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印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密印寺坐落在湖南省長沙市寧鄉市溈山鄉境內,地處溈山毗廬峰,始建於唐朝元和二年(807年),為裴休任潭州刺史時所建。[1]其開山祖師為高僧靈祐禪師,被譽為溈仰宗的祖庭。[1][參1]
簡史
唐憲宗八年,司馬頭陀劉潛遊歷天下來到湖南寧鄉縣,發現溈山奇峰飛石,雲山霧海。大溈山的天竺峰下分布七座小山如北斗七星,青蓮溪流著蓮花清香。於是跑到江西百丈山,告知好友懷海禪師:「大溈山峰高嶺峻,碧水粼瑩,諸山重疊,儼如懷抱蓮花,秀麗非常,如一處藏龍臥虎之地。如得此山建寺,真乃佛門之幸也。」懷海禪師隨即吩咐弟子靈祐:「溈山勝境,爾當居之,嗣續吾宗,廣度後學。」唐憲宗元和八年的八月十五日,靈祐來到溈山,在天竺峰下七星坪結草為庵。經過7年,唐憲宗元和二年(807年),[參2]大安禪師和靈祐禪師的共同努力,建立起「應禪寺」,後來改名「三塔寺」。[參1]
唐武宗會昌年間,朝廷曾一度滅佛,時間長達兩年,靈祐禪師不得不遣散僧眾,過著自耕自食的生活。[參1]
唐武宗時宰相裴休因諫直言,被貶為湖南都團練守捉觀察處置使、潭州刺史。來到寧鄉縣溈山居住,和靈祐禪師交好,親自書寫了《大藏經》,849年得到唐宣宗敕封「密印禪寺」匾額。[參1]「密印」源出古印度密教:「口誦真言,手結契印,心作觀想,三密相印,即可成佛」。靈祐禪師後來在江西宜春仰山傳法布道,創建了「溈仰宗」。
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宰相裴休捐建密印寺。裴休的二公子裴文德當初代替皇太子出家於密印寺,靈祐禪師賜予他法號「法海」,裴文德即是《白蛇傳》中的法海原型人物。
北宋熙寧(1068年–1077年)年間,安化縣梅山匪亂不斷,太后胞弟率領士兵圍剿反而被劫持,密印寺主持「景慧」率領全寺僧人平定了匪亂,解救了太后胞弟,景慧禪師也被封國師,宋神宗御賜「下馬石碑」,敕令「文官下轎,武官下馬」,以示尊敬。宋徽宗崇寧三年(1104年),密印寺被大火焚毀,空印法師重修密印寺。[參1]
順治十二年(1655年),慧山超海修復密印寺,將密印寺改為臨濟宗。[參1]雍正十一年(1733年),《溈山語錄》進入皇室龍藏,雍正帝給《溈山語錄》和《仰山語錄》做序,封溈山靈佑為「靈覺禪師」。
1917年一天黃昏,毛澤東和蕭子升遊學來到溈山,二人提出要見方丈,小沙彌「法一」婉言拒絕,毛澤東和蕭子升旋即遞上名帖,方丈見「毛」字寥寥幾筆卻占三格,「蕭」字洋洋上十筆卻拘於一格,方丈認定毛澤東不同尋常。[註1][參3]二人和方丈在此長談,毛澤東領悟了「救國救民在於找到大本大源,而大本大源在於工農大眾」的深刻道理。[參3]次日,毛澤東在萬佛殿一眼辨認萬尊佛像里的一尊純金佛像,方丈大驚。[註2][參3]二人離開密印寺前,方丈對蕭子升講述佛教,委婉規勸蕭子升皈依佛門,蕭子升拒絕了,方丈遺憾說:「只怕蕭施主今日不留溈山,日後也難留中國。」[註3][參4]
1922年,永光禪師恢復溈仰宗,並且請八指頭陀、虛雲和尚、虛太法師、寶生和尚、空也法師、法舫法師、茗山法師等主持密印寺的寺務。[參1]
1918年,密印寺被張三元放火燒毀,1933年由僧寶募捐重建。[參1]
1956年6月,毛澤東在北京市接見了寧鄉縣委書記張鶴亭,囑咐他:「溈山是個好地方,有個密印寺,應該好好保護起來!」[參3]
文化大革命初期,建國前密印寺萬佛殿三尊佛像、四壁飾金的12182尊磚佛及房間224間,在文革十年中,被破四舊的暴民砸毀釋迦牟尼等三尊大佛,萬佛殿四壁12000多尊飾金磚佛被破壞,大部分金身剝落,寺內鍾、鼓、法器、藏經等洗劫一空,寺院被毀壞一空。[參1]
1972年,密印寺被湖南省革命委員會列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並經文物部門的多次維修使萬佛殿的屋面得已保存。[參1]
2005年9月20日,湖南省佛教協會主辦,寧鄉縣人民政府、溈山密印禪寺承辦,在密印寺舉辦 「2005中國寧鄉首屆國際佛文化節」。[參5]
伽藍
唐宋時期,密印寺僧眾有3000餘人,寺田3700畝。宋朝大觀元年,密印寺鑄有5048斤大鐘一口,塗以黃金,置之鐘樓,晨敲夕叩,聲聞數里。[1]密印寺原藏經文5048卷,原有田租5048擔,遂有「密印三藏」之稱。[1]
寺院現存建築有山門、鐘樓、鼓樓、萬佛殿、文殊殿、普賢殿、警策殿、五觀堂、後殿、配殿、禪堂、祖堂、御香亭、普同塔等,共計占地面積9000多平方米。寺中萬佛殿牆壁嵌有12182尊金佛。[參5]
山門中間上方刻有「密印寺」三個字,下方刻有「般若道場」和一副對聯「法雨來衡岳,宗風啟仰山」,右邊小門上方刻有「祖意」,左邊小門上方刻有「禪心」。山門前方有一對石獅子。
警策殿因溈山靈佑的著作《溈山警策》而得名。《溈山警策》是闡述人生無常和出家修行的佛學典籍,曾風行佛教界。
文殊殿供奉文殊菩薩,他是智慧和辯才的象徵。
普賢殿供奉普賢菩薩,他主一切諸佛的理德和行德,又稱「大行普賢菩薩」。
2009年,寧鄉縣地方政府,企業及宗教界投巨資興建的觀音聖像總高99.19米,由600多噸銅製成,表面鎏金。其須彌座總建築面積3999平方米。高度21.9米,象徵觀音菩薩的誕辰紀念日。觀音聖像眉心的紅寶石產自於澳洲,直徑25公分。通向聖像的拜道共619級階梯,在中部設拜祭廣場。氣勢恢宏。現任住持靜雄大師。[參6]
史上名僧
- 空印法師
- 徹當法師
- 大圓上座
- 吳峰如學
- 養拙行明
- 永光禪師
- 八指頭陀
- 虛雲和尚
- 虛太法師
- 寶生和尚
- 空也法師
- 法舫法師
- 茗山法師
- 靜雄大師(現任住持)
文化
唐朝宰相裴休:
“ | 一干龍象隨高步,萬里香花結勝因。 | ” |
明末清初官僚周堪賡《優缽泉》:
“ | 蓮花國里水青蓮,震旦區中僅此傳。流落江湖千萬里,源頭掛在碧岩前。 | ” |
明末清初文人陶汝鼐《溈山禪堂》和《登萬佛閣》:
“ | 坐禪成佛事淆訛,警策承誰恩力多。師子室中床坐滿,新分一座與維摩。 | ” |
“ | 願海須乘願力來,峨峨金碧慧公才。千餘智識風規在,百億文殊樓閣開。信有旃檀飛鷲嶺,曾無玉帶鎮香台。欣言老眼看殊勝,縹緲憑闌日幾回。 | ” |
清朝政治家、軍事家曾國藩:
“ | 福慧足如來,衣傳數萬年象教。圓通秒無著,心衍三千界法輪。 | ” |
清朝湘軍將領羅繞典:
“ | 又續天童正脈,威揚剎海,錫振盧峰,杜斬群魔擎慧劍。全提密印宗綱,德播寰區,杯浮溈水,重開五葉嘖蓮香。 | ” |
清朝文人周在熾《大溈凌雲》:
“ | 大溈山與白雲齊,雲去雲來無定期。峰頂入雲藏不見,青天渾被浮雲欺。有時化作甘霖沛,一朝灑向瀟湘西。雨霽雲消躡絕頂,凌空俯看萬山低。 | ” |
民國時任中國國民黨湖南省主席何鍵多次造訪密印寺並著書《溈山燼影》。
毛澤東《歸國謠》:
“ | 今宵月,直把天涯都照徹。清光不令青山失,清溪卻向青灘泄。[註4]雞聲歇,馬嘶人語長亭白。 | ” |
評價
腳註
參考文獻
來源書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