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龍生九子之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狻猊(拼音:suān ní,注音:ㄙㄨㄢ ㄋㄧˊ),又寫作狻麑,是中國古代文獻中記錄的一種獸類。最初指獅子,後來又傳為龍生九子之一。其形象常常出現在佛教法座、銅鏡、香爐和脊獸上。
關於狻猊的記錄最早見於《爾雅》和《穆天子傳》。其中《穆天子傳》是說狻猊是一種腳力超凡的走獸,《爾雅》則記錄得更為細緻,稱狻猊長得像虦貓(老虎),以虎、豹作為食物。[1]:191[2]:18
晉朝郭璞為《爾雅》和《穆天子傳》作注,表示狻猊指的就是獅子。[1]:191[2]:21後世習用「獅子」一詞,「狻猊」只用作一種存有古意的別稱。[3]:84
中國本土不產獅子,只從印度、波斯等處引進,因此學者認為「狻猊」也是外語的音譯。薛愛華推測其音譯自某種印度語言中某個發音類似於*suangi 的詞。[3]:84林梅村認為其音譯自于闐塞語的sarvainai。[4]:89[5]:421
漢字文化圈的藝術品上常常出現狻猊的形象。例如狻猊葡萄鏡(俗稱海獸葡萄鏡),鏡背用棱脊劃分內外兩區,內區以狻猊和葡萄為主紋,紋飾皆作高浮雕。狻猊葡萄鏡數量眾多,分布廣泛,是唐朝很有特色的青銅鏡。[8]
明李東陽《懷麓堂集》「記龍生九子」稱,狻猊「平生好坐,今佛座獅子是其遺像」。[6]佛教以獅子作為佛陀的象徵,常在佛陀法座上刻畫獅子形象,稱為「獅子座」、「狻猊座」或「猊座」。[9]:186[10]:242-249[11]:111日語又仿照「陛下」、「殿下」等說法,從「猊座」中引申出「猊下」(げいか geika)一詞,作為對高僧或佛教宗派領袖的尊稱。[12]
明楊慎《升庵集》「龍生九子」稱,金猊「性好煙,故立於香爐」。[7]中國古代盛行焚香文化,唐宋的香爐蓋常常做成狻猊的樣子,其形象固定為張著嘴,煙從口中冒出。元明則出現了一種大型金猊爐,整體製作成獅子的形象。[13]
儘管一般將狻猊視同為獅子,但在中式傳統建築的脊獸中,狻猊與獅子也會同時出現。如紫禁城太和殿屋脊上的仙人走獸,第三個為獅子,腦後的毛髮為螺髮;第七個為狻猊,腦後的毛髮為披肩的鬃毛,因而又稱「披頭」。[14]:200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