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姓氏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第五,為漢字複姓,是極為稀有之姓氏,源於田姓,屬於帝王賜姓,先世爲戰國田齊公族田氏,被漢高祖徙至關中,以遷移次第爲氏,分為第一氏到第八氏,但是現代只剩「第五姓」,漢朝滅亡後,第五姓許多人改回田姓,或改為伍姓,所以日漸稀薄,2015年時全中國大陸只有一千餘人,以陝西省寶雞市眉縣首善街道第五村為最多[1][2][3];2018年時臺灣則僅有7人[4]。
姓氏 | |
第五 | |
《百家姓》第502位 | |
70: | 墨哈譙笪 年愛陽佟 |
71: | 第五言福 百家姓終 |
第五姓可以追溯到帝舜,其後有媯、田,陳、姚、胡五姓,皆同根同源,史稱「媯汭五姓」,舜的後裔不斷發展,直到殷商後期,舜的後代閼父歸順於周文王,任陶正之官。周武王討伐殷商,史稱武王克殷,並將長女大姬嫁與閼父之子媯滿(舜33代孫)。後來,武王追封上古聖王的後裔,媯滿因此被封為陳侯,位於陳,大致位於今天河南開封附近。媯滿史稱陳胡公,其後代以國為姓,從而產生了陳氏。在陳厲公時,陳國發生了爭奪君位的內亂,陳厲公之子陳完逃出齊國避難,改為田完(「陳」、「田」古音相同且互為假借字),田完是田姓的始祖。田完在姜齊受到禮遇,任工正。田完的後代田氏家族在姜齊逐漸發展,後掌握姜齊國政。公元前481年,田乞之子田恆(陳成子)弒齊簡公,另立齊平公,把持政權,又以「修公行賞」爭取民心。公元前391年,陳成子四世孫田和廢齊康公。公元前386年,田和放逐齊康公於海上,自立為君,同年為周安王冊命為齊侯,並受到諸侯的承認,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田氏代齊」。前379年,齊康公死,姜齊絕祀。田氏仍以「齊」作為國號,史稱「田齊」。
劉邦建立漢朝之後,為增強關中的經濟實力,削弱各地豪強的地方影響力,曾經把戰國時的齊、楚、燕、韓、趙、魏六國公族的後裔和豪族名門共十萬多人都遷徙到關中一帶定居。在遷徙原齊國田姓貴族時,因族大人眾,以門第順序被分為第一至第八氏,例如田廣其孫田登為第二氏,元孫田癸為第三氏,弟田英為第八氏等,第五氏就是其中的一支,據《姓氏考略》載:「齊田氏後,漢時齊諸田徒至京兆房陵,以次第為姓,有第一至第八。」王符《潛夫論·志姓氏》稱:「漢高祖徙諸田關中,而有第一至第八氏。」《後漢書·第五倫列傳》:「其先齊諸田。諸田徙園陵者多,故以次第為氏。」八氏中唯有「第五」這支後來出了不少名人,得以較普遍流傳,作為顯姓收到《續百家姓》中。
隴西:戰國時期秦國秦昭襄王二十八年(甲子,公元前279年)置郡,因在隴山之西而得名,治所在狄道(今甘肅臨洮),其時轄地在今甘肅省東鄉縣以東的洮河中遊、武山以西的渭河上遊、禮縣以北的西漢水上遊及天山市東部,包括今甘肅省蘭州市、臨洮縣、鞏昌縣、秦州市一帶。西漢朝時轄地在今甘肅省東鄉縣東部的洮河中遊、武山西部的渭河上遊、禮縣北部的西漢水上遊及天山市的東部地區。三國時期曹魏國移治至襄武(今甘肅隴西)。北魏時期轄地在今甘肅省隴西縣附近一帶。
東郡:東郡始建於秦始皇五年(庚申,公元前242年),取原魏國之地置東郡,包括河北大名府、山東東昌府、及長清縣以西一帶地區。西漢時期因之,治所在濮陽縣(今河南濮陽),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南部仆陽縣及山東省東西部一帶地區。東漢初其平中嘗治武陽,臧洪爲太守,又治東武陽。西晉朝時期廢黜,東晉朝複置,在今河南滑縣東部。北魏徙治至滑台(今河南滑縣),隋朝初期廢黜,後曾以兗州爲東郡,此兗州是由滑州(今河南滑縣)改名而成,並非今山東省之兗州。南朝宋國再置東郡,在河南陳州府境。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