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主要分佈於廣東潮汕地區、泰國之閩南語方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潮州話,又叫潮語、潮汕話 [5],是漢藏語系漢語族閩語支閩南語的一種方言。潮州話屬閩南語潮汕片,是潮州民系的母語,在海外的潮州民系聚居的地區也頗具影響力,潮州話和泉漳片閩南語之間大部分可以互通交談。
潮州話在英文被稱為Teochew或者Chiuchow,分別是「潮州」兩字在潮州話和在粵語中的音譯。廣義的潮州話指整個閩南語的潮汕片(dio5 suan1 piang3 / Tiô-suaⁿ-phiàng),通行於廣東省東部的潮州市、汕頭市、揭陽市以及梅州市管轄的豐順縣,在歷史上,這些地區都屬於潮州府轄境之內,因此仍有不少詞典、專著等學術著作將整個潮汕片方言統稱為「潮州話」,《潮州話拼音方案》便是基於汕頭話為標準編纂的,而《潮汕大字典》則是基於潮州府城音[來源請求]。狹義的潮州話指潮州市通行的方言,也是潮汕片傳統上的代表方言。
現代潮州話是閩南語的一種方言,與閩南語的泉漳片(俗稱「福建話」)是同源關係,其音韻體系大致相同,在生活用語甚至戲劇上可以互通互用。此外,因為與畲族交往,潮州話也混入了不少畲語詞彙。[6]
潮州話初始於秦漢,成型於唐宋,到了明末清初時期才形成自己獨立的語言體系。[6]9世紀約唐代開始至15世紀期間,因耕地不足導致嚴重饑荒,一些閩南地區的漢人往海邊遷徙,到達廣東潮州一帶,莆田是潮州先民遷徙途中重要的一站,至今潮、漳泉兩地方言仍為同一系屬,即可見一斑。
由於地理隔絕,潮州話便逐漸發展為獨立的閩南語之方言。
潮州話源於潮州府,也就是其名稱的由來,古代潮州府包括今潮州、汕頭、揭陽、潮陽、普寧、潮安、饒平、惠來、澄海、豐順等。客家話為主的地區大埔都有說潮州話的居民。
18至20世紀期間,潮州居民是移居東南亞的主要華人族群之一,故此潮州話成為海外華人的主要方言之一。其中,很多潮州人在泰國和柬埔寨定居,成為當地最大的華人族群。潮州人在香港、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和印尼(尤其是廖內省、北蘇門答臘省、南蘇門答臘省、西加里曼丹的坤甸和道房縣)形成重要的少數族群。一些潮州人也在澳大利亞、紐西蘭、北美洲和歐洲居住,一些從潮州地區而來,一些則從東南亞而至。
可是,隨著全球化的普及,潮州人的母語使用者逐漸減少。而在大陸廣東則受到粵語和普通話競爭,受到共同文化和傳媒影響。很多原以潮州話為母語的新加坡華裔青少年,都轉而講英語和新加坡華語。現今有小部分的潮州籍的新加坡華裔青少年受到新加坡當地一些較多操閩台片閩南語(與潮州話小部份互通)的新加坡華裔中年人和年長者講閩台片閩南語方言(新加坡福建話,廈門話,台灣話)的影響之下,他們就改為講閩台片閩南語來取代潮州話。一些中年人的新加坡潮州人已經融入泉漳閩南族群內,今日已改認同為福建閩南人。新加坡主導語言英語也漸漸取代潮州話,成為年輕人的母語。儘管如此,潮州話仍然是很多新加坡華人的母語,而潮州人也是新加坡華人第二大族群,僅次於福建閩南人。
在香港有超過七十萬名潮州人,但新一代大部份只會說粵語,加上他們不會跟自己族群通婚,不過有些在香港的潮州年輕人即使不會操潮州話,若父母雙方是潮州人,他們仍然懂潮州話的話,因為潮州話沒有F音,所以操的粵語(廣東話)充滿潮州口音,廣東話裡有不少潮州話成份,例如在香港多數用「架己冷(家己人)」來表示「自己人」,因此能操粵語、潮州語二種語言。
清代康熙年間,來自潮州府程鄉、平遠、鎮平三縣移民臺灣的人多為客家人,但在雍正之後,程鄉、平遠、鎮平三縣已不再屬於潮州府,而和惠州府興寧、五華二縣合併成立純客語區的嘉應直隸州,而來自這三地的移民也改稱來自嘉應州。而雍正之後,除了潮州府大埔、豐順二縣以外,來自潮州府的移民已多為閩南民系的潮州人,臺灣潮州人之後在語言方面被閩南語泉漳話融合了,但在宗教及飲食方面未必。
傳統上,民間將潮州話根據所處的流域分為三種腔調:韓江腔、練江腔、榕江腔。[7]學術上,通常將潮州話分為兩片[8][9]:
兩片之間的差異在於:潮普小片有一組唇齒塞擦音聲母:[pf],[pfʰ],[ɱ],[bv];潮汕小片中讀/ɯ/的韻母,在潮普小片中讀/u/。
《中國語言地圖集》中將分布於汕尾市的閩南語方言也歸入潮汕片中[10],許多研究將當地的閩南語列為潮汕片的第三個小片,或稱「陸海片」、「汕尾片」。[5]但由於海陸豐閩南語使用者通常不認同「潮州話」、「潮汕話」的稱謂,在學術研究中,多使用「粵東閩語」一詞指稱潮汕片。[8]
1980年代以來,隨教育體系的逐漸完整及對外交流的發展,當地兒童從學齡前的幼兒園階段就開始學習普通話,部分幼兒園甚至完全採用普通話教育。從小學階段開始,普通話成為正式的教學語言。但校園內師生之間仍有較多的潮州話交流。當地人中青壯年齡以下的人群基本都能講普通話,其中某些帶有母語口音,而年長者對普通話的掌握相對較差。一般而言,接受過學校教育的人群能較好地使用普通話交流;同時,新世代人群中也出現了不會講或不是很會講潮州話的跡象。
潮州話母語使用者認為普通話的輕聲最難掌握。另外,潮州話中,潮州、潮安、澄海一帶的口音較「輕」,失去了齒齦鼻音[-n]的韻尾,故此潮州話使用者常常把普通話的該韻尾(聲母n)讀成軟齶鼻音[-ŋ]。而在練江片(潮南、惠來一帶)人群中,語調中保留了較多的軟齶鼻音。
閩南語和其分支不存在撮口呼(沒有前圓唇元音)及捲舌音。例如:閉前圓唇元音[y]誤讀成閉前不圓唇元音[i];將普通話的清唇齒擦音[f]讀成清喉擦音[h];將普通話聲母zh[tʂ]、ch[tʂʰ]、sh[ʂ]和r[ʐ]分別讀成[ts]、[tsʰ]、[s]和[z]。
由於潮安、饒平和揭陽接近廣東北部的客家話地區,這些地區的部分人群除了說潮州話,也說客家話。潮州人與客家人經常接觸,但有趣的是,近代以來客家話對潮州話影響甚少。同樣地,大埔和豐順同為潮州話和客家話地區相交之處也有一些人說潮州話,縱使客家話仍是最主要語言。
1980年代以來,由於受香港和廣州一帶粵語方言區域的文化影響(尤其是香港電視劇和流行歌曲),很多年輕潮州人也能夠知曉粵語。現代潮州話的口語中使用不少來自粵語方言區的詞彙。粵語也吸收不少來自潮州話及客家話的詞語,例如「口渴」讀成「口涸」、「喉乾」或「口乾」。
很多潮州人移居到東南亞,故此潮州話在東南亞的發展受到當地語言——如泰語、高棉語、越南語和馬來語等——的影響。
英語對潮州話也有少許影響,這些影響主要是透過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前英國殖民地的潮州僑民傳回,典型例子就是潮州人叫貨車稱作「囉哩」(英文 Lorry 的音譯)。而打籃球時,投籃的潮州話是「述球」,其中的「述」是(英文 shoot 的音譯);踢足球時,出界的潮州話是「漚屎」(英文 outside 的音譯) 。
潮州話音節包含聲母、韻頭(介音)、韻腹和韻尾。除了韻腹和聲調,其他音節的元素都並非必要。故此,韻腹只要配合聲調,就可以自成音節。以下分析列出羅馬拼音、國際音標([ ]中者)和例字。
正如其他閩南語方言,潮州話是少數擁有濁阻礙音(塞音、擦音和塞擦音)的漢語方言。然而,潮州話與吳語和湘語不同,其濁塞音和擦音並非源自中古漢語的濁阻礙音,而是來自其鼻音。故此,濁塞音[b]和[g]其實分別是前鼻化輔音[mb]和[ŋg]。在早期的潮州話,濁齒齦塞擦音[dz]原本是擦音[z],現時仍在一些方言出現。
除了喉塞音通常不被視為聲母之外,所有下列圖表列出的輔音都可以用作聲母。喉塞音只作入聲韻尾之一,以h表示。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