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學名:Panthera pardus)是貓科豹屬下的一種動物。廣泛分布於非洲和亞洲的各個國家和地區。[2]環境適應能力強,行蹤隱秘,總體生存狀況好於牠的貓科親戚獅子和老虎及獵豹,但是有些豹亞種的現狀並不容樂觀。[2][3]
此條目需要更新。 (2018年4月24日) |
不同亞種的豹毛色有淺黃,金黃,黃褐等不同。因為其渾身布滿圓形斑紋,所以又名金錢豹[4]或花豹。花豹有時會有黑化現象,即為黑豹,皮膚及毛髮上出現大量黑色素,但還是可隱約見到斑點。[5]
特徵
相比豹屬的其他大型貓科動物獅、虎及美洲豹體型最小,略大於雪豹[6]。豹存在很明顯的兩性異形特徵,雄性總比雌性更大、更重。雄性肩高60—70 cm(24—28英寸),雌性為57—64 cm(22—25英寸)。其頭身長在90—196 cm(35—77英寸)之間,尾巴長66至102 cm(26至40英寸),具體大小在不同地區間存在較大差異。雄性重37—90公斤(82—198磅),雌性重28—60公斤(62—132磅)。[7]
頭圓,頸短,耳背黑色,上有明顯白斑,耳尖黃色。四肢強壯前足五趾後足四趾,具有可伸縮角質化灰白色銳爪。[8]頭部毛短,鼻部毛極短。鼻端裸露。頸背部黃色稍深上有黑斑點和黑斑環。嘴側上方各有兩排斜形白色鬍鬚。分布在不同地域的豹金黃色毛皮顏色深淺不盡相同,背部黃色最深。腹部毛長色乳白或者淡黃。尾巴背部毛色深黃,靠近基部黑斑成黑環狀。尾巴端部呈黑色,上有數道窄白環。尾下乳白色,有黑斑,尾下部頂端為白色。[8]眼睛虹膜成黃色,強光下瞳孔收縮成小孔狀,夜視力強,月光下眼內會有磷光閃耀。[8]
頭骨光滑而略長,(長190到237毫米)[9]鼻骨較長上凸,額頭較寬,中部有凹陷。下頜下沿略成弧形。[8][10] 門齒橫列,中央一對門齒較小,往外第二列門齒稍大,最外側門齒大而尖,犬齒發達鋒利。齒式為[8]
3.1.3.1 |
3.1.2.1 |
演化
根據粒線體DNA基因序列研究表明,在大約1130萬年前貓科中的豹亞科和另一支同屬於貓科的貓亞科開始分裂並進行獨立的演化。大約866萬年前豹亞科里又分裂出雲豹屬和豹屬兩支。而豹屬中現存的成員就包括虎,獅,美洲豹,雪豹[註 1]和豹這五個物種。之後在這五個「大貓」中最先獨立出來的是虎這一支,雖然缺少化石證據支撐,但是通常認為這發生在大約655萬年前。[11]豹從這裡分化出來的時間約為436萬年前,現存最早豹(或者獅)化石是從坦尚尼亞出土的牙齒碎片,經鑑定時間約為350萬年前。[12]正由於這個證據的存在,現在一般公認豹起源於非洲。經過對各個豹亞種基因多樣性的研究表明處於非洲的豹亞種擁有最多的基因多樣性。而瀕危的遠東豹的基因多樣性被證明是最低的。同時研究表明非洲的豹在82.5到47萬年前獨立成為一個亞種,而地處亞洲的種群都相對年輕,出現在約30萬前到17萬年前之間。這也可以看作是豹從非洲通過阿拉伯半島,到達中亞並一直延伸到東亞的這一演化過程的證明。[12]
區分
有三種帶有斑狀花紋的「大貓」經常容易和(花)豹混淆:美洲豹,獵豹和雪豹,然而在外形上還是有顯著區別的。 花豹的斑點是如花朵狀的空心圓。 美洲豹身體更加粗壯,身上斑點會落在斑環內部,四肢和尾巴較短。 雪豹的毛色較淡接近淺灰色,尾巴粗長,且由於生活在高海拔的高寒地區,皮毛較為厚實。 獵豹常因棲息地相近而被誤認為花豹,除了身體和四肢纖細且體型比花豹小很多,身上斑點是實心的以外,最明顯的區別是獵豹從眼角開始,長長淚滴型的黑色線條通過鼻子兩側直到嘴部。
-
美洲豹(Panthera onca)
-
獵豹(Acynonyx jubatus)
-
雪豹(Panthera uncia)
生態
豹是獨居動物,具有很強的領地性。不同地區的豹因為獵物密度不同擁有大小不一的領地範圍,通常認為領地內豹的數量和獵物的數量比應該在1:90到1:300之間。[13]調查顯示卡拉哈里沙漠地區的豹擁有大於別的地區的豹的地盤,公豹的巡視區域可以達到800平方公里左右,相比之下辛巴威的豹領地大小為10到19平方公里,塞倫蓋提草原的豹的領地在13平方公里左右。[14]公豹領地常和幾隻母豹的領地重合。同性豹之間會儘量避免相遇。[14]
豹子通過留下自己的氣味標識其領地,常見的共有三種方式。[14]
- 低灌木或者草尖留下尿液並用後爪踩踏
- 向高灌木低垂的樹枝上噴射尿液
- 向樹幹根部噴射尿液
領地是豹最重要的財富,它所需要的一切生存元素包括食物,水源,配偶都和自己所處的領地息息相關,所以儘管個性謹慎,領地鬥爭卻很可能造成豹負傷甚至死亡。
豹捕獵約90種不同物種的獵物,小如金龜子,以至重達900公斤(1,984磅)的大羚羊(Giant Eland)都是豹的獵物,[15]主要的食物包括有蹄類動物及猴子,但亦會捕獵齧齒類、爬蟲類、兩棲類、鳥類及魚類等動物,[16]甚至腐肉也包括在內。也有捕食黑猩猩和狒狒的紀錄。所以對於食物豹經常是一個機會主義者。[13]
雖然獵物種類很多豹子偏愛體重10到40公斤的中等大小獵物。[17][18][19]調查顯示捕獵時豹會考慮獵物的大小和自己消耗能量的比率以發揮最佳獵食效率,[13][14][17]最受歡迎的獵物重量為25公斤左右。[17]在非洲豹子最常捕獵黑斑羚,麂羚等小型羚羊,[17]而在亞洲白斑鹿是豹最喜歡捕捉的獵物。[18]
豹是獨行性動物,可以說是敏捷的獵手,身材矯健,動作靈活,奔跑速度快。奔跑時速可達58公里/小時。既會游泳,又會爬樹。性情機敏,嗅覺聽覺視覺都很好,智力超常,隱蔽性強,這些是老虎獅子所及不上的,牠亦是少數可適應不同環境的貓科動物。長長的尾巴在奔跑時可以幫助豹保持平衡。
和其他貓科動物一樣,豹會在密林的掩護下,潛近獵物並且突然襲擊,攻擊獵物的頸部或口鼻部,令其窒息。有時豹會埋伏在樹上等樹下獵物經過時直接從天而降將其制伏,這種捕獵方式也是在別的貓科動物中鮮有的。通過對非洲卡拉哈里沙漠地區的調查顯示那裡的公豹平均3天獵食一次,哺育幼崽的母豹平均1.5天就需要去捕食一次。兩次捕食之間的最長間隔為公豹5天,母豹4天。[14]
公豹和母豹都有可能同時擁有不止一位伴侶,[20]不同地區的豹子也可能在一年中的不同時段交配,在發情期母豹通過尿液釋放信息素吸引公豹,當公豹被吸引後母豹會在它面前來回走動並用自己的身側和尾巴去磨蹭公豹的身體。
交配時公豹咬住母豹的脖頸部位以起到安撫的作用。每一次交配平均維持3秒鐘左右,兩次交配間隔約6分鐘,在這樣的頻率下交配持續2至3天,[20]之後雄性離開,母豹獨自生育後代。母豹懷孕期90至105天,每胎產1至4隻幼崽,理論上幼豹的雌雄出生比例是1:1。[21]剛誕生的幼豹體重不足一公斤,雙眼緊閉,一周後睜開。幼豹非常容易受到獅子,鬣狗,蟒蛇和狒狒等動物的攻擊,所以母豹會在外出捕獵時把幼豹隱藏在極其隱秘的地方比如茂密的灌木叢,岩石的縫隙和或者中空的樹幹中,並且不定期移動巢穴。幼豹2周大時開始學步,6至8周大就可以跟隨母親一起移動了,3到4個月時斷奶,在和母親共同生活12到18個月之後獨立。雌豹會在自己母親領地邊緣建立自己的領地,公豹會去到相對較遠的地方建立較大的領地。2.5至3歲時性成熟,[21]母豹在8.5歲時絕育。在野生環境中豹的平均壽命為12-17年,圈養的豹壽命長於野生的同類,平均約21至23年,最高壽記錄為27歲。[20]
虎在亞洲常常和豹棲息在同一地區。研究發現兩者的獵物種類有80%以上的重疊,[22][23]在任何可能的情況下虎都會試圖奪走豹的獵物甚至殺死豹。[24]面對這樣一個比自己大得多的對手,豹的常用策略是錯開作息時間以及選擇體型相對較小的獵物,[25]調查顯示在獵物資源相對豐富的區域虎的獵物平均體重遠遠大於豹的獵物,在印度Nagarhole國家公園中虎的獵物平均體重為91.5公斤,而豹的則為37.6公斤。[19]不同的目標獵物群使得兩者能夠在這樣的地區中相對和平的共存。而在大型有蹄類動物相對缺乏的地區虎會更加頻繁地捕食體型較小的獵物,這會對豹施加較大的生存壓力。[19][23]在印度的保護區內當虎占據了資源最優的區域之後豹的活動就會往保護區邊緣發展,這會造成其和周圍居民的衝突加劇。[25]
豺是亞洲的另一種對豹構成威脅的掠食動物,雖然豺的體型遠小於豹,一對一的時候會處於下鋒,偶爾豹也會捕食豺。[26]但是成群的豺有能力和虎豹一樣捕殺大型獵物並且挑戰大型食肉動物比如豹甚至是虎。有案例表明豺群可以成功驅趕甚至殺死豹。[8][24]雖然這樣做對於豺群自身也傷害頗大且鮮少發生。豹和豺的獵物重疊率在某些區域高達98%,[23]競爭激烈的程度可見一斑。在印度很多地區豹的6%-10%的食物來源於長尾葉猴,[27]這一比例高於虎也遠遠高於不會爬樹的豺,同時印度Pakhui老虎保護區中豹的食譜中齧齒類的構成比例也遠遠大於其它兩者(豹的22.66%對比虎的2.75%和豺的3.06%),[23]這顯示了豹子擁有的虎和豺都不具備的卓越攀爬獵食能力以及相對更廣的獵物範圍從而化解獵物重疊帶來的生存危機。[23]
獅在非洲的存在也會壓縮相同區域內豹的生存空間,和虎一樣獅會毫不猶豫地奪走豹的獵物甚至不錯過任何一個埋伏隱藏獵殺豹的機會。[14]在和獅子共存的地區豹子會捕食體型偏小的獵物比如黑斑羚,藪羚以及灰小羚羊,而獅的主要獵物有劍羚,非洲水牛,牛羚,斑馬和長頸鹿等較大型的食草動物。[28]和老虎不同的是獅儘管不擅長但是會爬樹,所以如果獵物沒有被藏到很高的樹枝上獅是可以上樹搶奪的。
斑點鬣狗體型巨大,在很多場合可以奪走豹的獵物。雖然雄豹有機會趕走落單的鬣狗並且保衛自己的戰利品,甚至也有極少豹子捕殺斑點鬣狗的紀錄。[29]大多數情況下豹子會把獵物拖到樹上來避開鬣狗們的糾纏。在一對一時一旦雙方任何一方的力量都不足以戰勝並趕走對方,斑點鬣狗也會和豹子共同進食。[30]
棕鬣狗在非洲南部和豹的棲息地有所重疊,兩者最常捕殺的都是中小型獵物。但是由於棕鬣狗的個體小於斑點鬣狗,攻擊性也不如斑點鬣狗強,在和大型公豹的對峙中可能會處於劣勢,而對體型較小的母豹卻占有優勢。[31]在卡拉哈里南部地區棕鬣狗會跟蹤豹以期不勞而獲但很少有看到像斑點鬣狗那樣上前搶奪獵物或者干涉豹的進食。[14][31]在沒有獵物的情況下棕鬣狗和豹子即使相互遇到也會忽視對方的存在。在南非Roodewalshoek保護區中棕鬣狗表現為夜行性,活動時間是晚上19點到第二天早晨6點,在這段時間內傍晚時棕鬣狗最為活躍然後逐漸平息直到半夜開始再次活躍至凌晨結束。這在某種程度上和當地豹的活躍時間(凌晨3點到4點和夜晚20到22點)相交織。[31]作息時間的交錯也讓兩者降低相互發生摩擦的可能從而儘可能相安無事地共存。
縞鬣狗是唯一一種在亞洲和豹有共同地盤的鬣狗。儘管給人的感覺比較膽小但是在印度也有過縞鬣狗在豹的注視下保衛自己的獵物以及從豹的口中奪走獵物的事例。[32]雖然縞鬣狗是體型較小的一種鬣狗也很可能無法承受豹的全力進攻,但是和豹子遭遇的結果並不容易預料,通常相遇時更先顯露出支配慾的一方能夠獲得爭鬥的優勢。[33]
野狗和豹捕捉種類相近的獵物例如湯姆森瞪羚和黑斑羚。[34]野狗的體型小於豹,單打獨鬥不是豹的對手,[35]但是野狗群可以把豹趕到樹上。[36]在塞倫蓋提地區野狗通常在凌晨或者黃昏出動而豹子更多是夜行性動物。兩者所選擇的捕獵場所也不盡相同,豹子偏愛茂密的植被進行伏擊而野狗則喜歡平原或者開闊的林地追擊獵物。不同的作息時間表和捕食策略也顯示了即使兩者瞄準同一個獵物物種也很有可能最終選擇其中不同類型的個體下手。[34]
狼在亞美尼亞的Khosrov國家公園中和豹共存,雖然有說法稱那裡狼的領地和豹的生存範圍並不重疊所以兩個物種相互沒有影響。[13]也有紀錄表示5-8條狼組成的狼群可以迫使豹放棄自己的食物。[37]
雪豹和豹的競爭狀況很少被研究因為兩者生存地域的海拔高度不同,但是在喜瑪拉雅山南部地區豹子的分布高度可以到達海拔5200米而雪豹也可以在海拔3000米處活動,在薩加瑪塔國家公園中兩者共存的範圍跨度達海拔640米。通常豹的體型要大於雪豹也比較強壯,調查顯示豹的獵物種類遠多於雪豹且更喜歡在林地等植被茂盛的區域伏擊獵物。儘管還沒有具體案例證明現階段兩者有面對面的衝突但是人們也擔心隨著氣候變化和人類不斷向山上遷徙,豹的領地會不斷擴大到更高海拔而和雪豹的衝突日趨尖銳。[6]
在恰當的時機豹會捕食比自己小的食肉動物比如黑背胡狼,蝠耳狐和土狼。[14]
在獵物缺乏時,豹也會捕獵家畜,因而引發人豹之間的衝突。[13][38]但也有調查顯示相對家畜而言豹從人類居所捕捉的更多的獵物是家狗。[39][40]
分布
相比別的野生貓科動物豹的分布範圍最為廣泛,從非洲南部到中亞,東亞,北到中國東北再到東南亞等都有它們的身影。[2][21]在非洲和印度半島的豹數量相對穩定。中亞和西亞的種群被分割在幾個零星的區域中,而在俄羅斯東南和中國東北的遠東豹(Amur leopard)已經瀕臨滅絕。[41][42]
豹的原產國(地): 阿富汗,阿爾及利亞,安哥拉,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孟加拉,貝寧,不丹,波札那,布吉納法索,蒲隆地,柬埔寨,喀麥隆,中非共和國,查德,中國,剛果,象牙海岸,吉布地,赤道幾內亞,厄利垂亞,衣索比亞,加彭,甘比亞,喬治亞,加納,幾內亞,幾內亞比索,印度,印度尼西亞,爪哇,伊朗,伊拉克,以色列,約旦,肯亞,北朝鮮,寮國,賴索托,賴比瑞亞,馬拉威,馬來西亞,馬里,莫三比克,緬甸,納米比亞,尼泊爾,尼日,奈及利亞,阿曼,巴基斯坦,俄羅斯,盧安達,沙烏地阿拉伯,塞內加爾,獅子山,索馬利亞,南非,斯里蘭卡,蘇丹,塔吉克斯坦,坦尚尼亞,泰國,多哥,土耳其,土庫曼斯坦,烏干達,烏茲別克斯坦,越南,葉門。[43][21][44]
已經絕跡的國家(地區): 香港,科威特,利比亞,新加坡,敘利亞,突尼斯。[43][21]
可能已經絕跡的國家(地區):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埃及,韓國,摩洛哥。[21]
豹的棲息環境多種多樣,適應力異常頑強,儘管多數棲息地是在熱帶草原和雨林中,也有很多種群生存在包括森林、草原、濕地沼澤、荒漠、雪地等多種地形環境中。從海拔100米的低地到海拔3000米的高山也都有豹的存在。[2][21]
亞種
從18世紀的林奈開始,直到20世紀初的波科克,過去動物學家根據形態學而命名的豹亞種多達27個。然而,直到近年的分子遺傳學研究,1996年Miththapala等人確立了其中8個亞種為有效,[45]2001年Uphyrina等人[46]又進一步添加了一個(阿拉伯豹)總共9個有效亞種。
在目前9個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承認的亞種之中有5個被評為「受威脅」。[43]
亞種 | 學名及作者 | 分布 | 描述 | 保護狀況 |
---|---|---|---|---|
遠東豹 |
P. p. orientalis Schlegel, 1857 |
俄羅斯遠東南部和中國東北。朝鮮半島的種群數量目前無法考證[47] | 唯一一種適應雪域生存環境的豹種(Panthera pardus),毛皮厚實,顏色淺。中國新聞里稱之「東北豹」。[48]雄性約重32到48公斤,雌性約重25到43公斤。[49] | |
非洲豹 |
P. p. pardus Linnaeus, 1758 |
非洲撒哈拉以南除去荒漠的雨林,山地及乾燥氣候地區[50] | 最具代表性的豹種,適應力強,可以生存在任何年降水量大於50毫升的地區。[50] 併入了舊分類亞種尚吉巴豹(P. p. adersi)和北非豹(P. p. panthera)。 |
|
華北豹 |
P. p. japonensis Gray, 1862 |
中國華北,河南、河北、山西、甘肅東南部、陝西北部[51] | 中國特有豹種。身上黑色斑環間隔較寬顏色較深,有斑點落於斑環內部,這個特點有別於其他豹亞種。[52] | |
印度花豹 |
P. p. fusca Meyer, 1794 |
印度,尼泊爾,不丹,孟加拉國和巴基斯坦的一部分地區[39] | 印度次大陸上最常見的大型貓科動物。 | |
波斯豹 |
P. p. saxicolor Pocock, 1927[53] 或者[註 2] P. p. ciscaucasica Satunin, 1914[54] |
伊朗,亞美尼亞,阿富汗,高加索山地區[55][56] | 體型較大,毛色較淺。雄性體重37到90公斤,雌性體重28到60公斤,頭身總長91至191厘米。[57]主要捕食狍,鵝喉羚。大角羊等有蹄類動物。[56] 併入了舊分類亞種西奈豹(P. p. jarvisi)和小亞細亞豹(P. p. tulliana)。 |
|
阿拉伯豹 |
P. p. nimr Hemprich, Ehrenberg, 1833 |
以色列,約旦,[58]沙烏地阿拉伯,葉門,阿曼[59] | 體型較小,雄性體重約30公斤,雌性約20公斤,頭身總長度130厘米左右。[60]幾乎所有種群都棲息在海拔1000米左右的偏遠崎嶇山地或高原上。沒有在樹上儲藏獵物的習慣。[59]因為樣本數量小,該亞種的確定有待更多驗證。[43] | |
斯里蘭卡豹 |
P. p. kotiya Deraniyagala, 1956 |
斯里蘭卡 | 分布在斯里蘭卡的亞種,是島上的頂級掠食者。體型和別的豹亞種相比較大,雄性體重平均約56公斤,雌性平均約29公斤。[61] | |
爪哇豹 |
P. p. melas G. Cuvier, 1809 |
爪哇島的雨林和山地[62] | 也叫印尼豹。體型較小,黑化個體數量較多,[63]主要捕食島上的赤麂,鼠,蝙蝠,猴,野豬等動物。[62]由於樣本數量較小,這種亞種的確定有待更多驗證。[43] | |
印度支那豹 |
P. p. delacouri Pocock, 1930 |
緬甸,泰國,馬來西亞,寮國,柬埔寨,越南以及中國西南 | 東南亞豹,在中國也叫華南豹。 |
黑豹並不是一個單獨的物種或者亞種。黑豹指的是體內黑化隱性基因呈顯性而全身呈現黑色的豹。黑豹幼崽和普通顏色的幼崽有可能混雜在同一胎中出生。和一般的豹子黃色的眼睛不同,黑豹的眼睛常為灰綠色,身上的斑點和斑圈透過黑色的皮毛仍然隱約可見。雖然黑豹的顏色會使它看上去與眾不同,但是在夜間捕食時全身黑色反而會是一個優勢。[65][66]
報道過有黑豹出沒的地區包括中國西南地區,緬甸,尼泊爾,印度南部和爪哇島等[67]。據稱在馬來半島的南部黑豹的數量超過了一般的豹子。而黑豹在非洲很少見。[66]
在人工飼養環境中為了刻意繁殖黑豹人們會選擇有親緣關係的個體進行交配,這使人工飼養的黑豹種群面臨近親交配的威脅。調查顯示黑豹的繁殖率比一般的豹相對低下。 [66]
疾病
疥癬(sarcoptic mange)是一種由蟎蟲引起的皮膚病,豹感染以後皮毛受到蠶食直至死亡,野生情況下很難存活。[68]
雜交
大型貓科動物在自然界中是相互競爭關係又加上棲息地的隔絕使得超越物種間的繁殖可能性極小,絕大多數雜交種都發生在動物園人工環境中。
1959年11月2日公豹與母獅的雜交種在日本兵庫縣西宮市阪神動物園誕生,稱為豹獅或者豹獅獸。1959年到1961年之間共有五隻豹獅獸陸續誕生,壽命最長的達到24歲(1961年6月29日至1985年7月19日)。[69]豹獅身體帶有斑點像豹,頭部像獅,體型比豹大,雄性個體有可能會像公獅一樣長有鬃毛。
德國漢堡的動物園中公美洲獅和母豹有繁殖後代的記錄,英語中稱為「pumapard」美洲獅豹,承襲了大型雜交貓科動物名稱取其父母名稱的各一半的傳統。美洲獅豹身上有斑點像它的母親,而皮毛顏色較淺接近於它的父親。通常美洲獅豹個子較小,有侏儒症的傾向。[70]
除了以上之外也有豹和美洲豹的雜交案例。
現狀
花豹在非洲及熱帶亞洲部分地區依然常見,然而其分布範圍正在縮小當中,原因是棲息地喪失或被分割,加上被商業捕獵、或被視為害獸,其中數個亞種也處於瀕危狀態,因而在IUCN紅色名錄中被整體評估為易危物種。[43]
由於豹是一種行蹤隱秘的動物,統計它們的野生數量有相當的難度。估計1990年代時大約有70萬隻。[71]通常認為在非洲個體數量在5萬至10萬隻之間。印度豹的數量應該是在1萬隻左右。東北豹(遠東豹)7-12隻在中國境內,大約20隻在俄羅斯境內(2012年);爪哇豹323-525隻(2007年);阿拉伯豹200-250隻(2006年);波斯豹891-1209隻(2008年);斯里蘭卡豹700-950隻(2007年)。另根據不完整統計中國境內有1000到1500隻野生華北豹。
- 因為攻擊人類或者家畜遭到報復被殺
- 因非法毛皮交易而被偷獵
- 因為有蹄類食草動物遭到人類大量捕殺從而失去充足的食物
- 因人類開墾而棲息地面積大量減少,原先整塊的棲息地被分割成小塊,造成種群數量和基因多樣性品質都下降。[21]
豹從1975年7月起受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一的保護。[72]這意味著豹的出口需要事先取得出口許可證,而且每年有大約2600頭的限額。[73]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2008年將豹認定為近危物種(NT),而對五個亞種有不同的認定:斯里蘭卡豹[74]和波斯豹[75]為瀕危物種(EN),爪哇豹[76]、阿拉伯豹[77]和遠東豹[78]為極危物種(CR)。
非洲多國已禁止( •如安哥拉、剛果民主共和國、盧安達等)或嚴格限制(如南非、納米比亞、坦尚尼亞)獵殺豹。坦尚尼亞政府2007年7月將每隻豹的出口關稅從2500美元提高到12000美元。[71]1988年12月10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豹已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嚴禁捕殺。[79]
為了維持圈養的豹的種群數量,已有針對各亞種的保護計劃。如波斯豹[80]、華北豹[81]、斯里蘭卡豹[82]和遠東豹[83]受到歐洲瀕危物種保護計劃(EEP)的保護。遠東豹還受到美國物種生存計劃(SSP)的保護。[84]
豹和人類
有史以來,豹就為人所知。自古以來豹就在多個國家(如中國、古希臘、伊朗和古羅馬)出沒,並出現在它們的藝術、神話和傳說中,例如中國最古老的典籍《易經‧革卦》即言:「君子豹變,小人革面。」,另外也有「以管窺豹」、「南山霧豹」等成語,戰國時期魏國一位知名的政治家就叫做西門豹。一些歷史上沒有豹活動的國家(如英國)的神話傳說中也有豹。在貝寧帝國時期,國王oba的象徵就是豹。[85]在現代,只有非洲還把豹的形象作為體育運動的象徵或是紋章,但全球各地的產品都會以豹命名。
豹的馴化也有記錄——13世紀,英格蘭國王約翰在倫敦塔建了一個小動物園,裡面養了幾隻豹。1235年左右,腓特烈二世把其中三隻給了亨利三世。[86]
側身正面的豹是臂章上的常見圖案,常常三個一組出現。[87]臂章上的豹沒有斑點,卻有鬃毛,很像獅子,二者可以通用。英國皇家紋章上有這種圖案,很多前英國殖民地的紋章上也有。現在,一些非洲國家(如貝寧、馬拉威、索馬利亞、剛果民主共和國和加彭)中都有黑豹,描繪得更加自然。[88]
多個國家的保護區在豹的自然棲息地中提供觀賞遊覽或探險。高端保護區會宣稱每天都能在近距離看到野生動物,但豹善於偽裝、隱藏、追蹤獵物,所以還是難得一見。[89]斯里蘭卡雅拉國家公園里的豹雖然密度很高,但仍然被遊客評為最難見到的動物。[90]
豹多半會避開人類,但偶爾也會對人發起攻擊。健康的豹更喜歡捕食野生動物,但受傷的,生病的,飢餓的,垂死掙扎的豹可能轉而獵殺人類,然後習以為常。成年的豹與人相比儘管體格略小,但強壯得多,殺起人來易如反掌。印度就發生兩起極其嚴重的豹吃人事件。一隻名叫魯德拉普拉耶格的豹吃了超過125個人。另一隻名叫伯訥爾的豹據信吃了四百多人。兩隻豹最後均被著名獵手吉姆·科貝特殺死。[91]吃人的豹在貓科動物中算是無所畏懼又難以追蹤的,而且比獅子和老虎更容易進入居民區吃人。[92]獵人兼作家肯尼斯·安德森有對付吃人的豹的一手經驗,據他形容,吃人的豹比老虎更危險:
雖然豹吃人比較少見,但真要吃起人來其毀滅性不亞於比它還大的近親老虎。因為豹的體格較小,它能在老虎無法隱藏的地方隱藏,更能忍耐乾渴,像魔鬼般大膽狡猾,面臨危險時有不可思議的自我保護意識和隱身能力,這一切使它無可匹敵。
——肯尼斯·安德森,Nine Man-Eaters and One Rogue, 第二章 "The Spotted Devil of Gummalapur"
豹迎面而來,發出怒吼,使人膽戰心驚。我見過一排大象在老虎面前紋絲不動,但看見豹後落荒而逃,互相踩踏。
——吉姆·科貝特, The Temple Tiger and More Man-Eaters of Kumaon中的一章"The Panar Man-Eater"
注釋
參考資料
外部資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