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乙胺(分子式:N(CH2CH3)3)是一種胺類有機化合物。在有機化學中通常作為鹼來使用。
三乙胺 | |||
---|---|---|---|
| |||
IUPAC名 N,N-Diethylethanamine | |||
英文名 | (Triethyl)amine Triethylamine (不建議使用[1]) | ||
別名 | 三乙基胺、N,N-二乙基乙胺 | ||
縮寫 | Et3N、TEA、TEN | ||
識別 | |||
縮寫 | TEA[2] | ||
CAS號 | 121-44-8 | ||
PubChem | 8471 | ||
ChemSpider | 8158 | ||
SMILES |
| ||
Beilstein | 605283 | ||
UN編號 | 1296 | ||
EINECS | 204-469-4 | ||
ChEBI | 35026 | ||
RTECS | YE0175000 | ||
KEGG | C14691 | ||
MeSH | triethylamine | ||
性質 | |||
化學式 | C6H15N | ||
莫耳質量 | 101.19 g·mol⁻¹ | ||
密度 | 0.726 g/cm3 | ||
熔點 | -114.7 °C (-175°F) | ||
沸點 | 89.7 °C (191.8°F) | ||
折光度n D |
1.4010 | ||
危險性 | |||
警示術語 | R:R11, R20, R21, R22, R35 | ||
安全術語 | S:S3, S16, S26, S29, S36, S37, S39, S45 | ||
GHS危險性符號 | |||
GHS提示詞 | 危險 | ||
NFPA 704 | |||
閃點 | -15°C (5°F) (閉杯) | ||
爆炸極限 | 1.2–8% | ||
致死量或濃度: | |||
LD50(中位劑量)
|
| ||
若非註明,所有數據均出自標準狀態(25 ℃,100 kPa)下。 |
性質
三乙胺是無色至淡黃色的透明液體,有刺激的腥味,味道極苦,在空氣中微發煙。微溶於水,能溶於乙醇、乙醚。水溶液呈鹼性。易燃,其蒸氣能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具強刺激性。
製取
可由乙醇與氨在氫氣存在下,於裝有銅-鎳-白土催化劑的反應器中在加熱條件下(190±2℃和165±2℃)反應而得。反應也會產生一乙胺和二乙胺,產物經冷凝後,再經乙醇噴淋吸收得三乙胺粗品,最後經分離、脫水和分餾,得三乙胺純品。[3]
用途
主要用作有機合成中的鹼、催化劑、溶劑和原料,也用作高能燃料、橡膠硫化促進劑、四氟乙烯的阻聚劑、表面活性劑、潤濕劑、防腐劑及殺菌劑。
三乙胺是在室溫下為液體的最簡單的均三取代叔胺,因此在有機合成中被廣泛用作溶劑和鹼使用,一般縮寫為 Et3N、NEt3 或 TEA。它是有機合成中最常用的有機鹼之一[4],沸點89攝氏度左右,比較容易通過蒸餾除去。其鹽酸鹽和氫溴酸鹽在乙醚等有機溶劑中的溶解度也不是很高,因此有時可直接通過過濾分離。更簡單的三甲胺在通常條件下則為無色氣體,必須加壓在儲氣罐中儲存或以40%水溶液的形式儲存,不如三乙胺容易使用。
三乙胺可用作Swern氧化反應[5]、脫鹵化氫反應[6]等消除反應[7]、Heck反應[8]、矽烯醇醚的製取反應[9][10]、由醯氯製取酯和醯胺的反應中,以及給羥基[11]、羧基[12]和氨基[13]上保護基時的鹼性催化劑[4]。它與鹽酸反應可以得到三乙胺鹽酸鹽,與烷基化試劑反應可得相應的季銨鹽。三乙胺與不飽和醯氯/酸酐會產生水溶性、具有生物毒性的共軛複合物,特別是生物材料的合成,此反應會對後續的細胞實驗產生顯著影響。最近被報道這種複合物會對由不飽和醯氯/酸酐與高分子端羥基縮合得到的可交聯聚酯產生染色效應。無機弱鹼如碳酸鉀被建議用來取代三乙胺在此類反應的催化劑作用,這種方法同時可以簡化產物的純化步驟[14]。
參見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