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神經病毒(英文:Neurotropic virus),又稱親神經性病毒,是指可感染神經元病毒,包括狂犬病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流感病毒麻疹病毒單純疱疹病毒2019冠狀病毒(SARS-CoV-2)等等。[1][2][3][4]

名稱及分類

一種嗜神經病毒如果可以進入神經系統,則被稱為具有「神經侵入性(neuroinvasive)」,如果可以造成神經系統疾病,則被稱為具有「神經毒性(neurovirulent)」。兩者常被用於形容感染中樞神經系統的病毒,但也存在部分對周圍神經系統具有高度侵入性的病毒。[5]

脊髓灰質炎病毒具有很強的神經毒性,但侵入性不高。狂犬病病毒神經毒性也很強,但需要組織創傷(如受動物咬傷)才具有神經侵入性。單純疱疹病毒對周圍神經系統具有很強的侵入性,卻極少入侵中樞神經系統;但其一旦入侵中樞神經系統,也可造成單純疱疹病毒腦炎,因此也被認為具有高度神經毒性。[5]

許多蟲媒病毒英語Arbovirus通過血液系統、越過血腦屏障入侵大腦,即病毒血症[5] 譬如西尼羅河病毒造成的蟲媒病毒性腦炎

疾病

嗜神經病毒可造成的疾病主要包括[1][2]

參考文獻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