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李賢(1408年—1466年),字原德,河南鄧州長樂林(今鄧州市孟樓鎮長樂嶺)人,進士出身,明朝重臣。
明英宗、代宗時代曾歷任吏部侍郎、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官至華蓋殿大學士、明朝內閣首輔,進少保,一生從政三十餘年,為官清廉正直,政績卓著,是明朝歷史上難得的治世良臣之一。諡文達。
宣德七年(1432年)壬子科河南鄉試第一名舉人(解元),宣德八年(1433年)聯捷進士,奉命調查河津蝗災,授驗封主事,少師楊士奇欲一見,李賢竟不往。正統初年,建議減少對塞外降人的俸祿,以消除其禍患。明英宗不聽。當時廷臣誥敕均須有九年任期,李賢建議改以三年,後准許。之後升為考功郎中,改文選,跟從明英宗北征,土木之變時脫逃回朝[1]。
景泰二年(1451年),上疏諫言景泰帝勤政等策,得到景泰帝贊許,命入翰林院。隨後升兵部右侍郎,改戶部右侍郎。也先屢次上貢馬,李賢則稱給金帛以強盜並非正策,於是陳述邊界戰備廢弛,于謙請其寫章批評諸將,之後轉為吏部右侍郎,並呈上《鑒古錄》。奪門之變後,明英宗復辟,命其兼任翰林院學士,直入文淵閣,與徐有貞共同在內閣參贊機務。不久,進升吏部尚書。李賢為人氣度端凝,所奏對皆中機宜,深得英宗眷用。當時山東饑荒,英宗發帑幣以賑災,召徐有貞與李賢商議。徐有貞稱有官員多在其中私飽己囊。李賢則稱:「慮中飽而不貸,坐視民死,是因噎廢食也。」英宗於是下令增加銀錢[2]。
當時,石亨、曹吉祥與徐有貞爭權,並忌恨李賢。諸多御史彈劾石亨、曹吉祥有罪,兩人懷疑此為徐有貞、李賢之計,於是向英宗求訴,徐有貞、李賢兩人均下獄。恰逢有風雷變,李賢得釋,謫福建參政。未行之時,王翱奏請李賢可大用,遂留用為吏部左侍郎。一個月後,恢復吏部尚書,仍然在內閣參贊機務。石亨知英宗向著李賢,雖怒卻仍無可奈何,只能佯裝與他友好。李賢亦深居簡出,非英宗召見則不入閣,而英宗卻更加親近李賢[3]。
之後,蒙古孛來進犯邊界,石亨稱玉璽在孛來處,可以打仗取回,英宗為之心動。李賢則稱不可再主動挑釁,而玉璽不足為寶,事情遂方休。石亨卻更加忌恨李賢。當時英宗亦厭惡石亨、曹吉祥驕橫,有次屏人對李賢稱:「這些人干預朝政,各地奏事者均先到其門,怎麼辦?」李賢稱:「陛下只能獨斷,這樣的趨附方能自息。」帝曰:「如果不採納他們的建議,他們的臉上就有難色。」李賢稱:「希望您能以緩制之。」當時石亨、曹吉祥用事,李賢顧忌不敢盡言,然而每次都能從容應對。
曹石之變時,曹欽攻入東朝房襲擊李賢,並將殺之,逼其寫釋己罪草奏。幸虧王翱率軍趕來救助得免。李賢則密疏請擒賊黨,英宗得疏後大喜,慰勞特加太子太保。李賢並進言,急宜詔天下停不急務,而求直言以通閉塞,得到批准[4]。
曹石之變後,英宗再問李賢「奪門之變」事。李賢稱:「『迎駕』則可,『奪門』豈可示後?天位乃陛下固有,『奪』即非順。且爾時幸而成功,萬一事機先露,亨等不足惜,不審置陛下何地!」英宗大悟並贊同。李賢並解釋道,英宗復辟是自然之理,石亨等人才是奪門之變的真正受益者。於是英宗下令章奏勿用「奪門」字,並議革冒功者四千餘人,僅剩已襲父爵的太平侯張瑾和興濟伯楊宗。至成化初年,諸被革者訴請,李賢又進言,並奪張瑾、楊宗爵位,時論均稱大快[5]。
英宗重用李賢,其所言之事均見聽,錦衣衛門達忌妒大學士李賢受寵,又多次規勸自己,便曾在朱祁鎮面前誣陷他,說李賢接受陸瑜的黃金,為他求取尚書一職。朱祁鎮懷疑了,半年仍不下詔書。至此,門達拷打楊塤,教他引出李賢,楊塤即謊稱:「這是李學士教我幹的。」門達非常高興,立即上奏朱祁鎮,請求法司在午門外會審楊塤。朱祁鎮派宦官裴當監視。門達想抓住李賢一起審訊,裴當說:「大臣不可辱!」門達這才罷休。到審訊時,楊塤說:「我不過是個小人物,怎能見到李學士?這都是門錦衣教我的。」門達氣色沮喪,話都說不出來,袁彬也歷數門達納賄的情狀。法司害怕門達而不敢上報,結果仍判袁彬絞刑,以財產贖死罪。楊塤論斬。朱祁鎮下命袁彬贖完後調到南京錦衣衛,而禁錮楊塤[6]。天順七年,李賢請英宗寬恤、罷江南織造、清錦衣衛獄、止邊臣貢獻、停內外采買等事情,英宗感到為難,李賢則四次進言,同列官員均感到恐懼,李賢退則稱「大臣當知無不言,可捲舌偷位耶?」截止天順年間,李賢一直擔任內閣首輔,呂原、彭時為輔佐[7]。
英宗去世前,臥文華殿。恰逢有人進言離間東宮,英宗感到疑惑,密告李賢。李賢則首伏地曰:「此大事,願陛下三思。」英宗問道:「然則必傳位太子乎?」李賢又頓首曰:「宗社幸甚。」帝起,立召太子至。李賢扶太子令謝。太子謝,抱帝足泣,帝亦泣,至此離間父子計謀之人無法如意[8]。
明憲宗繼位後,進少保、華蓋殿大學士,管理經筵事。同年春,因日黯無光,李賢進言明憲宗修身勤政。改日又進言稱減少浣衣局沒官婦女,宜放還其家。憲宗均批准。同年五月又進言憲宗遠內臣,重用老臣,並減少開支。此後每次遇災變,李賢必與同官進言[9]。當初,李賢屢次彈劾錦衣衛門達恣橫,於此兩人關係甚差。憲宗重用門達,門達則命其黨羽多投匿名書誣陷李賢。李賢於是乞罷,有詔慰留。吳皇后被廢時,有言官要求嚴懲宦官牛玉,言及李賢。憲宗命衛士住宿李賢家,護送其進出。成化二年,李賢父喪,後詔起復,李賢三次請辭,不予批准。後再次請辭,同年冬去世。憲宗震悼,贈太師,諡文達[10]。
李賢為政持大體,尤以惜人才、開言路為急。其舉薦的年富、軒輗、耿九疇、王竑、李秉、程信、姚夔、崔恭、李紹等人,均為一代名臣。當時皇帝延見大臣,有所薦,必先與吏部、兵部商定。李賢為人不專斷,但庸小之輩均對其發難[11]。
李賢此人知無不言。明景帝逝世時,英宗欲把汪后殉葬,李賢勸止,汪后得免於死。明惠帝少子建庶人被囚禁五十多年,明英宗憐憫欲釋放他,於是問李賢。李賢則頓首曰:「此堯、舜用心也!天地祖宗實式憑之。」於是英宗下定決心執行。此外其進言地方官員的升遷須又三品京官保舉,均得成慣例[12]。在于謙蒙冤被殺之後,李賢一直力主為于謙冤案平反。奪門之變後,陷害于謙的主要官員均被罷黜或處死,為後來的于謙案平反奠定了基礎。
《明史》稱其為明朝「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以後「得君無如賢者」。但是明景帝啟用李賢為侍郎,但李賢所著書顧謂景帝為荒淫;之後壓擠葉盛、岳正,不救羅倫,「尤為世所惜云。」[13]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