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石獅子或石獅,是雕刻成獅子形狀的石頭,是在中國文化中經常使用的一種裝飾物。受中國文化影響地區的宮殿、寺廟、佛塔、橋梁、府邸、園林、陵墓,以及印鈕上都會看到它。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3年1月12日) |
石獅一詞通常是指放在建築物大門口兩側的一對獅子造像,而其材質便不單限於石材,亦有以水泥[1]加鋼筋或玻璃纖維製成的獅子,甚或金屬所製,於此意義上都統稱為「石獅子」。
中式傳統石獅造型不同於真實的獅子,可能是因中國自古不產獅子,雕塑者無從描摹,而參考了北京狗或其他動物的造型,並添加個人想像使其誇張化。石獅作用為鎮守化煞,視為瑞獸,具誇張神情而踏球含珠。近代則有寫實造像之石獅子作為大門裝飾。
獅子不是中國本土的物種,其形象始於漢朝,是從西域傳來的。相傳東漢章帝時,西域大月氏國把一頭金毛獅子作為禮物進貢給中國的皇帝。後來獅子的概念隨著佛教的傳入成為了一種具備神力的靈獸。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獅子通常是一種神話中的動物,而不是現實生活中的動物,和麒麟一樣成為中國的靈獸。唐代高僧慧琳說:「狻猊即獅子也,出西域。」[來源請求]
不知從何時起,獅子就成為了看守門戶的吉祥物了。並且逐漸和中國文化相融合。獅子的造型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特徵,漢唐時通常強悍威猛,元朝時,身軀瘦長有力,明清時,較為溫順。清代,獅子的雕刻已基本定型,《揚州畫舫錄》(1795年作)中規定:「獅子分頭、臉、身、腿、牙、胯、繡帶、鈴鐺、旋螺紋、滾鑿繡珠、出鑿崽子。」[來源請求]
石獅不僅有不同的時代特點,還有明顯的地域特色。總體上,北方的石獅子外觀大器,雕琢質樸;南方的石獅更為靈氣,造型活潑,雕飾繁多,小獅子也不僅在母獅手掌下,有的爬上獅背,活潑可愛。[來源請求]
看門的石獅子的擺放是有規矩的,成雙成對的,而且一般都是左雄右雌,符合中國傳統男左女右的陰陽哲學。放在門口左側的雄獅一般都雕成右前爪玩弄繡球或者兩前爪之間放一個繡球;門口右側雌獅則雕成左前爪撫摸幼獅或者兩前爪之間臥一幼獅。
石獅子在大門兩側的擺放都是以人從大門裡出來的方向為參照的。當人從大門裡出來時,雄獅應該在人的左側,而雌獅則是在人的右側。而從門外進入時,則剛好相反。有些建築物大門裡外都有一對石獅子的話,門的外面(也就是進門方向)是雄獅在右側,雌獅在左側;門的裡面(也就是出門方向)是雄獅在左側,雌獅在右側。也就是說,如果從大門裡出來的話,門的內外兩側左邊一定是雄獅,右邊一定是雌獅。
上面的所述的情況是帶有普遍性的,但是也有一些例外的情況。例如嘉峪關內側關帝廟前的石獅子,曲阜孔府前面的石獅子,鼓樓內東華門大街南北兩側的石獅子。這些獅子的造型就比較特別,爪下沒有繡球和幼獅,難以區分雌雄。另外,泰山上「孔子登臨處」的四柱三門坊前後兩面的兩對石獅子,卻是左雌右雄,與通常的情況正好相反,其中的意義則不得而知。
石獅子通常以須彌座為基座,基座上有錦鋪(鋪在須彌座上,四角垂在須彌座的四面)。獅子的造型各異,在中國又經過了美化修飾,基本的形態都是滿頭捲髮,威武雄壯。
石獅子在文化上的含義歷來沒有統一的說法。而在《北京形勢大略》一書中則認為:「石者實也,獅者思也,言思前人創業後人守成之不易也。」
石獅子作為一種建築的裝飾,大多用於宮殿、廟觀、衙署(古代的政府機關)以及高級官員、貴族和富商的住宅門口。而在現代,一般石獅子則多放在一些商店的門口。
鎮守或裝飾建築物大門的石獅,可因當地文化或其他源由而替換為其他瑞獸。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