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中藥
中药类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科學中藥是指用現代製劑方法製成的中藥產品,形態包括但不限於粉末、顆粒、錠、片,以及膠囊等,有別於傳統中醫通過煎煮或研磨等方法製成的膏、丸、丹、散等中藥製劑。[1]中成藥一詞囊括一切批量生產的即用型中藥產品,不區分形態和具體工藝,在具體實踐中有現代化、標準化的趨勢。[2][3]
![]() |
「科學中藥」的各地常用名稱 | |
---|---|
中國大陸 | 中成藥 |
港澳 | 中成藥 |
臺灣 | 科學中藥 |
歷史
歷史上,日本人長倉音藏首先發明科學中藥顆粒製劑方式。在1950年代,許鴻源當時任職於台灣省衛生試驗所,有機會到日本參觀長倉藥廠,親見日本人用大鍋煎煮藥材再濃縮、混合藥粉、包裝出售,即可馬上服用。不須如一般中藥飲片需煎煮。這種濃縮中藥的流程技術,令許鴻源大開眼界,便把此觀念帶回台灣。但最早期台灣的科學中藥並未煎煮過,而是以生藥材直接研磨為細粉再混合,所以患者會抱怨,台灣的科中比日本的濃縮劑體積大(更大包),藥力比日本低下。
許鴻源在衛生試驗所任職時,因職務的關係而了解到很多西藥會產生副作用,使得他逐漸地轉向生藥材領域發展,他運用了長倉藥廠的濃縮技術,在順天堂自行生產濃縮中藥,隨後勝昌、莊松榮等廠商也投入這個產業。現今,每家廠商各有自己的技術,因此同品名的產品,使用起來的效果與感覺也不盡相同。
《中國藥典》1963年版首次載入中藥材和製劑,其中含有一段《中藥成方製劑通則》,載超過150種成方製劑,但都是以傳統的丸、露、膏、丹取名。[4]1977年下一版則已經載有藥片、氣霧劑、顆粒沖劑和注射液形式。[5]
製程
科學中藥最早是採用了傳統中藥的熬煮方法,以濃縮、方便為目標。大概上的製程包括了:
也有一些科學中藥採用更新的方法從藥材中提取成分。《中國藥典》中的例子有:
優點
相較於傳統的水煎藥而言:
發展
現今,各大藥廠為了科學中藥的安全,已逐批通過了ISO 17025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實驗室認證。其中各大藥廠的實驗室也添購了諸如:HPLC、ICP/MS、GC/MS、GC/MS/MS、LC/MS、LC/MS/MS...等,以檢驗農藥殘留、重金屬殘留、微量毒素分析、及成份含量測定。
目前台灣有許多廠商分別採日本藥典標準、澳洲藥典標準、歐洲藥典標準...等,已經將台灣的科學中藥提升至另一個境界。
《中國藥典》從1995年版本開始就採用薄層色譜的手段鑑別藥材。2015版本第四部通則列有大量分析手段,在多種中藥材的定義中有所運用(通常是要求某一藥效成分必須到達某濃度)。[10]
中國每年都有多種「創新中藥」上市,[11]其中「來源於古代經典名方的中藥複方製劑」可豁免藥效學和臨床試驗研究申報,程序更加簡單。[12]一些上市的創新中藥會通過醫保談判,進入醫保列表。[13]相比更早時的規定,[14][15]現有申報要求已有鎖緊。[16]
《中國藥典》自1963年起,是中國科學中藥的基本標準。藥典內含藥材、飲片和成方的章節,規定了物料比例、製作步驟和檢測手段。[17]因此對於同名的科學中藥,中國藥廠理論上是按照同一個標準配方和步驟進行生產,區別主要會來自達標藥材之間的不同,通過改進藥材標準應可以縮小。[18]然而現在標準對於生物活性成分的規定仍然太寬鬆,即使是同一個廠家不同批次的有效成分也有顯著差距,所謂「中藥均一化」的推動仍處於早期階段。[19]
日本漢方醫學採用一個厚生省指定的獲保險承認漢方藥劑清單,清單上的148種成藥每個都有固定的配方和工藝。[20]
台灣中藥典對於藥材、飲片、濃縮液有規定,但沒有成方。
安全性
如今前幾大藥廠均有冷藏及冷凍的倉庫將藥材依藥性分溫度、濕度控制,大大的避免的黃麴毒素、赭麴毒素的問題。
![]() | 此章節需要擴充。 |
產業生態
目前在中央健保局的主導下,健保中醫與西醫每年的總額差距超過千億台幣,其原因主要為中醫一天的藥費只有30元新台幣(目前為31元),曾經20多年未曾調漲(1995~2015)。各地中大型中醫院聯標也多採價格標壓低藥價,在此情形之下,等於變相鼓勵製藥廠商以次充好。另一方面,因中藥原料年年調漲,中藥檢驗成本不斷增加,科學中藥的藥價每年都有中醫團體反應調整需要的聲音。
台灣生產科學中藥的藥廠有30餘家,健保給付的科學中藥主要來自五家藥廠:順天堂、科達、港香蘭、勝昌、莊松榮,占了健保給付的八成左右。[21]
2023年銷售額超過4100億元。[12]
FDA植物藥
美國食藥監(FDA)在2001年出台《植物藥研製指導原則》(Guidance for Industry Botanical Drug Products),允許成分不明確的藥物如科學中藥經過臨床實驗通過審批。中國十種中藥於是「闖關」FDA,但截至2025年都沒有一種在FDA註冊的臨床實驗中達到足夠批准的效果。參與「闖關」的藥物包括:複方丹參滴丸、HMPL-004(穿心蓮製劑)、血脂康膠囊、扶正化瘀片、桂枝茯苓膠囊、杏靈顆粒、威麥寧膠囊、康萊特注射液和軟膠囊、連花清瘟膠囊。[22]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