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燕雀科金翅雀属鸟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白腰朱頂雀(學名:Acanthis flammea)為雀科朱頂雀屬的鳥類,又稱普通朱頂雀、朱頂雀,俗名(貝寧)點紅、蘇雀。分布於近北極地區,包括北歐至加拿大、俄羅斯、日本、朝鮮半島及中國大陸的東北、寧夏、新疆、華北、華東等地。常見於溪邊叢生柳林、沼澤化的多草疏林和櫟、榆等幼林中,也見於各種喬木雜林和林緣的農田及果園中。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瑞典。[2]
白腰朱頂雀 | |
---|---|
雄鳥, 魁北克 加拿大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 鳥綱 Aves |
目: |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
科: | 雀科 Fringillidae |
屬: | 朱頂雀屬 Acanthis |
種: | 白腰朱頂雀 A. flammea
|
二名法 | |
Acanthis flammea | |
亞種 | |
| |
繁殖範圍 全年分佈範圍 非繁殖範圍
| |
異名 | |
|
白腰朱頂雀於1758年被卡爾·林奈在他的《自然系統》自然系統第十版中列為Fringilla flammea。[3][4] 目前的屬名Acanthis來自古希臘語akanthis,指的是一種現已無法辨認的小鳥,而flammea在拉丁語中意為「火焰色」。[5]
白腰朱頂雀之前曾被歸入金絲雀屬(Carduelis)。分子系統發生學研究顯示,極北朱頂雀和白腰朱頂雀形成了一個獨特的進化譜系,因此這兩個物種被歸入重建的朱頂雀屬(Acanthis)。[6][7]
指名亞種A. f. flammea,即麥朱頂雀,在北美洲北部和古北界地區繁殖。還有一個在冰島繁殖的亞種,稱為冰島朱頂雀(A. f. islandica),以及一個在格陵蘭和巴芬島繁殖的亞種,稱為格陵蘭朱頂雀(A. f. rostrata)。許多分類學權威將小朱頂雀視為白腰朱頂雀的亞種。[7][8] 冰島和格陵蘭的兩種形式有時被稱為「西北朱頂雀」。所有亞種都會遷徙到加拿大、北美北部或歐亞大陸。這些鳥類對寒冷溫度有極強的耐受力,冬季的活動主要取決於食物的可得性。islandica亞種有兩個不同的族群(一個較淺,一個較深),其關係尚未解決。[9][10]
白腰朱頂雀是一種小型棕灰色雀鳥,身上有深色條紋,額頭有亮紅色斑點。牠有一個黑色的喉部和兩條淺色的翼斑。雄性常常胸部泛紅。它比極北朱頂雀更小、更棕色,條紋更多。成鳥身長介於11.5和14公分(4.5和5.5英寸),重12和16克(0.42和0.56盎司),翼展範圍在7.5至8.7英寸(19-22厘米)之間。[12] 其臀部有條紋,並且在下腹部有一條寬闊的深棕色條紋。腿為棕色,喙為帶暗尖的淡黃色,眼虹膜為深棕色。[13]
麥朱頂雀比小朱頂雀體型更大且顏色更淺,兩者經常混合在一起,但似乎沒有顯著的雜交,儘管其共域的時間太短,無法得出確定結論。[14] 雄性麥朱頂雀比體型相似的極北朱頂雀顏色更深,但雌鳥則幾乎無法區分。
白腰朱頂雀的分佈範圍涵蓋北歐、北亞到北美洲、格陵蘭和冰島。它是一種部分遷徙的鳥類,秋季晚期向南遷徙,並在3月和4月再次向北遷移。其典型棲地是針葉林,包括松樹、雲杉和落葉松林。牠主要以種子為食,尤其是冬季時以樺木和赤楊的種子為主。[13]
白腰朱頂雀的巢築在樹或灌木的低處,外層由細樹枝構成,中層由根纖維、杜松樹皮碎片和地衣構成,內層則由羽毛、柳芽和馴鹿毛構成。雌鳥會產下三至七顆斑點蛋,並進行孵卵。大約11天後孵化,雛鳥在約13天後離巢。[13]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