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北宋詞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秦觀(1049年—1100年9月17日),字太虛[註 1],改字少游[1],號邗溝居士、淮海先生,揚州高郵(今江蘇高郵)人,北宋文人。
秦觀為蘇軾門人。三十七歲中進士。四十二歲進京供職,官至國史院編修、宣德郎,與同列史館的黃庭堅、張耒、晁補之並稱「蘇門四學士」。四十六歲因新舊黨爭而遭謫放,歷貶杭州(今浙江杭州)、處州(今浙江麗水)、郴州(今湖南郴州)、橫州(今廣西橫州)、雷州(今廣東雷州)。五十二歲於北歸途中死於藤州(今廣西藤縣)。
秦觀書、文、詩、詞兼長,尤以詞作確立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秦觀的詞作,感受柔婉纖細,基調淒涼哀傷,表達含蓄幽遠,用語輕淡曉暢,被認為是婉約詞藝術特色的典型體現,對周邦彥、李清照等詞人有著深刻影響。
秦觀家族早先世居江南,後遷至揚州高郵(今江蘇高郵)。北宋皇祐元年(1049年),秦觀祖父赴南康(今江西廬山)任官,行經江州(今江西九江),秦觀即出生於此。五歲返高郵。秦觀父親遊學太學,對王觀極為欽佩,歸鄉後以其名字為兒子命名。[2][3]
秦觀青年時期志強氣盛,意圖攻略遼、夏;又與孫覺、道潛等文人交好。元豐元年(1078年),舉進士不中,歸鄉作〈掩關銘〉。同年在徐州(今江蘇徐州)謁見蘇軾,作〈黃樓賦〉,蘇軾評價其有屈原、宋玉風采。五年(1082年),應禮部試不中。七年(1084年),蘇軾途經江寧(今江蘇南京),拜訪王安石,向其舉薦秦觀詩文,王安石讀後手不釋卷。[2][4]
元豐八年(1085年),登進士第。先任定海(今浙江寧波)主簿,未赴任;又任蔡州(今河南汝南)教授,奉母赴任。同年改字少游,取自東漢馬少游。元祐五年(1090年),因前宰相范純仁推薦,秦觀得以為京官,任太學博士,供職秘書省。六年(1091年),遷秘書省正字,但遭洛黨賈易攻擊,次月即罷還原職。八年(1093年),復為正字,又遷國史院編修,授左宣德郎。當時秦觀與黃庭堅、張耒、晁補之都在史館任職,時人並稱「蘇門四學士」。[2][3]
紹聖元年(1094年),哲宗親政,打擊舊黨。秦觀因是蘇軾門人,也遭牽連,出為杭州(今浙江杭州)通判,在途中再貶監處州(今浙江麗水)酒稅。紹聖三年(1096年),因請假去抄寫佛書,遭削職,謫放郴州(今湖南郴州)。紹聖四年(1097年),徙橫州(今廣西橫州)。元符二年(1099年),又徙雷州(今廣東雷州),與被貶瓊州(今海南)的蘇軾隔海相望,常通書信。[2]
元符三年(1100年),哲宗去世,徽宗即位,向太后臨朝,令遭貶謫的舊臣內遷。六月,秦觀與詔移廉州(今廣西合浦)的蘇軾在雷州相會。不久後,官復宣德郎。八月十二,於北歸途中,在藤州(今廣西藤縣)游光華亭時去世。[2]
死後,子秦湛停柩於潭州(今湖南長沙)。崇寧元年(1102年),朝廷立元祐黨籍碑,內有秦觀。次年詔毀蘇軾、秦觀等人文集。崇寧四年(1105年),詔除黨禁。秦湛歸葬秦觀父親於揚州。政和年間,遷葬無錫(今江蘇無錫)惠山。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追贈直龍圖閣。[2][5]
北宋時,秦觀詩文結集為《淮海集》三十卷,後加入其生前早年編訂的《淮海閒居集》,合為四十卷。後又搜集遺漏之作,編為六卷《淮海集後集》。南宋時,又將其詞作編為三卷《淮海長短句》。現存最早的《淮海集》為南宋乾道年間高郵軍刻本,即為四十九卷,為歷代主流刊本。今人徐培均整理秦觀作品,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淮海居士長短句》、《淮海集箋注》,統計得秦觀存詩430餘首,詞110餘首,辭賦10篇,散文250餘篇。其涉獵內容廣泛,除一般詩詞文章外,還包括書論著作〈法帖通解〉,中國現存最早的完整蠶桑著作〈蠶書〉等。[6][7][8][9][10]
秦觀書、文、詩、詞兼長。其書法獲蘇軾稱讚「有東晉風味」。其策論文章犀利,明人張綖評價「與賈誼、陸贄爭長」。其詩風纖麗,王安石侄婿葉濤認為其「清新嫵麗,與鮑、謝似之」,金人元好問則稱之為「女郎詩」。而其最藝術成就最高的是詞作,明人王世貞稱:「少游詞勝書,書勝文,文勝詩。」[11][7][4][12]
秦觀在詞史上擁有非常高的地位。中國古代文人認為,詩與詞兩種文體特質不同,「詩莊詞媚」。在詞於蘇軾手上發展到詩化的高峰之後,秦觀婉約纖柔、與詞文體尤為契合的風格,使詞重新回歸了詞文體的本色。時人陳師道稱「今代詞手唯秦七、黃九爾」,晁補之認為「近世以來作者皆不及秦少游」。後人紀昀論秦詞「在蘇、黃之上」。甚至有詞學家給予他更高的評價,如張宗橚稱「議者謂前無論而後無繼」,李調元稱讚秦詞「首首珠璣,為宋一代詞人之冠」。[13][12][14]
秦觀詞作半數為愛情題材。其中有少量俚俗、情色的艷詞,風格與柳永相似;而多數重點寫細緻的情感,王國維評價「永叔、少游雖作艷語,終有品格」。秦觀亦受蘇軾用詞抒情寫志的影響,在情詞中融入因懷才不遇、仕途挫折而產生的憂鬱淒楚,即周濟所說「將身世之感打併入艷情」。後半生在羈旅之中,書寫了許多表現貶謫心情的詞作。此外還有一些懷古紀游、紀夢抒情之作。[7][13][15]
秦觀詞作是婉約詞藝術特色的典型體現。他對事物和情感都有著柔婉纖細的感受,敏銳而容易被打動,馮煦評價稱秦詞「詞心也」,不同於他人「詞才也」。秦詞在柔婉中又懷有淒涼哀傷之情,馮煦將其和晏幾道並稱為「真古之傷心人也」,王國維稱「少游詞境最為淒婉」。秦觀擅長描繪意境,刻畫細節,情景相配,從而含蓄、幽遠地傳達情感,陳廷焯稱其「義蘊言中、韻流弦外」。秦詞的語言輕淡、曉暢、凝練,馮煦評價其「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董士錫稱其「平易近人」。秦觀亦通音樂,詞作合律。另一方面,也有人批評秦詞過於柔弱,如胡仔認為:「少游詞雖婉美,然格力失之弱。」[15][14][13][7]
秦觀糅合了前代詞人的長處,將五代小令的韻味深長與柳永長調的長於鋪敘相補充,將蘇軾的豪邁與歐陽修、晏幾道的柔媚相調和。秦詞亦對後代詞人產生了深刻影響。陳廷焯指出「秦少游……近開美成」,「李易安詞……其源自淮海、大晟來」。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認為「周邦彥得其麗……李清照則得其清」。其細密之特色,亦遠開南宋格律詞派之先河。[12][15]
秦觀十九歲時娶高郵富商之女徐文美為妻。秦觀有一子秦湛,曾通判常州(今江蘇常州)並定居,遂遷秦觀墓於惠山。今日無錫、常州、蘇州、嘉定秦氏多為其後裔,其中尤以無錫錫山秦氏為望族。秦觀女兒姓名不詳,嫁范祖禹之子范溫。[2][16][17]
宋人張邦基《墨莊漫錄》記載,秦觀在京師時,曾納邊朝華為妾,後為修真而遣朝華。朝華不願改嫁,秦觀於是再納之。出放杭州後,又再遣朝華。[18]
南宋鍾將之作傳奇〈義娼傳〉,講述秦觀謫放經過長沙時,遇到一位極其仰慕自己的歌妓。歌妓自秦觀走後便閉門謝客,一日在夢中遇到秦觀來告別,醒來得知其死訊,於是前往藤州弔唁,悲慟而絕。此事收入《夷堅志》。元雜劇《王妙妙死哭秦少游》可能即演此事。[19]
南宋《東坡問答錄》稱秦觀為蘇軾妹夫,娶才女蘇小妹。明《醒世恆言》收錄「蘇小妹三難新郎」故事,廣為流傳。據考證,歷史上並無蘇小妹此人。[20]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