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 | |
---|---|
![]() 院牌,掛於華東師範大學閔行校區化學樓。 | |
拉丁文名稱 |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Molecular Engineering, ECNU |
類型 | 學院 |
地址 | ![]() |
建立日期 | 2015年1月 |
隸屬 | 華東師範大學 |
院長 | 何鳴元院士 |
黨委書記 | 王清江 |
常務副院長 | 鮮躍仲 |
副院長 | 張俊良、丁旵明 |
教師數 | 143 |
學生數 | 1190 |
大學部 | 630 |
研究生 | 460 |
網站 | www.chem.ecnu.edu.cn |
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為華東師範大學的一個學院,成立於2015年1月[1],由原理工學院化學系、上海市綠色化學與化工過程綠色化重點實驗室、上海分子治療與新藥創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組建而成。學院的前身化學系成立於1951年,由大夏大學、光華大學、聖約翰大學、滬江大學和同濟大學等校化學系部分專業合併組建[2]。
1951年10月16日,華東師範大學成立,大夏大學化學系和光華大學化學系合併成為華東師範大學化學系,使其成為華東師範大學最早成立的理科院系之一。1952年,華東教育部對華東地區的高校進行了全面的院系調整。9月,聖約翰大學化學系併入,並從交通大學、同濟大學、浙江大學、滬江大學等校調入化學學科的教師多人,同時將化學系設在原聖約翰大學舊址(華東師大分部)。原聖約翰大學理學院院長陳聯磐任化學系副主任,原滬江大學化學系主任唐寧康任化學系主任[3]。在院系調整中,華東師範大學參與了華東化工學院(現華東理工大學)的籌建工作,並調出部分師資支援其他高校,化學系多位教授(如邵家麟、陳子元)先後調往華東化工學院(現華東理工大學)、浙江農學院(今屬浙江大學農業生命環境學部)。
1972年5月,上海師範學院化學系、上海半工半讀師範學院化學系、上海教育學院化學系併入華東師範大學化學系,同時華東師範大學改名為上海師範大學[4],華東師範大學化學系改為上海師範大學化學系。1980年8月15日,經教育部批准恢復華東師範大學校名,上海師範大學化學系改為華東師範大學化學系。之後建立了應用化學本科專業。
1993年初,華東師範大學實行校、院、系三級管理、院為實體的管理體制,華東師範大學化學系改為華東師範大學化學與生命科學學院化學系。1998年9月,上海教育學院化學系、上海第二教育學院化學系併入華東師範大學化學與生命科學學院化學系。2001年4月,學校進行院系調整,化學系併入理工學院,成為華東師範大學理工學院化學系。2006年,學校主體搬遷到閔行校區,化學系分設中北校區和閔行校區兩個校區。
2015年1月,華東師範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成立[1],由原理工學院化學系、上海市綠色化學與化工過程綠色化重點實驗室、上海分子治療與新藥創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組建而成。2016年起,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與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及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聯合招收化學專業本科生「化學菁英班」,從化學類新生中擇優選拔,每屆不超過30人[5]。
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下轄化學系、上海市綠色化學與化工過程綠色化重點實驗室、上海分子治療與新藥創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位於中北校區和閔行校區兩個校區。擁有化學學科一級學科博士點,有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高分子化學和物理、課程與教學論(化學)6個博士學位授予點,另加應用化學和化學教育專業共8個碩士學位授予點。其中,化學學科排名位居中國和世界前列。
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與巴黎高師集團建立了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機制,並與美國、日本、德國、加拿大、英國等一些國家的高等學校建立了聯繫。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