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波茨坦廣場站(德語:Bahnhof Berlin Potsdamer Platz)是德國首都柏林市中心的一座地下鐵路車站,毗鄰波茨坦廣場。它由一個區域鐵路部分和一個快鐵部分組成。區域車站(在營運上僅被視為停車點)地處2006年通車的南北幹線鐵路的隧道內,可連接至柏林火車總站。這是柏林軌道交通「蘑菇方案」的一部分。其旁邊的是快鐵車站,後者早在1939年便成為柏林南北隧道的組成部分投入營運。
如今波茨坦廣場車站的南部是在1945年戰爭結束前關閉的波茨坦長途車站及其兩座附屬站。快鐵車站的東側則是波茨坦廣場地鐵站。在區域車站內新建另一座地鐵站的計劃已被納入議事日程。
歷史
在柏林分裂以前,波茨坦廣場的地面曾有一座名為「波茨坦車站」(Potsdamer Bahnhof)的終端式車站,在此通過所謂的「主線鐵路」——即普魯士最古老的鐵道路線,列車可通往波茨坦和馬格德堡,甚至進一步抵達德國西部。該站作為柏林的首座車站,早在1838年便於柏林關稅牆的波茨坦門前開業。它建於當時被稱為「大白地」(Großen Bleiche)的地塊,這是從里克斯多夫和柏林弟兄會手中購得[2]。
首座波茨坦車站一直存在至1869年。此後,一個新的設施是由尤里烏斯·路德維希·夸索夫斯基所設計,它包含有5個月台和4條到發線,以及一幢173米長和36米寬的大廳。這個斥資334萬金馬克建設的新建築於1872年8月30日由德皇威廉一世主持落成典禮。車站的中間凸出部分(前庭)是以拱形勾勒出佛羅倫斯式宮殿的風格。至1890年,經常使用車站的旅客超過300萬人次。因此終端式車站自身需要進行擴建以應對市郊運輸。後者於1891年開業[3]。
至1930年,波茨坦車站共由3個附屬車站分別負責客運[3]:
- 西側為用於萬湖鐵路的複線同名車站;
- 中部為四線長途車站,用於通往波茨坦、布蘭登堡、和馬格德堡(部分可進一步進入哈茨山或通往漢諾威-魯爾區/克賴恩森-卡塞爾-法蘭克福方向)的列車;
- 東側為四線的環線及市郊車站,用於經由市郊鐵路通往利希特費爾德和措森、以及經由南環急轉彎通往柏林環線鐵路的南環列車。南環急轉彎在遭受1944年的空襲毀壞後沒有繼續修復,自那時起快鐵列車開始作為全環運轉(1944-1961年和自2006年)。
在1920年代和1930年代,波茨坦廣場成為了歐洲最繁華的廣場之一。大量的飯店、餐廳,尤其是祖國之家的開業加深了這一區域作為娛樂區的名聲。此外,許多辦公大樓、銀行,以及政府機構(包括新、舊總理府)都在這附近開設[4]。
由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遭受了相當大的破壞,德意志國鐵路在戰爭結束前便停止了車站的營運。至1945年9月27日,當局決定正式關閉波茨坦車站[5]。然而受到戰爭最後一天柏林南北隧道水浸的影響,運轉於萬湖鐵路的快鐵列車需要繼續使用設於地面的波茨坦環線車站作為換向設施,直至1946年[6]。
波茨坦車站的站房遺址和軌道前地在戰後被納入米特區,從而歸屬東柏林管轄。但作為奠定領土範圍的狹長地帶,它一直延伸至蘭德維爾運河,夾在當時的西柏林行政區十字山和蒂爾加滕之間。在東德於1972年的一次領土交換中,這片三不管地帶被割讓至西柏林[7]。在波茨坦廣場至蘭德維爾運河之間的軌道設施很大程度上位於如今的蒂拉·杜留克絲公園之內,而其東側緊鄰的住宅則被一直延伸至克滕大街[8]。
波茨坦貨運站(Potsdamer Güterbahnhof)位於蘭德維爾運河南側,其西鄰鄧內維茨大街和弗洛特維爾大街,南接約克大街,東部則與地鐵三角鐵路站和安哈特貨運站相連。那裡除了設有柏林珀格機廠(Bw Berlin Pog)外,還可供客運機車進行維護,以及作為長途、市郊和環線列車的停放點使用[9]。
為了建設波茨坦廣場旁的新城區與蒂爾加滕隧道之間的連接,這裡設立了一座大型的建設物流中心,以裝卸在工地卡車和貨運車廂之間交換的挖掘土方及所需建材。有及於此,萬湖鐵路的貨運軌道被限制使用。此舉是為了使大型建築地盤的卡車避免經由市中心的街道行駛。當局為此甚至還單獨新建了一座跨越蘭德維爾運河的橋梁供施工卡車使用。
從1995年至2006年間,在原貨運站的場地相繼創建了連接南北幹線鐵路隧道的南匝道及隧道入口,其4條管洞可使南北走向的鐵路長途運輸通過中心區域去往新的火車總站[10]。
自2006年8月26日起,波茨坦貨運站和安哈特貨運站的場地開始被改造為占地26公頃的綠化帶——三角鐵路公園。公園的第一部分於2011年9月2日開放。第二部分,即西側的部分則隨後於2013年5月31日開放[11]。
西鄰長途車站的波茨坦萬湖車站(Potsdamer Wannseebahnhof)主要由萬湖鐵路上的的市郊列車服務。在南北快鐵隧道投入營運後,萬湖車站又進行了容量擴充以服務於波茨坦長途車站。長途和萬湖車站最終都於1944年關閉[6]。
長途車站的東側坐落著波茨坦環鐵及市郊車站(Potsdamer Ring- und Vorortbahnhof)。這裡是供運轉於柏林環線鐵路的列車、以及經由安哈特市郊鐵路和德勒斯登鐵路至利希特費爾德東站或措森的市郊列車所使用。其中針對環鐵列車設有一座帶兩條機走線的獨立月台,而對於市郊鐵路,自1903年起開通了電氣化營運,可一直延伸至利希特費爾德東站。隨著南北隧道的南段完工,通往安哈特鐵路的快鐵列車自1939年11月6日起可以開始使用位於地下新落成的波茨坦廣場車站[6]。
直至1944年,從南環鐵路駛來的列車仍然會在環鐵車站終到。它們必須在那裡「換向」,並返回南環方向。在1943年11月24日的空襲中,盟軍摧毀了波茨坦廣場周邊的大部分地區。自1944年中期起,環鐵列車不再駛入波茨坦車站,而是採取全環運轉。當蘭德維爾運河下方的南北快鐵隧道在戰爭的最後幾天拆除,以及地鐵網路遭受大範圍水浸後,環鐵車站又重新開放供運轉於萬湖鐵路的快鐵列車使用,直至1946年[6]。
在德國車站營運點目錄中,波茨坦環鐵及市郊車站的代碼標識為「Por」[12]。
波茨坦廣場快鐵車站
用於南北快鐵的隧道連接了當時柏林一些重要的長途車站,其中包括斯德丁車站(現柏林北站)、波茨坦車站和安哈特車站(均為終端式車站)以及腓特烈大街車站(通過站)。路線南段根據理察·布拉德曼的規劃,以隧道站的模式興建了波茨坦廣場車站,並於1939年4月15日通車。它最初設有兩個島式月台及相鄰的4條到發線,其中中間的2條軌道是為路線擴張的接入作預留[13]。
車站被設計為南北快鐵隧道中各兩條南北分支的中央轉乘樞紐。根據當時的規劃,環鐵列車將駛入地下的波茨坦廣場車站以取代地面的環鐵車站,並進一步向北經由萊爾特車站通往北環。為此,北向的隧道盡頭一直修建至貝爾大街,它被用作一個鐵路停車場,並在柏林鐵路業者中以行話「廂座」(Heuboden)而著稱。同時南向也在十數年間仍然保有路線繼續擴展的機會,儘管因大規模城市建設的干預而遭到歷史性限制。柱廊公園的構築物在1990年代末曾考慮設立一條建造費用和空間高度都與孟德爾頌·巴托爾迪公園地鐵站相平行的地鐵路線。而作為S21線快鐵方案的組成部分,原計劃如今又以類似的方式被重新採納,其中北側的部分,即經過現火車總站的路段已開始動工。[14]
在1961年至1989年的柏林分裂時期,車站正好處於柏林圍牆下方。期間作為車站而言它已被關閉,同時成為一座有列車經過但不停靠的幽靈車站。快鐵車站如今已被納入受保護建築[15]。
在1990年代波茨坦廣場及萊比錫廣場的新發展過程中,快鐵車站曾設想設立一個小結構的東入口。然而,這個由奧斯瓦爾德·馬蒂亞斯·翁格爾斯所設計、靈感來源於原波茨坦門容積的概念從未投入實施。
波茨坦廣場區域車站
毗鄰快鐵車站的是一座被命名為波茨坦廣場車站(Bahnhof Potsdamer Platz)、同樣採用通道結構並在2006年通車的區域鐵路車站。從鐵路營運的角度來看,這是在提供長途及區域運輸的四線南北幹線鐵路上、從火車總站至南十字車站之間的一個停車點。這座260米長、50米寬和距地面20米深(軌道層)的建築物共設有4條到發線及居中的兩座島式月台。目前在波茨坦廣場車站辦理乘降的區域快車路線包括RE3線、RE4線和RE5線。這裡也提供通往快鐵、地鐵以及大量經停波茨坦廣場的公車路線的轉乘連接[16]。
該站是根據建築師聯合體「波茨坦廣場車站建築師」(Bahnhof Potsdamer Platz Architekten, BPA)的設計所建造,該聯合體是由希爾默與薩特勒及阿布雷希特建築事務所、赫爾曼+奧特爾建築事務所(Hermann + Öttl)和摩德索恩·弗萊爾西本(Modersohn Freiesleben)所組成[17]。
在車站投入使用前的交通預測中,每日約有80000名旅客在此乘降,其中包括50000名在區域車站層面的旅客和30000名轉乘至地鐵或快鐵的旅客[18][19]。
車站的建設始於1995年。根據規劃,建築的主體結構已在1997年春季完工,而1997年至1999年間應進行內部裝修。車站的投入運轉則計劃在2002年實現[20]。然而在2002年公布的規劃中,車站將延後在2005年投入運轉,即火車總站計劃通車日期的半年前[21]。最終,車站是在2006年5月末的運行圖調整中開放使用。在開通初期,每日共有116班區域鐵路列車在此停靠[19]。
地鐵站
儘管在波茨坦廣場地下建有三座地鐵站,但只有一座是處於營運狀態。其中第一座僅在開放五年後便關閉;第二座則營運超過了100年(但中斷了31年),而第三座則有可能無法投入營運。
在首條柏林地鐵線於1902年2月11日建成通車時,便已存在有一座位於波茨坦廣場的地鐵站。與其它所有設於地下的「地鐵主線」(Stammstrecke)車站一樣,該站採用的是側式月台布局。它最初是作為從三角鐵路站往市中心方向的路線分支的終點站。在籌備續建從市中心路線至斯皮特爾市集時,一座位於萊比錫廣場地下的同名車站開始建造,它緊鄰波茨坦廣場東側,並於1907年投入營運。因此,在當時尚未老舊的波茨坦廣場首座地鐵站被迫關閉,並在原址設立了一個換向設施[22]。
配備一個島式月台的萊比錫廣場地鐵站在廣場下方設有一條人行地下道通往韋特海姆百貨公司(隧道仍然存在)。該站於1923年更名為波茨坦廣場站,並一直沿用至今[23]。
在柏林分裂期間,自1930年起通往潘科(維內塔街)的內城路線被迫中斷。由於波茨坦廣場地處邊境設施的正下方,西側的地鐵站仍可使用東側的部分路網。而西部路網的使用則自1961年起遭到市議會的否決。車站被取代用作東柏林地鐵A線的停車場,服務於進一步終到(特爾曼廣場,後稱奧托·格羅提渥大街,如今又恢復為莫倫大街)的車站。直至1993年,當柏林地鐵U2線的兩半部分重新合併後,波茨坦廣場地鐵站才再次投入營運。它是柏林所有仍保持原始風貌的地鐵站中最古老的一座,因此也被納為受保護建築[24]。
在波茨坦廣場的區域車站和快鐵車站之間有彼此相連的人行地下道,但從地鐵站則沒有任何地下轉乘通道連接至其它車站部分。2009年,一部升降機在地鐵站內投入使用。從此該站可實現無障礙通行[25]。
對於地鐵U3線的遠期新規劃,波茨坦廣場區域車站在建設的過程中便已預留構築了地鐵站的主體結構[20]。這條路線在遠期應從白湖經由亞歷山大廣場及波茨坦廣場通往選帝侯大街。供臨時使用的月台和面積達6500平方米的隧道部分設施已以「U3線車站」的名義可提供活動租賃[26]。
在規劃中的U3線地鐵站的前期構築物中,它是以東西走向跨越區域車站和快鐵車站。該站設有兩座側式月台,介乎於街面層和分布層之間。在萊比錫廣場的兩個東出入口已籌備就緒。通過月台側壁的帶形窗可以見到區域車站的月台[20]。
營運
路線 | 走向 | ||
---|---|---|---|
RE 3 | 埃爾斯特韋達 - 文斯多夫-瓦爾德斯塔特 - 柏林波茨坦廣場 - 埃貝爾斯瓦爾德 - 安格爾明德 - | 普倫茨勞 - 格賴夫斯瓦爾德 - 施特拉爾松德 | |
施韋德特 | |||
RE 4 | 於特博格 - 路德維希費爾德 - 柏林波茨坦廣場 - 柏林-斯潘道 - 達爾戈-德貝里茨 - 武斯特馬克 - 拉特諾 | ||
RE 5 | 路德城維滕貝格 - | 於特博格 - 柏林波茨坦廣場 - 奧拉寧堡 - 諾伊斯特雷利茨 - | 居斯特羅 - 羅斯托克 |
法爾肯堡 (埃爾斯特) - | 新布蘭登堡 - 施特拉爾松德 | ||
RB 19 | 柏林健康泉 - 柏林波茨坦廣場 - 柏林-舍訥費爾德機場 - 呂本 - 森夫滕貝格 |
路線 | 走向 |
---|---|
奧拉寧堡 - 萊尼茨 - 博格斯多夫 - 比肯韋德 - 上諾伊恩多夫 - 弗羅瑙 - 黑姆斯多夫 - 魏德曼斯盧斯特 - 維特瑙 - 威廉斯魯 - 申霍爾茨 - 沃蘭克大街 - 博恩霍爾姆大街 - 格孫德布倫嫩 - 洪堡海恩 - 北站 - 奧拉寧堡街 - 腓特烈大街 - 布蘭登堡門 - 波茨坦廣場 - 安哈特 - 約爾克街 - 尤利烏斯·萊貝爾橋 - 舍訥貝格 - 弗里德瑙 - 費爾巴哈街 - 施泰格利茨區政府 - 植物園 - 利希特費爾德西 - 孫德高街 - 采倫多夫 - 墨西哥廣場 - 施拉赫滕湖 - 尼古拉湖 - 萬湖 - 格里博尼茨湖 - 巴伯爾斯貝格 - 波茨坦 | |
貝爾瑙 - 貝爾瑙-弗里登斯塔爾 - 采珀尼克 - 倫琴塔爾 - 布赫 - 卡羅 - 布蘭肯堡 - 潘科-海訥斯多夫 - 潘科 - 博恩霍爾姆大街 - 格孫德布倫嫩 - 洪堡海恩 - 柏林北站 - 奧拉寧堡街 - 腓特烈大街 - 布蘭登堡門 - 波茨坦廣場 - 安哈特 - 約克大街 - 南十字 - 普里斯特路 - 阿提拉大街 - 馬林費爾德 - 布科大道 - 希肖路 - 利希滕拉德 - 馬洛 - 布蘭肯費爾德 | |
亨尼希斯多夫 - 海利根湖 - 舒爾岑多夫 - 泰格爾 - 艾希博恩堤道 - 卡爾·邦赫費爾精神科醫院 - 舊賴尼肯多夫 - 舍訥霍爾茨 - 沃蘭克大街 - 博恩霍爾姆大街 - 格孫德布倫嫩 - 洪堡海恩 - 柏林北站 - 奧拉寧堡街 - 腓特烈大街 - 布蘭登堡門 - 波茨坦廣場 - 安哈特 - 約克大街 - 南十字 - 普里斯特路 - 敘德恩德 - 蘭克維茨 - 利希特費爾德東 - 奧斯多費爾大街 - 利希特費爾德南 - 特爾托城 | |
潘科 - 維內塔大街 - 美麗堡大道 - 埃貝爾斯瓦爾德大街 - 澤內費爾德廣場 - 羅莎·盧森堡廣場 - 亞歷山大廣場 - 修道院大街 - 邊疆博物館 - 醫院集市 - 總督府廣場 - 市中心 - 莫倫大街 - 波茨坦廣場 - 孟德爾頌·巴托爾迪公園 - 三角鐵路 - 比洛大街 - 諾倫多夫廣場 - 維滕貝格廣場 - 動物園 - 恩斯特·羅伊特廣場 - 德國歌劇院 - 俾斯麥大街 - 索菲·夏洛特廣場 - 帝王堤 - 特奧多爾·豪斯廣場 - 新韋斯特恩德 - 奧林匹克體育場 - 烏勒本 |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