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威共和國(英語:Republic of Malawi齊切瓦語Dziko la Malaŵi),通稱馬拉威齊切瓦語Malaŵi;英語:Malawi),是一個位於非洲東南部的內陸國家,鄰接尚比亞莫三比克坦尚尼亞。國土位於南緯9°45'至17°16'、東經32°35'-35°24'之間。

Quick Facts 馬拉威共和國Dziko la Malaŵi(齊切瓦語), 首都暨最大城市 ...
馬拉威共和國
Dziko la Malaŵi(齊切瓦語)
格言:Unity and Freedom  (英語)
「團結和自由」
國歌:上帝保佑馬拉威
(Mulungu dalitsani Malaŵi(齊切瓦語)
"O God Bless Our Land of Malawi"英語)[1]
首都
暨最大城市
里朗威[2]
官方語言英語齊切瓦語
宗教
基督宗教
政治體制單一制
總統制
政府馬拉威議會
• 總統
拉扎勒斯·查克維拉
成立
• 脫離英國殖民
1964年7月6日
面積
• 總計
118,480平方公里(第98名
• 水域率
20.6%
人口
• 2024年估計
21,240,689(第62名
• 密度
179.28人/平方公里/平方公里
GDPPPP2022年估計
• 總計
354.09億美元[3]第136名
• 人均
1,602美元[3]第180名
GDP(國際匯率)2022年估計
• 總計
120.42億美元[3]第144名
• 人均
545美元[3]第182名
貨幣馬拉威克瓦查MWK
時區UTC+2
行駛方位靠左行駛
電話區號+265
ISO 3166碼MWI
中央銀行馬拉威儲備銀行
人類發展指數0.485[5](第172名)
地理最高點木蘭吉山海拔3050公尺
網際網路頂級域.mw
Close
Quick Facts 「Malaŵi」的各地常用譯名, 中國大陸 ...
「Malaŵi」的各地常用譯名
中國大陸馬拉維
臺灣馬拉威
港澳馬拉維
星馬馬拉維
Close

首都里朗威位於馬拉威的中部。

歷史

早期歷史: 遠古先民在一百萬年前已踏足今天馬拉威地域。西元十五世紀至十八世紀,馬拉威由馬拉威帝國管治。

近現代歷史:

十九世紀中葉,葡萄牙英國殖民者相繼侵入;1891年淪為英國保護國;1904年英國政府直接管轄,名尼亞薩蘭;1953年成為中非聯邦一部分;1964年7月6日獨立,改名馬拉威。

地理

Thumb
馬拉威地圖

馬拉威位於非洲東南部,南北有東非大裂谷貫穿,谷底就是馬拉威湖,是非洲第三大,占馬拉威總面積的20%。希雷河出自馬拉威湖南端,流經馬拉威南部地區,最後注入400公里以南的贊比西河。裂谷的東西面為海拔達900-1200米的高原。北部地區的尼卡高原高達2600米。南部的希雷高地平均海拔600-1600米,不過也有松巴高原高2130米,和姆蘭傑山達3050米。希雷河下游地勢較低,海拔只有60-90米。

馬拉威是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人口密度最高的國家之一,2018年首府里朗威人口大約為989,300,而第二大城市布蘭岱人口在大約為800,300。[2]

馬拉威湖因其長365英里、寬52英里而俗稱「日曆湖」。

馬拉威設有5座國家公園

氣候

馬拉威差不多整個國家都處於高山之上,所以大部份地區的氣候垂直差異顯著,為熱帶乾濕季氣候區的高地氣候,普遍來說高山平原的氣溫十分溫和和穩定,但冬天的氣溫可以低至攝氏4度。而盆地的氣溫較為悶熱,最熱的時候可以攝氏39度,而每年的降雨量也因地理環境而有所差別,平均由600mm至3,000mm不等。通常雨季由11月開始至5月,而5月至11月的降雨量很低。馬拉威因處於高原地帶,所以極少受到颶風洪水等威脅。

經濟

馬拉威曾被聯合國評為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全國約有55%的人生活在貧窮線以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只有600美元,是全世界最低收入的一群。本國政府長期舉債度日,國債佔國民生產總值的228.3%。因受愛滋病及高生育率影響,馬拉威勞動力人口比例過低,大概只有50%的人處於15-64歲之間。加上人民的教育程度很低,國內低技術勞工過剩,但同時嚴重缺乏高技術人才。

該國經濟長期倚賴於農產品出口,農業人口超過90%,因而國家經濟很容易受農產品的國際價格影響。農民主要種植菸草、棉花、玉米等,是非洲主要菸草生產國之一,菸草出口占國家外匯收入70%。如果農產品收成時候價格回落,農民只能以低價出售。新總統最近推出多項措施改善國家經濟,包括發展市場經濟、反貪污及加強國民教育

Thumb
首都街道

行政區劃

馬拉威行政區劃一級為區(region),二級為縣(district),當前共有3個地區,28個縣。如下:

人口

Thumb
馬拉維街道
Thumb
馬拉維湖的日落景色
Thumb
馬拉維湖渡船
Thumb
正在進行傳統儀式的馬拉維人

馬拉威的人口大約有1840萬人(2017年九月),超過80%的人口居住在未發展的農村。馬拉威因受愛滋病影響,人口大幅下降,而平均壽命也因此下降。根據2003年的資料,成人的愛滋病感染率達14.2%,即差不多有90萬名愛滋病患者,而馬拉維人的平均壽命只有36.97歲。馬拉威的生育率頗高,平均每名已婚婦女會誕下5.98名嬰孩,但愛滋病令馬拉威的嬰兒夭折率達10%,即每1000名新生嬰兒就有103.22名嬰兒死亡。

年齡分布:0-14歲46.9%,15-64歲50.4%,65歲或以上2.8%

人口增長率:2.06%

出生率:43.95嬰兒/1000人

死亡率:23.39死亡/1000人

男女比例:0.99名男性/1名女性

平均年齡:男:36.59歲,女:37.36歲

重要城鎮

文化

馬拉威的官方語言是齊切瓦語英語。大部份馬拉威人信奉天主教,另外大概有10%的人信奉伊斯蘭教。馬拉威大約有40%的人是文盲,當中有一半以上的文盲是婦女。

  • 語言:齊切瓦語57.2%、Chinyanja 12.8%、Chiyao 10.1%、Chitumbuka 9.5%、Chisena 2.7%、Chilomwe 2.4%、Chitonga 1.7%、3.6%其他(CIA factbook)
  • 宗教信仰:79.9%天主教、12.8%回教、3%其他、4.3%沒有宗教信仰
  • 文盲比率:男:23.9%,女:50.2%

教育

政府提供免費的小學教育。在高等教育方面,國內設有兩所主要的大學分別為馬拉威大學姆祖祖大學。其中以馬拉威大學的歷史最為悠久且最具規模,此外另有「馬拉威管理學院」(Malawi Institute of Management)及「馬拉威企業發展學院」(Malawi Entrepreneurial Development Institute)均有提供管理人才的訓練課程。

政治

馬拉威是眾非洲國家中其中一個政局最穩定的國家,也是少數沒有受內戰影響的非洲國家,該國於1966年7月6日改制共和,為總統制馬拉威總統為國家元首、最高行政首長及軍事統帥,以選舉方式產生,任期五年,每五年舉行一次普選。總統下設一至兩位副總統,內閣閣員由總統直接任免。國會一院制,稱「國民議會」。地方政府則分設北、中、南,全國共有26個縣。

2012年4月5日,時任總統賓古·瓦·穆塔里卡因突發心臟病去世。6日晚政府稱副總統喬伊斯·班達因脫離執政黨,不具備接任總統資格。但在7日,喬伊斯·班達宣誓就任,成為馬拉威歷史上首位女總統。

2013年10月,馬政壇曝出公職人員貪污公款的「現金門」醜聞,歐盟、挪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宣布暫停對馬預算援助。

2014年總統選舉中班達被彼得·穆塔里卡擊敗,穆塔里卡成為第5任馬拉威總統。

2020年總統選舉拉扎勒斯·查克維拉成功擊敗穆塔里卡,成為第6任馬拉威總統。

外交

截至2018年7月,馬拉威已同111個國家建交。

1966年7月11日,馬拉威曾同中華民國建交,但2007年12月28日該國轉而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

交通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