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南陽郡中國名。秦國於前272年設置,轄境在今河南省湖北省等地。其後轄境多有變化。唐朝乾元時,全國廢郡改州,改為鄧州

秦代

秦將白起占宛,秦昭王三十五年(前272年)設南陽郡,治所宛縣(今河南省南陽市)。轄境相當今南陽市地域,及魯山、葉縣、舞陽、欒川的一部分和湖北的隨州、棗陽一帶。

漢朝

西漢

西漢時,南陽歸荊州刺史部,下轄縣:

  1. 宛縣,故申伯國,有屈申城,縣南有北筮山,王莽稱宛為南陽[1]
  2. 犨縣,故城址在今魯山縣張官營鎮西約2.5公里。
  3. 杜衍縣,王莽稱為閏衍。
  4. 酇,侯國,莽曰南庚。故城約在今穀城縣固封山北(已沒於漢水)。
  5. 淯陽縣,縣東北有南筮聚。
  6. 博山縣,侯國。哀帝置。故順陽。
  7. 涅陽縣,莽曰前亭。
  8. 陰縣,故城址在今老河口市傅家寨附近。
  9. 堵陽縣,莽曰陽城。故城址在今方城縣老城區。
  10. 雉縣,境內的衡山,是灃水的發源地。治在今南召縣雲陽鎮。
  11. 山都縣,治今鄧州市構林鎮古村。
  12. 蔡陽縣,莽之母功顯君邑。治今棗陽市西南。
  13. 新野縣
  14. 筑陽縣,故穀伯國。莽曰宜禾。
  15. 棘陽縣
  16. 武當縣
  17. 舞陰縣,故治在今泌陽縣羊冊鎮西南。
  18. 西鄂縣
  19. 穰縣,莽曰農穰。
  20. 酈縣,淯水出西北,南入漢。
  21. 安眾縣,侯國。故宛西鄉。
  22. 冠軍縣,武帝置。故穰盧陽鄉、宛臨駣聚。
  23. 比陽縣,治今泌陽縣城東。
  24. 平氏縣,桐柏大復山在縣東南,淮水所出。莽曰平善。
  25. 隨縣,故隨國
  26. 厲鄉,故厲國也。
  27. 葉縣,楚葉公邑。有長城,號曰方城。
  28. 鄧,故鄧國。都尉治。
  29. 朝陽縣,莽曰厲信。
  30. 魯陽縣,有魯山。古魯縣,御龍氏所遷。魯山,滍水所出,東北至定陵入汝。又有昆水,東南至定陵入汝。
  31. 舂陵縣,侯國。故蔡陽白水鄉。
  32. 上唐鄉,故唐國。
  33. 新都,侯國。莽曰新林。
  34. 湖陽,故廖國也。
  35. 紅陽,侯國。莽曰紅俞。紅陽故城位於葉縣舊縣鄉倒馬溝村一帶。
  36. 樂成,侯國。
  37. 博望,侯國。莽曰宜樂。
  38. 復陽,侯國。故湖陽樂鄉。
太守
Remove ads

東漢

東漢時,南陽郡仍屬荊州部,南陽郡轄縣和西漢大體相同,治所在宛縣(今河南南陽宛城)。領縣[2]

  1. 宛,本申伯國。有南就聚。有瓜里津。有夕陽聚。有東武亭。
  2. 冠軍
  3. 葉,有長山,曰方城。
  4. 新野,有東鄉,故新都。有黃郵聚。
  5. 章陵,故舂陵,世祖更名。有上唐鄉。
  6. 西鄂
  7. 魯陽,有魯山。有牛蘭累亭。
  8. 堵陽
  9. 博望
  10. 舞陰
  11. 比陽
  12. 復陽,侯國。有杏聚。
  13. 平氏,桐柏大復山,淮水出。有宜秋聚。
  14. 棘陽,有藍鄉。有黃淳聚。
  15. 湖陽,邑。
  16. 隨,西有斷蛇丘。
  17. 育陽,邑。有小長安,有東陽聚。
  18. 涅陽,
  19. 陰,
  20. 酇,
  21. 鄧,
  22. 山都,侯國。
  23. 酈,侯國
  24. 穰,
  25. 朝陽,
  26. 蔡陽,侯國。
  27. 安眾,侯國。
  28. 筑陽,侯國。有涉都鄉。
  29. 武當,有和成聚。
  30. 順陽,侯國,故博山。有須聚。
  31. 成都,
  32. 襄鄉,
  33. 南鄉,
  34. 丹水,故屬弘農。有章密鄉。有三戶亭。
  35. 析,故屬弘農,故楚白羽邑。有武關,在縣西,有豐鄉城。
太守
Remove ads

三國兩晉南北朝

東漢末年,南陽太守張咨被長沙太守孫堅所殺。袁術繼為南陽太守,後在匡亭之戰兵敗後出逃。荊州牧劉表張繡於宛城。後來張繡投降曹操

三國時,南陽為曹魏所有,隸屬荊州。晉,南陽曾為南陽國,轄十四縣,都宛。東晉,南北朝仍為南陽郡。

南梁,天監十年(511年)析武陵郡僑置南陽郡,以安置南陽郡南下的流民。治建昌縣(今湖南省辰谿縣西北),屬盧州。隋開皇九年(589年),廢南陽郡置壽州。

隋唐

隋朝開皇三年(公元583年)廢南陽郡為鄧州,大業三年(607年)復置南陽郡,領縣八,範圍大大縮小。

唐代,唐初復廢南陽郡為鄧州天寶(公元742年)到至德二年(757年)置以鄧州為中心的南陽郡,郡治鄧州穰城(今河南省鄧州市)。下轄穰縣新野縣南陽縣臨湍縣(今河南省內鄉縣大橋子鄉袞子崗古城)、向城縣內鄉縣菊潭縣(今河南省西峽縣丹水鎮石盆岡古城)[3]乾元元年(758年)又改南陽郡稱鄧州,此後不再設置。

唐朝南陽郡太守
  • 寇洋(天寶初年)
  • 元彥沖(753年)
  • 魯炅(756年—757年)
  • 來瑱(756年,未任)[4]

諸葛亮躬耕地之爭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寫過:「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現河南省南陽市臥龍區仍有一高崗名為「臥龍崗」。[5][6]

外部連結

參見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