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哈薩克語:باركول قازاق اۆتونوميالىق اۋدانى,羅馬化:Barköl Qazaq avtonomïyalıq awdanı;維吾爾語:باركۆل قازاق ئاپتونوم ناھىيىسى,拉丁維文:Barköl Qazaq Aptonom Nahiyisi),簡稱巴里坤縣,又名鎮西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所轄的一個自治縣。東鄰伊吾縣,南鄰伊州區,西鄰木壘縣,面積36947平方公里,人口約7萬人,主要有哈薩克、漢、蒙古等民族。巴里坤縣因巴里坤湖而得名,即「虎湖」之意[2]。自治縣人民政府駐巴里坤鎮。
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 哈薩克語:باركول قازاق اۆتونوميالىق اۋدانى 維吾爾語:باركۆل قازاق ئاپتونوم ناھىيىسى | |
---|---|
自治縣 | |
航拍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 | |
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的地理位置 | |
坐標:43°35′51″N 93°00′54″E | |
國家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隸屬行政區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 |
政府駐地 | 巴里坤鎮 |
下級行政區 | |
政府 | |
• 縣委書記 | 韓雪峰 |
• 縣長 | 葉爾江 |
面積 | |
• 總計 | 36,900.94 平方公里(14,247.53 平方英里) |
人口(2020年)[1] | |
• 常住 | 65,531人 |
• 密度 | 1.78人/平方公里(4.6人/平方英里) |
• 城鎮 | 26,928人 |
時區 | 北京時間(UTC+8) |
新疆時間(UTC+6) | |
電話區號 | 902 |
車輛號牌 | 新L |
行政區劃代碼 | 650521 |
網站 | 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政府網 |
歷史
今巴里坤為古時蒲類國的屬地,在連綿的漢匈戰爭期間,前72年漢宣帝派趙充國為蒲類將軍,聯同烏孫襲匈奴。後北魏、柔然與高車長期爭奪蒲類草原。唐景龍四年(710年),派伊吾軍3000人在甘露川築城(今大河古城,位於巴里坤大河鎮東頭渠村),貞觀十四年(640年)建蒲類縣,屬伊州。元代屬別失八里行省東境,始稱巴爾庫勒。明代屬瓦剌和碩特部。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哈密內附,雍正九年(1731年)建巴爾庫勒城,置安西同知,雍正十三年(1735年)將地名漢字改為「巴里坤」。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置巴里坤直隸廳。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巴里坤設置提督府。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改為巴里坤鎮標,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在巴里坤再築兵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設鎮西府。巴里坤是清朝前期平定準噶爾的區域性指揮中心,建立迪化城之後巴里坤的地位被其取代。清咸豐五年(1855年)裁府改設鎮西直隸廳。同治十三年(1874年),左宗棠平剿阿古柏,以鎮西為大軍的兵站、糧站。大批陝西、甘肅民眾遷入鎮西,鎮西逐漸成為軍事重鎮,1883年以後,阿勒泰等地的哈薩克族牧民陸續遷入。民國二年(1913年)撤廳設鎮西縣。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劃歸哈密行政區。1954年年初恢復巴里坤縣名,後成立巴里坤哈薩克自治區,施行區域自治,隸屬於哈密縣。1955年,改巴里坤哈薩克自治區為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2017年10月,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正式退出中國國家級貧困縣[3][4][5][6]。
地理
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地處亞歐大陸腹地,總面積3.84萬平方公里,其中山地、戈壁2.55萬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66%。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平均海拔1650米。南部是巴里坤山,中部是莫欽烏拉山,北部是北塔山。巴里坤山位於縣境南沿,為天山山脈東段,綿延縣境內160多公里,平均海拔3300米,最高峰是奎蘇西南的月牙山,海拔4308.3米。在海拔3600米以上的山峰,終年積雪,分布著大量的冰川。巴里坤縣中部是天山支脈莫欽烏拉山,莫欽烏拉山由西北向東南延伸,中部高,西部低,全長70公里,海拔在2800-3200米之間。最北部是阿爾泰山脈余脈北塔山,屬東準噶爾斷塊山系,縣境段東西長170多公里,平均海拔在2000米左右。有濕地134萬畝。林地122.7萬畝,森林覆蓋率1.45%,野生植物有500多種,野生動物有馬鹿、雪豹、野驢、黃羊、野豬、狼、沙狐、松貂、旱獺、雪雞、鵪鶉、鷹、隼等百餘種[7][8]。
巴里坤縣域水資源總量5.59億立方米,其中地表徑流量3.57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2.02億立方米。主要依靠高山冰川融水和大氣降水補給。目前水資源開發利用總量年均1.86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23億立方米、地下水0.63億立方米。全縣有大小河流46條,年徑流量2.12億立方米,較大的河流有西黑溝、東黑溝、紅山口溝、柳條河,年徑流量合計0.72億立方米。河流主要集中在巴里坤盆地四周山區,流向巴里坤湖,多為季節性河流,水量小,流程短,滲漏大,多數河流出山口後很快就滲入地下。巴里坤湖為鹹水湖,總面積約113平方千米。巴里坤境內分布有大小泉水556處,可用於農牧業生產的有45處。巴里坤的冰川共有15條,分布在縣境南部的巴里坤山北坡,發育較多小規模的冰斗冰川、懸冰川,在山頂準平原上發育有平頂覆蓋冰川,冰川面積8.64平方千米,冰儲量3.51億立方米[8]。
巴里坤縣礦產資源現已探明煤、石油、芒硝、黃金、膨潤土等30餘種。煤炭資源主要分布在三塘湖煤田和西部煤田,其中三塘湖煤田儲量585億噸,西部煤田儲量312億噸。芒硝淨儲量4893萬噸,主要分布在巴里坤湖,是全國三大硫化鹼生產基地之一,市場份額占全國的25%。石油主要分布在三塘湖盆地,預測油氣資源儲量9.3億噸,已探明石油儲量5.7億噸、天然氣儲量100億立方米。巴里坤三塘湖風區屬新疆九大風區之一,年均風速8.2米/秒,年有效風速小時數達7344小時,滿負荷發電2300多小時,技術開發量達到4897萬千瓦,目前風電裝機容量45萬千瓦,併網發電35千瓦,累計發電8.89億度[7]。
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屬溫帶大陸性冷涼乾旱氣候區,平均海拔1650米,冬季嚴寒,夏季涼爽,光照充足,四季不分明。年均氣溫1℃,極端最高氣溫35℃,極端最低氣溫-43.6℃。無霜期98~104天。年降水量僅220毫米左右,蒸發量1638毫米。空氣乾燥,大氣透明度好,雲量遮蔽少,日照充足,光能資源豐富,全年日照時數3170小時,是全國日照時數最多的地區之一,其中三塘湖盆地全年日照時數達3350小時以上[7]。
人口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常住總人口85964人,其中巴里坤鎮12552人、博爾羌吉鎮443人、薩爾喬克鄉4472人、海子沿鄉6229人、下澇壩鄉5273人、大河鄉17842人、奎蘇鄉10018人、石人子鄉7531人、花園鄉6504人、三塘湖鄉1403人、大紅柳峽鄉2915人、八牆子鄉1458人、兵團紅山農場6533人、兵團紅星一牧場2791人。全縣登記常住戶數22257戶,登記常住人口85964人,其中男性44068人,女性41896人,農業人口68857人[9]。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常住總人口75442人,其中巴里坤鎮14313人,博爾羌吉鎮1797人,大河鎮9784人,奎蘇鎮6635人,薩爾喬克鄉3662人,海子沿鄉5297人,下澇壩鄉4335人,石人子鄉4757人,花園鄉4942人,三塘湖鄉1953人,大紅柳峽鄉3388人,八牆子鄉2037人,良種繁育場367人,黃土場開發區2109人,兵團紅山農場10066人。全縣登記常住戶數27236戶,登記常住人口75442人,其中男性40038人,女性35404人,農業人口50775人[9]。
2020年末,根據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全縣常住人口為65531人。[10]
政治
巴里坤鎮、博爾羌吉鎮、大河鎮、奎蘇鎮、三塘湖鎮、薩爾喬克鄉、海子沿鄉、下澇壩鄉、石人子鄉、花園鄉、大紅柳峽鄉、八牆子鄉、良種繁育場和黃土場開發區。
1954年4月2日,原巴里坤縣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召開,籌備成立民族自治縣。10月1日,自治縣正式成立。首屆人民政府主席為扎里甫(哈薩克族),副主席為王培錦(漢族);人民政府委員會,由張志寬等十九人組成,委員中,哈薩克族十人、漢族七人、蒙古族和維吾爾族各一人[12]。
縣長 | 民族 | 籍貫 | 任期 |
---|---|---|---|
扎里甫 | 哈薩克族 | 巴里坤縣 | 1952-1957 |
木哈買什 | 哈薩克族 | 巴里坤縣 | 1957-1965 |
依加汗 | 哈薩克族 | 巴里坤縣 | 1965-1974 |
賽提哈吉 | 哈薩克族 | 巴里坤縣 | 1974-1978 |
克木里江 | 哈薩克族 | 尼勒克縣 | 1978-1984 |
方向明 | 漢族 | 巴里坤縣 | 1984-1987 |
熱里傑甫 | 哈薩克族 | 伊寧縣 | 1987-1990 |
吐爾遜 | 哈薩克族 | 巴里坤縣 | 1990-1993 |
努爾恰里 | 哈薩克族 | 巴里坤縣 | 1993-2007 |
斯德克 | 哈薩克族 | 阜康縣 | 2007-2009 |
經濟
巴里坤經濟以資源型工業、農牧業和旅遊業為主,1996年被自治區確定為牧業縣。有天然草場2866萬畝,可利用草場1998萬畝,其中優質割草場18萬畝,主要特產牲畜有巴里坤馬、巴里坤雙峰駝、新疆褐牛、巴里坤哈薩克肉用羊、巴里坤絨山羊、阿爾泰大尾羊等,其中巴里坤「力坤」牌牛羊肉、馬鈴薯獲中國國家「綠色食品」認證。巴里坤有可耕地50.4萬畝,其中基本農田36.6萬畝,每年實播30萬畝左右,主要農產品有馬鈴薯、大路菜、大麥、小麥、晚熟哈密瓜等,中草藥有雪蓮、肉蓯蓉、甘草、麻黃、薄荷、益母草、枸杞等。從20世紀60年代起修建水庫的為魚類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環境,2010年巴里坤有養魚的水面面積256.33公頃,主要魚類為鯉魚和鯽魚。但是水溫低,魚類越冬期長,生長期較短。巴里坤湖中的大量鹵蟲是優質的魚類餌料。主要工業產品有煤炭、風電、芒硝、硫化鹼、原油、黃金等[7][8]。
2019年,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地區生產總值78.6806億元,第一產業增加值10.0353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43.5177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8506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1.3990億元。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2387元、14758元,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0億元。種植小麥26.13萬畝、食葵1.5萬畝、露地蔬菜8000畝、馬鈴薯4500畝,農作物優良品種覆蓋率達98%;黃牛冷配改良6094頭,改良率達75%;出欄各類牲畜43.51萬頭,商品率達85.7%。全年風電發電量55億千瓦時,農產品加工企業實現產值1.09億元,實現網絡購買額2795萬元、銷售額1138萬元,分別增長67%、74%。全年接待遊客20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5億元,稅款入庫1.19億元[13][14]。
文化
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河古城,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岳公台—西黑溝遺址群、巴里坤故城遺址和2007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的東黑溝遺址,唐代、清代修建的延綿200多公里的29座烽燧遺址,東漢年間的任尚碑、巴里坤鳴沙山、巴里坤草原以及巴里坤湖和數以萬計的岩畫等文物。現有國家4A級景區3處,分別是巴里坤古城景區、高家湖濕地景區和巴里坤湖景區[7][15][16][17]。
巴里坤特色小吃主要包括新疆非物質文化遺產巴里坤土席八大碗在內的扒肉、羊肉燜餅子、土火鍋、野蘑菇燉土雞、臊子麵、蒸餅、烤肉、烤羊排、燜肉、蒸肉、手抓肉、包爾沙克、馬肉納仁、抓飯、奶茶等。特色野菜主要有椒蒿、沙蔥、野山菌、苣苣菜、野芥菜等[18][19]。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鎮西府設教授衙門,宜禾縣設教育衙門,在漢城西街文廟創立學宮,辦義學。咸豐五年(1855年),鎮西廳設學政衙門,在漢城東街文昌宮創立松峰書院。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原文廟的學宮改設初等學堂。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改初等學堂為鎮西廳兩等學堂。民國初年將縣城7所學堂、學塾合併為鎮西縣國民學校。1950年有小學15所,共有學生1232人。1951年10月,在東、西牧區各增設5個帳篷小學,招收牧區學生335人。2010年,有小學25所,初級中學6所,高級中學2所,2005年,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九年義務教育制學校由41所調整合併為29所。目前全縣有中小學31所,其中小學21所、高中1所、完全中學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8所[20]。
交通
1939年,修建哈密經松樹塘至鎮西縣的簡易公路。2002年將其由巴里坤縣向西延伸至阜康,稱為哈阜線,即省道303線。1956年,巴里坤縣運輸站成立,開通來往哈密的客運班車。20世紀80年代,對農村公路開始改擴建,20世紀90年代開始縣城到鄉鎮的公路基本通暢。2010年,全縣省道里程達209千米。2021年5月20日,京新高速巴里坤段全線貫通[21][22]。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