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用于爬坡的铁路线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展線是一種用於爬坡的鐵路或公路線路。在一些地面自然縱坡大於線路允許的最大縱坡,線路鋪設又受到地形限制的時候,為使線路達到預定高程,需要順應地形鋪設展線。
由於在工程數量的計算中是以每公里工程數量建立數學模型,因此缺乏線路長度對工程數量影響的反映。為考慮線路不同技術標準對線路長度的影響,在工程費的數學模型中便引入了展線係數(又稱展長係數[1]:226)。
或者
其中L為一段鐵路線路起訖點之間的定線長度;L1為起訖點間的短直距離;L2為起訖點間經過各控制點的短直折線距離。當起訖點間無經濟據點及地形控制點時,則以L1為分母;若有,則以L2為分母。[2]:207-208
在實際選線過程當中,出現線路展長的原因有二:適應地形及克服高程。前者會受地形困難程度、線路的曲線半徑大小影響,後者則與所克服高差及定線的坡度有關。因此對於限制坡度、站間平均距離、到發線有效長、施工技術水平、最小曲線半徑等其他線路技術標準而言,與線路展線係數之間的關係可根據推理及數理統計的方式推導出關係式。[2]:208
其值恆大於1,且一般平原地區小於1.1,丘陵地區小於1.3。過去由於資金和技術的限制,山區鐵路往往有很大的展線係數(諸如成昆鐵路乃托鎮至瀘沽鎮現今選定的線路方案(沙馬拉達方案)展線係數達2.34[3]:24),近年由於技術的進步,在新建線路或是既有線路擴能改造的勘測設計時,各方案的展線係數日益縮小。[4]
展線的種類大體可分為:自然展線、回頭展線、螺旋展線三種[5]:390[6]:146。
在實際選線的地形當中,往往有在某一特定地區克服相當大的高差的需求,在這種情況下無法採用簡單的展線方式,必須使用多個數量乃至多個方式的展線往復迂迴才能達到需求[7]:557。
在地形地質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實際選線過程中應當儘可能設計自然展線克服高差。自然展線的線形相對簡單,技術標準一般較高,在線路的施工與建造、線路建成後的運用及維護上相較於其它展線方式都有一定優勢。而其他線形則不主動選擇設計:回頭展線在回頭線兩端相距很近,同時在同一坡面上上下重疊,在施工、運維方面均有不利因素,只有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建議採用;而螺旋展線線形及技術條件過低,一般在低等級線路中才會使用,高等級線路採用這種線形必須經過慎重考慮。[6]:145-146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