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株式會社滿洲映畫協會,簡稱「滿映」[1]:2558,滿洲國的電影機構,於1937年在新京特別市成立,它有公司的性質,同時也有明顯的國家宣傳機構的特點。[1]:2558次年在北平成立分支機構新民映畫協會[1]:2558。其存在12年期間為亞洲最大的電影公司[2]。
經過五年的策劃準備,1937年8月,滿洲國通過了「電影國策案」,決定在滿洲國首都新京(現長春)成立株式會社滿洲映畫協會,8月14日滿洲國正式頒布了「株式會社滿洲映畫協會法」,同日指定設立委員會。8月21日,由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與滿洲國政府聯合出資,正式建立株式會社滿洲映畫協會。
1923年滿鐵設立弘報系,內設電影拍攝機構「映畫班」,拍攝紀錄影片。後沿革為滿洲國總務廳弘報處下設的映畫班(負責電影審查)。
1933年,關東軍參謀小林少佐(後任關東軍報道班長)提出設立滿洲國電影統制機構,成立以小林少佐為首的「滿洲電影國策研究會」。1936年(康德3年、昭和11年)7月提出「滿洲電影對策樹立案」,建立電影國策審議委員會和準備委員會,關東軍參謀長坂垣征四郎少將任審議委員會委員長,關東軍參謀稻村豐二郎中佐任準備委員會委員長。
1937年8月2日,滿洲國國務院通過《電影國策案》,設立「株式會社滿洲映畫協會」,決定投資五百萬元。8月14日滿洲國政府頒布《株式會社滿洲映畫協會法》26條,並指定了設立委員會人員。「滿洲映畫,是滿洲國的國策會社,根據日滿一德一心的正義,本著東亞和平理想的真精神,在平常無事的時候,對於滿洲國的建國精神,有重大的責任,對於日本與中國等國家,應當將滿洲國的實在情形,充分介紹,使他們十分的認識,而且對於滿洲國內一般的向上,共獻資料。到了一旦有事的時候呢?它的責任更大了,就是與日本達成一氣,借著映畫這種東西,實行對內對外的思想戰!宣傳戰!以協力於國策的貢獻。」[3]8月21日下午由設立委員會主持,在「日滿軍人會館」召開「滿洲映畫協會創立總會」,第一任理事長由新京市長金壁東兼任,專任董事林顯藏(滿鐵庶務課長、專任理事)。設總務、業務、製作3個部。滿映成立之初,總部設在新京的日毛大樓二樓,暫時借用二道溝寬城子火車站的一座倉庫作為臨時攝影棚。滿映新駐所由日本東京照像化學研究所建築師增谷麟仿照德國烏法電影製片廠的建築形式及布局進行設計,日本清水組施工,工程造價250萬元,於1937年10月動工,1939年11月在洪熙街602號(今長春市紅旗街1118號長春電影製片廠址)落成。新址占地1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0,294平方米,包括一座辦公樓,六座攝影棚,一座錄音室,一座洗印間及大道具廠等附屬建築。滿映擁有寬大的拍攝場地及精良的設備,其攝影效果達到當時世界最高水準,成為當時亞洲最大的電影企業。現僅存的滿映主樓和小白樓兩座建築,被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39年11月,曾任滿洲國民政部警務司長的甘粕正彥被任命為滿映的第二任理事長。滿映當時生產的影片分為「娛民」、「啟民」和「時事」三種影片。李香蘭(時年歲19歲)亦是當時滿映的大紅明星。
在滿映存續的八年間,共拍攝故事片108部,教育片及紀錄片189部。編輯發行《滿映通訊》(日語版)307號,《滿映時報》(漢語版)313號,《滿洲兒童》55號。期間,做了大量的「日滿協和」的宣傳,並美化日本的形象,以利於滿洲國的統治及日本在滿洲國的特殊地位。
1941年成立「中央巡映委員會」。1942年,滿洲國政府把各地電影院的建立、管理交給滿映。至1943年末共有電影院213座。
滿映的衛星機構有:滿洲電影總社(經營全滿洲的電影院,組織小型巡迴放映等)、滿映光音工業株式會社、新京音樂團、滿洲恆化工業株式會社、滿洲音盤配給株式會社、滿洲雜誌社等。
1945年,滿洲國在八月風暴行動被蘇聯滅國。時任滿映理事長的甘粕正彥於同年8月11日下令日本職員及家屬全部集中,13日共一千餘人乘坐火車撤瀋陽,又被迫返回。17日職員領取遣散費,日籍每人5,000滿洲國圓,中國職員按照工作年限與工資300圓至3,000圓不等。甘粕正彥於8月20日服毒自殺,滿映解體。在同日下午5點在電影棚出殯,葬禮出席包括有華人、韓國人等,多達3,000人,送別隊伍據稱有1公里長[4]。
在中國共產黨在長春地下黨劉健民、趙東黎的主導下,1945年8月下旬,成立了東北電影技術者聯盟和東北電影演員聯盟。9月上旬,兩「聯盟」合併,稱東北電影工作者聯盟。在接收滿映時,共產黨與國民政府爭奪接收滿映,最終共產黨搶先。1945年9月中旬,滿映看守理事和田日出吉向聯盟移交權力和資產。10月1日,成立了東北電影公司,它是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建立的一座正規電影製片廠。1945年11月初,延安幹部田方、許珂受東北局派遣,接管領導東北電影公司。11月27日,東北行營控制的長春第七警察分局逮捕了東北電影公司中的黨員與進步分子,關押七天後被蘇軍要走釋放。此時,由於外交大局,中共在長春市區既無政權也無駐軍,遂成立「東影駐吉林辦事處」應變,並在廠區加掛蘇聯影片輸出公司,蘇軍派駐一個班進駐警衛,給蘇聯影片列印中、朝、日字幕。
1946年1月22日,宋美齡飛抵長春。東影拍攝了《蔣夫人訪問長春》電影紀錄片。
1946年2月,東北局宣傳部長凱豐在撫順組建了接管東影的工作小組,有袁牧之、延安電影團先遣小組錢筱璋、田方、許珂等。1946年3月進入長春未能成功。
1946年4月,東北民主聯軍占領長春,4月18日,舒群持東北民主聯軍周保中將軍簽署的命令,正式接管了原滿映的設備器材,東北局任命舒群為東北電影公司總經理,張辛實為副總經理,袁牧之為顧問,田方為製作部顧問,錢筱璋為秘書,許珂為經理室秘書。後受戰局影響,1946年5月東北電影公司將大部分的器材搬遷至現在的黑龍江省鶴崗,其中日籍員工的半數約100人隨共產黨北撤。1946年5月13日袁牧之、錢筱璋率領第一批撤退人員物資25節車皮北撤。5月18日許珂、馬守清率領第二批撤退人員物資30多節車皮。5月23日舒群率領第三批撤退人員與東北大學同車赴哈爾濱。5月26日,人員物資共一列車撤退到佳木斯;這時有一批職工發生動搖,留在了哈爾濱或回到長春。6月上旬,搬遷到興山(今鶴崗),共有職工180餘人,其中中國籍100人,日籍81人。6月下旬抽調一批職工物資調給了汪洋的華北電影隊。8月27日,延安電影團20餘人抵達興山。8月,電影演員于洋、李文修逃離「長制」,經哈爾濱到興山。1946年10月1日,東北電影公司改名東北電影製片廠,是為現長春電影製片廠的前身。1946年年底,袁牧之替換舒群任廠長,副廠長吳印咸、張辛實,黨支部書記兼藝術處長陳波兒,秘書長田方。
1946年5月24日,國軍占領長春。5月26日,國民黨中央宣傳部派金山(實為中共間諜)接收滿映。7月7日正式成立長春電影製片廠,現在一般簡稱其為「長制」,與現今的簡稱為「長影」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長春電影製片廠區別。金山任廠長。拍攝了進步影片《松花江上》,頌揚了東北人民抗日鬥爭。解放軍開始圍攻長春後,金山接到中共的指示,於是長春電影製片廠人員從1947年12月起至1948年4月間分四批離開長春,解放軍奪取長春前夕僅剩下10餘人。1948年10月20日,田方代表共產黨接收國民政府長春電影製片廠留下的設備。1949年4月初,東北電影製片廠遷回長春。1955年2月改名長春電影製片廠(即「長影」)。2013年,遺留建築以長春電影製片廠早期建築之名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的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戰後在日本的東橫映畫,成為安置從滿映撤出的電影人的「托盤」公司,後與大泉映畫、東京映畫配給合組為東映,成為其主要支柱[5]
滿映一部分資料膠片後來流失到蘇聯。日本人發現後出高價買回膠片,編成了30集的錄影帶,在日本發售,當時售價三十萬日圓。在日本的中國友好人士發現後向日本方面交涉,1995年5月,日本同意向中國政府贈送部分資料,一共帶來了兩套錄影帶資料,其中包括三部故事片,如《晚香玉》、《皆大歡喜》等;還有一些紀錄片。現在這兩套錄影帶資料一套保存在中國電影資料館,另一套保存在長春電影製片廠。
由於滿映成為長春電影製片廠的前身,且有不少日本電影人留任顧問至1950年代初,儘管滿映由日本人和滿洲國人主導創作,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電影博物館的常設展能佔一席之地,1990年就出版了中文專著《滿映─國策電影面面觀》(北京中華書局)。相反,跟滿映一樣是在日本佔領區的中華電影公司,其藝術創作更是在汪精衛國民政府爭取下由中國電影人而不是日本人主導創作,但因為汪精衛的定性,在中國電影史被長年冷待。[6]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