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銅川市

中國陝西省的地級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铜川市map
Remove ads

銅川市,古稱銅官同官,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陝西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陝西省中部,渭河平原北部。市境東南界渭南市,西臨咸陽市,北達延安市。地處關中盆地黃土高原過渡帶,地勢西北高、東南低。主要河流有屬石川河水系的沮河漆水河和屬洛河水系的白水河清河等。全市總面積為3,885平方公里,人口約71萬人,市人民政府駐耀州區正陽路9號。銅川是關中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關中通往陝北的交通要道,素有「渭北之古邑,延南之舊戍」之稱。銅川原先主要產業是煤炭,近年因面臨資源枯竭而轉型和遷移行政中心。

快速預覽 銅川市 銅, 國家 ...
Remove ads
Remove ads

歷史沿革

Thumb
黃綠釉獅形琉璃燭插。明代。銅川市考古研究所藏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設銅官縣,屬北地郡北周建德四年(575年),改名同官縣,屬宜州五代後唐同光三年(925年)起至清代,均隸屬耀州

民國35年(1946年),因同官縣與「潼關」同音,治所又設在銅水之川,改稱銅川縣。1949年,同官縣歸三原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領導。1950年,改屬咸陽行政公署。1953年改由省人民政府直接領導。1958年4月5日,撤銷銅川縣,成立銅川市。同年11月,撤銷富平縣、耀縣(今耀州區)建制,將兩縣的行政區域及宜君縣部分併入銅川市。1961年恢復富平縣、耀縣建制,銅川市改屬渭南行政公署。

1966年,銅川市再改為省轄市。1980年1月,將蒲城縣的廣陽、高樓河、阿莊、肖家堡4個鄉和耀縣劃歸銅川市,同年5月,設置城區、郊區。1983年10月,又將宜君縣劃歸銅川市。1992年7月,建立銅川新區,並於1993年升為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000年3月,銅川市城區更名為王益區,銅川市郊區更名為印台區。2002年,撤銷耀縣,設立耀州區。2003年,市政府正式遷駐銅川新區正陽路。2009年3月,成為國務院公布的資源枯竭型城市。

Remove ads

地理

位置與交通

銅川位於陝西省中部,地處關中經濟帶,介於東經108°34′至109°29′、北緯34°50′至35°34′之間。距西安市區約68公里,西安至黃陵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境內有咸銅鐵路梅七鐵路兩條支線鐵路。

氣候

銅川市屬溫帶季風氣候,一月平均氣溫-2.8°C,年均溫10.8度,年平均降水量594mm。

更多資訊 1981–2010年間銅川市的平均氣象數據, 月份 ...
Remove ads

自然資源

銅川擁有林地面積244.45萬畝,牧草地152.07萬畝。礦產資源豐富,其中煤炭儲量30多億噸,煤炭產量占全省總產量的三分之一。農業方面以蘋果產量最佳,蘋果種植面積40萬畝。銅川水系屬渭河水系,有石川河、洛河兩條支流,水資源總量22042萬立方米,其中地下水12607萬立方米,已探明的地下水可開採量4494萬立方米。

政治

現任領導

更多資訊 機構, 中國共產黨 銅川市委員會 ...

歷任領導

Remove ads

行政區劃

銅川市下轄3個市轄區、1個

此外,銅川市設立銅川新區,享受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優惠政策。

更多資訊 銅川市行政區劃圖, 區劃代碼[5] ...

人口

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為70.5萬人,城鎮化率64.41%。[9]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698,322人[10]。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834,437人相比,十年共減少了136,115人,下降16.31%,年平均增長率為-1.77%。其中,男性人口為355,409人,占總人口的50.89%;女性人口為342,913人,占總人口的49.11%。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3.64。0-14歲的人口為104,063人,占總人口的14.9%;15-59歲的人口為443,181人,占總人口的63.46%;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51,078人,占總人口的21.63%,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03,257人,占總人口的14.79%。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444,612人,占總人口的63.67%;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253,710人,占總人口的36.33%。

民族

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695,615人,占99.61%;各少數民族人口為2,707人,占0.39%。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減少135,979人,下降16.35%,占總人口比例下降0.05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減少136人,下降4.78%,占總人口比例增加0.05個百分點。

經濟

全市經濟以工業為主,傳統產業為煤炭開採,全市煤炭年產量超過2000萬噸,王益區工人文化宮是礦工文化的承載地,是老銅川的記憶符號,項目內店鋪商品琳琅滿目,擁有有軌觀光小火車、電玩遊戲廳。[11]水泥產業亦是重要支柱。近年正積極發展電力電源、裝備製造、食品、醫藥等新興產業,並引進了華能國際電力等大企業。

交通運輸

2014年全社會客運量1823萬人,貨運量4598萬噸。民用車輛擁有量122763輛,其中載客汽車50616輛、載貨汽車11462輛、其他汽車7230輛;摩托車43692輛;拖拉機8351輛;掛車1412輛。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友好城市

國內

國外

參見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