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齒潛魚龍學名Baptanodon)是種生存於晚侏羅世(1.6至1.56億年前)的魚龍目,得名自其缺少牙齒的猜測(該屬牙齒現已發現)。[1]無齒潛魚龍擁有3.5米(11英尺)長的海豚狀身體,雙顎非常適合捕捉魷魚。[2]該屬化石主要在北美發現。模式種泅泳無齒潛魚龍Baptanodon natans)原於1879年歸入無齒魚龍(Sauranodon),[3]但因此名已被占用而改名。

Quick Facts 科學分類, 模式種 ...
無齒潛魚龍屬
化石時期:晚侏羅世160–156 Ma
Thumb
泅泳無齒潛魚龍正模顱骨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爬蟲綱 Reptilia
目: 魚龍目 Ichthyosauria
科: 大眼魚龍科 Ophthalmosauridae
亞科: 大眼魚龍亞科 Ophthalmosaurinae
屬: 無齒潛魚龍屬 Baotanodon
Marsh, 1880
模式種
泅泳無齒潛魚龍
Baptanodon natans

Marsh, 1880
異名
  • 泅泳大眼魚龍 Ophthalmosaurus natans
    Marsh, 1879
  • 無齒魚龍 Sauranodon
    Marsh, 1879(復名)
  • 微齒魚龍 Microdontosaurus
    Gilmore, 1902
Close

發現及物種

無齒潛魚龍是1879年命名的「無齒魚龍」的替換名,[3]當時發現此名已被占用,故於1880年將屬名改為「無齒潛魚龍」。[4]邁施與馬茨凱(2000年)認為無齒潛魚龍是大眼魚龍次異名[5]但2010年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無齒潛魚龍和艾森尼大眼魚龍(Ophthalmosaurus icenicus)並非屬於同一個屬。[6][7][8]

分類

以下分支圖遵循費舍等人2012年的研究。[7]

鮪魚龍類 Thunnosauria 

魚龍 Ichthyosaurus

狹翼魚龍 Stenopterygius

喬開科魚龍 Chacaicosaurus

 大眼魚龍科 Ophthalmosauridae 

關節鰭魚龍 Arthropterygius

*
 大眼魚龍亞科 Ophthalmosaurinae 

莫勒斯魚龍 Mollesaurus

大眼魚龍 Ophthalmosaurus

無齒潛魚龍 Baptanodon

實泳魚龍 Acamptonectes

 扁鰭魚龍亞科 Platypterygiinae 

短鰭魚龍 Brachypterygius

慈母椎龍 Maiaspondylus

阿戈爾魚龍 Aegirosaurus

巧泳魚龍 Sveltonectes

「哈茨山扁鰭魚龍"Platypterygius" hercynicus

礁靈魚龍 Caypullisaurus

阿薩巴斯卡魚龍 Athabascasaurus

「南方扁鰭魚龍」(=長喙魚龍 Longirostria[9]"Platypterygius" australis

古生物學

無齒潛魚龍化石發現於懷俄明州牛津期的桑當斯組英語Sundance Formation,該地層亦出土了淺隱龍科的泰特泳龍英語Tatenectes泛蜥龍及上龍科巨游龍的化石。[4][10]

參見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