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瑞鳴(1888~1990)是廣東省揭陽縣(現揭陽市)第一個女子識字班的學生,後來又成長為揭陽第一所女子學校校長。 她對於基督教在揭陽的傳播也頗有貢獻。 [1] [2]
婦女教育
中國清朝末期的1888年農曆4月26日,邢瑞鳴出生於廣東省揭陽縣城(榕城)東郊鳳圍鄉一貧農之家。後來父親接受基督教福音並帶領全家信耶穌,小瑞鳴因此免去了當時仍在盛行的女子纏足之苦。[3]
據《榕城鎮志》[4]記載,清朝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以前,揭陽的學校都只招收男孩子。在這一年,美國基督教師雅谷牧師(Jacob Speicher)聘請陳美賢女士為教師,在榕城創辦揭陽第一個女子識字班,教學內容為《三字經》和《聖經》摘編,只招信徒女孩共12人,十一歲的瑞鳴是其中一員。可惜只讀了兩年書,牧師回國,識字班隨之停辦。十五歲時,邢瑞鳴到汕頭市礐石「正光女子學校」繼續求學。在校期間,她被推選為女宣道會(即學生會)主席。 [5] [6] [3]
1908年,邢瑞鳴從正光女子學校畢業返鄉,被聘為教會後來重新建立的女子識字班的掌校政(校長)。她參照汕頭母校的名字,將識字班定名為「宗光女校」,使其成為揭陽第一所有正規校名的女子學校。[7] [6]
五年後,於中華民國二年(1913)邢瑞鳴離開宗光女校,在進賢門外竹巷靜遠軒創辦另一個女子識字班,定名為「靜遠女校」,自任校長兼教師。開始時,只招20多名女生。不到4年,學校就發展到80多名學生,分成4個班,學習科目有國文、數學、歷史、地理、珠算、唱歌、手工刺繡等。學校聘請數位知名人士任教職,邢瑞鳴的丈夫陳德修也協助任教。民國十八年,宗光女校改名為「真理女中」,聘請邢瑞鳴就任校長,靜遠女校學生轉入真理女中就讀。後來,真理男女校合併成立「揭陽縣真理中學」,邢瑞鳴辭去校長職位,但保留校董身份。[7][6][8] [9]
基督教事業
1932年,縣城女子上學已較為普遍,邢瑞鳴將工作重點轉到基督教福音傳播上。她和教會同工一起到鄉村布道探訪,同時教那裡的婦女識字和讀《聖經》。每個鄉住40來天,三年期間,走遍了潮汕地區的許多窮鄉僻壤。[1][10]
1935年邢瑞鳴到揭陽真理醫院從事傳道、巡視、慰勉等工作,同時還負責掛號。1944年,日軍侵占揭陽,醫生護士各自逃離醫院,剩下邢瑞鳴等幾個人留守。當時院內有一位剛做了手術的女病人。情急之下,邢瑞鳴將她轉移到城郊自己母親的家裡療養,兩天後病情好轉才送她回家。 [11]
1949年進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時代後,晚年的邢瑞鳴在兒女家中幫助帶孫兒,服侍老母親。此後的幾十年,兒女各家多患難,但她「將一切交託神,依靠神,坦然面對一切所臨到的試煉」。[12]文化大革命期間,教會關門,家中的《聖經》和《讚美詩》被毀。她憑著記憶,寫下了許多經文和詩歌。這些書稿資料不僅彌補了當時的需要,還成了留給兒孫後代的紀念。 [11]
在改革開放以前,潮汕地區一直都比較貧窮,許多人缺衣少食。邢瑞鳴常送衣物給貧苦人,自己一年四季都只用兩套衣裳。每次兒孫為她添置新衣,她都會把還能用的一套送給有需要的人。她常說「趁我還活著送給人好,我走了之後,這些衣物就沒人要了」。 [13]
家庭
邢瑞鳴的先生陳德修也是一位教師,他們育有4個兒女。[6]
大女兒陳詩輝,廈門大學畢業後在一所學校當教師和校長。後來參加抗日救亡運動組織「揭陽青年救亡同志會」。步入中年後,她跟母親一樣熱心於基督教福音工作。[6]
大兒子邢詩統,是廣州國防醫學院第27期學生,畢業後,在入緬作戰中國遠征軍中當軍醫,升任上校軍醫處長。退伍回揭陽後,邢詩統到縣人民醫院工作,直至退休。[6]
二女兒陳施惠汕頭護士學校畢業和婦產科一年進修結業,當過護士,醫生和教師。她也積極參加「揭陽青年救亡同志會」的抗日活動,並熱心於基督教福音傳播。[6]
小兒子陳志遠中山大學畢業後在高校任教,後來成為華中工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教授。[6]
1990年11月23日,邢瑞鳴老校長在家中逝世,享年102歲。[2]
注釋
參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