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政策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禁菸又稱控煙、菸草控制,是一種公共衛生政策,包括對在工作間和公眾地方吸菸的立法管制和工作健康安全規管以及設立無煙工作間、禁止室內吸菸。由於大多數香菸、雪茄和水煙都含有菸草,因此限制香菸、雪茄和水煙的吸食是控煙的目標。另外雖然電子菸本身不含菸草,但通常含有尼古丁,所以控制電子菸的吸食也是控煙的目標。控煙是世界衛生組織的優先事項之一,世界衛生組織為此制定了《菸草控制框架公約》。[1]
此條目需要更新。 (2020年11月16日) |
禁菸的目的是減少吸菸人數、吸菸率以及吸菸行為,降低他們吸入二手菸甚至是三手菸的可能,從而降低吸菸造成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減少醫療衛生的成本。[2] 二手菸會增加罹患心臟病、癌症、呼吸系統疾病和其他急性、慢性疾病的機率。[3][4] 二手菸害甚至比一手菸嚴重,吸菸者造成的煙霧,對周遭的人造成的傷害比對吸菸者造成的傷害還要大。禁菸的另外一些理據是減少易燃物堆積場所[註 1]火災的風險;增強制造食物和藥物時的衛生;減少法律責任;減少通風系統需要的能源;減少廢物量等等。同時禁菸也可減少員工請假之機會及增加戒菸率。
禁菸政策的終極目標是在法律上將菸草視為毒品[註 2];鴉片、安非他命、古柯鹼等毒品,曾與菸草一樣可以合法濫用,但在全球的共識與努力下,成功的讓許多合法濫用者脫離毒癮、並將其非醫療使用及濫用視為毒品、合法使用則限縮在受嚴格規管的醫療用途。
菸草傳入歐洲後不久,就有人開始控煙。1590年,僅在位12天的教皇烏爾班七世展開了歷史上有記錄的第一次公開禁菸。他禁止人們在教堂內吸菸 [5][6],並且聲稱會把所有「在教堂的走廊和裡面,以咀嚼、用菸斗、用鼻吸入粉末形式吸菸」的人逐出教會。[7]
1604年,英國國王詹姆士六世及一世反對人們吸菸。
中國明朝政府也曾命令禁菸。1639年崇禎帝下令「吃煙者死」,規定凡種煙和吸菸者均處以死刑。這是中國最早的禁菸令;清康熙皇帝也曾下令禁菸,清乾隆皇帝的太醫告知乾隆皇帝他咳嗽的原因是吸菸傷肺,乾隆戒菸後也停止咳嗽;中國在清朝初年就有許多醫師認為吸菸有害,並將其寫在醫書中。[8]
17世紀末,巴伐利亞州、薩克森選侯國和奧地利的某些地區開始控煙。1723年、1742年、1744年, 柏林、柯尼斯堡、什切青當局相繼出台命令禁止人們吸菸。1848年革命後這些吸菸限制命令均被廢除。 [9]
納粹黨也曾經在德國推行禁菸運動,在當時已經有相當的科學證據(肺癌與吸菸之間的關係)支持禁菸政策,當時德國科學家對菸害的研究也領先全球,但納粹宣傳禁菸的理由也包括種族歧視;此運動在納粹滅亡以後暫停,德國人對於納粹的反感也導致禁菸運動取得的成果大大倒退,到了二十世紀末期,德國都無法達到納粹時期的反菸績效。
20世紀後期,公眾對指出二手菸有害的研究日益關注,菸草商展開了「好意提醒」運動。他們透過傳媒和立法向大眾宣傳關注「調節」。一些意見鼓勵州政府設立分隔吸菸區。[10]
以上提及的禁菸只是在一些城市和國家各自推行。1998年,加利福尼亞州推行全面禁菸後,也鼓勵鄰州推行。自此,越來越多州份和國家頒佈法令,在室內空間、工作場所、酒吧、餐館、居住社區全面禁菸。現時,美國共有34個州頒佈了不同形式的禁菸令。[11]
在美國,每年大約有50萬人死於惡性腫瘤、肺氣腫和其他疾病,研究發現吸入二手菸和直接吸菸帶來同樣的健康問題,例如肺癌、心血管疾病,和哮喘、支氣管炎等呼吸系統疾病。[12]。特別地,meta分析顯示有在家吸菸的伴侶的長期非吸菸者,患上肺癌的風險較平常高20至30%,而那些在可吸菸工作間的風險高出16至19%。[13],最新的研究也顯示,一些糖尿病可以歸咎於二手菸[14]。
一個世界衛生組織在2002年的調查斷定,非吸菸者和吸菸者面對同樣致癌物。[15]. 二手菸含有超過4000種化學物,包括69種已知致癌物,如甲醛、鉛、砷和苯[16],菸草商及反菸人士的研究還指出二手菸中多種致癌物的濃度,比一手煙中的更高。[17]
目前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菸品的傷害性及成癮性與許多毒品比較也差不多甚至更強烈[19],再加上二手菸比一手菸毒的現象,因此讓他人吸二手菸其實跟強迫他人吸毒沒什麼兩樣,強迫他人吸毒在多數國家都是重罪,許多輿論也支持處死刑。
在2011年台灣塑化劑事件時,有醫生指出依照統計數據,吸菸及二手菸的毒性等級及造成的傷害超過塑化劑污染。[20]比菸害輕微的污染事件就造成全臺恐慌、大規模的食品回收、許多臺灣食品也被各國禁止進口、而黑心商人也是先羈押及扣押財產再說,政府也為了預防塑化劑被黑心商人濫用而提高管制等級。過去中國發生三聚氰胺污染食品事件時,全球也禁止進口多項中國食品,也有黑心商人因此遭到處決。
只要吸菸者稍微不注意,就會強迫他人吸入二手菸,因此受害人數比所有黑心商品多,受害程度也超過不少黑心商品。但是商品管制及菸害處罰比其他黑心商品/危險化學物質寬鬆太多,菸害製造者也很少受到刑事處罰,這是非常不合理的現象。
酒吧和餐館禁止吸菸後,空氣品質明顯比禁菸前改善了。比如說,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網站上的一個調查就指出,紐約州的法例禁止封閉工作間和公眾地方後,紐約州西部旅遊地點的可吸入懸浮粒子的水平顯著下降了。一些地方在法例通過前允許吸菸,包括一些只有少量由附近傳來的二手菸的地方,而這些地方的可吸入懸浮粒子水平也下降了。[21] 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類似的研究也指出禁菸改善空氣品質。
一個2004年的研究指出,在仍未頒佈禁菸法案的新澤西州,酒吧和食肆內的空氣污染,比已禁菸的鄰近城市紐約嚴重九倍。[22]
研究亦顯示空氣品質得到改善,使僱員減少有有毒物影響。[23] 在挪威一些已禁菸的機構,吸菸和不吸菸的員工尿內的尼古丁水平都較禁菸前改善(下降)了。 [24]
近來對於菸害研究的結果顯示,吸菸者在他身上及吸菸處留下的菸害可以持續數小時到數月不等,例如就算吸菸父母堅持不讓子女吸二手菸、他們身上仍會殘留菸害而且藉由接觸傳送到子女身上,而沾過二手菸的地板及家具、在一定時間內仍然可以驗出菸害。[25]
因此禁菸區的定義已經不只是不能有二手菸而已,該區域必須在一大段時間內(要達數個月甚至數年)都沒受到二手菸污染;這樣才能確保真正無菸害。
許多吸菸者會亂丟菸蒂,菸蒂很容易流入生態系,菸蒂內含大量尼古丁,對多數動物來說是大規模毀滅性武器,而許多動物(包含嬰兒)會誤食菸蒂,除了高量尼古丁造成的致命危機外,也有與誤食塑膠一樣的危險。另外,燃燒的菸蒂亦可能引致山火。在部分區域,菸蒂丟置下水道被視為合情合理,但很可能造成水道阻塞,進而引發水患,塗炭生靈。因此重罰亂丟菸蒂有嚴格執行的必要性,如想要釜底抽薪最好是戒菸或是吸菸者攜帶菸灰缸。
香菸是許多火災的起因,隨意拋棄的未熄菸頭容易造成起火。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堡2003年共發生6528起火災,而因未妥善處理菸蒂而引起達3517起[26];據澳洲聯邦衛生署的統計,超過一半的家庭火災是由香菸引起的,同時7%-30%的森林火災也是由香菸所引起[27]。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窮人比富人吸菸更多,有80%的吸菸者,是中低收入國家的人民[29],而窮人收入已經偏低,若再將其中一部份挪去買煙,將對他們的生活處境產生更嚴重的威脅。部份第三世界國家,如馬拉威,由於經濟過度依賴菸草出口,壓縮到國內糧食作物的種植,因而發生糧食不足的危機。
批評禁菸的幾個主要理據。
一個普遍的反禁菸論據是這種政府指令侵犯了個人及物業擁有人的權利。在禁菸爭論裡也有聲音指成年人吸菸只是一種不會傷害別人的生活方式選擇;但這個論據也有矛盾的地方:因為非吸菸者也有權選擇一個呼吸新鮮空氣的生活,尤其是二手菸具有強力的擴散性及傷害性已經成為科學共識。[30][來源請求]
一個較有力的維護吸菸權理論是:當一個物業的擁有人主動決定容許吸菸,並給予非吸菸者警告,非吸菸者就可以選擇避免進入該場所而吸入二手菸。物業的性質愈私人,這理據愈有力;例如獨身吸菸者在家吸菸、而且沒有讓二手菸飄向公共空間就完全是吸菸者自己的選擇,但在學校、醫院及非吸菸者不可避免進入的地方,這個理論就不成立。[來源請求]
在這兩個極端中間的例子是工作場所、對公眾開放的商店及餐廳、對小童開放的場所如保齡球場及公共泳池、不對小童開放的場所如酒吧、以及不對公眾開放的私人會所。這些是私人和公共之間界線較模糊的地方。對於工作場所,顧員並非可以輕易地自由選擇工作地點,也不能合理地期望僱員會因為工作的地點有人吸菸就辭職。而對於禁止未成年者、孕婦及哺乳婦女進入的私人會所,由於非吸菸者在加入時已經知道該場所沒有禁菸,因此情況跟在自己家中吸菸沒有大分別。[來源請求]
但這樣的理論還是可以禁止許多人在家吸菸、甚至禁止大多數的年輕女性及未成年照顧者吸菸及吸二手菸:父母無權要求子女忍受二手菸;而母親的子宮是所有非吸菸者都必需住十個月的地方,因此所有母親在懷孕、哺乳及懷孕前一大段時間都不能吸菸(包括二手菸),否則會嚴重侵害子女權益;況且,人在吸菸後非常長的一段時間內,身上仍然會殘留菸毒,對他人的危害仍然不小,對未成年者傷害仍大。在另一方面,近來的研究[來源請求]顯示,二手菸的擴散性非常強,可以危害整棟公寓的住戶,似乎到有穿牆能力的地步[31][來源請求],因此私宅禁菸也有強烈的必要性。
最大的爭議是在商店、餐廳和酒吧。當該場所的擁有人同意容許吸菸,菸民們會認為非吸菸者就不應該進入。但非吸菸者會認為他們不應該因為某場所的空氣中含有有毒物質而不能光顧,允許這些地點吸菸也很容易傷害勞動人權;他們也指出政府通常會為了公眾健康及安全而對食肆及售賣酒精飲品的地方作出規管(例如美國就有禁止在人行道喝酒的法規)。[來源請求]
非吸菸者會投訴在一些宣稱有禁菸區的地方,特別是餐廳,也會因為身處在跟吸菸區沒有任何物理阻隔的禁菸區而吸入二手菸。在這種地方,吸菸區和禁菸區間只有一道虛構,實際上不存在的界線。在一些公寓大樓裡面,二手菸也很容易飄到別人家——主要是透過廁所的排氣管道及在窗口吸菸時二手菸會飄到樓上住戶。因此越來越多地方的法例只會在吸菸區跟禁菸區間有適當物理區隔的情況下容許設立吸菸區,而吸菸區的空氣也不可以循環到禁菸區中。[32]
爭議中對一項規定要維護弱勢者拒絕二手菸的權利,連私人場所都必須有嚴格的禁菸規定,不但要在所有的室內場所及多數室外場所禁菸,吸菸室及吸菸區設立條件也需要相當嚴格,才能避免會吸菸的老闆侵害員工權益及服務生受到二手菸害(就算是中產階級及專業技能者,也很難做到不爽二手菸就辭職;弱勢者是連求職時都很難跳過有菸害的職場)。[來源請求]
嚴苛的禁菸規定看似限制了一些弱勢者的權益,但其實也保障了更多弱勢者及中產階級的健康權,況且調高菸價可以有效減少弱勢者的吸菸率。[33][來源請求]
批評者認為禁菸影響旅遊業,尤其在接鄰可吸菸區域的邊境。他們認為吸菸者會選擇一個允許吸菸的地方,或選擇完全不出外。[34]與此同時,有些非吸菸者會選擇禁菸區,抵消對吸菸者的影響。雖然有些行業把生意減少歸咎於禁菸,但這些場所的地區整體營業額有上升跡象。[35]
吸菸率下降已經在先進國家成為趨勢。當吸菸率下降時,越來越多人會比較喜歡在禁菸場所消費;況且許多污染製造者也會以經濟損失作為拒絕強力控制污染的藉口:若允許消費者購買空氣污染處理能力較差的車輛、允許工廠拒絕加裝高效能的污染設備、允許放寬工安及健康標準,將會造成總污染量大升、傷害公眾健康。[來源請求]
支持禁菸的科學理據也惹來不少爭議。但近年來,支持禁菸的科學及統計學證據越來越多、越來越有力;最新的研究甚至顯示菸害的廣泛度已經超過許多反菸者的認知。[來源請求]
質疑二手菸危害的大多是菸槍及菸商,被指責是捍衛自己的習慣及利益而忽略科學事實。對於菸害的質疑有許多類似的對比,許多工廠經營者、車商都會質疑嚴格環保法規的必要性,但實際上這些人只是為了找理由將成本外部化。[來源請求]
許多吸菸者會以有其他污染源作為辯護,認為其他污染源及不良生活習慣造成的傷害比二手菸嚴重。但是二手菸已經被證明是微量也有害,流行病學已經證明只要禁絕二手菸就可以大幅減少健康損害(也就是說最嚴重、最廣泛、最需要立即制止的幾個污染源裡面包含二手菸害);在實際上,許多引起全球恐慌黑心食品、需強制撤離的核污染區其邊緣的核污染問題,其毒性仍低於二手菸。[來源請求]
而許多研究顯示,二手菸在室內造成的污染,其傷害性超過絕大多數的室外空氣污染:例如中國也有人做過實驗,顯示二手菸在室內造成的污染遠超過空氣品質很差的北京市、也遠超過森林大火對美國丹佛造成的最大污染[36]。而且車輛工廠等製造的各種污染,在這幾十年中已經大幅下降,但香菸排放的廢氣則變得更毒。[來源請求]
有些國家不推行禁菸,並繼續從菸草產品中抽取稅項獲利。有學者認為這是英國不推行禁菸的一個原因[37],中國也遭到類似批評。然而,蘇格蘭已經有禁菸措施,預計英國其他地方也將會跟隨,而中國也開始輔導菸農轉型。
二手菸對健康做成的危害,和社會因此而付出的代價,都令人質疑吸菸是否「無受害人的罪行」。就社會代價而言,一些研究(捷克共和國香菸的公共財政平衡)指出,長遠來說,全面禁菸其實增加了醫療福利的總成本。這理論指出由於非吸菸者的壽命較長,故將使用較多醫療福利。有人反駁說,他們的壽命較吸菸者長,故亦繳交了更多稅款。但又有反駁指出,因為吸菸者通常在退休後才死亡,所以當吸菸者繳交的稅款開始減少時,他們的早逝反而減少了醫療系統的支出,變相增加了社會醫療福利的收入。[來源請求]
吸菸者還有一個看法是說,為什麼要課菸稅來補貼全民。這樣的看法完全忽略二手菸傷害他人所增加的各種成本,而臺灣公衛學者陳建仁對菸害的估計指出,菸害對臺灣造成的損失遠大於菸稅菸捐收入。[38]
在辦公室和其他封閉的公眾地方禁止吸菸,會導致吸菸者到門外或室外去吸菸,把吸菸問題轉移到別的地方。在一些地域,禁菸的範圍擴展至大廈入口的一定距離;[39] 也有人建議在擴大禁菸區時,必需廣設能確實防止二手菸影響非吸菸者的吸菸區,這樣才能有效的減少二手菸害。
英國衛生大臣約翰·里德提出了更嚴重的問題,就是吸菸者在公眾地方被禁止吸菸後,可能會在家吸菸,並吸得更多。[40] 然而,下議院參考愛爾蘭的情況後,找不到證據支持里德的說法;而英國倫敦皇家內科醫學院發現無煙家居的數目從1996年至2003年間從22%上升至33%。
而一些數據顯示,禁菸及調高菸稅會讓吸菸者轉移使用尼古丁口香糖等替代產品[41]。
而實際上,將空氣污染由室內轉移至室外,由市區轉移至郊區可以讓所有人都吸入更少污染物質,這也是為什麼發電廠、石化廠、工廠、焚化爐、機場都應該往郊區遷移的原因。
而另一個比較有力的說法是菸蒂污染,室外吸菸經常亂丟菸蒂,菸蒂不但含有尼古丁(對水生生物及昆蟲來說是大規模毀滅性武器,而相對高量的尼古丁對哺乳動物來說也有致命危機),更可能被許多動物誤食,因此室內禁菸將吸菸者趕往室外後反而增加菸蒂流入生態圈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唯有嚴格處罰亂丟菸蒂者,甚至要執行「就算在室外,也只能在吸菸區吸菸」的政策。
許多法令規定一些場所必需全面禁菸或室內全面禁菸,例如辦公大樓、校園、機場、醫院等場所會因為法令的修改而取消(室內)吸菸區。
批評者認同禁止設立無法確實阻絕菸害的吸菸區,也認同老闆有義務讓雇員不會吸到二手菸(除非他自己去抽菸),也不會因為拒菸而失去發展機會;但也認為若這些場所能設立不會影響到所有非吸菸者的吸菸區時,就應該允許設立(室內)吸菸區;而且他們也指出設計良好室內吸菸區反而比許多室外吸菸區更能保護非吸菸者。
而吸菸區的設計除了不允許二手菸害外溢以外,還必須無法接近其他人才算是有效隔離;很多情況下必須只允許由許多小到只能容納一人的吸菸室組成的吸菸區,才能真正避免強迫進入吸菸區的問題;很多前例顯示,若允許公司設立吸菸區,吸菸區會成為非正式會議的場所,將會傷害不吸菸者的權益。
許多場所沒有設立吸菸區的原因不是法律禁止,而是成本高昂,但是低成本的吸菸區隔絕菸害的能力確實過低。
只是近來的研究顯示,吸菸者在戶外吸菸所受到的健康危害較在室內吸菸區吸菸低(也就是說全面禁止室內吸菸室也是保護吸菸者),而且要阻絕菸害需要的嚴格程度超過許多反菸者的想像,不是吸菸室無法社交就能解決的:例如廚房的抽油煙機無法完全阻隔菸害、菸害可以在吸菸過的室內保留相當長的時間、具有良好通風系統及隔離設計的吸菸室內也無法完全阻止菸害外洩、吸菸者身上的菸臭味就是具傷害性的菸害、在家吸菸也有可能傷害鄰居。
自由意志主義者則以反對政府擴大其規管權力為由反對禁菸。
在西方,反對禁菸的人,例如藝人Joe Jackson和政治評論員Christopher Hitchens,則認為社會努力禁菸只是被跟社會脫了節的清教徒們誤導了[來源請求]。
許多地方都已經限制吸菸,其中不丹完全禁止購買和吸食菸草。美國的一些州份有地區性禁菸法例,愛爾蘭和蘇格蘭也全面禁止在公眾地方吸菸。香港經大幅修訂的吸菸(公眾衞生)條例[42] 也在2007年1月1日生效,大部份室內地方禁止吸菸,但一些場所獲准暫緩禁菸至2009年6月30日[43]。2007年2月1日,法國正式開展公共場所禁菸行動,範圍包括企業、行政單位等的工作地點,也包括商業中心、學校、醫療機構、劇院、火車站、飛機場、公交工具等場所。[44] 歐盟則已經做出解釋,企業拒用吸菸者是合法的[45];不少美國企業也公開拒絕聘用吸菸者[46]。
中國大陸已簽署並批准了《菸草控制框架公約》,全境禁止未成年人購買及吸食香菸,許多地區亦訂立地方法律法規以禁止在公共場合吸菸。但仍包括較高的吸菸人口,社交吸菸的需求,對二手菸危害普遍性的輕忽,國家的菸草專賣,菸草稅是政府的重要收入來源之一等等;在中國大陸,許多明令禁止吸菸的如學校,電梯等地方都可以看到吸菸者。大多數餐館雖然掛著「禁止吸菸」的標牌,然而仍縱容吸菸者吸菸,多數這樣的餐館也還在為吸菸者提供菸灰缸。還有許多司機都有過在駕駛中抽菸的危險行為。部分人士不顧場合吸菸的行為在許多時候造成了厭惡的情緒。[47]
高層領導中的吸菸者不公開吸菸,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的夫人彭麗媛也是禁菸大使。[48]2013年12月29日,中辦、國辦還下發了《關於領導幹部帶頭在公共場所禁菸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各級領導幹部模範遵守公共場所禁菸規定,以實際行動作出表率,自覺維護法規制度權威,自覺維護黨政機關和領導幹部形象。領導幹部帶頭控煙,為法律的有效落實奠定了基礎。
中國大陸民用航班的機艙、動車組列車和少部分普速列車全面禁止吸菸,並在洗手間設有煙霧報警器,但大部分普速列車仍然設有吸菸處。
據《2014中國青少年菸草調查報告》,中國大陸吸菸者超過3億,其中15歲以上人群吸菸率為28.1%,7.4億非吸菸者遭受二手菸危害,每年有約140萬人死於菸草相關疾病,約10萬人死於二手菸暴露導致的相關疾病。而若不採取有效措施,到2050年每年死亡人數將突破300萬。與其他已經批准實施2006年世界衛生組織《菸草控制框架公約》的國家相比,中國大陸在全國性控煙立法、菸草稅率、煙包警示等方面差距明顯[註 3]。[49]
中國大陸的菸草售賣管制度上,由中國菸草總公司和國家菸草專賣局管理,雖然政府明令禁止向未成年人售賣菸草,然而未成年人還是可以相當容易地通過便利店、小商鋪甚至是大型超市等途徑購買到香菸。即使青少年外表年齡明顯不足18歲,大多數情況下也沒有人要求他們出示可以證明年齡的身份證件或是拒絕售賣。許多長期吸菸者在15歲之前甚至12歲之前就已接觸過香菸甚至已經成為習慣吸菸者。
港英政府於1982年訂立《吸菸(公眾衞生)條例》[50],禁止在部分室內處所吸菸,規定任何人不得在電影院、劇院、音樂廳及公共升降機吸菸,之後擴大至公共運輸工具(如:專營及非專營巴士、鐵路、纜車、小巴、的士、渡輪等)及機場客運大樓,吸菸或攜帶燃著的香菸、雪茄或菸斗都屬違法,違例者可被定額罰款港幣$1,500。1998年7月1日起,購物商場、百貨公司、超級市場、銀行、遊戲機中心亦被列為禁菸區。而於1982年至2009年8月期間,違例者可被最高罰款港幣$5,000,但由於是循簡易程序定罪,具體罰款金額會交由法院裁決,通常只會判罰港幣$800。
2006年香港立法會通過大幅擴大禁菸範圍,在餐廳、酒吧、公園、扶手電梯以至室內公共地方等,均會作不同程度的禁菸。禁菸令於2007年1月1日開始實施。違例吸菸人士改為實施定額罰款港幣$1,500,法例除衞生署的控煙督察及香港警務處外,亦授權食物環境衞生署、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及房屋署的執法人員和護衞員,在相關禁菸區執行法例。若違例吸菸人士拒絕在定額罰款通知書的指定限期繳交定額罰款,最高可罰款港幣$5,000和監禁一年。
除了違例吸菸以外,沒有把菸頭丟在指定的菸灰缸,也會被罰款港幣1,500元,但這個法例由食物環境衛生署執行,衛生署控菸酒辦公室並沒有管轄權力。事實上,香港街道人行道面,隨地亂拋的菸頭幾乎經常隨地可見。[原創研究?]
現時控菸酒辦全職公務員編制為140人,即平均每分區不足8人。被拘捕而上庭的更是少之又少。2012年,控煙辦只檢控了8,198名香港市民[51]。
2023年,香港醫務衛生局局長盧寵茂在回答有關如何打造無煙城市的問題時表示,公眾在減少吸菸方面有著重要作用,而警察在及時抓到吸菸者方面將面臨挑戰;吸菸對每個人的健康都是有害的,香港需要在社會中建立一種人們願意遵守法律的文化。盧寵茂建議,香港人應在禁菸區盯著吸菸者來勸阻吸菸行為,以在整個社會建立一種無煙文化。[52]
台灣自2009年1月11日起,三人以上公共場所全面禁止吸菸,大眾交通工具(含計程車)亦全面禁菸,由於室內吸菸室很容易有無法隔離二手菸害的問題,因此除旅館、商場、餐飲店和老人福利機構可以設室內吸菸室外,其他場所只能設置室外吸菸區。[53]
這樣的禁菸措施已經引起一些吸菸者的不滿,並發動抗議,[來源請求]但實際上臺灣的法規對於拒菸權的保障仍過少。[原創研究?]
2010年1月13日中午,時任國民黨秘書長金溥聰一通電話打給環保署長沈世宏,要求徹回送入立法院審議之開車騎機車及走路禁菸法案,當晚九點,環保署發布新聞稿撤回法案[54][55],被批評為干政[56],維護煙商利益,及剝奪人民走在路上不被迫吸二手菸的自由和人權。[57][58]法案徹回後金溥聰更說了重話,指禁止邊走路邊吸菸,「這太超過,全世界、歐美國家也沒這樣規定」。[59][60][61]金溥聰此一行為獲得當時衛生署長楊志良及董氏基金會董事長葉金川大力支持。2016年,葉金川獲頒「華人菸害防制貢獻獎」。[62]
臺灣菸害防制的漏洞:[原創研究?]
此條目可能包含原創研究。 |
傳統上日本是二手菸害的地獄,因為吸菸率高,許多公共場所的禁菸區形同虛設[註 4],不過日本傳統認為女性不該吸菸——當然,非吸菸者暴露在二手菸環境下其實跟吸菸一樣有害,而日本政客與日本菸草公司的關係也使得強制禁菸法案難以推行,日本雖然有推出禁菸法令、而且日本人頗為守法、但法令嚴格程度遠低於美國。
不過近來日本在禁菸方面已經有改善,包括吸菸室多有實體隔離,許多公共場所及餐廳已經要求全面禁菸,大幅下降的吸菸率(近來已跌破兩成[63]);也有公司公開拒絕聘用吸菸者,公司網頁上表示,吸菸員工會頻頻外出抽菸,減少生產力。
日本比較特別的是,因為東京街道禁菸令的關係,一些場所提供吸菸室但執行室外禁菸。
為了即將到來的2020年東京奧運會和帕運會,日本厚生勞動省所欲立法、對吸菸者或設施管理者附帶罰則的規範,並在2016年檢討新法或《健康增進法》的修訂。[來源請求]
韓國的成人吸菸率高,社會壓力也會逼人吸菸,許多男性是在當兵時學會抽菸;南韓的禁菸意識推廣較慢,禁菸法令的推行及執行比他國晚。[來源請求]
朝鮮曾經推出一系列的禁菸措施,包括禁止吸菸者就讀大學。[來源請求]
2005年1月起,禁菸區擴大至巴士、圖書館、祈禱或宗教場所、診所、政府辦公樓、密閉位公室、工廠以及酒吧、咖啡屋、夜總會、賭場等娛樂場所.
2014年11月起,全國112個高速公路休息站被列為禁菸區。
2016年1月1日起,禁菸區擴大至所有公園與國家公園。
2019年1月1日起,所有餐廳包括路邊攤都全面禁菸,違規者將面對罰款1萬令吉和坐牢的刑罰,業者則罰款2500令吉。但直至2022年起,馬來西亞政府官員和執法單位執行不當並且不堅持維持,許多菸民依舊在室內及進食地區公然吸菸,導致諸多老人與小孩都成為二手菸受害者。
荷蘭的禁菸也在咖啡館執行,但是在咖啡館吸食不含菸草的大麻仍是合法的;[來源請求]這確實有科學根據,因為一些研究[哪個/哪些?]顯示,不含菸草的大麻煙、其致病性低於吸食菸草。
澳大利亞是最早採取公共場所禁菸的西方國家之一。聯邦法案採取嚴格的法律限制所有公共場所(包括一些露天的公園以及遊樂場)全面禁菸。澳大利亞亦是世界上第一個採取簡化煙盒法案的國家,該法案規定不允許所有煙廠出產的香菸使用商標權,所有於澳大利亞售賣的香菸均採用完全白色的包裝,禁菸宣傳標語和圖像例外,法案已於2012年1月1日正式生效[64]。
此條目可能包含原創研究。 |
在2011年12月,美國正式把禁菸擴展至全部區域,包括天橋、人行道、公園等不同的公共場所。有些公司則拒聘吸菸者,有些社區也規定私人領域同樣禁菸。
美國對潛艇官兵的血檢尿檢結果也顯示,潛艇裡面的吸菸室不能隔絕菸害,因此潛艇也全面禁菸。
美國社會(包括美國的青少年)對吸菸者的排斥是吸菸率降低的重要因素,例如美國保險公司很早就要求吸菸者誠實告知吸菸習慣,並繳交高額保費,否則將會拒絕給付醫療費,看似無情的作為、確實降低了吸菸率及二手菸接觸,也保障了弱勢者的權益。
雪茄大國古巴也開始擴大禁菸範圍,包括公共車輛、公共場所及工作場所,菲德爾·卡斯楚早在1986年戒除雪茄,但是古巴仍然大量出口雪茄,卡斯楚認為菸草是毒藥,雪茄應該賣(或送)給敵人。[65]
2020年9月20日,德國聯邦參議院終審批准了聯邦眾議院通過的一項法律。該法將逐步實施。從2022年1月1日起,不得在外牆、廣告柱或候車庭等戶外空間為菸草製品做宣傳。同時也禁止舉行戶外活動時分送免費煙樣品[66]。
不丹完全禁止購買和吸食菸草,也是目前為止唯一的無菸國家,2004年通過全國禁菸法令,2010年正式實施,全國禁止製造、販賣香菸,僅允許癮君子繳納高額稅金進口管制數量的菸品,但在不丹境內,無論國民或旅客,都不得在一切公共場所吸菸,包括公園、商店、酒吧、餐館、政府辦公場所,以及露天市場等,違者最低罰款225美元,情況嚴重者甚至會被判刑。[67]
根據第5/2011號法律與第13/2022號法律任何人出入境均禁止攜帶電子菸產品,違法者可被罰款四千澳門元。[68][69]另外除機場及娛樂場可設吸菸室外,所有室內公眾場所全面禁菸;巴士站及的士站十米範圍內亦不准吸菸;在禁菸地點吸食電子菸亦屬違法,違法者最高可被罰款一千五百澳門元。[68][69][70]
此條目可能包含原創研究。 |
禁菸不是分吸菸區及禁菸區就可以達到保護大眾的效果,若要能達到完整保護效果,除了吸菸區必須完全阻隔二手菸外,以下措施是必要的。
這樣的規定才能確保禁菸令能確實執行,臺灣的大同公司在其公司、工廠及校園實施這樣的禁令:進入時要先將菸品及打火機交出保管,出去後才能領回。
對於菸品菸商廣告必須非常嚴格限制,例如禁止對菸品及菸商進行任何形式的置入性行銷,僅有菸商標誌就予以嚴格限制(即便是沒有菸品廣告),對於菸商販賣的同名商品及服務也視同菸品廣告予以嚴格限制(例如有必要禁止台灣菸酒公司進行任何廣告),禁止菸商贊助文化體育活動及政治人物(政治人物收受菸商及反對加強菸害控制者的金錢就以貪污論處,避免政治人物反對嚴格的禁菸法案),而最好是菸品本身就禁止廣告性標示等。
一些統計數據顯示,當在電影及卡通畫面執行禁菸後,青少年的吸菸率會下降,而做成香菸形狀的甜點對降低吸菸率也有危害。[來源請求]
許多法令強制菸品採用負面形象包裝,有幾種負面包裝形式,使用越多形式效果越好:
無論吸菸或戒菸都有傳染性,如果能讓吸菸成為不受歡迎的行為,則戒菸率會大幅提高;美國吸菸率的下降,有一部分可以歸功於「除了最貧窮階級的群體外,人們都會因為吸菸而被排斥、更不受尊重,青少年吸菸也成為被同儕排斥的有效手段」。[75]
在1930年前後,台灣曾經在鴉片吸食上上演類似劇情:在此之前,在台灣的高級社交場所、鴉片吸食之廣泛就如同現代社會有識之士所厭惡的社交菸(同一時代的中國,風氣也是如此),當時日本警察是在這種社交場所找麻煩,阻止未成癮者進入這種場所、以免他們染上鴉片癮[76],但是當台灣人對吸鴉片的厭惡高過社交慣性時,台灣輿論就突然支持禁絕鴉片,台灣總督府迫於壓力而提供大量的戒癮醫療、並成功的讓許多人脫離鴉片癮。總而言之,本來是台灣總督府在宣傳鴉片危害(日本政府對鴉片的禁止速度雖然過於緩慢,但至少比台灣人更積極的反對台灣人吸鴉片),卻在數年內轉為台灣人要求總督府提供戒癮治療(台灣人要求日本政府採取更有力的措施來加速鴉片禁絕)。
近來在美國的統計數據顯示,美國青少年曾經吸菸的比率一直下降,已經低於曾接觸大麻的比例,這代表美國青少年已經開始認為菸草的危害超過大麻。[77]
實例證明,高菸價可以降低青少年及弱勢者的吸菸量及吸菸率(雖然高菸價對主流及強勢族群影響較小,但他們也是較早認同菸害觀念者,因此吸菸率較早下降),在短期內就可以減少菸品銷售量,長期實施後可以降低吸菸人口;必須讓菸價高於長期接受戒菸治療(如尼古丁替代療法)的成本,這樣許多吸菸者會為了省錢而選用尼古丁替代療法。
在空曠的室外,一般人遠離吸菸者,因此二手菸危害很低;但在擁擠的室外及室外運動場所,一般人難以避開二手菸,二手菸危害不亞於室內;甚至一些建築物的邊緣及門口若不禁菸,二手菸會流向室內。況且在手持菸行走的情況下,會有燙傷人的危險性。因此室外場所的特定區域及一些擁擠室外場所,也有強制禁菸的必要性。
但也有連室外也要只允許吸菸區吸菸的觀點,因為二手菸無法通過許多廢氣排放排放標準,而且亂丟菸蒂會造成生態浩劫。
在臺灣,公園及運動場所很早就被規定禁菸(但可以設立吸菸區);而在一些定立嚴格室內禁菸條例已經很長時間的地方,已開始試驗在特定情況下禁止於戶外地方吸菸,特別是在公共或政府擁有的空間。被視為禁菸政策先驅的美國加州亦已定立一些室外禁菸條例。
自2002年十月起日本東京千代田區禁止在街上吸菸,該區的政府工作人員會在街上巡邏,並對違例者發出2000日圓的罰款。根據日本菸草公司指出,日本全國有60個市設有禁止或不鼓勵在街上吸菸的措施,受影響人口佔全國10%。不過其中只有三個市會對違例者罰款。
而香港亦於2007年1月1日起禁止在一些政府機構管理的室外公共場所及空間吸菸,例如運動場、公園(某些公園設有吸菸區)、泳灘、學校、醫院等。
控制任何毒品的必要手段就是減少產量,保護公眾不受二手菸害的根本手段也是減少菸草生產,例如中國就知道如果中國想要推行禁菸,就得要想辦法讓菸農可以依靠其他作物獲利,也要解決菸業從業人員的轉職問題。
一些地方的禁菸酒吧和餐館的數目太少,難以提供充足的無菸環境,造成非吸菸者進入吸菸區的危害。為了鼓勵商戶禁菸,一些專家和政客支持向那些無煙商戶發放免稅額和其他財政獎勵。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議會討論相關立法的會議上[82],市議員Carol Schwartz動議立法向自願禁菸的店鋪發放可觀的免稅額,或者大幅度提高酒吧和餐廳的吸菸牌照費。這個政策的支持者指出這樣能夠給予喜歡無菸環境的顧客和員工更多選擇,而不侵犯商戶的權利。反對者認為只有全面禁菸方可真正保護顧客和員工。
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Robert Haveman和John Mullahy教授提出可轉讓吸菸污染牌照的建議。[83]這是其中一些經濟學家用以解決吸菸的外部成本的方案,就如美國環保局近年成功處理其他污染物排放的排放權牌照制度。
「出售排放權」制度受一眾經濟學家歡迎,認為這是個「市場為本」,在政府直接管制以外的政策選擇,而且它可以較低成本減少污染,亦可減低行政成本。然而,這建議亦不適用於所有情況,而且對於吸菸的利益和成本分析也不足。
可轉讓吸菸污染牌照可以這樣實行:由立法者決定一個特定區域的最佳可吸菸場所數量。把這些可吸菸場所依據防火條例的可容納人數(fire occupancies)加起來,就等於該地區吸菸牌照的總數。然後這些牌照會公開拍賣,如希望自己擁有的場所容許顧客吸菸,物業擁有人就需要擁有相等於其場所可容納人數總數的吸菸牌照。基本上可以這樣說,一張吸菸牌照代表了一個物業佔用者(例如一名顧客)所佔用的空間裏的清新空氣的擁有權,要讓整個場所合法地容許顧客吸菸,場所擁有人就需要購得該場所裏全部清新空氣空間的擁有權。擁有牌照的場所或機構可將剩餘沒用的吸菸牌照在公開市場出售予其他可吸菸場所或機構。
菸草業認為強力通風可以大幅減少甚至消除二手菸害,因此應該採用通風系統來取代禁菸。[84]
在一些地方,通風可以取代全面禁菸,但不能取代禁菸;這些法規會要求吸菸區的通風要符合一定標準,以免禁菸區遭到二手菸污染、並保障吸菸室能在熄菸後的短時間內將二手菸害抽除(以保護進入清潔的人員)。
但是這有以下問題:
如果商店、餐廳、娛樂場所等商家分隔吸菸區及禁菸區,則該家商店的顧客可以享受拒菸權、但服務生/店員沒辦法享受拒菸權。若無法完全執行商家全面禁菸,則不如要求商家只能在全面禁菸或全面不禁菸中做選擇、並明顯標示,這樣員工及顧客就可以自行選擇禁菸商店或吸菸商店,而不會有顧客享有拒菸權、但員工沒有拒菸權的現象。
但這樣的規定仍須有許多配套措施才能不侵害拒菸權,例如吸菸商家必須禁止未成年者及孕婦進入、吸菸商家的總量、營業項目及營業時間限制等。
更佳的配套措施為,允許吸菸商家僅聘用吸菸者,甚至強制商家禁止非吸菸者進入工作消費;而「必須全面禁菸或全面允許吸菸;但若允許吸菸,則未成年者、孕婦甚至非吸菸者禁止進入」的規定;而且禁菸與否最好是以建築物為單位,這是因為菸害會由管線及牆壁的漏洞擴散至整個建築物。
此條目可能包含原創研究。 |
使用電子菸、鼻菸、嚼菸、口溶菸等產品來取代吸菸,可以減少甚至避免二手菸對旁人的危害,這些產品對使用者的傷害也有可能較低(流行病學顯示,瑞典口含菸很可能危害較低);但許多研究顯示很多無煙菸草的對使用者的危害仍很高,不如長期使用尼古丁替代療法(主要是製程及品管的問題,減少香菸的有害物質幾乎不可行、減少無煙菸草的雖然是可行的,但不一定會實踐),而且無煙菸品也可能讓本來不吸菸的青少年接觸菸草(因為對二手菸害的厭惡阻止了許多人接觸吸菸),更有可能造成兒童誤食,一些研究也顯示,電子菸仍會製造二手菸。因此新加坡反而加強查緝無煙菸品。
菸稅大多用來挹注醫療保險,其精神為污染者付費及自付醫藥費;另外也大幅禁止菸商廣告。但如能以菸稅補貼吸菸區成本、並允許菸商支付吸菸區成本(或是在吸菸區內部買廣告),則可以增加吸菸區數量;只要規定吸菸區必須有效隔離二手菸害(有效隔離的定義包括以各種軟硬體設計來保障非吸菸者不需要進入吸菸區),配合上密集的吸菸區,就可以大幅減少社會成本及受害者數目。因為這樣才能確保禁菸法律有效執行。
甚至也有人提出「室外禁菸、室內吸菸」的建議,也就是說鼓勵設立合格吸菸室,但除了吸菸室以外的吸菸行為全都違法,此時只要控制好吸菸室就可以完全阻絕二手菸及菸蒂的污染。[86]
但吸菸區成本高,尤其是能有效減少二手菸害的吸菸區成本更高,即便是認真稽核吸菸室的隔離能力,室內吸菸室仍會有微量但仍有害的二手菸洩漏出來;而若是以吸菸者的健康及減緩三手菸問題為考量,室內全面禁菸、或僅允許獨立建築的室內吸菸室仍有一定幫助。
英國菲利浦莫理斯菸草公司於1960年發表報告《工作場所禁止使用及發生的影響(Impact of Workplace Restrictions on Consumption and Incidence)》,總結其對於禁菸政策所做成的影響的長期研究結果,指出完全禁止在工作場所吸菸嚴重影響菸草行業的銷售量。面對這種禁制的菸民使用菸草的數量比整體菸民的平均數字低11%至15%,而這群人中的戒菸人數比率較平均高84%。[87]
雖然抗拒禁菸的通常是害怕因客人減少而蒙受經濟損失的商戶,但一些研究似乎可以讓他們安心。 一份2003年出版的報告綜合了97個有關禁菸對餐飲業經濟影響的研究,指出所有設計得最好的研究都發現餐廳和酒吧的無煙政策對銷售和就業都沒有負面影響,或有正面影響。[88]
在愛爾蘭,主要的反禁菸力量來自酒館(Pub)老闆,還有少數的酒館顧客。愛爾蘭的工作場所禁菸本意為防止被動吸菸,特別是要保護雇員。自禁菸實行以來基本上人們都接受(有指這不過是因為違例罪款很重),部份原因是有能力的酒館都因禁菸而設立室外空間(包括有一定程度遮蔽有暖氣的地方)。政府和大部份人都視此為成功,同時很多其他歐洲國家都考慮類似的立法。在北愛爾蘭,關注公眾健康的遊說團體也曾遊說政府實施類似的禁制。[來源請求]
愛爾蘭菸草控制辦公室的網頁寫道:「評估了正式的餐飲業資料後,發現實行這做法(禁菸)並沒有帶來負面經濟影響 (2004年三月於全國酒吧、餐廳等地禁菸)。經歷連續四年的下跌後,酒吧業在上一季度(年度比較)的零售業績在體積(volume)上有上升。這行業的顧員人數……比前一季上升1,400人。這代表了自2002年第二季以來最顯著的一次季度增長。」[90] 因此,即使在菸民比例相對較高的國家,禁菸似乎對酒吧及餐廳生意並沒有負面影響。同時,有指禁菸是數以百計郊區酒館結業的重要因素,2006年的酒吧牌照更新數字比2005年減少接近440個。[91]
2007年九月,日本菸草公司宣佈關閉威爾斯首府加地夫的雪茄工廠,讓該市損失184個職位。而同時日本菸草把運作搬到北愛爾蘭,製造95個職位。該公司指關閉工廠是因為自1999年來菸草銷售下跌了50%,而禁菸是這下跌的主因。[92] 威爾斯是在2007年四月二日實施禁菸的。[93]
威爾斯實施禁菸六個月後,代表威爾斯酒館經營者的許可食品供應者協會(Licensed Victuallers Association)指酒館損失了最多20%的生意。協會說一些商戶正在結業的邊緣,其他則已經結業了,而且對營業額能回到禁菸前的水平並不樂觀。[94]
英格蘭禁菸後的三個月,擁有Mecca Bingo廳和Grosvenor賭場的The Rank Group表示,加上限制500英鎊角子老虎機數量的2005年賭博法,禁菸的實行對他們的利潤有損害。[95]
禁菸後Bingo廳顧客減少600,000人。有報告指因為禁菸對收入的負面影響,加上政府的稅務規定,三分一的Bingo廳正面臨結業。[96]
代表全英國釀酒廠的英國啤酒與酒館協會(British Beer and Pub Association - BBPA)指啤酒銷售正處於1930年代以來的最低位。協會把2007年銷售下跌7%歸因於禁菸。[97]
根據酒館和酒吧商業雜誌The Publican所進行的一項調查,預期會因禁菸而來的銷售上升並沒有發生。雜誌在英國問卷調查了303所酒館,發現2007年顧客平均在食品和飲品上花費14.86鎊,比2006年少了一便士。[98]
在美國,菸民及餐飲業起初指商業會因禁菸而有所損失。一些餐廳指禁菸會增加吃霸王餐的數字,因為顧客會藉口出外吸菸但實際上是想離開。但即使是這樣,禁菸會減少顧客的逗留時間,每張桌的週轉率(turn-over)會增加,最終銷售額會增加。德拉瓦州、紐約州[99]、加利福尼亞州和佛羅里達州的經驗指出多數商戶都能在禁菸中存活下來(而很多餐飲業的盈利有上升)。根據2004年的Zagat Survey,對30,000名紐約市的餐廳顧客進行調查後,發現在6比1的比例下,多數人說他們因為禁菸而多了到外面吃飯。[100]. 一份2006年的美國醫事總署研究評論提出商戶生意其實可能有改善。[101]. 因此,各個研究基本上指出商戶收入在禁菸後能維持穩定,甚至有改善,而很多顧客都喜歡改善了的空氣品質。
2003年紐約市修改了反吸菸法例,把所有餐廳及酒吧,包括在私人俱樂部裏的,納入規管中,成為全國最嚴厲的同類法例。該市的衛生當局在2004年的研究中發現,在禁菸生效後餐廳和酒吧的空氣污染程度下跌六倍,而紐約市民對工作場所二手菸的報告亦減少了。該研究亦發現在禁菸下該市的餐廳和酒吧生意有增長,職位、酒牌和稅收都有增加。[102] 而2006年紐約州的研究發現類似結果.[103]
但有一個反禁菸的網誌就指出"明尼亞波利斯和聖保羅區的經驗顯示,在禁菸實施後的2005年4月到2006年4月期間,73個商戶結業,而前一年的數字是15個"。[104]
於2003年實施禁菸後的頭18個月,美國科羅拉多州普埃布羅市(Pueblo,Colorado)的醫院所接收的心臟病病人減少了27%,而其鄰近沒有禁菸的城鎮則沒有出現變化。美國心臟協會指出:「最可能的原因是會觸發心臟病的二手菸的影響減低了。」[105]
實施禁菸的其他地方也陸續發現類似的情況。英國鄧迪大學的研究員發現在禁菸兩個月後酒吧員工的健康有顯著改善。他們在禁菸前一個月測試酒吧員工的肺功能和炎症指標(inflammatory markers),然後在禁菸實施後兩個月再測試。發現顯示被動吸菸的症狀的數字從超過80%降至不足一半,血液內尼古丁含量減少,而肺功能亦改善了大概10%。[106]
世界衛生組織 2008年2月7日發佈新的數據,表明雖然取得進展,但沒有哪一個國家充分執行全部關鍵的菸草控制措施,同時概述了有關方針,供各國政府採納,以防止到本世紀中期數千萬人過早死亡。世界衛生組織在一份新報告中,對全球菸草使用和控制努力首次作出全面分析,發現只有5%的世界人口生活在通過任何一項減少吸菸率的關鍵措施充分保護其民眾的國家中。報告還披露,世界各國政府每年徵收的菸草稅要比其在禁止吸菸努力方面的開支高出500倍。報告認為,菸草稅,作為最有效的一項戰略,可在幾乎所有國家大幅度提高,提供可持續籌資來源,用以實施和執行建議的方針,也即稱為MPOWER的一籃子六項方針。
MPOWER六項戰略為: 1.監測菸草使用和預防政策 2.保護民眾不接觸菸草煙霧 3.為戒除菸草使用提供幫助 4.警示菸草危險 5.執行禁止菸草廣告、促銷和贊助的規定 6.提高菸草稅
報告還記載了菸草流行轉向發展中世界,預計到2030年,每年將有800多萬例與菸草有關的死亡,而其中80%預計將發生在發展中世界。 報告說,這一轉移是由於全球菸草業改變戰略,將目標指向發展中世界的青年人和成人,導致每年有數百萬人染上致命的菸癮。報告尤其強調以青年女性為目標是「菸草流行加劇最為不祥的潛在事態發展」之一。 世界衛生組織根據179個會員國提供的資訊彙編的全球分析,為各國政府和其它團體厘定了一個基準,可據以監測今後一些年遏制菸草流行的努力。MPOWER一籃子計畫為各國描繪了一個路線圖,幫助它們履行其對《世界衛生組織菸草控制框架公約》承擔的義務,該公約是受到廣泛擁戴的全球菸草公約,已於2005年生效。 世界衛生組織還與全球夥伴合作,加強其對各國執行這些戰略提供的幫助。
報告的其它主要發現包括: 全球人口只有5%受到國家全面禁菸法的保護,40%的國家仍然允許在醫院和學校吸菸; 世界人口只有5%生活在全面禁止菸草廣告和促銷的國家中; 只有占世界人口6%的15個國家規定了菸草包裝上的圖示警告; 只有涵蓋世界人口5%的9個國家可充分獲得治療菸草依賴的服務; 在中等收入國家,菸草稅收入要比菸草控制開支高出4000倍,在低收入國家則高出9000倍。高收入國家徵收的菸草稅要比它們在菸草控制上的開支高出大約340倍。 [107]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