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鄭和航海圖》(全名《自寶船廠開船從龍江關出水直抵外國著番圖》),原載茅元儀編《武備志》卷二百四十。《鄭和航海圖》又稱《茅坤圖》(Mao Kun map)。《武備志》成書於崇禎元年(1628年),而所收入的《鄭和航海圖》,據一些學者研究,應該是鄭和下西洋時所繪製發給鄭和船隊上的舟師的航海圖,根據如下:

  1. 茅元儀序言中有字句:「當是時,臣為內監鄭和,亦不辱命,其圖列道裡國土……載以昭來世,志武功也」。
  2. 曾在明宣德六年(1431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下西洋的鞏珍宣德九年(1434年)所寫的《西洋番國志·自序》中寫道:下西洋前預先到福建廣東浙江招募有出海經驗的船員,「用作船師,乃以針經圖式付與領執,專一料理,事大責重,豈容怠忽」。《鄭和航海圖》正是這樣的針經圖式。
Thumb
鄭和航海圖第一頁

學者徐玉虎更將《鄭和航海圖》繪製的時間,定為1425年至1430年間。原因如下:

  1. 航海圖第一頁有靜海寺,此寺建成於明洪熙元年(1425年),可見航海圖製作在1425年之後。
  2. 宣德五年(1430年)鄭和第七次下西洋,命一隊船從古里拔都它港出發前往天方國。然而《航海圖》中沒有拔都它港,可見航海圖繪製在1430年前[1]
Remove ads

內容

《鄭和航海圖》共20頁航海地圖、109條針路航線和4幅過洋牽星圖,航海地圖高20.3厘米,全長560厘米,包含500個地名。

航海地圖

Thumb
鄭和航海圖五針路
Remove ads

針路航線

109條針路,例如:

  • 太倉港口開船,用丹乙針(105°),一,平吳淞江。(鄭和航海圖五)
  • 蘇門答剌開船,用乾戌針(307.5°),十二更,船平龍涎嶼
  • 官嶼溜用庚酉針(262.5°),一百五十更,船收木骨都束

過洋牽星圖

Thumb
忽魯謨斯國回古里國過洋牽星圖
  1. 丁得把昔忽魯謨斯:從印度代奧格爾(Deogarh)到忽魯謨斯;用北辰星織女星燈籠骨星定位。
  2. 錫蘭山回蘇門答剌過洋牽星圖:用北辰星織女星、華蓋星、燈籠骨星定位。
  3. 龍涎嶼錫蘭過洋牽星圖
  4. 忽魯謨斯國回古里國過洋牽星圖。

「忽魯謨斯回來沙姑馬開洋,看北辰星十一指(水平線上 17度36分),看東邊織女星七指(水平線上 11度12分)為母,看西南布司星八指(水平線上 12度48分)平丁得把昔,看北辰星七指,看東邊織女星七指為母,看西北布司星八指。沙姑馬開洋看北辰星十一指(水平線上 17度36分)平水。丁得把昔過洋看北辰星七指平水。

歷史

《武備志》中《鄭和航海圖》在中國默默無聞二百多年。1885年英國學者喬治·菲立浦 (George Philips) 在所著論文《印度和錫蘭的海港》中首次將鄭和航海圖複製,並考證了其中一百多個地名。從此《鄭和航海圖》才引起學者門注意和研究。先後研究《鄭和航海圖》的學者有伯希和兌溫達向達密爾斯等;兌溫達提議稱《鄭和航海圖》為《茅坤圖》(Mao Kun map),得名自茅元儀的祖父茅坤,此種命名認為茅元儀此圖是傳承自其祖父。

參考來源

參考文獻

參見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