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德国哲学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尼古拉·哈特曼(德語:Nicolai Hartmann,1882年2月—1950年10月),波羅的海德國哲學家。他被看作是批判實在論的代表人物,以及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形上學學者之一。
尼古拉•哈特曼 | |
---|---|
出生 | 俄羅斯帝國利沃尼亞省里加 | 1882年2月20日
逝世 | 1950年10月9日 西德哥廷根 | (68歲)
母校 | 塔爾圖大學 聖彼得堡國立大學 馬爾堡大學 |
時代 | 20世紀哲學 |
地區 | German philosophy |
學派 | Neo-Kantianism (early) Realist phenomenology (late) Critical realism (late) |
主要領域 | 本體論 (哲學), 形上學, 知識論, 倫理學 |
著名思想 | Strata of Being (Seinsschichten)、neue Ontologie、categorial novum |
影響於
|
哈特曼出生於當時俄羅斯帝國的利沃尼亞省首府里加,也就是現在的拉脫維亞。其父卡爾·奧古斯特·哈特曼是工程師,其母是海麗娜·哈克曼。他於1897年開始在聖彼得堡的德語高中就讀。1902至1903年間,他與他在塔爾圖大學(當時的朱利耶夫)學習醫學,1903-1905年同他的朋友瓦西里·西澤曼在聖彼得堡帝國大學學習古典語文學和哲學。1905年,他去了馬爾堡大學,在那裡與新康德主義者赫爾曼·科恩和保羅·納托普一同學習。在馬爾堡,他與海因茨·海姆塞特結下終身的友誼。 1907年,他以論文「柏拉圖之前的希臘哲學中的存在問題」(Das Seinsproblem in der Griechischen Philosophie vor Plato)獲得博士學位。 1909年,他出版了「柏拉圖思想中的存在問題」(Platos Logik des Seins)一書。同年,他完成了關於普羅克魯的任教資格論文:「普羅克魯·戴亞都古的斯數學哲學原理」(Des Proklus Diadochus philosophische Anfangsgründe der Mathematik )。
在1911年,哈特曼同愛麗絲·史蒂帕尼茨結婚,並於1912年生有一女——達格瑪。同年他出版了「生物學的哲學基礎」(Die philosophischen Grundlagen der Biologie)一書。1914到1918年,哈特曼作為口譯員、信件檢查員和情報官員服兵役。1919年(即戰後)他獲得了馬爾堡大學的編外講師職位。就在這段時期,哈特曼與馬丁·海德格爾會面。1920年,哈特曼升為副教授。1921年,他出版了「形上學知識的基礎」(Grundzüge einer Metaphysik der Erkenntnis),從而奠定了他作為獨立哲學家的地位。次年哈特曼成為正教授,成為了納托普的教席繼任者。1925年,他抵達科隆並與馬克斯·舍勒見面。在1926年,哈特曼出版了重要性僅次於「形上學知識的基礎」的著作:「倫理學」(Ethik),在其中他發展出了一種類似於舍勒的質料價值倫理學。同年他與妻子離婚。
1929年,哈特曼與弗里達·羅森費爾德結婚,並生有一子奧拉夫(1930)、一女莉澤(1932)。1931年他在柏林成為理論哲學教授,直到1945年他都居於此教職。在這段時間內,他出版了一系列有關本體論的論著:「精神存在的問題」(Das Problem des geistigen Seins, 1933)、「論本體論的基礎」(Zur Grundlegung der Ontologie, 1935)、「可能性與實際性」(Möglichkeit und Wirklichkeit, 1938)、「實在世界的結構。一般範疇理論綱要」(Der Aufbau der realen Welt. Grundriß der allgemeinen Kategorienlehre,1940)。國家社會主義時期的動盪似乎沒有干擾到哈特曼開發新的本體論的任務。在黨衛隊保安處設立的「哲學教授安全文件」(SD-Dossiers über Philosophie-Professoren)中,哈特曼被這樣從一個黨衛隊的角度區別出來:「一直是一個國家主義者。忠於國家社會主義,沒有政治活動,但社會態度絕對得到認可」(例如向國家社會主義人民福利捐款、照看度假者的孩子)。[1]
1942年,哈特曼編輯了一卷名為「系統哲學」的著作,在其中他加入了「新本體論路向」(Neue Wege der Ontologie)一文,其總結了他在本體論方面的工作。
1945-1950年間,哈特曼在哥廷根教學,1950年因中風去世。同年他的「自然哲學」(Philosophie der Natur)問世。之後,「目的論式思考」(Teleologisches Denken,1951)、「美學」(Aesthetics,1953)相繼出版。
尼古拉·哈特曼被看作是批判實在論的代表人物,以及十二世紀主要形上學家之一。他的學生有:鮑里斯·帕斯捷爾納克、漢斯-格奧爾格·伽達默爾、蕭沆、雅可布·柯蘭、德爾芬·桑托斯、馬克斯·維爾利。哈特曼是湧現的當代發現者,他最初把它稱為「絕對創生」(categorial novum)。他廣博的著述在今天基本都被人們遺忘了,儘管在他的時代廣為人知。他早期關於生物哲學的著作在當代的基因組學和克隆方面的討論中被引用到,而他關於意識和自由意志的看法目前在「意識研究雜誌」的投稿人之間流行起來。
在哈特曼的本體論理論中,實在等級如下: 1.無機層次;2.有機層次;3.心理/情緒層次;4.智性/文化層次。在「實在世界的結構」(Der Aufbau der realen Welt)中,哈特曼提出了四條應用於實在等級的法則。
「人的悲劇就在於,他挨餓的同時坐在一個擺滿菜餚的桌子邊,他卻沒有伸手去拿這些美味,因為他看不到他面前的是什麼。對於現實世界中無窮無盡的輝煌的言,現實生活充滿了意義和富足,只要我們把握住了它,它就充滿了奇蹟和榮耀。」[2]
書籍
文章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