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一种鸟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稻禾鷚(中國大陸作東方田鷚)(學名:Anthus rufulus)也稱田鷚,是雀形目鶺鴒科的一種鳥類。[2]它是留鳥(不遷徙),主要繁殖於南亞洲的開闊灌木叢、草原和耕地,分布範圍向東延伸至菲律賓。雖然稻禾鷚是亞洲地區少數繁殖的鷚之一,但在冬季,幾種其他鷚類遷徙至此,使得識別變得困難。該物種的分類非常複雜,經歷了許多變動。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22年8月22日) |
稻禾鷚體重約20.44克,翼長約77.4公釐,嘴峰長約15公釐,喙寬度約3.3公釐,喙厚度約3.5公釐,跗蹠長約25.1公釐,尾長約56.4公釐。[3]
稻禾鷚是較大的鷚,長約15公分,但外觀並不顯眼,主要是灰褐色的條紋,上身呈深色條紋,下身較淺,胸部有條紋。腿長,尾巴長,喙細長且呈深色。雌雄相似,夏季和冬季的羽色相同。幼鳥的下身顏色較成鳥豐富,上半身羽毛的淺邊緣更加顯眼,胸部斑點也更加突出。來自印度西北部和巴基斯坦的waitei族群顏色較淡,而西高止山脈的malayensis族群體型較大,顏色較深,條紋較重,rufulus則處於中間地帶。[來源請求]
冬季需要特別注意區分該物種與冬季在此區域的其他鷚類,如大花鷚(Anthus richardi)和布萊氏鷚(Anthus godlewskii)。稻禾鷚體型較小,外形較圓潤,尾巴較短,飛行時振翅較弱。其通常發出的特徵叫聲是chip-chip-chip,與大花鷚(爆發性的「shreep」shreep)和布萊氏鷚(鼻音的「pschreen」pschreen)的叫聲不同。平原鷚背部條紋較少,具有黑色的眼紋和較長的尾巴。來自西高止山脈的族群有時會與尼爾吉里鷚極為相似。[4][5]
該物種中的某些亞種曾被視為田鷚(Anthus novaeseelandiae)的亞種,且該分類一直處於變動狀態。[6]隨著年齡和地理位置的不同,稻禾鷚的顏色和形態變異顯著,這使得博物館標本的識別更加困難。[7]目前該物種包括六個亞種。[8]
稻禾鷚是一種廣泛分布的物種,主要生活在開闊的棲地,尤其是短草地和有裸露地面的耕地。它在地面上迅速奔跑,受驚時不會飛遠。[來源請求]
稻禾鷚全年繁殖,但主要在乾季。每年可能撫育兩窩或更多的幼鳥。繁殖季節時,雄鳥會在低空短距離飛行中不斷重複叫聲。巢築於地面,通常位於略高處的草叢下或灌木邊緣,由草和葉子編織而成,通常呈杯狀。暴露在外的巢有時會有圓頂或半圓頂,長草會從巢的後部和側面延伸至頂部。巢內襯有較細的草根,有時在巢底鋪有一些乾苔蘚、蕨類或其他材料。通常每窩產三到四顆卵,卵呈綠色,帶有小而密集的棕色斑點,主要集中在大的一端。當鳥巢受到干擾時,親鳥會在附近振翅,發出微弱的tsip-tsip-tsip叫聲,並可能假裝受傷以轉移掠食者的注意。[10]稻禾鷚主要以小型昆蟲為食,但也會捕食較大的甲蟲、小蝸牛、蠕蟲等,並在地面行走時覓食,有時會追捕飛行中的昆蟲,如蚊子或白蟻。[5]
已知該物種會感染一種Haemoproteus,名為H. anthi。[11]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