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津市市

常德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津市市
Remove ads

津市市,是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南省北部的一座縣級市,由常德市代管。地處澧水下游,緊鄰洞庭湖。素有「江南明珠、九澧門戶」之美譽,有湘北門戶之稱。是省級園林城市、省級衛生城市、省級文明城市。[2]總人口約22萬人,市人民政府駐襄陽街街道。區域總面積為558平方公里。

快速預覽 津市市 津市, 國家 ...
Remove ads

歷史沿革

原為澧州一著名集鎮,因為澧水的九條支流在此匯聚形成要津,過往商人「傍津設市,貿易互利」,由此得名。正德九年(1514年)設津市鎮,嘉靖年間已形成「千戶之聚」的港口集市,後逐漸形成水運樞紐與流通商埠。1949年8月設湖南省轄市津市市,1952年撤銷改設澧縣津市鎮,1953年復設省轄市津市市,由常德專區領導。1958年,澧縣與津市市合併,1961年再次由澧縣析出津市市。1963年再次撤銷改設澧縣津市鎮,作縣一級對待。[3][4]

1979年12月,國務院批准再次析澧縣設津市市,由常德地區管轄,1986年4月改為省轄,由常德地區代管。1988年4月改由地級常德市代管。[3]

行政區劃

2015年,經湖南省政府批准(湘民行發〔2015〕64號 ),新洲鎮、靈泉鎮成建制合併設立新的新洲鎮,保和堤鎮李家鋪鄉成建制合併設立毛里湖鎮,渡口鎮棠華鄉成建制合併設立藥山鎮。[4]

至2017年底,津市市現下轄5個街道辦事處、4個、1個農場[5][6]

三洲驛街道、​汪家橋街道、​襄陽街街道、​金魚嶺街道、​嘉山街道、​新洲鎮、​渡口鎮、​保和堤鎮、​白衣鎮和​涔澹農場。

市內另有省級高新區湖南津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於2005年開始建設,位於嘉山街道。[7]

政治

現任領導

更多資訊 機構, 津市市人民政府 市長 ...

地理

Thumb
津市市城區衛星圖,顯示2000年~2004年其建成區範圍幾乎無變化

津市市地處澧水上游山區與洞庭湖區結合部,屬於北亞熱帶濕潤氣候區,自然地理條件優越,氣候溫和,日照充足,無霜期長,年降水量1164毫米。[8]

人口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津市常住人口為212739人。[9]

經濟

2017年,津市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50.3億元,增長9.0%,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占比為14.5:47.3:38.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0664元,增長8.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4259元,增長8.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 68.0億元,增長11.4%。[10][11]

津市為輕工業城市和澧水流域物資重要集散地,全市共有工業企業近300家。津市窯坡渡座落著全國最大的輕型汽車車橋生產企業——「湖南汽車車橋廠[12]。工業以汽車車橋、食品、紡織、輕工業為主。主要生產絲、棉、麻等紡織品和酸、酶、鹽等。農業主產水稻還產棉花、油料、茶葉和麻類。養豬、養魚業發達[13]

政府目前致力於打造「南工北商」的城市布局,並初步形成了汽配、鹽化工、紡織、造紙、食品以及新型建材、生物醫藥「5+2」產業格局[14][15]。津市產的中意糖果、「雪」牌食鹽全國馳名,中意果凍、鴻鷹「梅花」牌糖化酶獲中國馳名商標[2]

Remove ads

交通

津市港為省內六大內河港口之一[16],澧水流域和湘、鄂邊境的重要物資集散地,素稱「九澧門戶」為湘北重要商埠[17]。現有湘北公路 205省道,其中保河堤鎮至渡口鎮段與 306省道共線; 205省道南出接鼎城區中河口鎮, 306省道西出接常德鼎城區,東出接安鄉縣安豐鄉)貫穿全市。G55 二廣高速從津市境內貫通,於靈泉鎮設立津市南互通,預計2013年底或2014年初正式通車。在建安慈高速則東西向穿越津市,與G55 二廣高速津市段設立互通立交[18]。津市港窯坡渡千噸級通用碼頭也正在施工中[19]

特產

津市境內有鹽礦,比如以原鹽產量占全省90%以上的湘澧鹽礦;津市特產精鹽、味精等。豬鬃、津市藠果、斑馬蚊香也是傳統名產[20][21]

名優小食品是津市工業的一大特色,全市共在食品工業30家,生產5大系列80多個品種,其中綠康桔片曾獲第八屆全國食品博覽會金獎、藍光茭頭是湖南省十大名牌產品之一。張老頭五香牛肉乾雲露牌五香牛肉乾羊肉火鍋、香腸、木子腐乳王(又名湖南十八子腐乳)、桃酥王、麥穗鳥雞精等曾先後獲湖南省農博會金獎,還有湘泰麻蓉酥糖等一大批食品獲農博會銀獎[22][23]。津市的風味小吃更是五花八門,知名的有汽水粑粑蒸蒸糕、麵餃兒、津市包子、糖麻果、湘泰點心、肉戈魁、津市米粉與津市牛肉粉[24][25][26][27]

文化

津市文化底蘊深厚,是孟姜女家鄉、車胤故里,擁有豐富的文化遺產與歷史名勝。

非物質文化遺產

名勝

遺蹟

  • 虎爪山遺址,距今約30萬年的舊石器時代遺址,入選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32]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