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氏,亦稱潞或路氏[1],是周朝春秋時期由赤狄的一支所建立的隗姓[2]國家,國君為子爵,其大致位置在今山西省潞城東北。在公元前594年被晉國所滅,君主嬰兒被俘[3]。[4][5]
簡介
![Thumb](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a/a9/%E6%98%A5%E7%A7%8BT.png/640px-%E6%98%A5%E7%A7%8BT.png)
潞氏是赤狄的一支。赤狄原本廣泛分佈於山西省方山縣、孟縣、昔陽縣、武鄉縣和垣曲縣一帶,當時又稱「東山皋落氏」。他們在晉襄公時期被晉國擊潰,隨之分裂為潞氏、甲氏、留吁、鐸辰和嗇咎如五部,潞氏是其最為強大的一部。晉國狐氏成員狐射姑與趙盾鬥爭中失敗後,便逃奔至此。潞氏在晉成公時期實力強盛,於成公三年(公元前604年)滅黎侯而奪其地建國,並控制了翻越太行山的必要隘道壺口[6]。成公為籠絡他們,將長女伯姬嫁給潞氏君主嬰兒為妻。但嬰子生性懦弱,大臣鄷舒執政後,竟殺伯姬,又弄傷嬰兒之目。伯姬之弟晉景公十分憤怒,於景公六年(公元前594年)令荀林父率軍攻打潞氏,兩軍交戰於曲梁(今山西省潞氏東北),潞氏大敗,遂被滅,嬰兒被俘至晉國,鄷舒逃往衛國,不久為衛人送至晉國並被殺[5][7]。
潞氏被滅後,故地成為荀氏的采邑,其餘民盡散入赤狄的另一部廧咎如。晉國於第二年再令士會滅赤狄中的甲氏、留吁和鐸辰。景公十二年(公元前588年),晉郤克和衛國大夫孫良夫聯軍將赤狄最後一部廧咎如消滅[8]。赤狄被滅後,其人一部分華夏化,成為晉國的一部分;還有一些則向北遷徙並於日後形成了漢朝高車族。[5]
影響
潞氏被滅前,實力強盛的諸戎常年侵擾華夏北方國家。在這以後便攻守之勢互換,殘餘的戎狄已經不具威脅,接連為晉國擊破。[9]
潞氏君主
諡號 | 國君本名 | 在位時間 | 在位年數 |
此前世系不詳 | |||
嬰兒 | ?—前594年 |
遺跡
潞氏國所在的今山西潞城市東北25公里處有潞氏古城遺跡和古墓葬。其中一座俗稱「龍嘴圪堆」大墓,被認為是嬰兒之墓。[10][11]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