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东亚民族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朝鮮民族(조선민족/朝鮮民族),又稱韓民族(한민족/韓民族)、朝鮮族(조선족/朝鮮族),是東北亞主要民族之一,分布在朝鮮(朝鮮半島)及毗鄰的中國東北地區,為大韓民國及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主體民族[5][6]。
朝鮮民族 韓民族(한민족,韓民族) 朝鮮民族(조선민족,朝鮮民族) | |||||||||||||
---|---|---|---|---|---|---|---|---|---|---|---|---|---|
總人口 | |||||||||||||
約8,446萬 (2019年)[1] | |||||||||||||
分佈地區 | |||||||||||||
北韓:2,548萬(2023年估算)[2] 韓國:5,137萬(2023年估算)[3] 朝鮮半島以外 | |||||||||||||
美國 | 2,633,777[4] |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2,109,727[4] | ||||||||||||
日本 | 818,865[4] | ||||||||||||
加拿大 | 237,364[4] | ||||||||||||
烏茲別克 | 177,270[4] | ||||||||||||
越南 | 172,684[4] | ||||||||||||
俄羅斯 | 169,933[4] | ||||||||||||
澳洲 | 167,331[4] | ||||||||||||
哈薩克 | 109,923[4] | ||||||||||||
菲律賓 | 85,125[4] | ||||||||||||
印度尼西亞 | 78,676[4] | ||||||||||||
巴西 | 48,281[4] | ||||||||||||
德國 | 44,864[4] | ||||||||||||
英國 | 40,770[4] | ||||||||||||
紐西蘭 | 38,114[4] | ||||||||||||
法國 | 29,167[4] | ||||||||||||
阿根廷 | 23,063[4] | ||||||||||||
香港 | 22,506[4] | ||||||||||||
新加坡 | 21,406[4] | ||||||||||||
馬來西亞 | 20,861[4] | ||||||||||||
泰國 | 20,200[4] | ||||||||||||
吉爾吉斯 | 18,515[4] | ||||||||||||
烏克蘭 | 13,070[4] | ||||||||||||
瑞典 | 12,721[4] | ||||||||||||
柬埔寨 | 11,969[4] | ||||||||||||
墨西哥 | 11,897[4] | ||||||||||||
印度 | 11,273[4] | ||||||||||||
阿聯 | 10,930[4] | ||||||||||||
丹麥 | 9,581[4] | ||||||||||||
荷蘭 | 8,601[4] | ||||||||||||
挪威 | 7,667[4] | ||||||||||||
中華民國 | 5,132[4] | ||||||||||||
語言 | |||||||||||||
韓語 | |||||||||||||
宗教信仰 | |||||||||||||
佛教、基督新教、天主教、儒教、薩滿教、天道教等 |
目前,朝鮮民族全球總人口約為8300萬,其中大韓民國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共計約7600萬,其他人口過百萬的國家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國,各有約二百萬人。中國朝鮮族是中國官方認定的55個少數民族之一,其他有越南、新加坡亦官式承認為境內少數民族[來源請求]。在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烏茲別克亦有朝鮮族生活,他們在當地被稱為「高麗族」(俄語:Корё-сарам;韓語:고려인)[7],中文文獻也稱其為「中亞朝鮮族」[8][9]、「高麗人」[10]。
朝鮮民族是古亞洲人和新亞洲人在新石器時代到青銅器時代之間,陸續從蒙古高原、中國東北地區東南部、南西伯利亞遷徙到遼河流域至朝鮮半島之間所形成的民族。[11][12]
公元前後,高句麗在朝鮮半島北部興起。此後,百濟和新羅在南部興起,形成三國鼎立局面,史稱「三國時代」[13]:44-46。七世紀後半葉,新羅聯合中國唐朝,先後滅掉百濟和高句麗,統一了朝鮮半島大同江以南地區[14]:47-50。九世紀末,新羅分裂成後高句麗、後百濟、後新羅,史稱「後三國」[14]:60-61。918年,後高麗將領王建統一後三國,建立高麗王朝[14]:62-64。高麗立國近474年之後,於1392年被朝鮮王朝所取代[14]:84-85。1897年,朝鮮王朝立國505年後被大韓帝國取代[14]:179-180。
近代,朝鮮半島不斷被西方列強和日本滲透,1910年被日本吞併[14]:188-197。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朝鮮半島分裂成南北兩個國家。被以蘇聯為首的共產主義陣營所控制的北部建立起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被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控制的南部建立起大韓民國。至今,朝鮮半島還處在一個民族兩個國家的狀態[13]:68-73。
朝鮮民族的母語是韓語,也稱韓國語或韓語。朝鮮民族在古代曾長期使用漢字,在近代普遍使用的諺文是表音文字,每個字可以根據其構成拼讀出來,不需要另外單獨的拼音系統。韓語共有40個字母,包括21個元音和19個輔音。元音又分為單元音(10個)和雙元音(11個)。元音是韓語音節的中心,輔音只有和元音結合才能構成文字。韓語屬於黏著語,是通過附著在單詞後面的助詞和語尾的變化來表示語法關係,而不是像漢語那樣依靠詞序。因此韓語有比較複雜的助詞和語尾。韓語的句子結構是主語+賓語+謂語,而漢語的句子結構則是主語+謂語+賓語。[15]
韓語的詞彙類型可分為固有詞、漢字詞和外來語三種[16]。固有詞是朝鮮民族自古流傳下來的本民族自己固有的詞彙,是韓語詞彙的核心部分。韓語日常用語絕大多數用的都是固有詞[16]。絕大部分漢字詞來源於漢語,此外還有部分漢語漢字詞和日語漢字詞。漢字詞讀音遵照韓國漢字的讀音規則,詞義大部分與漢語相同,但也有些差異[16]。漢字詞在數量上要占到韓語詞彙一半以上。外來語是指從中國以外的其他國家借鑑過來的詞語,以英語居多[17]。
西元15世紀以前,韓語只有語言沒有文字,以漢字為書寫工具[18]。由於韓語與漢語是完全不同的語系,使用漢字記錄韓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加之一般百姓不懂得漢文,非常不利於文化的交流與發展[19]。為了解決朝鮮民族書寫文字的問題,1443年朝鮮王朝第4代國王世宗組織一批學者創造了適合標記韓語語音的文字體系——「訓民正音」,意為「教老百姓以正確的字音」[19]。韓文的發明推動了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世宗大王也得到了後世的愛戴[19]。
韓語的方言按地區分布可以分為西北部方言、東北部方言、中部方言、西南方言、東南方言、濟州方言以及六鎮方言共7種[20]。除了濟州方言以外,鄰近的方言大都能夠通話。但是跨區之間的方言通話就有些困難[21]。現今「韓國標準語」是以中部方言的首爾話為基礎的。由於首爾是朝鮮王朝的國都,因此這個「標準語」更接近於朝鮮半島分裂前的官方語言[20]。北韓的標準語「文化語」亦基於中部方言。
朝鮮民族傳統建築講究對地形的選擇,陰陽協調,一般依山朝南而建。傳統民居稱為韓屋,使用一種叫溫突的地板供熱系統供熱。韓屋在建築設計上體現人與自然和諧的理念。韓國傳統建築不作違背壯麗自然環境的嘗試,也不與自然景色比較高低。韓屋的大部分建築材料也來源於自然,主要是石頭、木材、泥土,充分體現自然美。富人家的屋頂使用瓦建造,而窮人家的屋頂則使用稻草。[22]:241韓國夏季悶熱,冬季寒冷。韓屋在設計上採用了冬季取暖的炕和夏季乘涼的大廳。[23]:168
根據儒家的觀念,韓屋在空間上做身份、男女、長幼的區分。根據房型的不同和用一道小圍牆,韓屋的居住空間分為上中下三等。裡屋和客廳是主人居住的上等空間;離大門最近的行廊齋是下人居住的地方;中門間行廊齋是中間階層的守門人居住的空間。貴族的韓屋在建造行廊齋等門間齋後,還會建造一個比這些高一截的屋檐上翹的大門。[23]:168
朝鮮民族的傳統服飾是韓服。韓服有著直線和曲線相結合的線條美,在色彩搭配上講究陰陽五行,天地人和。一般來說上衣用亮色、下衣用暗色。小孩子的韓服一般採用7種顏色,為的是讓小孩憧憬絢麗的生活和防止鬼神的接近,無病長壽。[22]:233
男士傳統韓服由冠帽(黑笠)、哲高里(男士上衣)、背子(穿在上衣外邊的坎肩)、馬褂子(穿在哲高里外面的防寒服)、巴吉(褲子)、都魯瑪吉(外出時穿在短衣和褲子外面的外套)和足衣(襪子)組成。[22]:229女士傳統韓服由哲高里(女士上衣)、領子(由動襟和領邊組成)、高琳(前衣襟上縫有的長帶,垂落在長裙前面用作上衣扣,也有裝飾作用)、契瑪(裙子)、紋樣、和繡花鞋組成。[22]:230
根據生活風俗和用途分類,韓服可以分為婚禮服、節日服、花甲服、周歲服等。在春節的早上,子女要穿節日服給父母拜年,小孩子們穿七色彩緞短衣,父母則穿平常韓服;在花甲宴上,男性穿金冠草服,女性穿小禮服;小孩一周歲的儀式上,小孩要穿周歲服;在傳統婚禮上,新郎新娘要穿華麗的婚禮服。傳統韓服穿戴複雜、繁瑣,因此傳統韓服一般在特殊的場合穿著。韓國人平時穿著改良的簡易生活韓服。[23]:450[22]:231-232
朝鮮民族的主食是大米。主要農作物除了大米外還有大麥、大豆等。朝鮮半島三面沿海,因此海產品也是朝鮮半島的主要食品。醃製的魚類和蔬菜是冬季的主要食品。韓國料理味道以辣、甜、酸、淡為特點。湯在韓國料理中不是飯前或飯後的配菜,而是與主食一起食用的主菜。韓國料理中的湯一般放有肉或海鮮,湯水較少[24]。常見的湯有參雞湯、大醬湯、先農湯、水餃湯、泡菜鍋、純豆腐湯、海帶湯等。在韓國料理中與米飯一起食用的伴菜叫做「飯饌」,種類繁多,有燒烤、煎炸、蒸煮、膾、泡製等多種方法製作。而與酒類一起食用的菜被稱為「按酒」。泡菜是韓國料理中的重要成員。韓式泡菜種類繁多,其類別在韓國各地有所不同。韓國人在不同的季節也食用不同的泡菜[25]。
與中國、日本和越南的餐桌禮儀不同,在韓國,盛米飯和湯的碗是不應該被拿起的[26]。韓國人使用金屬作的長柄匙來吃飯喝湯。韓式的筷子是扁平的金屬筷子,只用來夾菜,不用來吃米飯[26]。年輕人不應該在長輩或客人之前拿起筷子吃飯,也不應該在長輩或客人之前吃完飯[26]。
公元4世紀,茶文化隨佛教從中國傳入朝鮮半島[27]。茶文化的傳入,也推動了韓國茶禮的發展。但是在朝鮮王朝,茶文化被認為與佛教有關被廢止。朝鮮半島更為流行的是傳統茶。傳統茶以植物為原料,原料包括植物根莖、水果、穀物、種子、花葉等。常見的有人參茶、當歸茶、薑茶、水正果、柚子茶、大棗茶、五味子茶、玄米茶、決明子茶、菊花茶 、靈芝茶等。「傳統茶」是將原料長時間浸泡、發酵或熬製而成,是一種天然與健康的飲品,無需開水沖泡,大多數會加入蜂蜜。[28]
朝鮮半島男性的傳統體育運動主要包括射箭、韓式摔跤、跆拳道等。傳統的女性體育運動主要是蕩鞦韆和板舞戲。跆拳道是源於朝鮮半島的一種集強身健體,防身自衛和心靈修養為一身的搏擊武術,被稱為韓國的國技。跆拳道既是一項能夠強身健體,又能夠於防身自衛的傳統搏擊武術,更是一項新興的集健身、競技及娛樂為一體的現代體育,集力學、兵學、哲學、醫學及倫理學為一體,以技擊格鬥為基礎,以修心養性為核心,以磨練人的意志、振奮人的內在精神氣質、培訓練習者良好的禮儀及道德為目標。「跆拳道」一詞,是1955年由崔泓熙創造。其中「跆」指踢擊、「拳」指拳擊,「道」則是代表道行、自己對禮儀的修練[29]。在1986年第10屆亞運會,跆拳道成為亞運會正式比賽項目。2000年雪梨奧運會,跆拳道成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跆拳道已經在世界各國廣為推廣[23]:139[13]:211-212。
朝鮮半島最初的原始宗教是朝鮮巫教[30]。隨著當地與中國的交往,佛教和儒教由中國傳入朝鮮半島。佛教在統一新羅和高麗時期曾盛極一時[31]。但在朝鮮王朝時期,佛教曾受到限制,佛教寺院和佛教徒只能在鄉村存在,不許在城市出現,取而代之的是儒教。儒家思想一度成為朝鮮王朝的國家理念。直到現在儒家思想對北韓民族還有著很深的影響,尊敬長輩的儒家思想依然是北韓家庭的重要部分[14]:138-139 。
近代以來,特別是在韓國民主運動之中及民主化之後,基督宗教在韓國的影響力迅速擴大,目前為韓國信眾最多的宗教[32]。此外,近代朝鮮半島還出現了本土新宗教天道教。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天道教青友黨是由天道教教徒組成的政黨[33]。
美國是海外韓裔/北韓裔最多的國家[34]。2015年,美國的韓裔/北韓裔人口約182萬,占美國總人口的0.56%,是華裔、菲律賓裔、印度裔、越南裔美國人之後的第五大亞裔美國人[35][36]。韓國獨立運動家徐載弼是首位入美國籍的朝鮮半島人[37]。
朝鮮族是中國東北地區的少數民族,亦是中國第15大民族。現代中國朝鮮族大多是19世紀後遷入中國的朝鮮族人的後裔。吉林、黑龍江、遼寧以及內蒙等省份和北京、上海等城市是現代中國朝鮮族聚居地,開放的沿海城市也是中國朝鮮族活躍地區。按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2020年)的數據,中國朝鮮族人口約為170萬人,在韓中國朝鮮族人口為70萬人[38]。
目前總數為436,167人,其中韓籍409,855人,北韓籍26,312人[39]。由於日本政府訖今仍未承認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是一個主權國家(僅視其為一現存政權),因此拒絕加入大韓民國國籍的在日朝鮮人被登記為「朝鮮籍」,實際上屬於無國籍狀態[40]。
在原蘇聯境內的韓裔/北韓裔主要居住在烏茲別克、俄羅斯和哈薩克。他們是被史達林政府於1937年強制遷移至中亞地區,不被允許離開中亞地區,直至赫魯雪夫政府時期被平反。多數高麗人講俄語。[8]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