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
戰國四名將之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白起(前332年?—前257年11月),羋姓白氏,因楚國公族出身,故又作公孫起[2][3][4],郿縣(今陝西省眉縣常興鎮白家村)人,中國戰國時代軍事家、秦國名將,兵家代表人物。
白起擔任秦國將領30多年,攻城70餘座,殲滅大量敵軍,被封為武安君。白起一生有伊闕之戰、鄢郢之戰、華陽之戰、陘城之戰和長平之戰等勝利,《千字文》將白起與王翦、廉頗和李牧並稱為戰國四名將。[5]
生平
白起面部尖細,雙眼炯炯有神,果斷堅毅,善於透徹分析局勢。[6]與秦昭襄王的舅舅穰侯魏冉關係密切。
前294年(秦昭襄王十三年),秦昭襄王任命白起為左庶長(10級),率軍進攻韓國的新城(今河南省伊川縣西南)。這一年,魏冉再次出任秦國丞相。[7]
前294年,秦昭襄王任命白起為左庶長,率軍攻克韓國新城,開始在戰場嶄露頭角。次年,魏國聯手韓國試圖奪回新城[8],白起升任左更,率軍迎戰。雙方在伊闕(今河南省洛陽市龍門鎮)對峙。白起觀察到韓、魏聯軍配合不協,果斷派少量兵力牽制韓軍,同時集中精銳突襲魏軍側翼,迅速擊潰敵軍。秦軍乘勝追擊,斬殺韓魏聯軍24萬,奪得伊闕的五座城池[9][10][11][12][13]。戰後白起被擢升為國尉。同年,白起利用韓、魏兩國在伊闕之戰的慘敗,率兵渡過黃河,奪取安邑(今山西省運城市夏縣西北)以東到乾河的大片土地。[9]
伊闕之戰後,白起不斷擴展秦國的版圖。前292年,白起升任大良造,領軍進攻魏國,占領魏城(山西省永濟市東)。[14]攻下垣邑(山西省垣曲縣東南),但未占領[15]。前291年,白起再戰韓國,奪取宛(今河南省南陽市宛城區一帶)和葉(今河南省葉縣南)地[16][17]。次年,白起與司馬錯合兵拿下垣邑[18][19],鞏固了秦國在該地區的控制。
隨後幾年,白起繼續擴展戰果,接連攻陷魏、趙等國重鎮,先後攻占蒲阪(今山西省永濟市北)[20][21][22][註 1]、茲氏(山西省汾陽市南)、(今山西省呂梁市離石區西)等地[註 2][24][25][26]。前281年,白起率兵出崤山,進圍魏國首都大梁(今河南省開封市),西周君唯恐危及自身,於是派蘇厲引用養由基的典故遊說白起,白起稱病撤兵。[26]前280年,白起再次攻打趙國,斬首3萬並奪取代縣(今河北省蔚縣東)和光狼城(今山西省高平市西)。[27][28]
秦昭襄王對楚頃襄王發起試探後,楚國選擇暫時與秦國和解。前281年,楚頃襄王不滿父親楚懷王的死,決定與秦國斷交並聯合齊、韓抗秦[29]。然而此時的楚國政權腐敗、民心渙散,無力匹敵秦軍。秦國乘勢大舉進攻,由司馬錯出兵蜀地,奪取楚國黔中郡,昭襄王派白起主力南下直逼楚國中心。
前279年,白起在鄢城展開激戰,採用水攻,將漢水引向城中,最終攻陷鄢城[30][31]。此役白起斬殺數十萬楚軍民。次年,攻克楚都郢城,焚毀楚王陵寢,徹底削弱楚國,逼迫其遷都至陳[32][33][34]。白起的南征之功為秦國擴展領土和控制長江流域奠定基礎。白起因戰功被封為武安君。[35]
前276年,白起率軍攻打魏國,奪取兩座城池。[38]
前273年,趙、魏兩國進攻韓國的華陽(今河南省鄭州市南),韓國國相派陳筮求救於魏冉。魏冉請求秦昭襄王出兵,秦昭襄王命白起和客卿胡陽率軍救韓。秦軍採取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方針,長途奔襲八天後突然出現在華陽戰場,然後趁趙、魏聯軍不備發動進攻,大敗趙、魏聯軍。此戰秦軍共俘虜三名將領,斬首魏軍13萬,魏將芒卯敗逃;趙國將領賈偃被擊敗,秦軍殺死潰退渡河的趙軍2萬人。[39]秦軍占領華陽並乘勝攻取魏國的卷縣(今河南省原陽縣西)、蔡(今河南省上蔡縣西南)、中陽(今河南省鄭州市東)、長社(今河南省長葛市東北)和趙國的觀津(今山東省觀城縣西)。[40][41]白起又率軍經過北宅(今河南省鄭州市北),進圍魏國首都大梁。經魏國大夫須賈遊說魏冉以及魏安僖王答應派段干崇割讓南陽郡後,秦國才罷兵。[42][39]秦國將觀津送還趙國,並與趙國相約攻打齊國。[40]
魏國人范雎因受迫害逃往秦國,受到秦昭襄王的重用。范雎針對秦國屢次跨越韓、魏兩國作戰,勞師動眾卻又收穫很小的缺點,向秦昭襄王提出著名的遠交近攻的策略:用恩威並用的辦法親近魏、韓兩國,威脅楚、趙兩國,迫使齊國恐懼後主動依附秦國,待齊國依附後然後再向臨近秦國的韓、魏兩國發動進攻,拓展土地。[43]秦昭襄王採納范雎的建議,對臨近的韓、魏兩國發動進攻。
前264年,秦昭襄王命白起進攻韓國的陘城(今山西省曲沃縣東北)、汾城(今山西省臨汾市北),斬首5萬並沿汾河修築防禦工事到廣武(今山西省代縣西)。[註 4]
次年,又率軍封鎖太行山以南、黃河以北的道路。[45][46]

秦國於前262年出兵進攻韓國的野王(今河南省沁陽市),野王投降,切斷上黨郡同韓國本土的聯繫。[47]韓桓惠王大為恐慌,派陽城君出使秦國獻上黨郡求和,但上黨郡郡守靳黈不願降秦,韓桓惠王於是派馮亭接替靳黈。[48]馮亭也不願降秦,於是同上黨郡的百姓謀劃說:「通往韓國的道路已被切斷,秦國軍隊正在逼進,韓國不能救應,不如將上黨獻給趙國。趙國如果接受我們,秦國惱怒,必定攻打趙國。趙國遭到武力攻擊,必定親近韓國。韓、趙兩國聯合起來,就可以抵擋秦國。」於是便派使者通報趙國。趙孝成王同平陽君趙豹商議此事,平陽君說:「聖人把無功受益看作是禍害,秦國自認為上黨之地唾手可得,馮亭不將上黨交給秦國,是想嫁禍給趙國,接受它帶來的災禍要比得到的好處大的多。」趙孝成王又召見平原君趙勝和趙禹商議,二人說:「動員百萬大軍作戰,經年累月,也攻不下一座城池。如今坐受十七座城池,這是大利,不可失去機會。」趙孝成王說:「接受上黨的土地,秦國必定來進攻,誰能來抵擋?」平原君說:「廉頗勇猛善戰、愛惜將士,可以為將。」趙孝成王於是封馮亭為華陽君,派平原君去上黨接收土地,同時派廉頗駐軍長平(今山西省高平市西北)。[49][50][6]
前261年,秦國派兵攻占韓國的緱氏(今河南省偃師市緱氏鎮)和綸氏(今河南省登封市西南)[註 5]。
次年,秦昭襄王又派左庶長王齕攻取上黨,上黨的百姓紛紛逃亡到趙國,趙軍在長平接應上黨的百姓。四月,王齕向長平的趙軍發動進攻,廉頗迎戰。秦趙兩軍士兵時有交手,趙軍士兵擊傷秦軍的偵察兵,秦軍的偵察兵斬殺趙軍的裨將茄,雙方戰事逐步擴大。六月,秦軍攻破趙軍陣地,攻下兩座城堡,俘虜四名尉官。七月,趙軍築起圍牆,堅守不出。秦軍強攻,奪下西邊的營壘,俘虜兩名尉官。廉頗固守營壘等待秦軍糧草已盡則自退兵,雖然秦軍屢次挑戰,趙兵都堅守不出。此時秦軍糧草將盡, 但趙孝成王仍多次指責廉頗不與秦軍正面交戰,秦國丞相范雎又派人到趙國施行反間計,說:「廉頗很容易對付,秦國最害怕的是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趙括。」趙孝成王早已惱怒廉頗堅守不戰,將秦國的反間計信以為真,於是派趙括接替廉頗。
秦昭襄王得知趙括擔任主將後,暗地裡派白起接替王齕擔任主將。由白起擔任上將軍,王齕擔任尉官副將,並且嚴令軍中不要走漏消息,否則格殺勿論。趙括接任主將後,一改廉頗的作戰方針,主動出兵進攻秦軍。秦軍佯裝戰敗潰退,趙軍乘勝追擊,一直追到秦軍營壘,但秦軍營壘十分堅固,不能攻破。白起命一支25000人的突襲部隊截斷趙軍的後路,又命一支5千人的騎兵部隊插入趙軍與營壘之間,將趙軍主力分割成兩支孤立的部隊,同時切斷趙軍的糧道,並派出輕裝精兵向趙軍發動多次攻擊。趙軍作戰失利,於是原地建造壁壘,等待援兵到來。秦昭襄王得知趙軍主力的糧道被截斷,親自前往河內郡,加封當地百姓爵位一級,並徵調全國十五歲以上的青壯年集中到長平戰場,攔截趙國的援兵。
到了九月,趙軍主力已經斷糧四十六天,士兵們相互殘殺為食。趙括將剩餘的趙軍編成四隊,輪番進攻四、五次後仍不能突圍。最後趙括親率精銳士兵突圍,結果被秦軍亂箭射死,趙國士兵20萬向白起投降。白起與手下將領謀劃說:「趙國人民反覆無常,之前秦攻下上黨,那裡的民眾卻全都跑回趙國。如果不全部殺掉他們,恐怕再生事端。」白起用欺騙的手段,命手下士卒將趙國降兵全部殺死,只留下年紀尚小的士兵240人放回趙國報信。長平之戰前後斬殺趙兵45萬人,趙國上下一片震驚。[51]戰爭結束後,秦軍清掃戰場收集頭顱,因頭顱太多而堆積成台,名叫「白起台」。[52]
長平之戰後,趙國主力部隊被盡數殲滅,全國上下沉浸在失去親人的痛苦之中。
前259年,秦軍再次攻占上黨郡,並且兵分三路:王齕一路攻下武安(今河北省武安市西南)、皮牢(今山西省翼城縣東北);司馬梗一路攻下太原郡;白起親率大軍攻打趙國首都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準備一舉滅亡趙國。[53][54]韓、趙兩國大為恐慌,韓桓惠王決定割地求和,而趙孝成王親自前往秦國拜見秦昭襄王,並與大臣趙郝約定割讓六座城池與秦國和談。[55]兩國又派遣使者[註 6]攜帶重金對秦相范雎進行遊說。范雎擔心白起功高影響自己的仕途,以秦國士兵征戰操勞需休養為由,勸說秦昭襄王答應韓、趙兩國求和。秦昭襄王聽從范雎的建議,答應韓國割讓垣雍(今河南省原陽縣西北)、趙國割讓六座城池為條件進行和談。雙方於正月停戰,白起得知此事後與范雎產生矛盾。[56]
趙孝成王準備按和約割讓六城時,大臣虞卿認為割地給秦國,只會讓秦國更加強大,不抵抗割地求和只能加速趙國的滅亡。虞卿建議以六座城池賄賂齊國,交好燕、韓,聯合魏、楚共同抗秦,趙孝成王採納虞卿的建議,在國內積極備戰。[57]秦昭襄王見趙國違約不割六城,反而與東方諸國聯合對付秦國,準備進攻趙國。白起此時患病,不能帶軍征戰。秦昭襄王向其詢問,白起說:「長平之戰中,秦軍大勝,趙軍大敗。秦國人戰死的給予厚葬,受傷的給予精心治療,有功績的設酒食給予慰勞,百姓假借祭祀之名聚會,浪費財物;趙國人戰死的無人收殮,受傷的得不到治療,軍民哭泣哀號,齊心協力恢復生產。雖然現在大王所派的兵力三倍於以前,但我預料趙國的守備力量是以前的十倍。趙國從長平之戰以來,君臣都憂愁恐懼,早上朝,晚退朝,用謙卑的言辭、貴重的禮品向四方派出使節,與燕、魏、齊、楚結為友好盟邦。他們千方百計,同心同德,致力於防備秦國來犯。現在趙國國內財力充實,加上外交成功,在這個時候不能攻打趙國」。 [11]
秦昭襄王不聽從白起的勸告,於前258年派五大夫王陵攻打邯鄲,趙國軍民奮起反抗,陣亡五校[註 7]軍隊也沒有取得成果。[58]此時,白起痊癒,秦昭襄王又派范雎見白起,對他說:「當年楚國土地方圓五千里,戰士百萬。您率領數萬軍隊攻打楚國,攻下楚國國都,燒毀他們的宗廟,一直打到東面的竟陵,楚國人震驚,向東遷都而不敢向西抵抗。韓、魏兩國動員大批軍隊,而您率領的軍隊不及韓、魏聯軍的一半,卻和它們大戰於伊闕,大敗韓、魏聯軍。現在趙國士卒死於長平之戰的有十分之七、八,趙國虛弱,希望您能領兵出戰,一定能消滅趙國。您以少敵多,都能大獲全勝,更何況現在是以強攻弱,以多攻少呢?」白起說:「當年楚王依仗他的國家強大,不顧國政,大臣們居功自傲,嫉妒爭功,百姓離心離德,城池也不修繕,所以我才能領兵深入楚國,占領很多城池,建立功勳。伊闕之戰中,韓魏兩國相互推諉,不能同心協力,所以我有機會集中精銳,組織勁旅,出其不意地進攻魏軍。魏軍已經戰敗,韓軍自然潰散,然後乘勝追擊敗軍,所以我才能獲勝。秦國在長平大敗趙軍,不趁趙國恐慌時滅掉它,反而坐失良機,讓趙國得到時間休養生息,恢復國力。現在趙國軍民上下一心,上下協力。如果攻打趙國,趙國必定拼死堅守;如果向趙軍挑戰,他們必定不出戰;包圍其國都邯鄲,必然不可能取勝;攻打趙國其他的城邑,必然不可能攻下;掠奪趙國的郊野,必然一無所獲。我國對趙國出兵毫無戰功,諸侯就會產生抗秦救趙之心,趙國一定會得到諸侯的援助。我只看到攻打趙國的危害,沒有看到有利之處。」白起從此稱病不起。[11]
范雎將白起的話轉告給秦昭襄王,秦昭襄王發怒,說:「沒有白起,我就不能消滅趙國嗎?」於是另派王齕接替王陵攻打趙國,又派鄭安平率軍5萬增援[59]。秦軍包圍趙都邯鄲八、九個月,死傷人數很多,也沒有攻下。趙軍不斷派出輕兵銳卒,襲擊秦軍的後路,鄭安平也因遭到趙軍的包圍率部投降。楚公子春申君同魏公子信陵君率領數十萬士兵救援趙國,秦軍損失很大。這時白起說:「秦王不聽我的意見,現在怎麼樣了?」秦昭襄王聽後大怒,親自去見白起,強迫他前去赴任。白起叩頭對秦王說:「我知道出戰不會取得成功,但可以免於獲罪;不出戰雖然沒有罪過,卻不免會被處死。希望大王能夠接受我的建議,放棄攻打趙國,在國內養精蓄銳,等待諸侯內部產生變故後再逐個擊破。」秦昭襄王聽後轉身而去。[60][61]
秦昭襄王免去白起的官爵,將其貶為普通士卒,命其離開咸陽(今陝西省咸陽市東北)遷往陰密(今甘肅省靈台縣百里鄉),但白起患病,沒有立即動身。過了三個月,前方秦軍戰敗的消息接踵而來,秦昭襄王更加憤怒,於是命人驅逐白起。白起走出咸陽西門十里路,到了杜郵(今陝西省咸陽市東北)時,范雎對秦昭襄王說:「白起被流放後很不服氣且口出怨言。」於是秦昭襄王派使者賜給白起一把劍命他自盡。白起仰天長嘆道:「我到底有什麼過錯竟落得這般結果?」過了一會說道:「我本來就該死。長平之戰趙國投降的士兵有幾十萬人,我用欺詐之術把他們全都活埋了,這足夠死罪了。」白起隨後自殺。[62]《戰國策》記載為白起離開咸陽七里時,被秦昭襄王所派使者絞殺。[63]白起的副將司馬靳(司馬錯之孫)也一同被賜死。[64]
白起被賜死後,諸侯列國都舉杯慶賀,[65]而秦國人都同情他有功無罪而死,大小城邑都祭祀他,[66]並自發在咸陽為其修建祠堂。
軍事思想
白起擅長野戰和攻城戰,在作戰前和作戰時,重視掌握和分析敵方虛實強弱。例如伊闕之戰中發現韓魏兩國軍隊相互推諉,不能同心協力的弱點取得大勝;邯鄲之戰時發現失去滅亡趙國的最佳時機後拒不領兵。在與強敵作戰時,不與敵軍正面會戰,採取先弱後強的戰術分批蠶食敵軍。例如鄢郢之戰白起率數萬軍隊在方圓五千里、士兵百萬的楚國境內長途奔襲作戰;長平之戰避免與趙軍主力會戰,引誘趙軍進入包圍圈後進行蠶食。在敵軍落敗時,乘勝迎勢,窮追猛打。例如伊闕之戰、華陽之戰和長平之戰後乘勝擴大戰果。白起戰術靈活多變,能根據當地地形地貌制定戰略戰術。例如鄢城之戰的水攻、華陽之戰的長途奔襲作戰等。白起還擅長採取攻心為上的策略,例如鄢郢之戰中火燒楚國先王陵墓夷陵,長平之戰坑殺趙國降卒,皆大幅挫傷敵方的士氣。[68]
評價
白起是一名優秀的軍事將領,他一生攻城七十餘座,殲滅近百萬敵軍,無一敗績,使諸侯聞風喪膽。白起卓越的軍事才能被歷朝歷代所稱頌,例如:
- 蔡澤評價白起:楚地方數千里,持戟百萬,白起率數萬之師以與楚戰,一戰舉鄢郢以燒夷陵,再戰南並蜀漢。又越韓、魏而攻強趙,北坑馬服,誅屠四十餘萬之眾,盡之於長平之下,流血成川,沸聲若雷,遂入圍邯鄲,使秦有帝業。楚、趙天下之強國而秦之仇敵也,自是之後,楚、趙皆懾伏不敢攻秦者,白起之勢也。[69]
- 韓、趙使者稱讚白起:武安君所為秦戰勝攻取者七十餘城,南定鄢、郢、漢中,北禽趙括之軍,雖周、召、呂望之功不益於此矣。[70]
- 司馬遷對於白起的軍事才能給予極高的評價,他稱白起用兵: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70],南拔鄢郢,北摧長平,遂圍邯鄲,武安為率。[71]
- 孫楚有《白起贊》稱讚白起:烈烈桓桓,時維武安,神機電斷,氣濟師然,南折勁楚,走魏禽韓,北摧馬服,凌川成丹,應侯無良,蘇子入關,噭噭讒口,火燎於原,遂焚杜郵,與蕭俱燔,惟其沒矣,古今所嘆。[72]
- 趙蕤稱讚白起:膽力絕眾,材略過人,是謂驍雄,白起、韓信是也。[73]
- 《敕修武安君白公廟記》中對白起有如下評價:竊以武安君威靈振古,術略超時,播千載之英風,當六雄之敵。
- 杜甫稱讚白起:門闌蘇生在,勇銳白起強。[74]
此外,白起為秦國居功至偉卻落得自殺收場的慘澹結局,許多人都對這位軍事天才的死感到惋惜。
白起在戰爭中大肆屠殺戰俘,尤其以長平之戰後活埋40萬趙軍將卒最為殘忍。主要對白起的負面評價在於藐視生命、濫殺降俘的行為招致普遍的非議。
白家始祖
晚唐詩人白居易在《太原白氏家狀二道·故鞏縣令白府君事狀》中寫道:
「白氏羋姓,楚公族也。楚熊居太子建奔鄭,建之子勝居於吳、楚間,號白公,因氏焉。楚殺白公,其子奔秦,代為名將,乙丙已降是也。裔孫曰起,有大功於秦,封武安君,後非其罪,賜死杜郵,秦人憐之,立祠廟於咸陽,至今存焉。及始皇思武安之功,封其子仲於太原,子孫因家焉,故今為太原人。自武安以下凡二十七代」。
在此,白居易追溯了家族太原白氏的譜系,認為白起的先祖為楚國公族白公勝,白公勝因謀反失敗自殺,其子逃至秦國,後代世代為秦將,白起即為其後裔[81],而白起之子白仲受秦始皇敕封於太原,其後代在此繁衍生息。白居易因此認定太原白氏是秦將白起的嫡系血脈。但這一說法的可靠性尚需證實。另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82],白起的祖先為秦穆公的將領白乙丙[註 8],白起為其遠代後裔,後代以白為氏 。
紀念
《水經注》記載渭水北岸離咸陽十七里建有杜郵亭,亭內設有白起祠。[83]因年久失修,唐、宋時期的白起祠已蕩然無存。1990年,白氏族人對其進行了整修,成為祭祀白起的場所。[84]
唐肅宗時將白起等歷史上十位武功卓著的名將供奉於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廟十哲。[85]宋徽宗時,白起位列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86]現台灣嘉義縣東石鄉先天宮供奉白起為「白府千歲」,為負責除瘟的五年千歲之一,享有香火。[87]
白起墓位於咸陽市東郊、渭河北岸的任家咀,秦時此地稱杜郵。1970年,中國人民解放軍3530工廠在此地施工時發現白起墓,墓中出土兵器、佩劍等文物。白起墓呈圓形,底部直徑19米,墓高8米。1982年,白起墓被陝西省政府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4]

白起渠又名武鎮百里長渠,是戰國時期最早的軍事水利工程。前279年,秦昭襄王派遣白起進攻楚國,進兵鄢城,遭遇楚國重兵把守。久攻不下之時,白起利用鄢城周圍的地形,在距鄢城百里之外的武安鎮蠻河河段上游壘石築壩,開溝挖渠,引水攻破鄢城,戰後百姓用此渠灌溉農田。
唐、宋、元時期曾多次對白起渠進行整修,使其發揮良好的灌溉作用。1939年,張自忠駐防宜城縣,通電請求湖北省政府修復白起渠。1942年,白起渠修復工程動工,為紀念張自忠,將白起渠改名為藎忱渠。但施工五年,未能修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白起渠修復工程再上議題。1953年5月1日,白起渠修復工程完工。今白起渠西起南漳縣武安鎮西3.5公里的謝家台,東至宜城市鄭集鎮赤湖村附近島口入漢水,全長49.25千米。[88][89]2008年,白起渠被湖北省政府列為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90]
《太平廣記》〈趙文昌傳〉中記載:「(趙)文昌復甦.....與人曰『吾嘗於幽冥見周武帝,囑予曰:『卿既是我舊臣,今還家,為吾向隋皇帝說。吾諸罪並欲辯了,唯滅佛法罪重,未可得免。望與吾營少功德,冀茲福祐,得離地獄。』昌受辭而行。及出南門,見一大糞坑中,有人頭髮上出。昌問之,引人答云:『此是秦將白起,寄禁於此,罪尤未了。』」《洞冥實錄》亦有此記載。
高平燒豆腐是山西地區的名吃,此菜來源於白起。前260年長平之戰,四十萬趙軍降卒被白起坑殺。白起的殘暴激起了趙國百姓的憤怒,他們把豆腐比作「白起肉」,用爐火燒烤,再把豆腐渣用蒜泥和姜攪拌做「蘸頭」調味,來發洩心中的仇恨。經過這種方法烹飪後的豆腐味道新鮮,於是燒豆腐在高平境內流傳了下來,成為一道名菜。[91]
長篇歷史小說《東周列國志》中,白起於第九十三回《趙主父餓死沙丘宮 孟嘗君偷過函谷關》中登場,參與了與涇陽君一同追擊趙武靈王的行動中。[92]在第九十五回《說四國樂毅滅齊 驅火牛田單破燕》中,白起同諸侯聯軍一起參與了濟西之戰。[93]在第九十八回《質平原秦王索魏齊 敗長平白起坑趙卒》中詳細的描寫了長平之戰後白起坑殺趙國降兵的過程:白起將趙國降兵分為十隊,由秦國將領統帥,又在趙國降兵中編入20萬秦軍士兵,然後賜給酒肉,欺騙他們說:「明天要從趙國降兵中挑選精銳,編入秦軍,老弱病殘可以返回趙國。」趙國降兵於是放鬆警惕。當日夜晚,白起命令秦軍士兵頭裹白布,沒有裹布的就是趙國降兵,全部活埋,僥倖逃出軍營的被蒙驁和王翦所率的巡邏軍砍殺,四十萬趙國降兵一夜被屠戮殆盡。[94]其餘事跡與《史記·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傳》所記載的白起生平相同。《東周列國志》還提到,唐朝末年,有一天打雷,震死一隻牛,牛腹有「白起」二字,議論者認為白起殺人太多,所以數百年後,仍然受到轉世為家畜受雷擊的報應。
2004年上映的電視劇《荊軻傳奇》中,白起由徐錦江飾演。[96]
2008年上映的電視劇《西風烈》中,白起由巍子飾演。[97]
2012年上映的連續劇《大秦帝國之縱橫》中,白起由孫霆飾演。[98]
2015年《羋月傳》中由曾虹暢飾演成年後的白起。
2017年的連續劇《大秦帝國·第三部·崛起》中,白起由邢佳棟飾演。
此外,在白起還出現在元曲《保成公徑赴澠池會》、[99]京劇《將相和》、[100]《竊兵符》中。[101]
2019年《皓鑭傳》第28集出場的白起,由 於彥凱 飾演。
相關條目
延伸閱讀
[編]
參考書籍
注釋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