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雲膏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紫雲膏是明朝醫師陳實功所著作的醫書《外科正宗》裏的配方,是一種帶有深紫紅色的中醫外用藥膏。《外科正宗》:「乃外科收斂藥中之神藥。」,原方子稱「潤肌膏」,也稱為「生肌玉紅膏」。後流傳至日本,在江戶時代,由華岡青洲配製漢方軟膏,拿來治療外科、乳癰傷口,並調整命名為「紫雲膏」。主要有效成分包含紫草、當歸、麻油。[1][2]
作法與功效
紫雲膏有多種配方,各家稍異,但是都離不開紫草、當歸、芝麻油。原理為,以芝麻油作為萃取劑,在適當溫度下將紫草、當歸中的脂溶性有效成分萃取出來,再以其他硬質食用油作為賦形劑。由於使用原料皆可食用,因此既使不慎少量吞下,亦不會有危險。
東京帝國大學朝比奈泰彥提出,紫草根萃取物中的乙醯紫草素(acetyl shikonin)的藥理作用,乃其萘醌核α位之羥基及酮基於生物體內氧化還原時,引起觸媒的作用,因而對於肉芽的發生有顯著的功效。[3]1972年,近畿大學藥學部田中康雄等人,研究了軟紫草(新疆紫草,Lithospermum euchromum)的根部萃取物,確認了其中的紫草素(Shikonin)及其衍生物有抑制微生物的效果。[4][5]
- 《外科正宗》裏的生肌玉紅膏配方:當歸60g、白芷15g、白蠟60g、輕粉12g、甘草36g、紫草6g、血竭12g、麻油600g。將當歸、白芷、紫草、甘草,入麻油內冷浸三日,慢火熬至枯色後過濾。將油再加熱後入血竭,完全溶解後再下白蠟,微熱攪拌至均勻。入小容器中稍微冷卻,將輕粉加入拌勻。完全冷卻後即得成品。[6]
紫雲膏對於皮膚外傷具有殺菌、抑菌的療效,促進傷口肉芽形成,又可以滋潤皮膚。可治療輕微火傷、凍傷、痔、外傷、濕疹、輕度細菌感染、輕度真菌感染。劉亮吟醫師在紫雲膏的基礎上,加入三黃苦寒藥,研發出紫黃膏,對於分泌物較多的傷口症狀有較好的臨床表現。[12]此外,正因紫黃膏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對於尿布疹的紅色斑點、紅色丘疹、水泡都有效,且除了消炎之外,還有助於水泡自行吸收。但正常的皮膚需要養護, 過多清熱燥濕解毒未必有益。
起源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