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河南省縣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舞陽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南省漯河市下轄的一個縣,位於河南省中南部,面積 776平方公里,屬溫熱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縣人民政府駐舞泉鎮人民路。
舞泉鎮、吳城鎮、北舞渡鎮、蓮花鎮、辛安鎮、孟寨鎮、太尉鎮、侯集鎮、九街鎮、章化鎮、文峰鄉、保和鄉、馬村鄉和姜店鄉。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舞陽縣常住人口為44.71萬人。[3]
舞陽,夏禹時即得名。春秋戰國時期,全境先後分屬楚、韓、魏等國。戰國時稱之為合伯。一作合膊。在今舞陽縣南。產利劍。《戰國策·韓策一》:「韓卒之劍戟,皆出於冥山、棠溪、墨陽、合伯。」相傳韓卒所用劍戟,都出於合伯等地。
舞陽縣始於秦置,屬潁川郡,當時縣治位於今縣城西北,因位於舞水之陽而得名。
三國屬魏之襄城郡。南朝宋時廢。
唐開元四年(716年)復置,屬仙州,縣治位於今北舞渡鎮,後改屬許州(738年),818年縣治改至吳城。
北宋時屬潁昌府。金時(1208年)移縣治於今地,屬裕州。
蒙元間曾廢,後恢復。清代屬南陽府。民國初屬河南汝陽道。1927年直屬河南省。[4]
1947年中共占領舞陽,屬豫陝鄂行政區底七專區。1948年6月,改屬豫西行政區第二專區。1949年2月,改屬許昌專區。
1973年12月,析出棗林、武功、尹集、楊莊、尚店、八台6個公社,置省轄舞陽工區(今平頂山市舞鋼市)。1982年2月屬漯河市。[5]
賈湖遺址位於縣城北20多公里北舞渡鎮賈湖村,屬裴李崗文化遺址。
這裡曾經出土了距今約7700年的骨笛,是中國音樂考古界的一大發現。這些骨笛由丹頂鶴的肢骨製成,長約20厘米,已能吹奏六至七聲音階,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樂器,被稱為「中華第一笛」。英國《自然》雜誌曾經以此作為封面來報道這一重大考古發現。
遺址中還發現有栽培粳稻遺蹟,碳化稻米數千粒。有數十個龜甲契刻符號,被學術界具有原始文字性質。
阿崗寺遺址 位於馬村鄉崗寺村西北,1983年6月20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持單位,出土過石器、骨器、陶器200多件,有生產用品、生活用品,屬新石器時代遺址。[6]
湖南郭遺址 位於侯集鎮湖南郭村南,新石器時代遺址,有15萬平方米,是融合有多種文化類型的遺址。出土大量陶器,有紅陶、彩陶、夾蚌末陶、黑陶、條紋灰陶。
大悲寺遺址 位於吳城鎮惠莊村西北三里的稻田河,是新石器時代古文化遺址(非寺廟),出土陶器及燒陶遺址。因遺址上曾建有大悲寺而名。
東不羹城遺址 位於章化鄉前古城、後古城村,為春秋時期的嬴姓國之一東不羹國的故城,遺址城周長5500米,發掘出青銅劍、鑄劍范、銅壺、楚國金質幣,還有楚、魏、韓等國銅質幣。城址附近還發現周、漢墓群。
胡國城遺址 為春秋姬姓胡國城址,位於蓮花鎮胡城集村,周長1360米。在此發現了大量黑土、燒土、陶片、瓦當等物。
簡襄王城 位於章化鄉簡城村東南,城牆已無痕跡,但在旁邊沙河岸發現夯土層,出土過戰國墓、陶器、青銅劍等物。
周漢舞陽故城 在今縣城,外城為戰國至東漢故城,周長6500米,內城建成時期已不可考。城內有樊侯城遺址,相傳為樊噲故居;另有建於明代的樊侯祠,現為華店小學[7]。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