇聯測試。當蘇聯陸軍在1951年到1952年之間完成所有的測試之後就送到「庫賓卡戰車博物館」(Kubinka Tank Museum)作永久陳列展示。
附記
- 八號戰車還有個專屬的14對路輪的鐵路運輸車,稱為「Verladewagon」,由位於維也納的葛拉茲-希莫靈-波克工廠製造。
相關文化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