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将旗帜上升至正常最高点后,下降到一定的位置,通常用于国家集体哀悼或人物追思等场合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半旗指國家、團體、個人為表示哀悼或弔唁,而將旗幟上升至正常最高點後,下降到一定的位置。此儀式稱作降半旗或下半旗。這項儀式是源自英國水手。
下半旗的旗幟之升旗時,需將旗幟上升至桿頂後,依照各國法律規定而有不同的下降位置,分為三種:下降至旗桿全長一半高度的位置、下降至旗桿全長三分之一的位置、下降至旗身橫長二分之一處。
下半旗的旗幟之降旗時,需將旗幟上升至桿頂後,方才下降至最低點收藏。
當成員國領導人去世後,聯合國日內瓦辦公室與紐約總部將於隔日降半旗以表尊重。其他情況在聯合國秘書長酌處後也會比照辦理。[3]
致哀對象 | 致哀對象身份 | 致哀對象國籍 | 下半旗日期 |
---|---|---|---|
聖雄甘地 | 著名民權領袖 | 印度 | 1948年(首次下半旗) |
約瑟夫·史達林 | 原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蘇聯最高領導人 | 蘇聯 | 1953年 |
達格·哈馬舍爾德 | 第2任聯合國秘書長 | 瑞典 | 1962年 |
馬丁·路德·金恩 | 著名民權領袖 | 美國 | 1968年 |
周恩來 | 中國國務院總理、中國政府首腦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1976年1月9日至15日 |
朱德 |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中國國家元首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1976年7月8日和11日 |
毛澤東 |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中國最高領導人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1976年9月9日 |
宋慶齡 | 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1981年6月1日 |
伊扎克·拉賓 | 以色列總理 | 以色列 | 1995年11月6日 |
鄧小平 | 原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中共第二代領導核心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1997年2月20日 |
德肋撒修女 | 1979年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 | 印度 | 1997年9月5日 |
卡比拉 | 剛果民主共和國總統 | 剛果民主共和國 | 2001年1月23日 |
比蘭德拉 | 尼泊爾國王 | 尼泊爾 | 2001年6月5日 |
塞爾吉奧·德梅洛 | 聯合國秘書長伊拉克問題特別代表 | 巴西 | 2003年8月 |
亞西爾·阿拉法特 | 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 | 巴勒斯坦 | 2004年11月11日 |
賈比爾·薩巴赫 | 科威特埃米爾(國家元首) | 科威特 | 2006年1月 |
杜照宇等四人 | 聯合國觀察員 | 中華人民共和國等 | 2006年7月28日 |
金正日 | 朝鮮勞動黨總書記、朝鮮國防委員會委員長 | 北韓 | 2011年12月28日[4] |
齊勒·拉赫曼 | 孟加拉國總統 | 孟加拉 | 2013年3月23日[5] |
約翰·馬古富利 | 坦尚尼亞總統 | 坦尚尼亞 | 2021年3月26日[6] |
若弗內爾·莫伊茲 | 海地總統 | 海地 | 2021年7月14日[7] |
伊莉莎白二世 | 英國女王 | 英國 | 2022年9月9日 |
易卜拉欣·萊希 | 伊朗總統 | 伊朗 | 2024年5月21日[8] |
至於下半旗的日期和場所則由國家成立的治喪委員會或國務院決定。
越南國旗降半旗的同時會掛上黑絲帶,並且與國旗捆綁在一起,這是為了對逝者的致哀,而且越南人認為國旗掛上黑絲帶則不可飄揚。
日期 | 事由 | 備註 |
---|---|---|
1934年2月20日—4日[38] | 追悼比利時國王亞爾培一世逝世 | 時任邦交國元首 |
1975年3月26日 | 追悼沙烏地阿拉伯國王費瑟·本·阿卜杜勒-阿齊茲·阿紹德逝世 | 時任邦交國元首 |
2005年4月3日—4日 | 追悼教宗若望保祿二世逝世 | 時任邦交國元首 總統府與行政院下半旗 |
2022年7月11日 | 追悼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逝世 |
日期 | 事由 | 備註 |
---|---|---|
1999年9月23日—25日 | 悼念921大地震罹難者 | |
2001年9月 | 悼念台灣颱風納莉罹難者和美國九一一事件罹難者 | |
2007年起,每年2月28日 | 悼念1947年二二八事件罹難者 | |
2009年8月22日—24日 | 悼念八八水災罹難者 | |
2014年8月5日—7日 | 悼念復興航空222號班機空難、高雄氣爆罹難者 | |
2015年2月10日 | 悼念復興航空235號班機空難罹難者 | |
2016年2月15日 | 悼念206地震罹難者 | |
2018年2月21日 | 悼念2018年花蓮地震罹難者 | |
2021年4月3日—5日 | 悼念2021年太魯閣號出軌事故罹難者[39] | |
2021年10月22日 | 悼念高雄城中城大火罹難者[40] |
日期 | 事由 | 備註 |
---|---|---|
1989年6月17日 | 追悼六四天安門事件 |
英國君主的皇家旗幟從不降半旗致哀,因為在任何時間都有在位的君主。但是當愛德華七世去世時皇家旗幟錯誤地被降半旗數小時,直至喬治五世發現錯誤並修正。
黛安娜王妃逝世時,英國皇室堅決不降半旗(當時只有君主位於白金漢宮才會升起旗幟,否則白金漢宮不會升起任何旗幟)。最終為了回應公眾的強烈抗議,伊麗莎白二世下令打破禮儀,在她離開宮殿前往威斯敏斯特教堂參加威爾斯王妃黛安娜的葬禮時,用英國國旗下半旗取代皇家旗幟,並在她返回宮殿後重新升起皇家旗幟。
此事後英國政府修改了有關規定:若君主不在白金漢宮等宮殿,該宮殿就將會升起英國國旗。但若遇有重大悼念活動時,君主會離開白金漢宮前往其他宮殿,此時白金漢宮將用英國國旗來降半旗。後來的伊莉莎白王太后之死、愛丁堡公爵菲利普親王之死,伊莉莎白二世之死白金漢宮所懸掛的英國國旗皆降下半旗。
馬來西亞航空17號班機空難,298人罹難,荷蘭政府宣布全國7月24日為哀悼日,各政府建築物下半旗誌哀。
此禁忌常見於伊斯蘭國家,例如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阿富汗以及索馬利蘭由於國旗上印有含真主之名的清真言或真主至大字樣,降半旗會被視為瀆神,因此無論發生何其慘痛的災難都不會降半旗。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