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堯

清朝康雍时期名臣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年羹尧

年羹堯(1680年3月26日—1726年1月13日),亮工雙峯[3]漢軍鑲白旗人,雍正元年抬入漢軍鑲黃旗,籍遼東廣寧,先祖原居安徽懷遠,同進士出身,清朝康熙雍正年間重要將領。雍正帝敦肅皇貴妃之兄。年羹堯和隆科多在擁立雍正帝即位時發揮重要作用,人稱「內有隆科多,外有年羹堯」。曾平定青海叛亂,晚期未得雍正賞識,被雍正帝賜死

快速預覽 年羹堯, 爵位 ...
年羹堯
Thumb
大清川陝總督
爵位一等公
籍貫遼東廣寧縣
族裔鑲白旗漢軍
旗籍鑲白旗漢軍都統陳繼範佐領下人
字號字亮工,號雙峯
出生康熙十九年庚申二月二十六日(1680年3月26日)
逝世雍正三年十二月十一日〔1726年1月15日(1726歲—01—15)(45歲)〕
親屬高祖之父年祖慧(指揮)
高祖年國臣(指揮)、曾祖年有昇(壽官誥贈光祿大夫)
年仲隆(順治十二年進士歷任和州知州誥贈光祿大夫)、父年遐齡(任湖北等處地方提督軍務兼理糧餉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加四級,誥封光祿大夫)[1][2]
納蘭性德(岳父)
輔國公素嚴(岳父)
年希堯年法堯(兄)
敦肅皇貴妃(妹)
年斌、年富、年興年秀(子)
年王臣(孫)
出身
  • 康熙三十八年己卯科順天鄉試第四十二名舉人
  • 康熙三十九年庚辰科春秋房會試第115名,殿試三甲同進士出身
著作
  • 《治平勝算全書》、《年大將軍兵法》
關閉

生平

早期生涯

其宗族於清朝順治年間,遷移到安徽鳳陽年家崗(今年家崗站附近),後遷居盛京(今遼寧瀋陽廣寧縣,入漢軍鑲白旗。年羹堯祖父年仲隆中順治十二年進士,父親年遐齡累官至湖廣巡撫(雍正元年改稱湖北巡撫)[4]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年羹堯己卯科順天鄉試第四十二名舉人(時隸鑲白旗漢軍陳繼范佐領下),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聯捷三甲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5]。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散館,授檢討[6]。康熙四十四年,任四川鄉試正考官[5]。康熙四十七年,升任翰林院侍講學士[7]、廣東鄉試正考官[5]。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以禮部侍郎銜[8]任內閣學士[5]。同年,皇子胤禛晉封為雍親王,並充任鑲白旗旗主。年羹堯之妹年氏被選為雍親王側福晉,因此成為胤禛親信。同年,年羹堯被抬入漢軍鑲黃旗並任四川巡撫[9][10]

征戰西藏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準噶爾策妄阿拉布坦遣其將大策凌敦多布襲擊西藏,並殺死拉藏汗。四川提督康泰率兵出黃勝關,卻發生部隊嘩變。年羹堯遂派參將楊盡信撫諭士兵,並密奏康泰失去兵心,請求親自趕赴松潘協理軍務,並派遣都統法喇率兵赴四川助剿叛軍[11]。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策妄阿拉布坦占領西藏,年羹堯上疏請求在打箭爐理塘加設驛站,保證清軍後勤暢通,因此受到康熙帝賞識,被任命為四川總督兼管巡撫事,辦理松潘軍務[12][13]。康熙六十年,總督四川陝西[14];以兵部尚書出任陝西總督(繼任者岳鍾琪[15]。此後,年在邊陲多立戰功,成為擁立雍正的重要將領[16]

康熙五十九年,康熙帝命平逆將軍延信率兵自青海入西藏,授年羹堯定西將軍印,自拉里會師,並諮詢年羹堯誰可以擔署總督職位。年羹堯一時找不到這樣的人,於是請以將軍印畀護軍統領噶爾弼,轉移法喇軍駐打箭爐,得到康熙帝批准。當時巴塘理塘兩地為雲南麗江屬地,雲貴總督蔣陳錫平定後,請求仍隸麗江土知府木興;年羹堯則稱兩地為進入西藏的重要運糧要道,應隸屬於四川,康熙帝也同意。木興卻因此大怒,率兵占領,在喇皮擊殺番酋巴桑,年羹堯上疏彈劾。康熙帝遂命令逮捕木興,囚禁於雲南省城。同年八月,噶爾弼延信兩軍先後入西藏,大策凌敦多布敗走,西藏平定。康熙帝諭令年羹堯護凱旋諸軍入邊[17]

征剿青海

康熙帝去世時,各方勢力鬥爭不息;雍正帝召在外掌握軍事實權的胤禵來京;而著延信前往管理,總督年羹堯協辦[18]。年羹堯協作雍正帝登基有功,被給予重任,雍正元年三月,授太保、加三等公[19]。同年十月,敕授為撫遠大將軍,率岳鍾琪等人征剿羅卜藏丹津,加封二等公[20]

雍正二年,年羹堯繼續進攻,擒拿羅卜藏丹津之母阿爾太喀屯及其妹夫克勒克濟農藏巴吉查等人,羅卜藏丹津以殘部兩百餘人遁入准部;隨後接連鎮壓多處抗爭,青海部落悉數被壓制。班師回朝時,雍正帝親自相迎,升任一等公[5]。其子年斌襲一等精奇尼哈番(子爵)、年富襲一等阿思哈尼哈番(男爵)[21]

雍正二年(1724年)年羹堯奏青海善後事宜十條中提出「請嗣後定例,寺廟之房不得過二百間,喇嘛多者二百人,少者十數人,仍每年稽察二次,令首領喇嘛出具甘結存檔」等措施。該措施是因為雍正元年(1723)青海蒙古羅布藏丹津叛亂時,青海、甘南等地僧侶多有參與,「西寧各廟喇嘛多者二三千,少者五六百,遂成藏垢納污之地」,年羹堯為穩固鎮壓成果,防止寺廟勢力發展,因而提出限制寺廟僧侶人數之議。清廷當時雖曾批准此事,但實際上藏區各寺廟並未嚴格執行。不久,年羹堯被處死,此事更成流案。其實藏區黃教大寺實際人數多在千人以上,大大超過此規定。

獲罪身死

年羹堯因多有戰功,且恃雍正帝眷顧,做事驕橫。與總督巡撫文書中均呵斥對方姓名。入覲,令總督李維鈞、巡撫范時捷跪於道路旁送迎。在抵達京師後,將馳道都清除讓路。王侯大臣在郊區歡迎時,均不為還禮。在邊疆時,蒙古王公拜見其必須行跪禮,甚至額駙阿寶入謁時都如此[22]

雍正二年十二月十一日,雍正在年羹堯的奏摺上硃批:「凡人臣圖功易,成功難;成功易,守功難;守功易,全功難。為君者施恩易,當恩難;當恩易,保恩難;保恩易,全恩難。若倚功造過,必至返恩為仇,此從來人情常有者。爾等功臣,一賴人主防微杜漸,不令至於危地;二在爾等相時見機,不肯蹈其險轍;三須大小臣工避嫌遠疑,不送爾等至於絕路。三者缺一不可,而其樞要在爾功臣自招感也。我君臣期勉之,慎之。」警告之意非常明顯。[23][24]

雍正三年(1725年)二月,出現「日月合璧、五星聯珠」的祥瑞,官員都上書向雍正表示祝賀,三月,年羹堯在章奏中將成語「朝乾夕惕」寫作「夕惕朝乾」[25],且字跡潦草,雍正以此為由,以「年羹堯自恃己功,顯露其不敬之意,其謬誤之處斷非無心」[26]。於該年四月將年羹堯革職,調任杭州將軍[5];由岳鍾琪兼任川陝總督[27]

同年六月,詔令褫職年羹堯兩子;並因其妄自參奏金南瑛,削太保銜[28]。七月,再連續降為二等公、三等公,並降為閒散旗員,鄂彌達接替署杭州將軍[29]。八月,李維鈞因與年羹堯結黨,被逮捕;年羹堯再連續降為一等子、一等男、一等輕車都尉[30]

年羹堯仍然心存幻想,逗留在儀徵觀望不前,並指使西安府咸寧縣知縣朱炯,請求為其保留川陝總督之職,又上奏稱:「臣不敢久居陝西,亦不敢遽赴浙江,今於儀徵水陸交通之處候旨。」雍正怒斥年羹堯「遷延觀望,不知何心」。一時眾官交章劾奏,直隸總督李維鈞連奏三本,痛斥年羹堯「挾威勢而作威福,招權納賄,排異黨同,冒濫軍功,侵吞國帑,殺戮無辜,殘害良民。」同年九月,因年羹堯查拏郃陽私鹽致使無辜冤死者七百餘人,雍正帝大怒,命全部削除年羹堯在身官職,逮捕入京[31]。雍正三年十二月(1726年1月),以九十二條大罪被賜死,其子年富處斬,餘子十五歲以上者發遣廣西、雲南、貴州充軍。羹堯父年遐齡因年事已高被赦免,羹堯妻宗室氏則發還娘家[32]。雍正五年,赦免年羹堯諸子,交年遐齡管束[33]

年羹堯死後七天,其親信汪景祺因「西征隨筆案」被斬首。雍正四年(1726年),年黨官員俱被革職,翰林院侍講錢名世以「曲盡諂媚、頌揚奸惡」獲罪,被革去職銜,發回原籍。雍正帝親自寫下「名教罪人」懸其門[34]。日後每月初一十五,常州知府武進知縣會到他家常州故居門前檢查該牌匾是否懸掛。

爭議

年羹堯案雍正八案之首,對於年羹堯緣何失寵被賜死,各史家眾說紛紜。官方說法是因為年擅作威福、結黨營私和貪贓枉法而獲罪,雍正後有硃批:「大凡才不可恃,年羹堯乃一榜樣,終罹殺身之禍」、「年羹堯深負朕恩,擅作威福,開賄賂之門,因種種敗露,不得己執法,以為人臣負恩罔上者誡。」《清史稿》《清代七百名人傳》都認為年羹堯是恃功自傲而致被殺。但是也有人認為年的死是因為功高震主。還有學者認為與九子奪嫡有關,故殺知情者[35],遂有野史稱其掌握了雍正篡位的秘密。亦有說法指出,雍正本無殺年羹堯之意,而是當朝清流官員們連番上摺請求殺一儆百,雍正礙於眾議不得已應允。

年羹堯平時治軍甚嚴。葛虛存清代名人軼事》:「大將軍羹堯軍法極嚴,一言甫出,部下必奉令唯謹。嘗輿從出府,值大雪,從官之扶輿而行者,雪片鋪滿手上,幾欲墮指。將軍憐之,下令曰:『去手!』蓋欲免其僵凍也。從官未會其意,竟各出佩刀,自斷其手,血涔涔遍雪地。將軍雖悔出言之誤,顧已無可補救。其軍令之嚴峻,有如此者。」

高陽在《清朝的皇帝》說:「細細考查,此人(年羹堯)並沒有什麼了不起的才具;否則亦不至於連清雍正帝那些令人肉麻的迷湯都分辨不出來,被灌得如中酒一般,沉醉不醒,自速其死。因此,在康熙年間,所受天語褒讚,無非雍親王故意替他說好話的結果。」

清史學者馮爾康在他的著作《雍正傳》中認為年羹堯獲罪主要有三個原因:第一,年羹堯擅作威福,引起雍正的不滿和疑懼;第二,年羹堯結成朋黨,危害政治清明;第三,年羹堯貪取財富,讓力圖整治財政和吏治的雍正無法容忍。[36]馮爾康同時也否定了年羹堯、隆科多因他們掌握了雍正「篡位」秘密而被「滅口」的說法,並認為年羹堯、隆科多的倒台是「結黨圖利,身敗名裂也是咎由自取」。[37]

蕭奭永憲錄》:年羹堯與靜一道人、占象人鄒魯都曾商談過做皇帝的事。陳捷先在《年羹堯死因探微》一文認為「羹堯妄想做皇帝,最難令人君忍受,所以難逃一死」。而《清代軼聞》一書則記載了羹堯失寵被奪兵權後,「當時其幕客有勸其叛者,年默然久之,夜觀天象,浩然長嘆曰:不諧矣。始改就臣節。」

家庭

  • 祖父年仲隆,順治十二年(1655年)乙未科進士。
  • 年遐齡(1643-1727),曾任筆帖式兵部主事刑部郎中河南道御史工部侍郎湖廣巡撫;一等公、太傅。
  • 兄:
    • 年希堯(1671—1738),曾任工部侍郎、內務府總管大臣、景德鎮御窯廠監造。其孫年王臣(字汝鄰、寄濤、瘦生,自號不朽居士、采玉山人),善畫,客居揚州(載《揚州畫舫錄》、《墨林今話》、《八旗畫錄》)。
    • 年法堯
    • 年則堯
    • 年述堯,雍正元年杭州府仁和縣知縣(載乾隆版《杭州府志》)。
  • 妹:
    • 年氏,嫁鑲白旗漢軍胡鳳翬。胡鳳翬時任蘇州織造,後夫妻雙雙自殺於寓所。
    • 敦肅皇貴妃年氏,胤禛的側福晉,雍正即位後封為貴妃,之後進封為皇貴妃。
    • 年氏。
    • 年氏。
    • 正室:納蘭性德的女兒,納蘭明珠的孫女,葉赫那拉氏,婚後不久便去世。
    • 繼室:鑲紅旗宗室奉恩輔國公素嚴(蘇燕、蘇嚴)之女(即英親王阿濟格孫輔國公綽克都之孫女,愛新覺羅氏),陪伴年羹堯一生的主要妻子,雍正元年封縣君,羹堯賜死後發還娘家宗室。素嚴之胞兄、頭等侍衛宗室瑚圖禮,系宗室敦誠之祖父。年羹堯繼室堂弟輔國公九如爲鑲黃旗漢軍李侍堯弟李奉堯岳父,而李侍堯李奉堯的祖母那拉氏正是明珠之女,即年羹堯正室那拉氏家。
  • 子女
    • 年熙(生母為葉赫那拉氏)
    • 年富
    • 年斌
    • 年氏:聯姻曲阜孔氏家族,未果。
  • 外甥
    • 皇四女,未命名(1715年—1717年),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十二生,五十六年五月殤。
    • 福宜:(1720年-1721年)雍正第七子。生於康熙五十九年五月,母敦肅皇貴妃年氏,六十年正月卒。
    • 福惠:(1721年-1728年)雍正第八子。生於康熙六十年十月,母敦肅皇貴妃年氏。雍正六年九月初九卒,十三年追贈和碩親王,諡「懷」。
    • 福沛:(1723年)雍正第九子。生於雍正元年五月初十,母敦肅皇貴妃年氏,出生之日卒。

影視形象

更多資訊 年份, 影視名稱 ...
年份 影視名稱 演員 備註
1977 江南八大俠 羅烈
1980年 大內群英 楊澤霖
1983年 清宮啟示錄 白彪
1984年 呂四娘 鮑方
楊麗花歌仔戲《年羹堯新傳 楊麗花
1988年 滿清十三皇朝 凌文海
1995年 九王奪位 徐錦江
1996年 大刺客 艾威
乾隆大帝 徐忠信
1997年 江湖奇俠傳 黃海冰
1998年 雍正大帝 張佩華
1999年 雍正王朝 杜志國
2000年 李衛當官
2004年 李衛當官2
2003年 刺虎

(又名《年羹堯秘史》)

呂良偉
2010年 宮鎖心玉 李沁東
王翔弘 飾演冒名為年羹堯的顧小春
2011年 步步驚心 邢瀚卿
後宮甄嬛傳 孫寧
2014年 食為奴 歐瑞偉
關閉

延伸閱讀

[]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清史稿·卷295》,出自趙爾巽清史稿
維基共享資源閱覽影像

參考文獻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