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和天皇之死

日皇裕仁驾崩的历史事件及各方反应和影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昭和天皇之死

日本第124代天皇裕仁昭和64年(1989年)1月7日6時33分(日本時間)因十二指腸在東京皇居吹上御所駕崩,享壽87歲。死訊於當天早上7時55分由宮內廳公布。駕崩隔日,皇太子明仁繼位、同時改元平成,長達62年又13天的昭和時代宣告結束。大行天皇的諡號同月31日確定為「昭和天皇」。同年2月24日,昭和天皇的大喪之禮在東京舉行,遺體於當天下午葬在東京都八王子市武藏野陵

快速預覽 日期, 地點 ...
昭和天皇駕崩及葬禮
Thumb
昭和天皇葬禮中的「葬場殿之儀」
日期1989年1月7日-1989年2月24日
地點 日本東京都
參與者明仁、日本皇族成員、日本政界要員及一些外國領導人
關閉

病情

1987年4月29日即天皇誕生日當天,裕仁在皇居豐明殿日語豊明殿的祝壽午宴上突然感到身體不適,此後其身體狀況顯著衰退,病情更於當年9月份急劇惡化,甚至出現吐血症狀。同年9月22日,裕仁在消化系統問題持續數月之後接受了胰臟手術,成為歷代天皇中首次接受開腹手術者。同年12月,身體狀況出現一定好轉的裕仁重新投入公務,但其體重當時正急速下降。1988年7月20日,裕仁從原宿站側部乘降場(皇室專用站台)專用列車前往那須御用邸療養,同年8月13日搭乘政府專用直升機前往東京赤坂迎賓館,兩天後赴日本武道館出席當年的全國戰歿者追悼式,這也是裕仁最後一次公開露面[1]。此後,裕仁於9月8日結束療養,再次返回東京,此時日本傳媒界也受天皇的健康狀況影響,瀰漫著「X-day日語Xデー」(即天皇駕崩當天)將至的緊張氣氛(詳見下文「媒體報道」一節)。

1988年9月19日深夜到20日清晨,裕仁在吹上御所大量吐血,身體狀況再次惡化[2],且因上消化道出血而需要不斷輸血,日本社會因此進入「自肅」狀態,更有記者在皇居外長期守候,以應對所謂「X日」。[3]內閣為應對天皇駕崩,也討論了新年號的事宜,部分媒體也做出了非正式的報道。截至1988年12月,裕仁是日本在位時間最長的天皇及當時世界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4](在任時間最長國家元首的紀錄後來由泰王蒲美蓬·阿杜德打破),同時也是最後存世的第二次世界大戰領袖之一。當時作為天皇侍醫之一的伊東貞三稱,裕仁一度於1988年12月31日深夜停止呼吸,後經護士心肺復甦後恢復自主呼吸,日本也得以進入昭和64年。[5]

天皇陛下におかせられましては、本日午前6時33分、吹上御所において、崩御あらせられました。誠に哀痛の極みに存ずる次第であります。
譯文:天皇陛下在今天上午6時33分於吹上御所駕崩。由衷感到哀痛至極。
宮內廳(1989年1月7日)

1989年1月7日6時33分,這位在位長達62年有餘的天皇在吹上御所二層臥室內駕崩,享壽87歲。當天早晨7時55分,時任宮內廳長官藤森昭一在發布會上宣布了天皇駕崩的消息,稱天皇的死因是十二指腸乳頭英語Major duodenal papilla周圍癌症腺癌),而宮內廳在公布天皇死訊前從未向外界透露天皇患癌一事。[6]日本各大電視台同時發布了這一消息並啟動特別報道,各大報章也在當天發布號外

諡號

Thumb
昭和天皇駕崩後,日本在國旗旗杆上方懸掛黑色絲帶以示哀悼,稱「弔旗」

天皇的駕崩標誌著昭和時代的結束,皇太子明仁隨即繼承皇位,成為第125代天皇,1990年11月12日舉辦登基大典。1989年1月7日下午,內閣官房長官小淵惠三宣布新年號為「平成」,其舉牌公布新年號的場景也被視為昭和改元號平成的象徵。1989年1月8日,日本正式進入平成元年,駕崩後的天皇則稱為「大行天皇」,直至1989年1月31日,諡號「昭和天皇」由眾議員海部俊樹正式公布。在天皇駕崩至葬禮舉行的49天內,皇室舉行了一系列治喪儀式(皇室稱大喪儀日語大喪儀)。[7]

葬禮

1989年2月24日,即天皇駕崩之日起第49天,昭和天皇的遺體送至新宿御苑,葬禮中的神道教儀式「葬場殿之儀」和國家儀式「大喪之禮」即在新宿御苑舉行。[8]與62年前大正天皇的葬禮不同的是,昭和天皇的葬禮減少了神道教中神化天皇的儀式,官員也並未穿著軍服出席。[9]昭和天皇的葬禮是第一次在二戰後舉行的天皇葬禮,也是第一次在白天舉行的天皇葬禮。[9]昭和天皇的遺體置於三套棺槨中,陪葬品達一百餘件,其中包括昭和天皇生前採集的貝類標本、生前愛用的顯微鏡以及一些書籍等。[10]

昭和天皇葬禮當天,東京天氣寒冷,且有持續降雨。[8]

葬禮開端

昭和天皇葬禮當天的一系列儀式於早上7時30分在皇居開始,首個儀式為「斂葬當日殯宮祭之儀」。[8][11]當天9時,昭和天皇的靈柩正式送上靈車(儀式稱「轜車發引之儀」)。

出殯

9時35分,運載昭和天皇遺體的靈車從皇居宮殿東庭出發前往新宿御苑,護送車輛包括30輛轎車和30輛邊車,車隊長800公尺。[8]靈車出發前,宮內廳樂部演奏雅樂《宗明樂》,陸上自衛隊鳴放禮炮與行鳴槍禮以示哀悼。在送葬車隊經過的道路兩側,自衛隊音樂隊持續演奏弗蘭茲·埃克特英語Franz Eckert英照皇太后創作的哀樂《哀之極日語哀の極[9],同時有3萬名警察把守著送葬車隊沿線,以防可能的恐怖襲擊。[8]

送葬車隊沿途經過日本的政治中樞國會議事堂、昭和天皇曾宣布開幕的1964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主會場國立霞丘陸上競技場等地。[8]

新宿御苑的儀式

靈車行駛40分鐘後到達新宿御苑。[9]新宿御苑內為此建設了一座葬場殿(禮堂),將出席葬禮的賓客安排在葬禮禮堂外的兩個白色帳篷內坐下。由於氣溫較低,多數賓客在持續3小時的儀式上使用懷爐和毛毯保暖。[8]

靈輦護送

送葬車隊到達新宿御苑後,昭和天皇的遺體轉移至蔥華輦(裝飾有蔥亞科植物花序圖案的)內,51名身著灰色長袍的皇宮護衛官將靈輦抬至葬場殿,同時有樂師演奏雅樂。[8][9]靈輦之後有一名持一雙白鞋(御插鞋)的侍從。[8]天皇明仁和皇后美智子及皇族其他成員在靈輦護送人員後方跟隨。[9]

送葬隊伍通過鳥居後進入葬場殿。[9]

葬場殿之儀

在葬場殿內的神道儀式稱「葬場殿之儀」,其後是「大喪之禮」。[8]

送葬隊伍進入葬場殿後,葬場殿之儀即告開始,會場的黑色幔門關閉。侍衛們為昭和天皇奉上食物和絲綢等祭品,並恭讀祭文,明仁隨即宣讀悼詞。[9]

大喪之禮

葬場殿內的儀式結束後,時任內閣官房長官小淵惠三宣布大喪之禮開始。正午時分,全場默哀一分鐘。[9]其後由時任內閣總理大臣(首相)竹下登致悼詞。[8]出席葬禮的外國代表向昭和天皇最後致意,其中一部分人稍作鞠躬或只是低頭。[9]

陵所之儀

Thumb
武藏陵區內的昭和天皇陵寢

大喪之禮於當天下午1時40分結束,昭和天皇的送葬車隊經由四谷四丁目、新宿三丁目、新宿四丁目、首都高速道路4號新宿線初台出入口中央自動車道八王子交流道前往武藏陵區。下午3時15分,靈車到達武藏陵墓地,昭和天皇的遺體在長達數小時的「陵所之儀」後安葬,儀式於當晚結束。[9][11]葬禮當天,日本各地降半旗或弔旗以示哀悼。各大廣播電視台(除NHK教育頻道NHK廣播第2頻率外)均對葬禮進行特別報道。

出席葬禮人員

官方

送葬車隊沿線的目擊者有20萬人。[9]官方邀請參加昭和天皇葬禮的客人有一萬人,包括來自163個國家和27個國際組織的外賓,其中有55名國家元首、14名皇室成員、11名總理、19名副職首腦及其他官員,這使得東京不得不採取高級別的安全措施。出於對要人安全及極端左翼人士可能破壞的擔憂,主辦昭和天皇葬禮的相關部門裁減了歷代天皇葬禮中的部分傳統環節。日本方面也破例將老布什安排在前排。 昭和天皇的遺孀良子皇太后則因背部和腿部疾病,未能出席其先夫的葬禮。[8]日本官員稱昭和天皇的葬禮是當代規模大的葬禮,多國領導人的出席意味著外界對日本經濟崛起的認可。昭和天皇葬禮也被視為日本社會與軍國主義歷史的訣別。[8]

外國賓客

共計164個國家、歐共體及27個國際組織派代表出席了昭和天皇的葬禮。[12]包括︰

特赦

日本政府在天皇葬禮前特赦了3萬名輕罪者,並恢復了1100萬名犯罪人員的政治權利並釋放。[8]

各界反應

民眾自肅

1988年9月起,由於天皇病重,日本社會開始「自肅」,即停止公共娛樂活動或縮減娛樂活動的規模,婚禮等個人行為也受到波及[14]

中日龍隊在職業棒球聯賽奪冠後將「祝勝會」改稱「慰勞會」,未舉辦慶祝啤酒會[15]埼玉西武獅奪冠後也沒有舉辦啤酒會,直至日本大賽奪冠後才舉辦啤酒祝捷會。

在京都舉辦的第43回國民體育大會日語第43回国民体育大会也取消了煙火[16],當年的明治神宮野球大會自衛隊觀閱式日語中央観閲式自衛隊音樂節日語自衛隊音楽まつり停辦[17]

各國駐日大使館駐日美軍基地也停辦了部分活動,或是縮減了活動規模。[18]百貨公司更換了陳列品,各神社也臨時停辦了節慶活動或將活動規模縮小。[14]一些稱為「XX節」的商業活動因天皇病重而停辦或更名。[14]學校的文化節、運動會等活動也同時停辦。

一些廣告也在天皇病重期間停播,如井上陽水代言的日產風度廣告中廣告詞「皆さんお元気ですか?」(大家還好嗎?)因「皆さん(Mina-san 大家)」的發音近似於「宮さん(Miya-san 陛下)」,有失禮之嫌而停播,其後轉而播出問候語被消音處理後的版本[14]

天皇病重期間,一些綜藝節目停播[19],甚至有人擔心當年的第39屆日語第39回NHK紅白歌合戦NHK紅白歌合戰能否舉行,但最終仍如期舉辦,本屆紅白歌會也成為昭和時代的最後一屆紅白歌會。

1988年聖誕節聚會、忘年會及1989年新年會因天皇病危而停辦,當年的賀年卡上也沒有使用「賀」、「壽」、「おめでとう」(祝賀)等賀詞,而是改用「謹迎新年」、「清嘉新春」等[20],但由於日本社會擔心天皇可能在新年之前駕崩、昭和64年可能不會到來,1988年聖誕節前後仍然有大量賀卡滯銷,標有「昭和64年」的日曆也有部分下架。[21]當年聖誕節期間,各大商店亦未同往年一樣播放《鈴兒響叮噹》等聖誕歌曲。[22]

這些自發停止的行為使得「自肅」成為1988年日本的流行語[23]

服喪

天皇駕崩當天,日本政府決定1月7日及其後的6天內為各自治地方的哀悼期,2天內為民間哀悼期,內閣呼籲控制公共娛樂活動。[24]NHK部分電視劇因此停播一周,如晨間劇小純的加油歌日語純ちゃんの応援歌》,電視廣告亦在天皇駕崩後大規模停播。類似的臨時停播情況亦發生於1995年阪神大地震期間和2011年日本東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期間。[25] 日本各大電視台在天皇駕崩起的兩天內持續播出特別新聞報道,但NHK教育頻道和NHK BS1除外。

由於昭和天皇在1989年初駕崩,當年大相撲首場比賽延期至1月9日舉行。原定於1月7日舉行的1988年度(第68屆)全國高等學校橄欖球大會日語全国高等学校ラグビーフットボール大会決賽取消,結果出現了大阪工業大學高等學校日語常翔学園中学校・高等学校和茨城縣茗溪學園高等學校日語茗溪学園中学校・高等学校這兩支進入決賽的球隊雙雙奪冠的局面。[26][27]當年的全國高等學校足球選手權大會也延期兩天。1989年1月8日的廣播體操也因天皇駕崩而中止。

當年1月7日至8日的文藝演出亦因此中止或延期舉行,也改變了內容。[28]部分企業、商店或休閒場所停業,同時停止了內部廣播。1月15日舉辦的成人儀式也改用素色布置。[29]同年2月24日即天皇葬禮當天,企業、商店或休閒場所再次歇業,「自肅」直至天皇葬禮後才結束。

媒體報道

1980年代,尤其是1987年天皇接受手術後,日本各大媒體均開始為應對天皇駕崩而準備,手稿、印刷稿及電視報道的計劃都在秘密進行。當時的傳媒業者私下裡將天皇駕崩之日稱為「X日日語Xデー」(引申自「D日」這一軍事術語),即不知何時發生但必然發生事件的發生之日。[30][31][32]

1988年9月19日天皇吐血後,各大電視台開始持續報道天皇病情。為應對不測事態,日本放送協會(NHK)實行通宵播出,病情變化時也會採取特別報道,天皇的血壓、脈搏等數據也定時以字幕形式顯示,一些人氣較高的節目甚至因此停播。當年9月,相關人士已證實天皇患癌,但未告知宮內廳、侍醫團及天皇,具體疾病直至天皇駕崩後才公之於眾。自1988年9月起,為應對所謂的「X日」,近千名記者駐紮在皇居外,同時有多輛電視轉播車、機動發電機停靠在院內,然而在天皇駕崩前,皇居透露的消息並不多。[3]

1月7日及8日的媒體報道

Thumb
NHK於1989年1月7日7時57分播出字卡,內容為「天皇陛下崩御」,正式向外界宣布裕仁天皇駕崩的消息

NHK於1989年1月7日凌晨5時24分在NHK綜合頻道NHK廣播第1頻率NHK-FM頻率發布病重報道(容体深刻報道),彼時皇族成員已經前往吹上御所。6時35分(當時天皇實際上已經駕崩),宮內廳次長宮尾盤與內閣官房長官小淵惠三同時宣布天皇病危,NHK隨即於6時36分18秒播出「臨時新聞」片頭(配有突發事件提示音),開始全頻道報道天皇病危一事,由NHK主播齋藤季夫主持。7時55分,宮內廳長官藤森昭一與內閣官房長官小淵惠三同時宣布天皇已經駕崩,NHK播出配有突發事件提示音的黑底白字「天皇陛下崩御」字卡,隨後齋藤季夫向觀眾宣布天皇病逝的消息,天皇駕崩特別報道持續至當天上午10時。當天下午2時34分30秒至2時59分播出的「新年號發表」特別節目也在NHK所有頻道播出。1月7日當天,以教育節目為主的NHK教育頻道NHK廣播第2頻率除部分教育、文化節目外,全部改為播出昭和天皇駕崩相關報道。

1月8日凌晨0時5分40秒,NHK廣播第一頻率及NHK-FM播出了NHK在平成改元後的第一條新聞。

自1月7日6時35分,宮內廳次長宣布天皇病危之時起,NHK和各大民間放送均進行特別報道,播出昭和史回顧、天皇生平等特輯,兩天內沒有播出任何廣告。特別報道重複使用「激動的昭和」這一表述,這一說法後來成為形容昭和時代的固定說法。皇居二重橋和各大鐘樓均成為報道年號變更的重要外景地。

由於除NHK教育頻道外的電視台均持續報道天皇駕崩一事且正常節目大多停播,日本各大影碟出租店的顧客在當年1月7日起劇增,銷售額上漲至平時的4至5倍,NHK在1月7日當天也接到數千個要求「看天皇以外的節目」的抗議電話。[33][34][35][36][37][38][39]

報紙方面,1月7日的早報內容仍為新聞及正常的電視節目表,但號外和晚報均在頭條以最大號活字標明「天皇陛下崩御」(沖繩各大報章則因民間盛行的反天皇情緒而改用「逝去」代替「崩御」),而電視節目表一欄除NHK教育頻道外均為空白。另外1月7日《每日新聞》晚報率先報道了新年號為「平成」的消息,一雪63年前「光文事件」之恥(1926年大正天皇去世後,《每日新聞》的前身《東京日日新聞》搶先誤報新年號為「光文」,但最終使用的是「昭和」)。

殉死者

昭和天皇駕崩後有多人殉死,其中僅1月7日當天,和歌山縣一名87歲男性[40]茨城縣一名76歲的原大日本帝國海軍少尉[41]相繼自殺,同月12日,福岡縣一名38歲男子亦切腹自盡。[42]

爭議

裕仁1988年9月病危入院後,日本社會持續關注其病情,同時也觸發了社會對裕仁戰爭責任的記憶。1988年9月21日,英國《太陽報》在報道裕仁病危的消息時使用了「地獄正恭候這位萬惡的天皇」這一標題,這一報道稱「在裕仁行將就木的時候,有兩點讓人感到悲哀:一是他居然能得享天年,二是他直到死去那天也不會因戰爭責任得到應有的懲罰」,英國另一小報《每日星報》則將一名二戰老兵針對裕仁的表態「讓這個混蛋去死吧」作為裕仁病重報道的標題,並稱裕仁是比阿道夫·希特勒還要殘酷的屠夫,這些報道導致日本外務省英國駐日大使館提出抗議。[43][44][45][46][47]

日本的部分基督徒、憲政學者和反對派政治家將昭和天皇葬禮的規模斥為神化天皇時代回歸的表現,並稱葬禮中安排神道教儀式的行為違反了戰後日本政教分離的原則。一些反對天皇制的人士也發起了示威。[9]這些人使用的口號包括「反對強行製造肅穆氣氛」、「不准逃脫戰爭責任,美化昭和」等。[48]

由於戰時日本政教合一對軍國主義的重要作用,葬禮期間的神道教儀式招致了對政府違反政教分離原則的批評。一些反對派人士因此抵制了這些神道教儀式。[9]在送葬車隊行進時,一男子在車隊接近時進入道路中央,隨即被警察帶走。[8]下午1時54分,位於東京都調布市深大寺南町1丁目的中央自動車道護坡發生爆炸事件,導致土石拋落至路面,這些土石隨即被趕赴現場的機動隊清除,昭和天皇靈車也得以安全通過。[49]當天警察逮捕了四人,其中兩人試圖阻止送葬車隊的前行。[9]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