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日本製作及播出的電視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日本劇集(日語:日本ドラマ),簡稱日劇(ドラマ),是指日本製作及播出的劇集,包括電視劇(テレビドラマ)、網路劇(webドラマ),也可以包括其他形式發行的劇集,比如錄影帶、DVD首次發行的劇集等。
此條目可能包含原創研究。 (2022年7月16日) |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2年7月16日) |
日劇故事題材內容多樣,不少著重於描述特定職業的職場生態,或以一般大眾日常生活場景為主軸,或以漫畫改編故事,甚至大膽揭露社會黑暗面。
第一部日劇為NHK電視台1940年試驗播放的《晚飯前》。這次試驗播放取得了很好的迴響。NHK已經計劃好製作第二套電視劇進行試驗播放。但是不久後,太平洋戰爭爆發,計劃被迫擱置。直到戰後的1950年代,日本才正式開始播放電視劇,亦隨著黑白電視機的普及而興起。直到1969年1月,大河劇《天與地》才為彩色播出的節目。
由於日本製作電視劇是邊拍邊播,每天同一時段有不同的電視劇播出,而且每週播出一集,以一季(三個月)為一個週期,故大部分的日劇的集數比較少,在11或12集左右,此習慣從1980年代開始[1]。不過還是有一些集數比較長的日劇,如NHK的大河劇與晨間劇,預算成本比較高,製作上也較為細緻與嚴謹。還有較特殊的劇種為特攝,其性質介於電視劇與動畫之間。
自從1991年《東京愛情故事》、1993年《一個屋簷下》等劇陸續在日本以及香港、台灣等鄰近地區播出後,不但在日本國內引發迴響,在其他得以收看日劇的地區也開始產生顯著的影響力。隨著日本流行文化的逐漸盛行,之後數年播出的一些著名劇集,亦曾在各地獲得相當高的收視率,並成為哈日族的主要話題,與日語學習者的主要參考對象,許多情節也被其他電影或電視劇仿傚。
不過2001年之後,由於韓國電視劇隨著韓國流行文化向海外擴張而興起,劇集採購成本亦較為便宜,因此許多中國大陸、香港和臺灣的電視台轉而採購韓劇,並在黃金時段播出,使得原本長期居於收視較前地位的日劇備受威脅。儘管如此,仍有不少日劇依舊受到相當程度的注目,如2003年的《白色巨塔》、2009年的《仁醫》、2013年的《半澤直樹 王牌銀行員》等。
在臺灣,定期播出日劇的電視台有緯來日本台、國興衛視與Z頻道;在香港,各電視台旗下各頻道都會不定期播放日劇,包括無綫電視、有線電視和Now寬頻電視;在馬來西亞,播出日劇的電視台主要為 8TV 八度空間、Astro;而在中國大陸,由於政策原因,日劇同美劇等境外影視作品一樣已很少在官辦的電視台上播出,更多的是在網絡上以正版或盜版的方式流傳。
日劇的海外銷售呈下跌趨勢。2021年度日劇出口總額為36.1億日圓,僅佔所有日本電視節目出口總額的5.5%。主因包括製作預算不及競爭者美劇、韓劇,以及集數過少。[1]
日本電視劇與韓國電視劇、臺灣電視劇的製作體系相同,也是邊拍邊播,但在正式公開播出前會先拍好2、3集存檔,故在劇情上也較為穩定,同時也甚少因為觀眾的意見而隨意更動劇本,與演員經常因為趕拍戲劇而常發生意外事故或有健康風險的臺、韓相比,日本演員這方面的風險就少了很多,但也因為這種製作模式,日本電視劇的收視率波動率也較臺、韓電視劇要來的大。
不過製作單位都會保有「最終決定權」來進行劇情修改的權限。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