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花序内不能促进植物生长的变态叶状物,广义上指任何与花序有关的叶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在植物學中,苞片指長在單生花或花序的柄梗處,且在花萼以下正常營養葉以上的變形特化葉。常位於生殖構造(單生花、花序、毬果果鱗)的柄梗基部,但也有異位的著生。一般退化而比其營養葉小型且顏色形狀不同;但也有變為花瓣狀者。因可在花芽時期包圍整個花序,所以稱為苞片,其後常退化縮小。
苞片的外觀通常在大小、顏色、形狀或質地上和營養葉有所不同,也常和花的花萼或花瓣不同。在植物檢索及分類上,是否具有苞片是重要的特徵之一。
大型、常具色彩、甚至形似花瓣的苞片,又稱為「苞葉」;而長在裸子植物的毬果中軸,位於木質果鱗之外的對應構造,特稱為「苞鱗」。
苞片具有保護花芽或果實的作用,甚至協助花的傳粉繁衍使命。
特別小的苞片常被稱為小苞片(bracteole 或 bractlet)或稱次苞片;嚴格來說這是指位在花梗處甚至緊鄰花萼下的苞片,而非抱圍花梗基部較低位的苞片;屬於次級苞片,不但比苞片小而且著生於比苞片更高位處。
呈螺旋狀排列並支撐花序的苞片稱為總苞(involucre),常見於傘形科、菊科、川續斷科及蓼科植物。花序上的每朵花也可能有自己的小總苞(involucel),或稱為稃,通常非常細小。菊科的每個頭狀花序底下常有總苞。
總苞也可以用來稱呼其他位在花序基部非常顯眼的苞片,例如樺木科下鵝耳櫪屬和榛屬的總苞是呈細長葉狀,可以保護發育中的堅果。狼把草和鬼針草的頭狀花序也有細長的總苞保護。
萼狀總苞是圍在花萼外圍的小苞片,由眾多萼狀苞片組成,又稱為副萼片(episepal)[2][3][4],在錦葵科及部份草莓屬的植物上可以發現。
在天南星科,或棕櫚科、鳶尾科和鴨跖草科,常有單一具大的苞片包裹著花序,呈火焰形,稱為佛焰苞。在許多天南星科植物中,佛焰苞片包裹著肉穗花序,並具有如花瓣般的顏色可以吸引授粉者。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