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由劉向和劉歆編訂的《七略》是中國第一部官修目錄,奠定了中國目錄學的基礎。隨後又出現了由班固父子所著的《漢書.藝文志》,王儉的《七志》及劉歆的《七錄》等六分法目錄。六分法是指將圖書分成六類,並且另外加上一個總錄的圖書分類方法。魏晉南北朝是一個戰爭頻繁,政局動盪的年代,但圖書事業則由於文化發展而有所發展。當時不僅有外來的佛經譯書,在文史方面如五言詩、樂府詩、文學批評著作、起居注、地方誌和氏族譜等等,在數量上都有所增多,需要搜集整理。同時,史部書籍數量的增多,特別是私家傳的野史、地方誌、氏族譜等史籍的數量大增而兵書由於沒有怎麼增加,反而由於政局動盪已有部分失傳便造成了分類時數量上的不平衡(六藝略中的史籍數量超越了兵書略),再用原先的分類方法已經不合時宜,就這樣四部分類法逐漸形成。西晉秘書監荀勖在曹魏時期秘書郎鄭默整理編目所成的《中經》的基礎上,編著了一部新的典籍目錄——《中經新簿》(或作《晉中經簿》)。《中經新簿》將七略改為四部,甲部錄「經書」,以「十三經」為代表,乙部錄「子書」,相當於《諸子略》、《兵書略》、《數術略》、《方技略》,丙部收錄「史書」,而丁部收錄「詩賦」,如《詩賦略》。
東晉李充編《晉元帝四部書目》,進一步將史書改入乙部,子書改入丙部。此書也確立了將「甲乙丙丁」作為經史子集的排序,但尚未直接使用經史子集之名。清人錢大昕《元史·藝文志序》說:「晉荀勖撰《中經簿》,始分甲、乙、丙、丁四部,而子猶先於史。至李充為著作郎,重分四部:五經為甲部,諸子為乙部,史記為丙部,詩賦為丁部,而經、子、史、集之次始定。」
而四部分類法的正式確立,即首次使用經史子集分類的是唐初官修的《隋書.經籍志》(李延壽,敬播等人編著),這是正式以經史子集為類名的四部分類法中現存的第一部目錄。它分經史子集4部,下分40細類,經史子集各部書籍六萬九千五百七十餘卷,譯本書一千三百二十餘冊,釋藏七千零八卷,書畫圖象等約二百餘種;其外又有藝術志、道書志、書志、畫志、通爲八目。
此後歷代圖書目錄皆以經史子集為名,其中清乾隆時期由紀昀等百餘位學者主編的《四庫全書總目》將四部分類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峰,成為了四部分類中的代表作品。清乾隆時曾由政府編纂四庫全書,亦按照經史子集分類編輯。據文津閣藏本,四庫全書收錄古籍三千五百零三(3503)種、七萬九千三百三十七(79337)卷、裝訂成三萬六千餘冊。其中:
- 經:包括政教、綱常倫理、道德規範的教條,主要是儒家的典籍,有儒學十三經:《周易》《尚書》《周禮》《禮記》《儀禮》《詩經》《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論語》《孝經》《爾雅》《孟子》。專門研究經類的學問,成為經學。分為易、書、詩、禮、春秋、孝經、五經總義、四書、樂、小學十類。
- 史:包括各種體裁的歷史、地理和典章制度著作,分為正史、編年體、紀事本末體、別史、雜史、詔令及奏議、傳記、史鈔、載記、時令、地理、職官、政書、目錄、史評十五類。
- 子:包括諸子百家及釋道宗教著作,分為儒家、兵家、法家、農家、醫家、天文算法、數術、藝術、諸錄、雜家、類書、小說家、釋家、道家十四類。
- 集:包括歷代作家個人或多人的散文、駢文、詩、詞、散曲等的集子和文學評論、戲曲等著作。分為楚辭、別集、總集、詩文評論、詞曲五類。
清朝在編纂四庫全書時曾將許多對清朝不利的書籍銷毀,據統計為一萬三千六百卷。焚書總數為15萬冊,並銷毀版片170餘種共計8萬餘塊。除了焚毀書籍,清朝還命史官系統性的對明朝檔案進行銷毀。目前明代檔案僅存三千餘件,主要是天啟、崇禎兩朝兵部檔案,也有少量洪武至泰昌期間的官方文書。
而後西學入傳,學術內容,為之大變,以四部分類法,涵蓋西學科技,自有困難;但以西法為基礎之圖書分類法,整理國學典籍,亦頗多不合。故民國以來,舊籍編目,多沿用四部分類法;中華民國遷台之後,各圖書館董理善本,亦均採四分之例。現代治學研究,若能熟諳四部分類法,仍不失為一好方法。
經
易經 | 《歸藏》 |
春秋 | 《春秋》《公羊傳》《穀梁傳》《春秋繁露》《春秋經傳集解》 |
尚書 | 《古文尚書》 |
詩經 | 《毛詩》《韓詩外傳》 |
樂 | 《樂經》《樂譜》《琴譜》 |
禮 | 《儀禮》《禮記》《大戴禮記》《夏小正》《周禮》 |
五經總義、論語、爾雅 | 《爾雅》《廣雅》《方言》《白虎通》《六藝論》 |
孝經 | |
經解 | 《諡法》《白虎通義》 |
小學 | 《急就章》《千字文》《說文》《字林》《玉篇》《聲韻》《四聲》 |
緯書 | 《河圖洛書》《河圖》 |
孟子 |
史
正史 | 二十四史、史記三家注 |
紀事本末 | 《通鑑紀事本末》《三朝北盟會編》《左傳紀事本末》 |
編年 | 《竹書紀年》《漢紀》《後漢紀》《資治通鑒》《稽古錄》 |
別史 | 《逸周書》《東觀漢記》《通志》《戰國策》 |
雜史 | 《貞觀政要》《蒙古源流》 |
政書 | 《通典》《文獻通考》《大唐開元禮》 |
地理 | 《太平寰宇記》《水經注》《洛陽伽藍記》《大唐西域記》《徐霞客遊記》《東京夢華錄》《天下郡國利病書》 |
史評 | 《史通》《文史通義》《讀通鑑論》《資治通鑒綱目》《宋論》 |
傳記 | 《列女傳》《唐才子傳》《歷代名臣奏議》《高士傳》《入蜀記》《晏子春秋》 |
目錄 | 《崇文總目》《郡齋讀書志》《直齋書錄解題》 |
載記 | 《吳越春秋》《華陽國志》《十六國春秋》 |
時令 | 《欽定月令輯要》 |
職官 | 《唐六典》、漢官六種 |
詔令奏議 | 《唐大詔令集》《兩漢詔令》《歷代名臣奏議》 |
史鈔 | 《通鑑總類》 |
子
儒家 | 《曾子》《新語》《鹽鐵論》《說苑》《西銘》《朱子語類》《孔子家語》 |
道家 | 《道德經》《文子》《鶡冠子》《列子》《莊子》《孫子》《廣成子》《老子》 |
法家 | 《管子》《商君書》《慎子》《韓非子》 |
墨家 | 《墨子》 |
名家 | 《鄧析子》《尹文子》《人物誌》 |
農家 | 《齊民要術》 |
縱橫家 | 《捭闔策》 |
雜家 | 《博物志》《古今注》《呂氏春秋》 |
小說家 | 《博物志》《太平廣記》《世說新語》
《山海經》 |
醫家 | 《本草圖經》《本草綱目》《素問》《針灸甲乙經》《靈樞經》《脈經》 |
兵家 | 《孫子兵法》《六韜》《象經》 |
曆數 | 《四分曆》《九章算術》《孫子算經》 |
天文 | 《周髀》 |
五行 |
集
文集 | 《楚辭》《昭明文選》《郁離子》 |
道經 | 《靈寶經》 |
佛經 | 《阿含經》《四分律》《法華經》《華嚴經》 |
注釋
參考書目
延伸閱讀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