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德肋撒醫院(英語:St. Teresa's Hospital)位於香港何文田太子道西327號[1],是一所非營利天主教醫院,由法國沙爾德聖保祿女修會於1940年創立,故時常被稱之為「法國醫院」[2]或「九龍法國醫院」[3]。該院與另一所位於香港島的聖保祿醫院(暱稱「香港法國醫院」)是姊妹醫院。[4]
歷史
聖保祿醫院的營運者是法國沙爾德女修會。早於1848年9月12日該女修會抵達香港作慈善工作,總部名為「聖童之家」,設於灣仔。1894年太平山一帶發生瘟疫,修會收容了不少病人,促使修會設立一所醫院。1898年1月1日,醫院於灣仔正式開幕,並附設了一所藥房。1908年1月6日,醫院遷至跑馬地,名為「加爾瓦略山會院」,由當時的香港總督盧吉主持開幕典禮。1916年,醫院再搬到銅鑼灣現址,並於1918年正式命名為聖保祿醫院。後來於1940年於馬頭圍創立聖德肋撒醫院,原址前身是1885年建立的馬頭圍華人墳場[5]。
2002年建成的聖德肋撒醫院新翼,原址前身是1939年建立[6]、1992年關閉的亞皆老街難民營。在新舊翼之間存有露明道公園,紀念旁邊一條已拆卸的圍村,名為古瑾圍,現時僅存「上帝古廟」石門遺址於公園內。
建築
醫院建築物包括北座,南座,東座及已於2002年12月落成啟用的新院大樓。
設施
2020年,醫院約有病床1000多張。[7]
2017年,醫院曾經與醫院管理局合作,把部分公立醫院的內科病人轉介到該院的內科病房,舒緩公立醫院接收大量流感病人的壓力。
交通
交通路線列表 | |||||||||||||||||||||||||||||||||||||||||||||||||||||||||||||||||||||||||||||||||||||||||||||||||||||||||||||||||||
---|---|---|---|---|---|---|---|---|---|---|---|---|---|---|---|---|---|---|---|---|---|---|---|---|---|---|---|---|---|---|---|---|---|---|---|---|---|---|---|---|---|---|---|---|---|---|---|---|---|---|---|---|---|---|---|---|---|---|---|---|---|---|---|---|---|---|---|---|---|---|---|---|---|---|---|---|---|---|---|---|---|---|---|---|---|---|---|---|---|---|---|---|---|---|---|---|---|---|---|---|---|---|---|---|---|---|---|---|---|---|---|---|---|---|---|
九龍新界巴士 過海隧道巴士
九龍專線小巴 紅色小巴 九龍新界巴士
紅色小巴
紅色小巴
|
醫療事故
2000年6月18日, 一名女病人於九龍聖德肋撒醫院(俗稱法國醫院)進行腎臟腫瘤切除手術, 該手術原定需時三至四小時, 不過施行手術不足一小時後, 醫生表示病人失血過多 ,手術不能繼續進行。 隨後被轉介伊利沙伯醫院,不過她於手術後全身癱瘓,更於七月二十七日逝世。[20]
2008年3月19日, 一名入境處主任到九龍城聖德肋撒醫院進行大腸鏡檢查期間,主診醫生發現他有痔瘡,同時為他進行痔瘡結紮手術。手術後八日病人因肛門流膿及劇痛而再到醫院求診,豈料病情急轉直下,延至三日後死亡。[21]
2009年10月1日, 一名男病人因腹痛到九龍城聖德肋撒醫院求診,掃描報告指事主患急性膽囊炎,有生命危險,醫生促事主兩小時內決定是否割膽。千鈞一髮之際,事主的醒目妻子對報告存疑,馬上喝止,請另一醫生診斷,發現根本毋須動手術;並揭發報告出錯,將「There is no evidence of acute cholecystitis(沒有證據顯示有急性膽囊炎)」,寫成「with evidence of acute cholecystitis(有證據顯示有急性膽囊炎)」。一字之差,病人險遭割膽。[22]
2011年1月27日, 一名女病人在聖德肋撒醫院進行大腸鏡檢查時,期間女病人已脫下褲子,洪長錐醫生涉嫌未通知病人情況下,允許兩名非醫護人員在場示範新電腦技術,女病人指,當日她被推進內視鏡房前,穿上一條醫院派發的白色長褲,並在等候入房期間聽到有整電腦人員找洪醫生,她入房後見到兩名女護士,並叫她除褲脫到膝蓋位置、用毛巾遮住私處,及雙腳屈膝睡在病床上。護士為她注射麻醉藥物後,感到房內有2至3名男士的聲音,病人稱受藥物影響而未能阻止,即日向醫院投訴。醫院於2月2日發道歉信,承認當時有2名科技人員示範新電腦技術,及後亦向衞生署、護士管理委員會、醫務委員會投訴。[23]
2015年10月2日, 一名男病人因十二指腸潰瘍出血到聖德肋撒醫院求醫,洪長錐醫生利用內窺鏡替事主注射腎上腺素,並使用三個止血夾(hemoclip)。事主及後做電腦掃描,發現出現血腫,需立即做手術。洪長錐被控專業失德。[24]
2016年12月5日,一名患急性膽囊炎的60歲男病人,九龍聖德肋撒醫院(俗稱「法國醫院」)接受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消毒室醫護手術後點算及清洗手術儀器時,發現遺失一塊闊10毫米的腹腔鏡穿刺器活門封環蓋,經X光及電腦掃瞄檢查後才發現遺留在病人腹腔內。[25]
2018年12月17日, 一名61歲女病人於12月17日在聖德肋撒醫院住院期間獲派發錯誤藥物。護士因派藥時沒有按正常程序核對病人資料,誤將鄰床藥物派發給該名女病人。當院方知悉事件後,已立即通知主診及總藥劑師了解藥物特性。經醫生詳細檢查及治療後,確認涉事女病人情況穩定,並於12月19日出院。[26]
2018年11月1日,病人陳偉瓊因視力模糊入院,檢查後發現腦部有腫瘤。在聖德肋撒醫院接受腦部手術,惟手術期間始發現腫瘤侵蝕血管壁,導致大量出血,自始一直昏迷,直到2020年12月23日在東華三院馮堯敬醫院離世,終年62歲。死者家屬質疑施行手術的馮正輝醫生,未有使用超音波探測儀器減低風險。[27]
2019年12月, 病人呂培常半夜心口痛,醫院有為呂量血壓及照心電圖,兩小時後才見當值醫生朱琦昌,朱只稱呂有感冒,又說:「冇咩事。」楊再三問其夫的心電圖是否有異常,朱指沒有特別,呂回家後突然抽搐昏倒,送往伊利沙伯醫院急症室,即安排做通波仔手術,並轉到心臟科深切治療部留醫,期間病情反覆,翌年1月3日宣告不治。[28]
2020年7月18日, 一名40歲女病人7月18日接受左邊乳房切除手術後,手術室護士點算手術用具時發現紗布數量不齊,懷疑遺留病人體內,醫生其後為病人安排照X光檢查,確認外科紗布遺留於乳房傷口內,結果病人要再捱多刀將紗布取出。[29]
醜聞
香港審計署於2012年批評聖德肋撒醫院以捐款及支付「許可使用費」名義,先後向經營團體沙爾德聖保祿女修會送上巨款,轉移醫院的盈利。而根據地契,醫院得到政府批地建院的條件是醫院是非牟利,為鄰近居民提供慈善,價格相宜的醫療服務。而盈餘需再投資於醫院設備之上,不可轉移為股息發放於股東。[30] 醫院回應審計署報告,不否認修會收取醫院款項,並澄清盈利仍然會全部用於慈善用途,例如增添先進醫療設備,擴建醫院及興建護士學校等。[31]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