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僑中學(英語:Nan Chiau High School,簡稱為NCHS),通稱南中,是新加坡的一所混合教育中學,是新加坡福建會館的附屬學校之一。[1]該校成立於1947年,曾是新加坡的傳統南洋華校之一。[2]該校目前在特別輔助計劃(SAP)下培養精通雙語和雙文化的學生。[3][4]

Quick Facts 南僑中學 Nánqiáo Zhōngxué, 地址 ...
南僑中學
Nánqiáo Zhōngxué
Nan Chiau High School
Sekolah Tinggi Nan Chiau
Thumb
Thumb
地址安谷通道20號, 新加坡 545079
盛港新鎮英語Sengkang
新加坡
座標1.388713°N 103.890282°E / 1.388713; 103.890282
郵遞區號545079
類型政府資助
混合教育
特別輔助(SAP)
創辦日期1947年3月8日
創始人陳嘉庚先生
學校編號7112
校長呂佳倫女士
學生人數1250+
校訓誠、毅
(Sincerity & Perseverance)
校樹細葉榕
校色 紅色   黃色   藍色   白色 
辦學理念力求卓越
(Aspire to Excel)
使命開啟多元智慧,使其具備雙文化視野、
領導素質、服務精神與激勵他人之能力
願景獨樹一幟的學府、面向世界的領袖
指導原則有教無類
(Egalitarian Education)
學校網址nchs.edu.sg
Thumb
Close

南僑中學至今培育了三名總統獎學金得主[5],學校也因文化教學的靈活性得到新加坡華人社群的高度評價。[6]該校現為新加坡領先的資訊科技學府之一,也是北區的華文語文卓越中心,[7]同時是新加坡全國中學生華文創作比賽(簡稱「新蕾獎」)的聯合主辦方之一。[8]

歷史

南僑師範學校(1941年-1947年)

南僑中學的前身為南僑師範學校,於1941年由社會企業家、慈善家陳嘉庚先生設立,在里峇峇利的金炎路一帶授課,校地及校舍由李光前先生捐獻。校名「南僑」取之於「南洋華僑」之意。1942年初期,校舍成為了星華義勇軍抵抗日軍進攻的總部及訓練基地。[10]

南僑女子中學校(1947年-1984年)

1947年,福建會館將南僑師範學校改辦為南僑女子中學,並附設小學部。首任校長為楊振禮先生。直至1960年代,南僑女中已成為新加坡頂尖的華文中學(即華校)之一。[2] 1965年,福建會館斥資200萬元重建南僑女中。中學部遷至基里馬路臨時校舍上課,小學部則留在拆遷中的原址上課。新校舍於1969年3月8日由時任教育部長王邦文先生主持開幕,並於該年底全面完工。[11] 南僑中學也於1960至1970年代期間開辦兩年制的大學先修班,為優秀學生提供新加坡-劍橋普通教育證書高級水準(簡稱「A水準」)課程,畢業生學術表現優異。[12] 1974年,中學部有48班,小學部24班,學生總數為2692人。這是南僑史上班數與人數最多的一年。為此,福建會館於1976年再耗資30萬元將校舍增建至五層樓建築,以應付學生需求。[13]

1978年,南橋女子中學原被納入新加坡教育部特別輔助計劃的12所學校名單內(即:華僑中學、南僑女子中學、德明政府中學、立化中學、南洋女中、海星女中、黃埔政府中學、華義中學,公教中學、聖尼各拉女校和聖公會中學),但簽於學生質量的考量,教育部在最終審理時只保留九所,九校的名單加了中正中學(總校)。南僑女中、海星女中、黃埔政府中學和華義中學則落榜。[14]1980年代初,全國學校語文源流劃一,未獲得特選中學身份的南僑女子中學與新加坡所有的學校均改以英文為第一語文,母語為第二語文,原來開辦的高中部和大學先修班也被迫停辦。[15] 1984年,南僑女子中學中學部開始招收男生,學府易名為「南僑中學」。[16]

遷校與成為特選中學

1990年代,隨著市區人口的遷移,南僑中學學生人數銳減。學校面臨關閉厄境。南中最終於2000年與新加坡土地局達成協議之後,遷至盛港新鎮,即現址安谷通道20號,並分為南僑中學及南僑小學兩校。南橋小學遷至臨近的安谷通道50號校舍。[17]同年,南中在教育部公布的1999年中學排名榜上名列高增值中學特別、快捷課程榜首。[13]

遷校後的第一批快捷源流學生於2004年參加新加坡劍橋普通教育證書(普通水準)會考。[18]2010年10月,時任教育部長黃永宏醫生宣布南中從2012年起,成為新加坡第11所特選中學,並改為開辦特別源流特選課程。這一消息是受到了數以千計的校友和教育工作者的歡迎,認為學校終於可以更直接地履行保留和傳承華文傳統文化的使命。[19]

南中於2018年1月參與新加坡教育部的試點計劃,成為率先啟用教育部與政府科技局(GovTech)聯合開發的共通網絡學習平台「新加坡學生學習平台」(簡稱SLS)的62所學府之一。該平台專注於提升學生自導學習能力,並能根據個別學生的需要協助教師編排更具互動性的授課內容。[20][21]

獲選開辦語文特選課程

2019年5月28日,時任教育部長王乙康宣布南中為2020年增辦華文語文特選課程(C-LEP,簡稱語特)的九所學府之一。原為高中開辦的語特,旨在培養精通雙語的人才,於1990年首於華中初級學院開辦。這是教育部首次將廣受認可的語特課程擴大至中學階段,以更早地培養學生對母語與文學的熱愛,提升學生的鑑賞能力與文學素養。[22]

歷任校長

More information 中文姓名, 英文姓名 ...
中文姓名 英文姓名 就職年份
楊振禮先生[23] Mr Yang Zhen Li 1947年–1950年
邱仁端女士[23] Mdm Qiu Rentuan 1951年–1960年
林芳蘭女士[23] Mdm Lin Fanglan 1961年–1968年
高亞思女士[24] Mdm Kau Ah Suo 1969年–1988年
蘇偉哲先生[23] Mr Su Wei Cher 1989年–1997年
黃利發先生[23] Mr Ng Lee Huat 1998年–2004年
楊昱賢先生[23] Mr Yeo Kuerk Heng 2004年
王建春先生[23] Mr Ong Kian Choon 2004年–2010年
陳毅剛先生[25] Mr Tan Yee Kan 2011年–2018年
蕭芳輝女士[26] Ms Siau Fong Fui 2018年–至今
Close

特色

Thumb
立於南僑中學正門的石碑

校訓

南僑中學的校訓為「誠、毅」,即以誠待人、以毅處事。[1][27]

此校訓源於創始人陳嘉庚先生的人生觀[28],並被使用於所有新加坡福建會館屬校,及中國大陸境內由陳嘉庚先生創立的學府(集美大學廈門大學集美中學等)[29]

校徽

南僑中學的校徽由三個環環相扣的圓環組成,代表學生生理上、心理上、道德素質上的成長,也代表著南中力求卓越的教育精神。圓環的紅色揭示著明亮與美好未來(由徽內的金色襯托)的追求。三個圓環所隱約形成的心形代表著南僑對於學生的關照與以人為本的學校體制。[30][31]

校歌

南僑中學保留著華語校歌。與曾是南僑附屬小學的南僑小學,使用的是一樣的校歌。[32][30][33]

校服

南僑中學的校服與其傳統華校的歷史息息相關。起初,學生均穿全白傳統華校校服[34],但由於容易弄髒有損校風,校方於1990年代及2000年搬遷時先後修改了校服設計至當前設計。[35]目前,男生均穿戴有繁體校名「南僑」的白色襯衫(時刻須把衣角掖好),初中生穿深藍色短褲,高中生則穿深藍色長褲。女生則穿戴有繁體校名「南僑」的女式襯衫,配上深藍色校裙。在周會及正式場合上,所有學生都會打上深紅色的領帶。[36][37]

紀律

南僑中學以嚴格紀律聞名,對於學生不得體的表現持著零容忍的態度。該校紀律的嚴謹曾於2004年成為全國話題。[38][39]

該校對於學生的守時紀律也十分講究。學生課時不得遲於早上7點23分報到,否則將直接列為遲到記過。校方也均嚴正看待所有正式和非正式課堂的守時紀律。屢次遲到者將不被允許上當天的所有正課。學生的守時問題也將直接影響其每學段的品行評估。[40][41]

學術課程

O水準快捷課程

作為一所非直通車制特選中學,南中提供考取新加坡劍橋普通教育證書(普通水準)會考文憑的四年制的快捷特別課程,並附帶其標誌性的文化通識和環球課室課程。[7]

南僑中學的學生們均以兩周制課程表上課,並附有為不同學術需求而設的輔助課程。[42][43] 和所有提供四年快捷特別課程的學府一樣,南僑中學在中學二年級為學生進行學術分流。在一般情況下,南僑中學高年級各有九個班級(即A至I),各包括兩個為選修三科純科學組合的學生而設的班級。[44]

學術科目

南僑中學提供的新加坡劍橋普通水準會考科目如下:[7]

More information 數理, 語文 ...
數理 語文 人文 藝術與美學
  • 高級數學*
  • 數學*
  • 物理(SPA)
  • 化學(SPA)*
  • 生物(SPA)
  • 科學(混合)
  • 英文*
  • 英文文學
  • 快捷華文* ^
  • 高級華文
  • 華文文學
  • 馬來文(特別課程)
  • 地理
  • 歷史
  • 混合人文(社會學與歷史特選/地理特選)*
  • 美術
  • 科技設計
  • 高級美術
  • 音樂
  • 高級音樂
注意事項:
  1. 「 * 」為必修科目。
  2. 所有新加坡學生必須選修一科母語,即以「 ^ 」標示。
  3. 「SPA」代表科目20百分比的會考成績由校內實驗考察組成。此項考試由新加坡考評局鑑定。
Close

特選旗艦課程

南中自2012年開始推出雙文化旗艦課程,該課程由基礎課程和頂峰課程組成。通過對東西文化的比較以及對異族文化的介紹,培養學生對學習東西文化的熱忱,深入認識東西文化精髓,使其成為兼容並蓄的雙語人才。基礎課程從中一開始設置,包括中華文化概論和新加坡華人移民史,這些課程將通過學習之旅、專家講座、文化營等多種方式研習。同時全校齊心協力營造雙文化氛圍,開辦小作家培訓班,邀請本地知名作家為學校設計特別課程。南中也加強了其海外浸濡計劃,開設、拓展海外的學習基地。每一位學生因此都有機會到中國大陸、台灣浸濡,與當地的學府合作,結合當地人文景觀,近距離感受中華文化的內涵和魅力。[45]

生活教育課程

除了提供學術方面的旗艦課程,南中也為其學生提供了一系列的生活教育計劃,包括終生學習課程(LLP),以及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應用學習課程(STEM ALP)。[46][47]在終身學習計劃(LLP)下,學生能通過戲劇,演講,辯論,創意抒情作文學習等課程內容,加強自我表達,培育對美學的詮釋,並學會包容文化的多樣性。在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應用學習課程(STEM ALP)下,學生以Arduino微控制器探索健康科技。學生還學習科學的研究技能,深化他們對科學的掌握。[46]

環球課室課程

南中具備其獨特的國際進濡課程,使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學府資助的各個國際交流與學習活動,以加深他們對於學科的客觀認識,以及通過海外社會服務加強他們的社會觀。通過該計劃,學生也有機會與海外的教育工作者、學科專家及友好學校的師生們進行互動。[48]

課程輔助活動

南僑中學一共有28個課程輔助活動(英語:Co-Curricular Activity,CCA,簡稱課外活動),包括體育、制服團體、表演藝術以及社團。

More information 體育, 制服團體 ...
體育 制服團體 表演藝術 社團 視覺藝術與文化 其他
  • 籃球
  • 綜合體育
  • 桌球
  • 武術
  • 田徑(副課外輔助活動)
  • 華族舞蹈
  • 華樂團
  • 合唱團
  • 中文戲劇
  • 英文戲劇
  • 現代舞蹈
  • 弦樂團
  • 管樂團
  • 多媒體及攝影
  • 資訊科技
  • 機械科技
  • 圖書館
  • 環保學會
  • 英文辯論
  • 棋會(象棋/圍棋)
  • 視覺藝術(陶瓷/美術與設計)
  • 書法
飛鷹領袖隊
Close

學生理事會

學生理事會成員可由其帶花紋的領帶辨認。學生理事會成員在理事會任職期間,負責確保各學校的活動以及日常事件的運作。學生理事在學校的大型活動也充當學校的大使。學生理事會扮演積極的角色的活動,包括中一迎新營、青年節慶祝活動以及教師節慶祝活動。[49]

班任委員會

班任理事會由各班代表組成,除了維持班內秩序,也與學生理事會一同運作,作為學生與學校之間的橋梁。同時,班任理事會也積極參與班際活動的策劃。[49]

學校常年活動

「璀璨南僑」嘉年華

Thumb
南僑的學生們在2012年「璀璨南僑」嘉年華中設立的飲料攤

「璀璨南僑」嘉年華是南中自2005年開始舉辦的年度公益活動。[50] 在活動中,南僑師生、家長會及校友會合力為公眾帶來食物、遊戲和表演。所有收入均全數捐助華社自助理事會、社會關懷基金、新加坡癌症協會等社區慈善機構。[51]

對外合作

三校聯合運動會

自2013年,南僑中學,毅道中學和新民中學輪流舉辦年度聯合運動會,為三校的運動員們提供展現體育才能的平台。聯合運動會同時也通過趣味競賽為三校的師生與家長們提供互動與交流的機會。[52]

南僑中學-毅道中學科學科技研究課程

南僑中學-毅道中學科學科技研究課程為南僑中學、毅道中學與南洋理工學院為兩校高中生聯合開辦的探索研究項目。此項目讓兩校具備相關潛質的學生有機會通過使用現代研究設備進行所興趣的研究項目,進而掌握基本學術課程以外的研究知識。[53]各個研究項目也會在南僑中學和毅道中學輪流主辦的科學科技研討會上展示,作為兩校及其他學府師生進行學科交流的平台。[54]

傑出校友

  • 白振華:新加坡前國會議員(1988-2001年),新加坡白氏集團總裁,騰龍置地前總裁(1992-2005年)[55]
  • 曾士生英語Chan Soo Sen:新加坡前國會議員(1997-2011年)[56]
  • 梁振雄博士: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政策研究院社會實驗室副主管[57]
  • 韓金陵:Volex的產品周期管理經理;Tyco Electronics的前作業經理[58]
  • 吳麗娟英語Goh Lay Kuan:新加坡先驅舞蹈編導、藝術教育工作者;1995年新加坡文化獎得主;新加坡表演藝術學院共同創辦人[59]
  • 姚福發:JCS Group創始人兼總裁。[60][61]
  • 林琬華醫生:1984年總統獎學金得主,兒科專科醫生[62][63]
  • 李元瑾博士:南洋理工大學中文系創系主任;南洋理工大學中華語言文化中心特聘高級研究員、廈門大學兼任教授[64]
  • 劉培芳女士:新加坡知名作家[65][66] 代表作包括文學集《遠去的硝煙》[67]

社會意義

南僑中學浴火重生的歷史映襯了新加坡華校的發展興衰,也見證了新加坡教育體制的變遷。新加坡的華校在1950年代的全盛期有349所,華校生6萬7856人,占當時學生總數11萬7286人的百分之57.9(其餘為英校生)。[68]

隨著新加坡的發展需求,新加坡的教育體制轉向以英語為主的教育體系,傳統華校逐漸失寵。除了1979年實驗性推行雙語教育的九所「特選中學」之外,以華語為主要教學媒介的純華校在1980年代走向沒落。隨著收生人數銳減,許多純華校被迫放棄以華語教學,改為以英語教學;有的將管理權轉交教育部,淪為政府學校,有的則如黃埔政府中學般難逃合併或關閉的命運(黃埔政府中學曾是新加坡的頂尖華校之一,於1994年關閉)。[69]

南僑中學當年由先賢獻地興學,以及民間造福莘莘學子的精神而得以創辦及發展,因此映射了華社民間辦學的奉獻精神。[70] 南僑中學於2000年面臨關閉危機為新加坡華社興校辦學的轉折點,影響了新加坡民辦學校的發展方向。[71] 當時南僑中學的命運被視為新加坡民間辦學命運的縮影。[5][72][73]

南僑中學於2000年通過新加坡教育部的新管理模式,「棄地保校」搬遷至新鎮的舉措為新加坡全國首例。[74]

圖片展覽

校園

校園活動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