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台州市
中國浙江省的地級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Remove ads
地名由來
唐武德五年(622年)置海州,次年以境內天台山(位於今天台縣)改名台州(《元和郡縣圖志》卷二十六:「蓋因天台山為名」),為台州一名之始。
歷史
- 隋開皇九年(589年),滅南朝陳,廢郡,並臨海郡各縣入臨海縣,屬處州(十二年改稱括州)。煬帝大業三年(607年),改州為郡,臨海縣屬永嘉郡。
- 唐武德五年(622年)置台州,以境內有天台山而得名,台州之名自此始。
- 五代十國時屬吳越國管轄。後梁太祖開平二年(908年),吳越改唐興縣為天台縣。後唐莊宗同光初年(923年—925年),吳越復天台為始豐,後晉高祖天福年間(936年—942年)中吳越又改始豐為台興,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吳越復改台興為天台。後唐明宗長興元年(930年),因治理盂溪水患,吳越改樂安縣為永安縣,以祈永保平安。
- 北宋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吳越王錢俶那「納土歸宋」,台州入宋版圖隸兩浙路,州縣如故。宋真宗景德四年,趙恆以「其洞天名山屏蔽周圍,而多神仙之宅」為由,詔永安縣為仙居縣。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年)四月分兩浙路為東西兩路,複合為一路,九年(1076年)亦再分,十年(1077年)又合。分時台州均屬兩浙東路。南宋宋高宗紹興十二年(1142年),再分兩浙路為東西兩路,台州仍隸兩浙東路,為宋王朝輔郡。
-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為台州路,隸江浙行省浙東道。元成宗元貞元年(1295年),撤黃岩縣置台州路黃岩州
- 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改台州路為台州府,隸浙江承宣布政司,三年(1370年),復黃岩州為黃岩縣。成化五年(1469年)分黃岩縣南部方岩、太平、繁昌三鄉置太平縣,以境內有太平岩而得名;十二年(1476年),劃溫州樂清縣山門、玉環二鄉入太平縣。至此,台州府下轄六縣(臨海、黃岩、太平、天臺、仙居、寧海),到民國初年無多大變動。
- 清康熙元年(1662年)隸浙江省紹台道。七年隸寧台溫海道(駐台州)。十一年隸台海道(駐台州)。二十四年隸寧台道。雍正四年(1726年)隸寧紹台道、雍正六年(1728年),置縣級溫台玉環廳,分太平縣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3都之地入玉環,因玉環島而得名,轄區包括今玉環、洞頭兩縣和樂清的大荊、芙蓉、蒲岐,溫嶺的石塘,溫州的靈吾等地,屬溫州府。宣統三年九月(1911年11月),浙江省追隨武昌起義,脫離清朝成立軍政府,台州遂光複。
Remove ads
- 民國元年(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成立。隸浙江省台州軍分政府。同年7月撤軍政分府,各縣直屬於省
- 民國3年(1914年)1月,原太平縣因與山西、四川、安徽等省太平縣重名,故而用該縣西溫嶠嶺之別稱「溫嶺」為名。同年5月北洋政府設道,原台州六縣屬會稽道,玉環縣屬甌海道。
- 民國16年(1927年)4月,南京國民政府成立,依據孫中山《建國大綱》精神,實行省直接轄縣的省縣二級制,道被廢除,原台州各縣又直隸省政府。但由於各省屬縣太多,難以進行有效的監督管理,更出於「剿共」的政治需要,故設行政督察區輔助管理。
- 民國21年(1932年)5月31日,浙江省實施縣政督察專員制,原台州府6縣由臨海縣長兼任縣政督察專員督察之。同年8月,浙江省擬設立7個行政督察區。原台州府6縣為第六區,因內政部未予核准,9月改名為7個特區,台州為第五特區,設行政督察專員辦事處於臨海城關。
- 民國22年(1933年)10月改為第四特區,移駐臨海縣海門鎮。
- 民國24年(1935年)6月,省政府決定全省設置9個行政督察區,為省政府常設輔助機構,台州為臨海行政督察區,置專員公署,兼保安司令部,駐臨海城關。
- 民國25年(1936年)5月行政院批覆為第七行政督察區,6月29日正式設置。民國26年(1937年)11月移駐臨海縣海門鎮,民國30年(1941年)4月遷回臨海城關。民國29年、30年浙江省行政督察區分別增到10個、11個,台州仍為第七行政督察區。
- 民國29年(1940年)7月,以原屬第六行政督察區(專署駐鄞縣)的南田縣全境與臨海縣東北部5鄉鎮、寧海縣東南部17鄉鎮(劃入後高吳鄉分為高梘和吳岙2鄉,故劃出為17,劃入為18),置三門縣,以地瀕三門灣而得名,屬第七區。
- 民國31年(1942年),天台縣改屬第六區(專署駐鄞縣)
- 民國32年(1943年),寧海縣改屬第六區,為專署駐地;
- 民國35年(1946年),增轄天台(從專署駐寧海的第六區劃入)、磐安(從專署駐新昌的第三區劃入)。
而在抗戰勝利後,浙江省擬將行政督察區重劃為6區。行政院於民國36年(1947年)8月核准備案,其中樂清、平陽、永嘉、臨海、寧海等12縣擬設為第五區,但該方案沒有正式實施,浙江仍維持11個行政督察區,僅是轄縣有所調整。至民國37年(1948年)7月,臨海、黃岩、溫嶺、天台、仙居、三門、寧海為第六區,專署駐臨海城關。
Remove ads
- 1949年2月-7月,人民解放軍相繼佔領除部分海島外原台州之各縣城[6],初為中共台屬工委託管。同年6月撤中共台屬工委,成立浙江第六專區。同年10月10日,第六專區改稱台州專區,駐臨海縣,轄臨海、黃岩、天台、仙居、溫嶺、三門、寧海7縣及臨海城關、海門兩直屬區。玉環縣屬溫州專區。
- 1959年4月,中共浙江省委、省人民委員會通知撤銷玉環縣,所屬境域分屬溫嶺縣與溫州市,並於4月付諸實施。
- 1950年5月,撤銷臨海城關直屬區,劃歸臨海縣。
- 1952年10月,寧海縣改屬寧波專區。
- 1953年6月,分玉環縣境洞頭、大門諸島另建洞頭縣,屬溫州專區。
- 1954年5月,撤銷台州專區,臨海、天台、三門3縣劃屬寧波專區,黃岩、溫嶺、仙居3縣及海門直屬區劃屬溫州專區。而亦在同年5月人民解放軍在空軍配合下佔領東磯列島[7]
- 1955年1月人民解放軍佔領大陳島與一江山島。同年2月成立縣級大陳區,直屬溫州專區。4月撤銷並建立大陳辦事處,併入海門直屬區
- 1956年3月,仙居縣改屬寧波專區,海門直屬區撤銷,改為黃巖縣屬區。
- 1957年7月,復置台州專區,轄臨海、黃岩、溫嶺、天台、仙居、三門、寧海7縣。
- 1958年10月,三門縣撤銷,併入臨海縣;寧海縣撤銷,併入象山縣,屬台州專區;洞頭縣重新併入玉環縣,仍屬溫州專區。
- 1958年12月撤銷台州專區,天台縣劃屬寧波專區,臨海、仙居、黃岩、溫嶺4縣劃屬溫州專區。
- 1959年3月,中共浙江省委、省人民委員會通知撤銷玉環縣,所屬境域分屬溫嶺縣與溫州市,並於4月付諸實施。
- 1960年1月國務院正式批准撤銷玉環縣。
- 1962年4月,台州專區復置,並復置三門縣、玉環縣。轄臨海、黃岩、溫嶺、仙居、天台、三門、玉環7縣。
- 1978年10月,台州專區改為台州地區。
- 1980年7月,成立海門特區,屬台州地區,其轄區包含原屬的黃岩縣海門區、大陳鎮、山東人民公社以及臨海縣前所人民公社
次年7月撤銷海門特區在其轄境範圍內成立椒江市,名字源於其境內椒江,而後臨海縣章安區、黃岩縣洪家區與三甲區陸續劃歸椒江市,這是台州範圍內成立的一個縣級市。
- 1986年3月,臨海撤縣設市。
- 1989年9月,黃岩撤縣設市。
- 1993年2月,溫嶺撤縣設市。
- 1994年8月22日,台州撤地設市,駐地從臨海遷至椒江,椒江、黃岩2市改設為椒江、黃岩、路橋(原黃岩市8鎮2鄉置)3區。
- 2003年8月15日,台州正式成為長三角成員城市。
- 2017年4月9日,國務院批准玉環撤縣設市。5月13日正式更名為玉環市。
Remove ads
地理
台州市包含3個區,3個縣,代管3個縣級市,面積為10,038平方公里 ,人口超過600萬。海岸線超過651公里,占全省大陸海岸線的3/10之多。台州列島、東磯列島為台州近海主要島嶼群,最大島嶼為玉環島(自1977年起,與大陸連為一體)。市中心處北緯28度,東經122度,屬亞熱帶季風型氣候。全市土地面積10,044.46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9,591.30平方公里,海塗面積453.16平方公里[8]。淺海面積8萬平方公里,大陸海岸線745公里,占浙江省的28%。有6個縣市區瀕臨東海。
台州位於浙江中部,東臨大海,南鄰溫州,西連麗水、金華,北與紹興、寧波相接。陸地東西最寬172.8公里,南北最長147.8公里。丘陵和山地占陸地面積的2/3,有「七山一水兩分田」之說。全市地勢西高東低,東部地勢趨於平坦,最高峰為括蒼山米篩浪(海拔1,382.4公尺,也是浙東最高峰),溫黃平原為全市主要的平原(同時也是浙江幾大平原之一)。
台州市境內的河流大部分屬於椒江流域,流域面積占全市陸地面積的70%。
台州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冬季溫和,雨量豐沛,氣候宜人,年均溫16.7℃,降雨量1320mm,受東部太平洋水汽調節和西北部括蒼山對寒流的阻滯,夏少酷熱,冬無嚴寒。夏季常有颱風。從北部到南東部沿海地區,年平均溫度為16.6到17.5 °C ,年平均降雨量的範圍為1185到2029公釐。

政治
人口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6,622,888人[16]。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5,968,83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654,050人,增長10.96%,年平均增長率為1.05%。其中,男性人口為3,443,061人,占總人口的51.99%;女性人口為3,179,827人,占總人口的48.01%。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8.28。0-14歲的人口為972,849人,占總人口的14.69%;15-59歲的人口為4,354,170人,占總人口的65.74%;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295,869人,占總人口的19.57%,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913,942人,占總人口的13.8%。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4,104,712人,占總人口的61.98%;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2,518,176人,占總人口的38.02%。
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667.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7萬人。全市城鎮化率為63.9%。[17]
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6,435,024人,占97.16%;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87,864人,占2.84%。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581,709人,增長9.94%,占總人口比例下降0.9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72,341人,增長62.62%,占總人口比例增加0.9個百分點。
語言
台州方言為吳語南區的台州片分支。台州話以臨海話為代表。細分可分為南台片、北台片。南台包括臨海、黃岩、椒江、路橋、溫嶺、玉環、樂清(清江以北),語音接近北吳的小片,代表為市區話和溫嶺話;北台包括三門、天台、仙居、寧海(岔路以南),代表為天台話。
少數地區使用閩南語,如玉環坎門、陳嶼、溫嶺箬山一帶。
物產
台州地處中國東南沿海,兼得山海之利,屬亞熱帶氣候,擁有豐富的海洋漁業產品和陸上經濟作物,而且是全國第一個水稻畝產超過千斤、兩千斤的地方。
1995年起台州水產品產量超越舟山躍居全省首位,海水養殖產量連續19年居全省之首。台州擁有全省最多的知名水果種類,溫嶺西瓜、黃岩蜜桔、臨海湧泉蜜桔、玉環文旦、東魁楊梅、溫嶺甘蔗以卓越的品質聞名省內外。
經濟
工業為全市的經濟主體,形成了以汽車摩托車整車及零部件件製造、醫藥化工、模具塑料、家用電器、服裝機械、閥門水泵、工藝禮品、食品飲料、鞋帽服裝等9大支柱產業的工業體系。有48個工業製成品市場占有率全國第一。[18]
2017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4388.22億元,其中市區1602.85億元。經濟總量位居全省第五,次於紹興,高於嘉興。全市人均GDP按年平均匯率折算已達10799美元。[19]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374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69元[20]。
但台州地區同樣存在著地區發展較不平衡問題,靠海的台州市區、玉環、溫嶺等地十分富裕,而屬於山區的天台、仙居等地則因為交通等原因在浙江省中屬於欠發達地區。
截至2008年底,台州共有中國馳名商標9件;中國名牌產品19個;浙江名牌產品189個。
台州是中國民營經濟重要發祥地,擁有上市公司53家,境內上市企業數居全國地級市第4位。[21]民營經濟占台州經濟總量的90%以上。中國第一家經工商註冊的股份合作企業、第一個支持股份合作企業發展的政策文件均源於台州。[21]台州有浙江泰隆商業銀行、台州銀行和浙江民泰商業銀行共三家民營銀行,為全國地級市僅有。
2015年,台州市成立了小微金融研究院,並發布了台州小微金融指數。[22][23]2015年12月,台州市獲批成為國家級小微企業金改創新試驗區。[22]
能源

台州電力涉及火電、水電、風力發電、潮汐能發電、核電、抽水蓄能等多種形式,國內擁有如此多種類的發電方式的地區實屬不多,其中的火電、潮汐能和核電發電企業在業內的裝機容量較大。主要的發電企業有:
- 台州電廠,位於椒江區前所街道,是一個大型火力發電企業,主要為台州、溫州等地提供電力保障,目前總裝機容量207萬千瓦。
- 華能玉環電廠,位於玉環市大麥嶼開發區,是一個大型火力發電企業,規劃裝機容量400萬千瓦,是目前中國大陸單機容量最大的電廠。目前一期工程已經建成投產。
- 溫嶺江廈潮汐電站,位於溫嶺江廈境內,總裝機容量3200千瓦,是目前國內最大,全球排名第三的潮汐能電站。
- 三門核電站,位於台州三門縣境內,規劃為6台百萬千瓦機組,是浙江省內第二座核電站。2018年併網發電[24]。
- 浙江桐柏抽水蓄能電站,位於天台縣棲霞鄉百丈村,總裝機容量為120萬千瓦。由華東電力集團公司、上海市電力公司、浙江省電力公司等6家單位合資建設,是華東地區的主要調峰電站之一。
- 括蒼山風電場,位於臨海括蒼山米篩浪峰上,海拔1380公尺,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風力電場,也是中國四大風力電場之一。
- 溫嶺東海塘風力發電場,位於溫嶺市箬橫鎮東側東海塘圍墾區內,北起上蒙山到南側的橫岐山,沿東海塘一字排開,目前一期共有20颱風機,發電機風輪直徑達80公尺,風輪中心離地67公尺,風機葉片長度超過39公尺,每颱風機功率為2千瓩,單機容量為目前全國最大。
- 大陳島風力發電場,於2008年6月開工建設,位於上大陳,一期工程將安裝34台單機容量750千瓦風力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2.55萬千瓦,預計年發電量約5890萬千瓦時。浙江星星風力發電有限公司是該項目的業主單位。
交通


境內主要公路是 104國道、
228國道、
351國道、
甬台溫高速公路、
上三高速公路(G1522常台高速)、
台金高速公路、
諸永高速公路、
浙江沿海高速公路(甬莞高速)、S39溫嶺聯絡線引用錯誤:
<ref>
標籤中沒有內容。此外還有省道14條、縣級公路101條。[25]
台州是沿海城市,擁有豐富的港口資源,全市目前有15個主要港口,其中沿海港口9個,沿江港口6個。台州港是最主要的沿海港口,由健跳港區、臨海港區、海門港區、黃岩港區、溫嶺港區、大麥嶼港區等6個港區組成。[25]
台州路橋機場(黃岩路橋機場於2008年12月23日起,改名為台州路橋機場,到達和起始站名變更為「台州」)是境內的唯一機場,於1988年開始運行,是當時國內第一個縣級民航站。2008年機場旅客吞吐量40.77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0.9%(當年旅客吞吐量排名全國民航機場第59位)[26];貨郵吞吐量3235公噸,增長16.4%。2011年,旅客吞吐量628268人次,排名全國第65名[27];2017年,旅客吞吐821965人次,貨郵吞吐量6841.7公噸,起降架次6454次,旅客吞吐量位列浙江民用機場第六。[28]

- 甬台溫鐵路為杭福深客運專線的組成部分,已於2009年9月28日開通試運行,台州境內設有三門縣站、臨海站、台州西站、台州南站(貨運站)和溫嶺站,目前可以直達北京、上海、杭州、南京、紹興、寧波、溫州、福州和廈門等地。
- 金台鐵路於2016年開工,2021年6月建成通車。
- 杭台高速鐵路,已於2022年1月8日通車。台州境內設置天台山站、臨海站、台州站、溫嶺站,並有計劃延伸至玉環市,設置溫嶺西站和玉環站[29]。
- 杭溫高鐵,項目於 2017 年開工建設,2021 年竣工,途徑台州市仙居縣。仙居段長約 33.4 公里,估計投資 64 億元。途經官路鎮、田市鎮、上張鄉,在距仙居主城區約 9 公里的官路鎮西陳村設仙居站。[30]
台州市域鐵路計劃由新成立的城際鐵路集團公司運營,採用動車組車型運營,最高時速140公里。近期規劃2條線路,為S1線和S2線。
台州市域鐵路S1線(一期)已於2016年11月17日開工,計劃工期4年,於2022年12月28日通車。
名勝古蹟


教育
根據民國《台州府志》記載,自唐至清登文進士第者共907人。其中唐代2人、宋代587人、元代9人、明代271人、清代38人。史書記載最早進士為項斯,在歷代科舉中,台州轄區出過3位狀元、3位榜眼、2位探花,並有武狀元3人、探花1人。
- 台州學院
- 台州職業技術學院
- 台州科技職業學院
- 台州廣播電視大學
- 浙江汽車職業技術學院
省一級
省二級(截至2008共10所)
- 椒江區三梅中學
- 黃巖區第二高級中學
- 路橋區蓬街私立中學
- 臨海市杜橋中學
- 天台縣育青中學
- 玉環市玉城中學
- 溫嶺市:溫嶺市之江高級中學、溫嶺市箬橫中學、溫嶺市大溪中學、溫嶺市松門中學
省三級(截至2008年共3所)
- 台州市實驗中學
- 臨海市第六中學
- 溫嶺市澤國中學
醫療
- 台州醫院,位於浙江省臨海市西門街150號,是一家綜合性的三級甲等醫院、溫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 台州市中心醫院,位於台州市椒江區東海大道999號,是一家綜合性的三級甲等醫院。
- 台州市立醫院,位於台州市椒江區中山東路381號,是一家綜合性的公立三級乙等醫院、台州學院醫學院附屬市立醫院。
- 台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位於台州市黃巖區橫街路218號,是一家綜合性的三級乙等醫院、溫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 台州市第二人民醫院,位於浙江省天台縣赤城街道工人東路85號,是一家精神神經疾病專科醫院。
- 溫嶺市第一人民醫院,位於浙江省溫嶺市太平南路190號,是一家綜合性的三級乙等醫院、溫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 台州市腫瘤醫院(溫嶺市第二人民醫院),位於浙江省溫嶺市新河鎮新區,是一家綜合性的二級甲等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台州分院、浙江省腫瘤醫院台州院區。
宗教

道教十大洞天,台州據三,分別是:黃岩委羽山洞(第二洞天),天台赤城山玉京洞(第六洞天),仙居括蒼山洞(第十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中,臨海市蓋竹山為第十九洞天。七十二福地台州居其七,分別是:天台靈墟、司馬悔山,黃岩東仙源、石磕山,溫嶺西仙源、清嶼山,玉環玉溜山。宋朝時期,內丹學說興起,以天台山張伯端為代表的中國道教南宗取代上清派,其主張:「先命後性,性命雙修」,以人體為「鼎爐」,以人體內「精」、「氣」為藥物,運用「神」去燒煉,達到精氣神的合一。其晚年居天台山桐柏宮,被尊為道教南宗始祖,桐柏宮被奉為南宗祖庭。
參見南宗
佛教約在東漢末傳入台州,興平元年(194)創建的石頭禪院為台州最早的佛教寺院。公元575年開始,高僧智顗大師在天台山建修禪寺等12座道場,創建天台宗。《法華文句》、《法華玄義》、《摩訶止觀》,為天台宗代表作。
台州著名寺院有:天台山國清寺。
基督新教最早傳入台州為清同治初年,傳入者為中華聖公會,後來中華基督教內地會、中華基督教循道公會、中國耶穌自立會、中華耶穌教會、地方教會(聚會處)等相繼傳入台州。
天主教於清同治四年(1865)年末傳入台州,同治六年(1867)在椒江柵橋建立了第一所天主教堂。[32]
歷任領導
名人
友好城市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