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哥倫比亞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1927-2014)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加布列·荷西·德拉孔科爾迪亞·賈西亞·馬奎斯(西班牙語:Gabriel José de la Concordia García Márquez,發音:[ɡaˈβɾjel ɣaɾˈsi.a ˈmaɾ.kes] (ⓘ);1927年3月6日—2014年4月17日[6]),生於哥倫比亞阿拉卡塔卡,哥倫比亞文學家、記者和社會活動家,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世界文學史上最偉大的西班牙語作家之一,也是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百年孤寂》的作者。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4年4月27日) |
加布列·賈西亞·馬奎斯 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 |
---|---|
出生 | Gabriel José de la Concordia García Márquez 1927年3月6日 哥倫比亞阿拉卡塔卡 |
逝世 | 2014年4月17日 墨西哥墨西哥城 | (87歲)
國籍 | 哥倫比亞 |
體裁 | 小說、短篇故事 |
文學運動 | 拉丁美洲文學爆炸、魔幻現實主義 |
代表作 | 《百年孤寂》 |
獎項 | 紐斯塔特國際文學獎(1972) 諾貝爾文學獎(1982) |
配偶 | 梅賽德斯·巴爾查(1958年結婚) |
父母 | Gabriel García Luisa Márquez |
子女 | 羅德里戈·賈西亞 岡薩洛·賈西亞(Gonzalo García) 英迪拉·卡托(Indira Cato) |
受影響於 | 丹尼爾·笛福[1] 弗朗茨·卡夫卡[2] 詹姆斯·喬伊斯[3] 維吉尼亞·吳爾夫[3] 威廉·福克納[4] 歐內斯特·海明威[5] |
施影響於 | 莫言、余華、陳忠實 |
簽名 |
1927年3月6日,馬奎斯生於哥倫比亞的小鎮阿拉卡塔卡。[7] 8歲前,馬奎斯一直居住在外祖父家,他的外祖父是上校,曾經兩次參加哥倫比亞內戰,外祖母是一個勤勞的農婦,對拉美傳統神話故事非常熟悉。[7] 1940年,馬奎斯遷居首都波哥大,1947年入哥倫比亞國立大學學習法律,並開始文學創作,在大學期間,馬奎斯開始閱讀西班牙黃金時代的詩歌,為他以後的文學創作打下了基礎。[7] 1948年,馬奎斯因哥倫比亞內戰中途輟學,不久進入報界,任《觀察家報》記者。[7] 1955年,他因連載文章揭露被政府美化了的海難而被迫離開哥倫比亞,任《觀察家報》駐歐洲記者。[7]他在該年出版了他的第一篇小說《枯枝敗葉》,此前他花了七年時間才找到願意出版它的人。馬奎斯曾經寫道,「在所有他的作品中(截至1973年),《枯枝敗葉》是他最喜歡的作品,因為他覺得它最真誠和自然。」[8] 1958年,馬奎斯結婚[9][10],次年有了第一個兒子[10]。 1960年,馬奎斯任古巴拉丁通訊社記者。[7] 1961年至1967年,他移居墨西哥,從事文學、新聞和電影工作,之後他主要居住在墨西哥和歐洲,繼續其文學創作。[7] 在《百年孤寂》發表之前,馬奎斯在拉丁美洲文壇之外並不廣為人知。《百年孤寂》出版後在拉丁美洲及西班牙語世界引起很大反響,並很快被翻譯為多種語言。馬奎斯也一躍成為世界知名作家。1975年,他為抗議智利政變舉行文學罷工,擱筆五年。[7] 1982年,馬奎斯獲諾貝爾文學獎,並任法國西班牙語文化交流委員會主席,同年,哥倫比亞地震,他回到祖國。[7] 1999年,馬奎斯得淋巴癌,此後文學產量遽減。由於受家族遺傳、癌症化療等因素的消極影響,2012年傳出馬奎斯已罹患老年痴呆症,其寫作能力受到嚴重打擊。[11] 2014年4月17日,馬奎斯因肺炎在墨西哥城逝世。[12][13]。
《百年孤寂》的故事發生在虛構的馬康多鎮(馬奎斯稱威廉·福克納為導師,顯然受其影響),描述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在百年之內的興衰、榮辱、愛恨、福禍。其內容涉及社會和家庭生活的各方面。《百年孤寂》風格獨特,被公認為魔幻現實主義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文學 |
文學 |
各國文學 記事總覽 |
出版社・文學期刊 文學獎 |
作家 |
詩人・小說家 其他作家 |
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出版過至少5個中文版本的《百年孤寂》,其中包括兩種從西班牙文直接翻譯的版本:黃錦炎等合譯的上海譯文出版社版與吳健恆獨力翻譯的雲南人民出版社版。但這些譯本都未獲版權許可。馬奎斯曾認為他的版權在中國不受保護,因此曾說他死後150年內都不授權此書在中國出版。1992年中國加入伯爾尼國際版權公約後,早期譯本就不再重印。由於版權費用昂貴,1990年代中國幾乎沒有出現《百年孤寂》新的譯本,僅僅有雲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出版的吳健恆譯本。2000年後,中國又陸續出現許多版本譯本,但包括吳健恆版,這些新譯本都沒有獲得作家授權。直到2010年中國舊曆新年前夕,北京新經典文化有限公司宣布獲得《百年孤寂》中文版權(猿渡靜子促成版權轉接這件事上影響巨大),並在2011年5月發行。新經典文化被作家要求為過去27年所有未授權版本支付費用,傳聞授權費達到100萬美元(也有傳聞說是120萬美元)。[14][15][16]
臺灣推出過3本《百年孤寂》,其中兩本轉譯自英譯本的版本,另一本為西文直譯:宋碧雲譯《一百年的孤寂》(遠景出版公司,臺北)與楊耐冬譯《百年孤寂》(志文出版社,臺北)兩版為譯自英譯本,葉淑吟譯《百年孤寂》(皇冠文化,臺北)為西文直譯。楊耐冬還從英文轉譯了題為《馬奎斯小說傑作集》的馬奎斯中短篇小說集,某些跡象顯示,臺灣小說作家黃凡、張大春、吳繼文、駱以軍、謝鑫佑等人受到這些譯作的影響。
在台灣,以賈西亞·馬奎斯及其作品為研究對象的碩博士論文,已知有十多部。
(西班牙文名:El amor y la muerte en tres novelas de Gabriel García Marquez) (全文用西班牙文寫作)輔仁大學西班牙語文學研究所。1988年。
(西班牙文名:Comparacion de El Capitan No Tiene Quien Le Escriba de Zhang Da-Chun y Cronica De Una Muerte Anunciada de Gabriel Gabrcia Marquez) (內容為西班牙文)輔仁大學西班牙語文學研究所,1998年。
(英文名:The intertwining of fantasy with reality in Gabriel Garcia Marquez's The Incredible and sad tale of Innocent erendira and her heartless Gandmother) (內容為英文,有中文摘要)淡江大學西洋語文研究所,1999年。
(西班牙文名:Un estudio de traducción español-chino: el coronel no tiene quien le escriba de Gabriel García Marquez)
(全文用西班牙文寫作)靜宜大學西班牙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3年。
(西班牙文名:El código de la muerte en Cien años de soledad de Gabriel García Marquez)(內容為西班牙文)靜宜大學西班牙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
穆蒂斯不僅與馬奎斯同為哥倫比亞作家,而且與之交情匪淺。馬奎斯的歷史小說《迷宮中的將軍》是受穆蒂斯的激勵而著手創作的[17]。馬奎斯寫作《百年孤寂》這段期間,穆蒂斯是《百年孤寂》的第一讀者,對方幾乎每晚到馬奎斯家裡,聽作者唸出已經寫出的部分,然後再轉述給其他人,並在講述的時候任意增添刪改內容(據《活著為了講述》,馬奎斯在後期講給穆蒂斯的是另一個故事,以至《百年孤寂》出版後,穆蒂斯感到非常尷尬)。不過,馬奎斯不以為意,反而有時會按穆蒂斯增添刪改的內容修改原稿,事後他聲稱:「從那時起,阿爾瓦羅就是我的作品原稿的第一位讀者,他的批評尖銳無情,卻又言之有理,使我的至少三個短篇被槍斃在垃圾筐中。我說不出在我所有的作品中有多少成分是他的貢獻,但可以說相當可觀。」[18]。
馬奎斯幾部重要作品的寫作受穆蒂斯影響,也時常與對方切磋。成名以後,他與阿爾瓦羅·穆蒂斯仍然關係良好,沒有因政治理念及其他原因疏遠或是絕交。馬奎斯曾說:「人們常常問我,在這樣一個物慾橫流的時代,為什麼我們的友誼愈加牢固呢?回答很簡單,阿爾瓦羅與我很少見面,而我們每次見面僅僅是敘友情。」他也提到,穆蒂斯曾送胡安·魯爾弗的作品《佩德羅•巴拉莫》,教會自己另一種寫作方式。[17]。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