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双边关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印越關係(印地語:भारत-वियतनाम संबंध,越南語:Quan hệ Ấn Độ – Việt Nam/關係印度-越南*/?),主要指印度共和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的雙邊關係,目前兩國關係緊密。
印度和越南兩國的文化和經濟聯繫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2世紀[1],信奉印度教的占族人於公元192年在越南中南部建立的占婆政權對該國的藝術和建築具有一定影響[1]。根據美山聖地發現的碑文記載,占婆王國和真臘吳哥王朝的國王都是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中在十王戰爭中戰敗的俱盧族(Kuru)武將阿奴文陀(Anuvinda)的子孫[2]。中國科學院和越南河內醫科大學合作開展的研究顯示,源自南亞地區的Y染色體世系在占族人群中的分布高達18.6%,這顯示傳說有一定的合理性。占族深受南亞印度文化影響,印度教一度是其主要信奉的宗教,關於印度商人和水手的海上貿易在東南亞歷史中也多有記載。這些源自南亞的文化交流中很可能伴隨有以男性為主的移民活動,從而對占族人群的父系遺傳庫貢獻顯著[3]。另一方面,起源於印度的佛教也於二世紀末傳入今越北地區。據中國梁代史書《高僧傳》卷一所載,公元三世紀的康僧會曾因父經商而移居交趾,彼時越南已有人出家,且有三藏教典;三世紀末,印度僧人摩羅耆域經扶南至交州,同時到達的還有僧人丘陀羅;在交州北寧建有法雲、法雨、法雷、法電四所寺宇。至第八世紀頃,越南受印度影響甚鉅,《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即載有明遠、僧伽跋摩、曇潤、慧命等經印度抵交趾之事跡;此外,同書亦載有交趾出身之僧人運期、解脫天、窺沖、慧琰等。10世紀越南獨立以後,佛教在越南發展迅速,並一度被越南封建統治者立為國教,李、陳兩朝都有皇帝退位出家的事跡。儘管在法國殖民和南越政權時期統治者大力推行天主教,但自二十世紀中葉至統一為止,越南人民仍有約百分之八十為佛教徒,可見佛教對越南人的影響之大。進入阮朝時期,越南有不少官員前往南亞等地,並有不少著述傳世,其中李文馥還到達印度的加爾各答,在那裡停留數月,並寫下了《西行風聞紀略》記錄了所見所聞[4]。另外,17世紀的印度還曾經作為不列顛東印度公司的據點,為越英關係的發展提供了平台。[5]越、印兩國的聯繫一直持續到近代,不過,隨著西方殖民者的到來,印度和越南在18世紀中葉以後分別淪為英國、法國的殖民地。
現代越印兩國悠久的傳統友好關係起源於二十世紀初,並由胡志明主席與時任印度總理賈瓦哈拉爾·尼赫魯(Jawaharlal Nehru)親手締造和兩國歷代領導人和人民精心培育。印度於1947年獲得獨立,而越南則在戰後經歷了長期的反殖民和反侵略的戰爭,印度支持越南過去的爭取獨立和統一鬥爭事業及後來的革新和發展事業。1954年,印度在河內開設總領事館,1956年,越南在印度首都新德里開設總領事館。1972年1月7日,兩國決定將越印關係提升至大使級關係。印度強烈譴責美國在越南戰爭期間的行動,也是少數在柬越戰爭支持越南的非共產主義國家之一[6]。
在當前,兩國關係是建基於兩國在多方面的共同政治利益[6];1992年,印度和越南兩國建立了廣泛的經濟聯繫,合作範圍包括石油勘探、農業和製造業[6];兩國的雙邊軍事合作包括出口軍備、分享情報、聯合海軍演習和反叛亂及叢林戰的訓練[7]。這兩個國家之間的關係,尤其是防務關係,廣泛地受印度東望政策影響[8]。
印度支持越南從法國獨立,反對美國介入越戰,並支持越南統一;在越南戰爭期間,印度支持北越,和大力支持南越的美國相反,但並沒有開展對南越的敵對軍事行動。印度於1972年和北越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至今和社會主義越南保持著友好關係,而這一點也體現在印度於越南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紛爭中所採取的態度[9]。然而自1962年中印邊境衝突爆發以來,越南出於意識形態等因素在中印邊界問題上站在中國一邊,是為兩國關係發展中存在的較大分歧。越南認為是印度挑起中印邊界爭端在先,且指出麥克馬洪線為英國對中印兩國實行侵略政策的產物,支持中國不承認該線為兩國合法邊界線的立場,並認為只有印度方面接受中國方面提出的條件才能使兩國邊界局勢得到緩解。中印邊界爆發武裝衝突後,越南曾警告印度政府稱:「越中友誼牢不可破。哪個國家以武力挑釁中國,越南必與之進入敵對狀態。希望印度方面好自為之,不要自絕於亞洲人民。」
自1975年,印度向越南提供最惠國待遇;[9]而兩國也分別於1978年和1997年3月8日簽署了雙邊貿易協定和雙邊投資促進與保護協定[10]。印度-越南聯合商務理事會自1993年始一直致力於促進兩國的貿易和投資;越南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農德孟於2003年到訪印度時,兩國頒布了一項全面合作聯合聲明,而兩國現正商議自由貿易協定[9][11][12]。2007年,越南總理阮晉勇在國事訪問期間兩國也發布了一項新的聯合聲明[13]。自從兩國經貿自由化開展以來,雙邊貿易額穩步增長[9]。印度成為越南第13大出口國,出口額從1985至86年的1150萬美元增長至2003年的3.9568億[10];越南對印度的出口上升至1.8億美元,其中包括農產品、工藝品、紡織品、電子產品等商品[14];從2001年到2006年,兩國貿易額每年增長20%至30%,並在2006年上升至10億美元[11][15]。這種增長速度一直持續,雙邊貿易額預計會於2008年上升至20億美元,這比官方目標提前了2年[12][15]。印度和越南兩國也擴大了在信息技術、教育和太空計劃上的合作。同時,連接兩國的直航航線和寬鬆的簽證政策,則加強了旅遊業的發展[16]。
東協-印度自由貿易協定在2010年生效後,雙邊貿易總額在2012年上升至39.17億美元,越南到印度的出口總額在2012年比上年增長了56.5%,至17億美元[17][18]。
兩國在越南與中國的爭議水域(如南沙群島附近)合作鑽探石油,中國曾對此表示不滿[19],而印度曾表示這些爭議水域為越南所有。
印度和越南兩國均是湄公河-恆河合作的成員;越南支持印度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及加入亞太經合組織[20]。2003年,印度和越南兩國在聯合聲明中表示希望建立「東南亞優勢與繁榮之弧」[13]。為此,越南日益支持印度建立與東南亞國家協會的關係以及與與其簽訂印度-東協自由貿易協議[9][13]。
印度和越南建立了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合作範圍包括發展核電、加強地區安全、打擊恐怖主義及打擊跨國犯罪和販毒等[13][14][21]。
越南歡迎印度海軍艦艇進駐其海域,以此增強兩國的軍事關係[22],亦歡迎印度支持和平解決南海領土爭端。印度外交部部長薩爾曼·卡蘇曾指對越南政策是印度東望政策的支柱之一[23]。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