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摩登伽女是釋迦牟尼的弟子,摩登伽(梵語:Mātaṅga)的女兒,名為本性(梵語:Prakṛti)[1][2],旃荼羅出身,後來加入僧團比丘尼眾,因修行證阿羅漢果。
摩登伽女與阿難的故事,在部派佛教時期就已廣泛流傳,但不同經典內容情節有所出入。
《摩鄧女經》和《摩登女解形中六事經》,譯者不詳,此二經同本異譯。內容說阿難行乞,遇摩登之女,因前生有宿緣,摩登女對阿難心生愛慕,求母親對阿難施下咒語迷惑其心智,佛陀為阿難解除摩登母所下咒語,並度化摩登女,令其出家修道,得證阿羅漢果。
西晉竺法護譯《舍頭諫太子二十八宿經》一卷和《摩登伽經》二卷,,此二部經是同本異譯,內容與《摩鄧女經》大致相同,但多了許多細節與咒語。此經說,有栴陀羅(即賤民)女愛慕阿難,央求其母以咒語引阿難前來,佛陀以六句真言救護阿難。後栴陀羅女從佛出家,得阿羅漢果,因為栴陀羅是賤民種姓,佛陀讓賤民出家,引起婆羅門及各長者居士的議論,震動波斯匿王,後經佛陀說法,破除婆羅門舊有的優越觀念。
阿難和摩登伽女的故事,亦記載於《雜譬喻經》(T205)第二十六則、《鼻奈耶》卷三、《天譬喻》第三十三品、《大毘婆沙論》卷十八、《六字呪王經》、《呪六字神王經》、《六字神呪王經》以及《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一[3][4]。在斯里蘭卡盛行的破魔護咒《水喜護衛偈》(Jalanandana Paritta),其背後的故事也是同一則傳說[5]。
阿難是釋迦佛的堂弟,出身貴族,出家後也是佛的重要弟子,年輕英俊,記憶力是僧團裡最好的,能背誦出佛所說的全部佛法。
有一次大會後,波斯匿王供養佛與諸弟子,阿難尊者這時候還在外面沒有回來,來不及和他們一起接受供養。這一天沒有人供養他,阿難尊者便托著缽,在城裡延家挨戶地乞食,心裡想著,化齋到最後一個檀越,不管乾淨還是不乾淨,也不管是尊貴的剎帝利,還是卑微的旃陀羅,就這樣平等而慈悲的行乞四方,不要刻意選擇微賤,他的意願,是要圓滿成就一切眾生的無量功德。阿難尊者經過城隍,向城外的郭門徐徐而行,嚴謹地端正威儀,整肅恭敬的行持著化齋乞食之法。
阿難尊者依著房屋的順序乞食,途中經過摩登伽女家,遭遇到大幻術,因為阿難與摩登伽女在往昔宿世以來,有多生累劫的因緣糾纏,恩愛習氣雜染不止一生一劫[6],摩登伽女用《娑毗迦羅先梵天咒》迷惑他,將他攝入其家、推倒在床上,清淨戒體將要被毀。如來知道阿難尊者被幻術所迷惑,用完齋後立刻回道場,宣說《楞嚴咒》,敕令文殊師利菩薩,持著此咒去救護阿難尊者,邪咒即時消滅,文殊師利菩薩提攜阿難、勸慰摩登伽女,一起回到佛的道場。
由於佛陀說法的緣故,銷滅她的愛欲心,使她得證阿那含果,於佛法中出家,名「性比丘尼」,精進修行無漏勝業。在法會上,性比丘尼聞聽文殊菩薩說完偈後,徹得阿羅漢果。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